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党员先进性机制建设是党员先进性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先进性教育伊始,胡-锦-涛同志就强调,要“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笔者通过参与和指导第一二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感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而且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一、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镇安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锤炼党性,提高素质,建立党员学习培训机制。进行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和先进的科技知识培训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镇安注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时时学、处处学、终身学”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需要、一种责任,通过加强学习、固本培元、增强内功、自我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在党意识。一是拓展内容,增强针对性。围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科技社会、经济管理、业务技能、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培训,使党员教育突出了时代性、增强了针对性。重点在“四个加强”上下功夫,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党员为建设山区经济强县而奋斗的信心;加强形势教育,不断增强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紧迫感;加强能力教育,不断增强党员搞好工作、为民办事的本领;加强反邪反迷信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崇尚科学、抵制邪教及迷信的意识。同时积极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党员”活动,营造了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改进方式,注重灵活性。根据不同时期党员理论教育的不同内容和要求,不断创新党员理论学习培训方式。培训中,既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大会交流和领导干部上党课等“静态”学习培训方式,又注重开展调查研究、 “送温暖献爱心”、展评心得体会、重温入党誓词等“动态”学习方式,还采取理论培训后组织专题研讨、现场观摩后进行经验交流、观看革命性警示性电教片后座谈讨论等“动静”结合的互动方式,使党员在学习中产生了共鸣,在思考中加深了理解。几次把中心组学习会议放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和企业的班组车间召开,既拉近了机关与基层的距离,又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是规范运作,保持经常性。虽然全县绝大多数党组织建立了党员理论学习制度,但在制度执行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时紧时松,有的虎头蛇尾,有的没有计划,有的措施不力,有的流于形式。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党员定期学习培训制度,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都要制定和完善学习培训规划和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保障措施和责任人,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经常督促检查,保证学习经费,真正把学习培训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确保了广大党员干部及时、长期、经常、有效地接受教育。同时建立了党员理论学习培训档案,完善了党员学习培训考核措施,健全了学习培训成果运用制度,把党员干部的岗位安排、职务升降与学习培训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大大增强了广大党员参与学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联系实际,增强实效性。党员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各项工作,在组织党员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工作实际、结合行业特点,采取送学上门、培训导学、结对帮学、扩大学习面等有效形式,提高了学习效果,做到了学以致用、指导实践,使党员在享受学习成果的体验中提高参与理论学习的兴趣。各级党组织还通过设立理论学习园地、举办“周末讲座”、开辟专栏厨窗、提出指导性研讨课题等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府公众信息网、远程教育等现代信息资源,强化党员理论学习,提升党员理论素养,提高党员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强化宗旨,便民利民,建立党员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扶弱势群体,让党员的宗旨意识在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一是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基层党组织每年办10件以上群众急需的、自身无法解决的、通过党员干部努力能做到的事。每名党员都结对联系1-2户困难家庭,深入联系户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兴办实事,并把为群众办实事情况列为党员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年底进行考核验收。二是落实党员帮扶群众责任。县上根据党员自身条件和贫困群众需求,建立党员干部“一带二”、普通党员“一帮一”的帮扶机制,并做到“五清”、“五同”、“五送”,即:所帮扶的对象户家庭住址清、生活状况清、困难原因清、脱贫致富思路清、脱贫的目标清;与所帮扶的对象户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研究致富项目;为贫困户送发展思路、送科技知识、送致富项目、送帮扶物资、送发展信息等,切实解决群众在生活脱贫和生产发展中的难题。三是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岗位行业特点,着力开展以“三深入三服务”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县上成立了政策宣传服务队、技术指导服务队、传送信息服务队、促产促销服务队、抗灾救灾服务队等党员服务组织,深入农村解民忧,深入企业破难题,深入社区办实事,真正做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通过记“民情日记”、发放“三农卡”等形式,树立党员“走进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享受在群众后”的良好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点”、“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示范岗”等形式,开展“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颗星”和创先进基层党委、树标杆基层支部、塑红星党员形象等活动,努力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五是畅通党员与群众沟通互信渠道。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调查研究、挂职锻炼、基层联系点、向群众通报工作、定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领导信访接待日、主动下访接待、网上交流谈心等与群众经常沟通的工作制度,设立“群众批评意见薄”、“群众意见回音榜”,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贴近服务为群众”、“访贫问苦、访寒问暖、访老问安”和“万人问卷调查评行风”等活动,以实实在在与群众沟通联系、为群众谋利益取信于民,真正架起了党群沟通、干群“连心”的桥梁。
