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2017年1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中强调指出“要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这里,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长效机制”是指全党在一定的组织体系内,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则、纪律所构建,在结构上达到有序安排,功能上得以有机结合,效用上实现有效配合和衔接,并依此活动而形成并长期发挥作用的党内运行秩序。随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制度和机制来确保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识。但如何健全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机制,使之更周密更科学更具操作性;如何建立和创造新的制度和机制,使之随着情况的变化和对于党员提出的新要求而长期发挥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公共选择理论可以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来分析“非经济决策领域”的政治与经济相交叉的新学科。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即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在其关于人的基本行为假设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这种人性假设对分析党员行为时同样是可以参照的,特别在一个执政党长期控制社会资源的情况下,某人加入这个执政党有时并非出于对其政党宗旨的服膺,而是出于个人利益的精致算计。如果一个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完全是出于利他、利公动机的话,那么我们党的建设就很容易搞好,党的先进性就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了,而事实并非如此。邓-小-平在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如果在以前,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险,去为群众的利益斗争,去为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斗争;那么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在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问题,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看,就是所谓的“党员理性”问题。承认并认识“党员理性”的存在,是我们分析党员行为的重要理论框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党员理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强化,其中的利已倾向在不断滋长。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6960万党员的超级大党,同时也是全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先进性发挥的如何是一个关系到全国人民利益、幸福的大事。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如果把党的先进性看作是一项由党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的话,则全国人民将是这一公共物品的消费者。但是,任何公共物品如果由集体自发提供都几乎会面临着外部性问题,也就是每个人的收益和成本是不对称的,出现了大量的 “搭便车行为”。因此,从党员甚至组织存在自利理性的角度出发,以下两种博弈不可避免:一是党员与组织的博弈。在这一过程中,某一位党员如果要去保持党的先进性将要付出脑力、体力、财力等多种成本,有时候,这种成本甚至会很高,但通过他的努力未见得会使党的先进性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即使党的先进性得到明显提高,也会使其他人通过他的努力而免费消费改善后党的先进性。相反,即使他不努力,他也不会少消费这种先进性。所以,经过权衡他会选择“搭便车”或不努力。相对于党组织而言,要在众多-党员中去要求某一位党员对于党的先进性自觉负起责任,其监督的成本可能是无穷大,面对这样一个博弈格局,其均衡解可能是不合作,这种要求必然与组织要求相违背。二是党的地方组织与中央组织之间的博弈。同样的道理,如果某一地方党组织通过多方努力,甚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未见得党的先进性有根本的改善,于是它可能会把相应的资源投资在地方建设上,这还会给地方带来切实的由地方独享的经济收入,选择“搭便车”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中央在各个层面的监督总成本过高的话,其博弈得益值会相对降低,最后的“纳什均衡”解同样可能形成不合作,这恰恰与中央的要求相违背。
两种博弈的格局,可能会导致党的先进性的降低,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呢?公共选择理论在解决公共-产品匮乏时大都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即通过市场激励,使个人在行为选择时的成本、收益达到对称,从而消除“搭便车”行为;另一种是通过集体选择达成一致,用规则来约束个人或组织的自利理性。这两种办法就是激励和规范的办法,相应的也包含几个相关原则:
(一)激励办法----奖励原则、消费者主权原则
《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每个党员的共同努力,也是党的宗旨性质对每名的党员的要求。为激发党员的内在自觉,需要调整博弈规则,增大党员行为选择的收益量,使其成本、收益逐渐达到对称,降低党组织对于党员的监督成本,增大其在博弈过程中的得益值,促使党员与组织、地方组织与中央组织的合作,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
奖励原则,就是对那些积极保持党的先进性,努力为党的建设而奋斗的先进个人或先进组织予以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表扬、奖励,如评选优秀党员、模范标兵党员、先进党组织等。
消费者主权原则,也就是人民-主权原则。作为党的先进性的消费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普通党员,他们是党的先进性这一公共-产品的“投票者”。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是否先进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准。
(二)规范办法----惩罚原则、意识形态原则、组织强化原则
激励的办法可以增大党员在行为选择上的收益量,而规范的办法则从另外一个源头增大了对党员行为选择的机会成本,因而规范意味着违反规定将受到惩罚,同时规范也意味着党必须加强长期以来的所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并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
惩罚原则就是对那些严重影响或破坏党的形象的党员必须坚决开除出党;对那些游离在党的大门口,思想动摇的党员劝其退-党;对那些不思进取、“免费搭车”、不能自动履行党的义务的党员给予党内提醒,甚至警告。
意识形态原则就是激发党员利他理性的一面,即激发党员自觉为党的形象建设而努力的动机。在这方面,意识形态教育具有制度规范不可替代的效果。因而加强思想教育、鼓励党员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强化组织原则是指各级党组织在激发党员自觉、惩罚违规党员方面负有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之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把博弈成本降到最小。
二、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
上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原则对我们建立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有重要启示。由奖励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关心党员的激励工作机制,由消费者主体原则(人民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由惩罚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纯洁党员队伍的管理机制,由意识形态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由强化组织原则可以引申出建立健全加强和改革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及建立健全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上述这些机制与郭金龙书记在动员会讲话中所强调的“五项机制”是基本契合的。
(一)关于建立健全关心党员的激励工作机制。其一,要把表现优异的党员树为标兵和模范,并善于运用党员队伍中的模范、优秀标兵激励党员群众,适当提高奖励幅度,争取让各级优秀党员享受同级劳动模范的待遇。使党员普遍感受到,自己对党的先进性的投入、对社会的贡献基本上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党组织是十分公正、公平的。其二,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必须树立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的思想观念,确立党员在管理党内事务方面的主体地位,坚持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的统一,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以完善和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核心,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对积极维护自身权利的党员,也应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型进行宣传,以进一步奠定党内民-主的基础。其三,对每个党员在一个时期内如何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等细化量化,并定期检查、考核,督促和激发每个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总之,通过党员权利的教育和党员权利的保障,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的重视、生活上的关心和工作上的帮助,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要通过正面激励,逐步形成党员“争当学习型、勤奋型、创新型、服务型、自律型”先锋的这样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党员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关于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要促使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增进感情,治本之策就在于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一是健全领导联系点制度。