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11-19 01:50:41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究,这样才会使孩子们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此,教师要打破常规,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就会提高,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到知识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注重知道学生怎样去自行探索知识的方法,让其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新的条件,营造宽松的实验环境。如果学生实验没有材料,那么创新活动就是空中楼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是纸上谈兵。所以教师应将有关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其自由支配,同时,给其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发挥。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人,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在实验中培养其创造能力。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挫折和失误,而这些挫折和失误会给他们造成一些心理障碍,会影响他们的创新。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要允许他们犯错误,鼓励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解放思想、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创新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磁铁的特性时,我先在轻松的乐曲声中出示一幅美丽的百花图,然后拿出一只用曲别针夹住的纸蜜蜂向学生提问:“谁能让这只蜜峰在百花丛中飞舞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来表演。我请了两位特别自信的学生上来,结果这两位学生在全班同学的嬉笑声中宣告失败。此时,我想:“我来试试,看行不行。”全班同学睁大了眼睛,等待着我的失败。当我把藏在手中的磁铁放在画板后轻轻移动,蜜蜂也随之飞舞,学生十分惊奇。我露出得意的样子问学生:为什么老师有这样的本领呢?学生们一下子“顿悟”:老师,因为你的手里藏着磁铁,是磁铁吸引了蜜蜂身上的铁针。老师,我还能让小鸟飞,让乌龟爬呢?……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自行探究的方法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到知识的探究过程。当学生对某一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若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自行探索知识的方法,则不但会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自行探索知识有多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直接按教材介绍的各种方法去探索,也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加以改进,还可以直接查阅有关资料,更可使用与众不同的其他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指导他们学会做对比实验,再灵活应用这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得到培养。例如我在上《热传导》时,学生在做检验水、空气传导热能力的实验时,给三根铁丝加热后,粘在整根铁丝下的火柴很快就掉下来,隔着水、空气受热的那两根铁丝下的火柴掉不下来,说明水空气不容易传导热。但做实验时,烧了很长时间,火柴都没有掉下来。于是,我就让学生分析其原因,经过讨论后,学生提出的原因有:“是不是铁丝太粗了传热慢?”“天太冷,铁丝散热快?”“玻璃管用得太长?”“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太低?”等等。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根据所提出的原因,研究怎样改进实验装置。每个学生认真参与,开动脑筋,当实验终于成功时,学生们享受着一种自行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遇到问题怎样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在每堂课上都充分放手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给学生创新的条件,营造宽松的实验环境

学生搞实验离不开物质条件,所谓物质条件是指实验的材料。有了材料,创新活动就会顺利进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缺少材料,创造活动就是空中楼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纸上谈兵,所以教师要将有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使之有发现,以达到培养认识事物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创造性思维也容易被激活,创造精神也更能得到培养。这就是说培养创造精神必须营造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失败和出错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实验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反之,教师过多干预的实验环境则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试想,一个在课堂上缩手缩脚、不敢动手的学生,怎么会有创造性思维的萌发,哪里又会有创造精神呢?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第二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第三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实验这一教学手段,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摆弄、尝试的心理特点,符合儿童需要经过动作思维感知建立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认识发展规律。现代的创造教学观也认为,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比结论本身更为重要。这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实,实验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外显过程。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

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人,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培养。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学生为研究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研究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实验的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塞上细玻璃管的塞子,将管口倒插入水中,观察水中的气泡或水槽里的水进入玻璃管怕情况;有的认为可以在管口涂上肥皂液,观察肥皂液的变化;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套上气球,观察气球胀瘪现象。其次,在加热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有的用热水泡、有的用手焐等。无论哪种设想,我们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让他们去设计,自己去尝试探索,结果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

五、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充分给予学生创新的心理自由

心理学认为要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必须相信学生“人人都是创造之才”,鼓励一切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意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设想或小制作,要热情支持,具体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挫折和失误,而这些挫折和失误会给他们造成一些心理障碍,会影响他们的创新。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要允许他们犯错误,鼓励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也就是要求学生敢说,敢做,敢想,勇于探究,乐于创新,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总之,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学为主”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大胆放手,让其自行探知,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摇篮。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7-03-21 08:52 | #2楼

学习是一种快乐,创新是一种享受。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知识的发展性、联系性和有效性,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立体思维空间,将传统教育重知识的积累转移到重知识的创新上来,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质疑问难

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有效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它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学习科学也必须以兴趣作基础,才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地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源泉。

学贵有疑,创新意识来自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式,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唤起学习自然的浓厚兴趣。提倡学生置疑问难,还能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新人。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教师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

二、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意识,就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下降。人才内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必要的外部条件起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法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创造实践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在课堂实施激励性评价,敢于让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更新和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要不断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千万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一味地否定和批评,我们要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或见解给予正确的引导,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打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激励性评论。要培养学生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做法,对不同知识的看法,只有经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才能定下准确的结论,这样既能激励学生下功夫认真钻研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实践,让学生自己放手操作

教师在一边引导,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自主实践,让学生自己放手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学生实践既能按要求操作,还能显而易见地得出实验结论,效果极其明显。学生通过自主实践,逐渐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不论是酒精灯的使用,还是给试管加热,学生都从害怕到操作自如了。学生的感官更加清晰了,想象更加活跃了,记忆也更加牢固了。

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摸索,学习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早日培养出新世纪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1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09-22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1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4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1-28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