《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激发活力,发挥作用,建立党员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尊重党员政治上和价值上的追求。制定和落实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办法和制度,健全充分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参与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切实保障了党员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大部分机关事企业单位制作了“党员名片”,实行党员干部佩戴党徽上岗制度,真正做到在岗位上“亮出”党员的身份,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评判,也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考虑各党组织的建议,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对优秀的党员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对优秀的非干部党员在任用提拔、外出考察、公务员招考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激发了党员追求政治进步、创造工作成就的内动力。二是满足党员在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别是落实了支部书记培训制度,把基层培训工作制度化;积极为企业党员发挥作用开辟新途径,建立企业党支部,向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使党建工作向“两新组织”延伸;切实为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尽力解决农村贫困党员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不仅保持政治上的先进,而且保持经济上的先进。同时定期组织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工作突出、成绩优异、贡献特殊的党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通过合理晋升、表彰奖励等措施实施荣誉激励;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实施竞争激励,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搭建党员在创业发展上的平台。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创业致富工程,鼓励机关党员领办、创办企业,大力发展“党组织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示范户”,努力构建责任、产业“双链条”,鼓励和扶持党员带头发展经济、率先致富,从而引领了全民高涨的创业热情。四是营造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浓厚氛围。各级党组织结合机关作风建设、软环境建设,根据乡镇和部门实际,积极开展党员参予社区工作、扶贫帮困、走访慰问、义务劳动等活动。通过建立党员奉献记录薄,注意发现和培育典型,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及时表彰,积极向上推荐先进典型和模范,激发党员长期奉献的精神和热情。
(四)对照要求,强化管理,建立党员监督评议机制。在对党员进行激励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党员的评议、管理和监督,防止党员不履行义务,即“不作为”。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和中央提出的“六个坚持”以及在大讨论中形成的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履行好党员义务,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注意始终尊重和吸纳民-意,坚持“十六字”方针,抓好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做实入党积子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严格执行基本素质测试制、公示制、预审制、责任追究制、票决制“五项制度”,确保党员发展工作中的公开性、公正性和民-主性,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二是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在抓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党内生活的质量,强化党员意识,使党员经常听到党组织的声音、经常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党组织与党员签定“责任状”,向社会公开党员的“承诺书”,使群众经常看到党员与自己不同的形象。通过党组织凝聚党员、党员凝聚群众,达到了群众信赖、依靠党组织,实现了党内党外良性互动,促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严格党员监督制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扩大党内民-主,严格加强党内监督,着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逐步完善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组织监督机制。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增强了党员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重视发挥党外监督的作用,不断拓展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法律、行政、群众、舆-论和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和自上而下的监督结合起来,并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大大提高了监督效能。四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申报登记制度,党员外出主动向所在党支部报告,支部作好登记,对流向、时间、联系方式作好详细记载,并经常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定期交流思想、汇报情况、通报党组织的活动情况,向党员说明定期对党员的要求。同时保持对有党组织流入党员的双向沟通,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通过实施“双千工程”(在农村党员中培养1000名脱贫致富带头人,在外出劳务人员中培养1000名入党积极分子),确保了流动党员始终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
《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把握重点,严格考核,建立党员绩效考评机制。
结合行业特点和党员发挥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及具体要求,全县建立了不同类型党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明确考评目标。根据党员的岗位,职业特点,科学制定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评考内容,把党员的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工作业绩、作用发挥等作为主要内容,把领导考评、干部职工考评与人民群众考评结合起来,以群众满意度为基本依据。二是把握考评方式。制定行政和业务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百分制考评,采取单项与综合考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党员述先自评、党员相互评议、群众民-主评议、党组织综合评价的程序进行,做到质量相统一、指标具体量化、科学配置分值、征求专业人员意见,对考评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三是运用评定结果。按照综合得分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几类。对优秀党员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基本合格党员进行提醒谈话,指出不足;对不合格党员进行诫免谈话,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严重违纪违法或屡教不改的,予以劝退或除名,为搞好民-主评议和整改提高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四是建立党员绩效档案。对党员绩效考评的结果,如实记入党员绩效档案,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内容格式,统一考评程序,统一考评标准,统一公示方式,真正使党员绩效档案与党员实际表现相一致、与群众意见相一致,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优先提拔使用上提供了依据。
二、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几点建议
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系列的机制制度组成了一个覆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约束、作用发挥的多方面工作的架构体系。镇安虽然已经探索建立了一些长效机制,但是要确保这些机制正常有效地运行,切实落到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工作中去,还必须建立多种配套保障措施。
一要有组织领导保障。要围绕保持党员先进性这一总体目标,保证一系列机制制度正常运行,必须由纪委检察部门和党委组织部门来负责。要不断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切实履行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具体责任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局面,达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级级有任务,促使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精力到位。要把党员先进性工作列入党建工作内容,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党员队伍建设列入“三级联创”的活动内容,常抓不懈。