可以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研究,在帮助特定的地区、部门或群众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同时,了解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以利于面上工作的展开。二是建立扶贫帮困制度。以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多交穷朋友,多帮贫亲戚,手拉手解民困,户帮户助民富。三是建立“民情日记”、“民情档案”制度,掌握群众的需求,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建立流动下访制度,采取“事先预告、上下联动、分类处理、跟踪督办”方式,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分类,并及时给予处理。五是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质量和效果的考评体系,其内容包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涉及自己工作的群众需求信息情况;群众的意见、建议落实整改情况;联系群众工作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促进程度如何;群众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要把结合本职工作联系群众的质量和效果纳入党员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其职位升降的重要衡量指标。继续做好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机关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和帮助的制度等。
《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关于建立健全纯洁党员队伍的管理机制。目前,一些地方在党员管理上,“入口”把关不严、“出口”不畅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党组织片面强调发展党员数量、忽视质量,甚至变相压批标,要求每年必须发展多少名党员;有的随意降低标准,用“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退化、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但仍滞留在党内,影响了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也部分地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要健全吐故纳新、纯洁队伍的有效机制。其一,在发展党员上要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把“三关”:一是在源头上把关,为提高党员质量创造条件。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在党员和部分先进分子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启发他们的入党愿望,促使他们早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委一般要在半年左右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党的党历和基本理论,增强对党的理性认识,更好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在程序上把关,为提高新党员质量奠定基础。基层党委要统一规定对发展对象进行培养考察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统一规定支部委员会审查、支部大会讨论接收的程序和内容。同时要认真落实好入党前公示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三是在审批上把关,为提高新党员质量提供保证。上级党组织要对所属党支部发展党员严把审批关。一是把好入党材料关,二是把好履行程序关,三是把好谈话考核关。其二,在疏通党员“出口”上要遵循“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要严肃、及时、妥善地处理不合格党员。对那些已经丧失共-产主义信念,反对或抵制党的方针政策,不履行党员义务,有劣迹表现的不合格党员,坚决进行劝退或除名;对那些由于党组织软弱涣散,本人身体状况不佳、家庭生活困难或其它客观原因促成的不合格党员要分析原因,对有实际困难的党员不能机械套用不合格标准,要积极为其分忧解困,然后采用限期改正的方式进行处置。同时,要认真抓好对“限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工作,通过党委、支部、党员三级帮教方式,对他们深入进行党员标准和党的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清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他们振作精神,树立改正缺点和错误的信心和决心。
(四)关于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拥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和先进性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就每个党员来说,加强学习、增强内功就是培元固本。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增强党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其一,要健全党员学习制度,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和领导干部带头学,严格制度经常学,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双重学,创新形式灵活学的“四学”制度。其二,进一步完善各级干部培训规划,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队伍、学习型机关活动。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作为判断干部素质、认定干部实绩的重要条件,把学习与单位评先、与干部调整、工作考核挂起钩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奖学制度,对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同志按比例报销学费等。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真正达到“1234”的目的和效果。即强化“一个意识”,就是要强化党员意识;增强“两个观念”,就是要增强群众观念和全局观念;达到“三个提高”,就是要达到党员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党员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工作业绩不断提高;实现“四个目标”,就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
(五)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其一,合理设置各级党组织。按照“三个有利于”,合理设置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为便于支部学习教育和管理,原则上30人以上的党支部要分成若干个党小组。按照便于党员管理、党员活动和作用发挥的原则,以每个党小组20人以下为宜。其二,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把党性强、作风正、热心党务工作的党员推荐到基层党组织岗位上来,逐步建立党务干部后备人才库,并做好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其三,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等要配齐配好。要探索建立合规合法的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经费来源渠道和筹措机制,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当前特别要关注困难企业和非公单位中党组织的经费保障。
(六)关于建立健全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其一,要明确以下责任:一是“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毫无疑问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党建工作负总责,这既是党的领导制度和党委书记职责所决定的,也是抓党的建设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的一种具体体现。二是“具体责任人”的职责。在各级党委(党组)一班人中,分管党务工作的负责同志应具体承担抓好党建工作的“主管”责任,集中精力直接抓落实。主管责任具体体现在调查研究、部署安排、协调力量、抓点引路、检查指导、考核奖惩等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三是“直接责任人”职责。各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其二,对党委成员分工的职责要细化、量化,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考核,并把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委和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干部的任用和单位的评先树优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领导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创,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继续探索开展好社区党建以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开拓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三、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制度和机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制度和机制的落实、运行、完善同样重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必须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
(一)围绕中心、紧扣主题是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现实基础。胡-锦-涛同志于2017年4月8日在山东寿光的讲话中指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要坚持把党的先进性放到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中去考察,放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工作实践中去检验,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进一步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大局,来谋划、部署和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把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效的标准。要通过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管理,使广大党员保持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为推进发展出实招、鼓实劲、务实效、求实绩。要通过加快发展,为人民群众赢得更多的实惠,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
(二)推进民-主、从严治党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得以运行的重要保证。要保证业已建立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行,杜绝因个人独断而使其破坏的现象出现,就必须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目前比较迫切的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党内权利体制,从权力结构、权力配置、权力限制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此外,党的建设与从严治党有着紧密联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从严治党,必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集中力量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消除党内腐-败分子。一定要改变反腐-败斗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从改革体制、制度入手,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三)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形成并不断推进的必要前提。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注意总结和借鉴过去的好做法、好经验,又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既坚持按照党章和中央的规定要求,抓好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和管理,又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要充分应用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并注意总结新鲜经验。通过总结创新,走出一条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路子。当然,已形成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也要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不断推进,给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助力。
2017年6月8日
对学校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的思考2017-04-27 20:02 | #2楼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提出,要在扎实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此,我作了如下思考:
(一)要强化党员意识的养成,激发党员属性认知共鸣
1、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员教师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很重要,一刻都不能放松。要不断引导广大党员自觉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使广大党员自觉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作为立身、修德、育人的价值追求,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特别要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理解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作为一个教师党员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因素,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的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在学校传播先进的社会主流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寄于厚望的子女教育培养好;总之一句话: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2、增强党员责任意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是引导群众前进的领路人、航向灯。要保持这面旗帜的鲜艳,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不断为党旗增加亮色,即在教育教学中起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教好自己所教的一门学科、带好自己所带的一个班级-------,学校党组织要把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作为规范党员行为、展现党员风采、树立党员形象、科学评价党员的有效载体,使党员有具体实在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3、实施“党内关怀”制度。一是要健全经常性分级谈心谈话和走访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之间、党员领导干部同普通党员之间、支部党员同教师之间要相互谈心,做到“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二是要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宗旨观念,以灌输式教育、启发式教育、示范式教育为手段,激发党员属性的认知共鸣。
(二)要强化学校教育的德育功能,催生党员内在精神动力
1、学校党员面临教育教学与党建两大任务,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他们有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和素质危机。如何变压力为动力,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因此,学校支部要从单位实际出发,给党员搭建学习平台,在营造学习氛围、完善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性实践,激发广大党员教师参加学习、接受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增强精神动力,推进思想解放,启发思维创新。
2、不断导入党员激励引导机制,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内动力。激励机制是永葆先进性的重要助推力,导入党员激励引导机制有利于唤起党员的内在动力。要充分运用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竞争激励、典型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党员内在精神;要及时挖掘和树立身边涌现的优秀教师、先进人物典型,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鼓舞、教育党员,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要不断创新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在教育教学中争当先锋、争立新功,使党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需要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三)要强化监督体系的外延,配置刚性制约机制
1、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要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健全党内重要情况通报、报告、反映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同时,尊重党员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诉求,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整合监督资源,拓宽监督渠道。要充分运用各种监督途径,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努力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加强群众(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党员的监督,做好对党员的民-主评议工作。
3、严肃纪律约束,强化刚性监督。把好“入口”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把“入口”,严格程序,落实“五制”管理措施,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更好地保证党员质量;特别注重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吸收和培养。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力度,畅通党员“出口”渠道。对那些在思想、工作、作风上存在明显问题的党员,一些党内外群众反映较多和有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及时进行预警告诫谈话;对那些对党丧失信心的党员,允许其自愿退-党;对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实行劝诫退-党;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总之,学校要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行探索实践。
镇江市宝盖路中心小学
朱晓林
【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相关文章:
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09-24
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9-24
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9-24
构建流动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09-24
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汇报09-24
加强组织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09-24
构建保持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09-24
构建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重在落实09-24
积极探索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体系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