二要有人才资源保障。保持党员先进性关键在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挑战性非常大,难度也非常大。要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确保长效机制高水平、高效率地运行,必须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硬、各方面知识比较丰富的从事党员队伍建设的专门人才队伍。这是坚持与时俱进、永葆党员先进性的迫切需要。因此,要把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培养高水平的党员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统筹起来考虑,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来培养高素质的队伍,以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来促进保持党员先进性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要有业务经费保障。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运行,要解决“有人办事、有技术办好事”的问题,还要重视解决“有钱办事”问题。一方面要做好计划,做到专项列支。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年度的党建工作重点,把保持党员先进性工作的经费计划好,通过采取“财政预算一点、单位补贴一点、党费挤出一点、党员个人拿一点”的办法,确保业务经费支出有稳定充足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搞好节约,提高经费利用率。对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业务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截留,精打细算、不铺张浪费,真正用到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用。这既是经费使用制度的规定要求,也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客观需要。
四要有技术手段保障。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给党员队伍的管理带来新的情况和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呈现扩大化的趋势。许多-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给党员管理增加了难度,有的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成了空挂党员,有的党组织找不到党员,成为“空头组织”,出现了党员教育管理上的死角和盲区。有的党组织教育培训手段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和困难行业,对党员的教育技术手段仍然相当传统、效率低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党员的党性意识就会趋于淡化,党员教育管理作用会趋于弱化,保持党员先进性工作就收不到应有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发挥好长效机制的作用,就需要不断更新党员队伍管理的技术手段,提高党员队伍建设的科技含量。要建立健全上下联通的党员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协调活动,并及时掌握党员动态;要建立健立覆盖所有党员的远程电教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搞好对流动党员、无业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等的教育管理;要建立健全社会化评议党员网络系统,以吸引社会参与对党员的监督约束,吸引他们做好对党员的评议工作。所有这些,都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成果,配置支持这些工作的技术和设备。
五要有法规制度保障。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和改进党内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为长效机制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要通盘考虑长效机制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对策,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和制度的内容,使其更具时代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以此来进一步规范党员队伍建设,为长效机制的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对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巩固贯彻长效机制所取得的成效,积极扩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成效,努力提高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的水平。(本文获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理论征文一等奖)
学校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2017-04-27 20:02 | #2楼
建立健全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课题,是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成为广大师生满意工程的重大举措,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基础和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出发提出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持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在教书育人中的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各级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涵义。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指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就是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先进性教育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同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长期发挥作用,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以保障广大党员正确行使权利与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1、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先进性、长效机制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党已有80多年的历史,执政也有50多年,已经建立了包括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工作机制。但是,这些制度和机制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应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要加强对先进性建设的理论研究,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方式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总结运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新实践中探索出的新途径新方式,制定出体现时代特征的规范性要求。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加强理论研究,推进理论创新,为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寻求理论支撑,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一个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党员管理的基本依据。
3、系统性和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由党章、条例、准则、决定、规定、办法、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坚持全面系统地推进,又要抓住“学习机制、教育机制、管理机制、民-主参与机制”等重点内容,力争工作的新突破。
4、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度建设和具体标准,既要于法周严,又要于事简便,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做到明确具体,简便易行,符合教育教学实际。中央一再强调,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建立长效机制也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满意,才算是真正取得了实效。
三、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
(一)建立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目标机制。
1、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目标的内容。目标机制要解决的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什么”的问题,或者如何体现的问题。目标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它使广大党员明确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它又是一种评价机制,党员是否合格、是否优秀,要依据这个既定的目标来衡量。因此,建立目标机制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目标机制要以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条件、标准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条基本要求为基准,无论在学校什么岗位、从事何种工作,党员都要坚持这些基本标准不能降低。
2、细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目标的具体要求。党组织对于党员发挥作用的要求往往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过于抽象与概念化,多数党员觉得这些原则要求距离自己很远,因此并不真正关注。只有对学校党员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多数党员才会认真关注,才会努力去做。要在保持党员先进性具体化上下功夫,具体化既要适应党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学校实际;既要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一是市教育局要根据教育行业的特点制定《马鞍山市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考评办法》,下发到学校作为学校党员行动的指南。二是学校要根据《马鞍山市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考评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把这些具体要求内化为广大党员的思想意识,成为指导行动的动力机制。
(二)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培训、教育机制。
1、建立党员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制度。学习是党员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学校的客观要求,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教学业务水平高于一般教师,就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在坚持已有的学习制度。如:学习日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业务培训制度等。二是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习制度。做到学习的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三是要在创新学习手段,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建立党员学习检查、考核、奖励机制。把干部提拔、党员考评、评先进待等直接挂钓。
2、建立党员身份教育机制。通过固化重温入党誓词、颁发党员证、佩戴党徽、党员亮牌、党员承诺等活动,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进一步树立党员观念和党员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3、建立党员作风教育机制。通过教育转变工作作风,端正办学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党员干部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为一线教师服务,党员教师要树立依法执教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为群众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完善党员发展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1、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
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
一是坚持发展党员培训制度。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形成制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二是坚持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制度。加强对优秀分子的培养、教育、选拔、推优,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
三是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坚持发展党员个人申请,支部确立,进行公示,实行票决,上级审批等措施和方法,尤其要实行“三公一票决”制度。让所有优秀分子“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从思想上真正入党。
2、实行发展党员的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践证明,实行党员发展责任追究制,是保证“入口关”的重要措施。党员发展责任追究制的目的是保证新党员质量。首先要明确标准,要对发展党员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措施和对各个环节工作效果提出明确要求。其次要明确责任人。入党介绍人、支部书记、组织委员或组织部门负责人是重点责任对象,对发展的党员质量负责。
(四)建立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为了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除了严把“入口关”外,还要积极探索疏通“出口”的渠道和方式,这是多年来党的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对违法乱纪,搞无节制有偿家教,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恶劣影响的,经教育仍不转化的党员,要进入组织处理阶段。要应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教育系统工作实际的,可操性强的“不合格党员”标准,便于党组织对不合格党员的评估,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
(五)建立健全党员监督机制。
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发扬党内民-主和建立健全党员监督管理制度是提升党员创造性和自律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建立党内监督机制。党内监督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树立监督意识。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制”、情况通报制、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二是要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党风廉政责任制;三是要推进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四是要完善党内议事决策机制,对决策目标确立、决策方案制定、决策过程掌控和决策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全程公开,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防止出现违背客观规律的重大决策失误。
2、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要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建立相对固定的群众监督员队伍。要加强社会监督力度,积极开展师德行风评议活动,发挥市教育投诉中心和网上投诉等渠道的作用,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依靠社会组织、学生、家长监督,探索建立群众广泛参与、渠道畅通、尊重民-意、公开透明、公正客观的党员监督评价体系。
(六)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市教育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在一定时期内先进性建设的目标考核体系,实施目标管理。其次,要制定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进行考核的办法和实施细则。在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时,要突出科学性、针对性、群众性。具体说就是学校要根据市教育局的《马鞍山市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考评办法》和《不合格党员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学校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每年进行党员民-主评议活动,评比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实现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并重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二00六年四月
【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相关文章:
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9-24
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09-24
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09-24
构建流动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09-24
在工程建设中提高党员先进性的实践与思考09-24
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汇报09-24
构建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重在落实09-24
积极探索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体系09-24
强化党性建设永葆先进性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