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家长及幼儿教育专家,我深知培养幼儿创新人格的重要性。创新人格是幼儿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好奇心、冒险精神、自信心、开放心态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国家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开拓的创造型人才。作为幼儿园,开展以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的科学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现就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
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与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仍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探索创新活动中,教师应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甚至应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让幼儿感到教师只是一个对自己活动很感兴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议的“大朋友”,即使自己做错了、活动失败了,也不会受到指责,没什么可担心的。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发孩子巨大的创新能量。
二、提供有兴趣、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为什么显得特别投入,主要原因是有可操作的材料,在提供材料时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充足,有几个孩子参加活动就提供几份材料,甚至更多一点,材料的品种也应齐全一点,以便于幼儿选择和多样性探索。
(二)提供的材料应富有科学因素。如在“易倒和不易倒”活动中,提供的粗细不同的材料,高度应一样;轻重不同的一对材料,外观应一样。又如活动“斜面上的发现”中,为了探索光滑和粗糙的坡面上,物体运动的不同状态,所提供的坡面光滑与粗糙应很明显。这样一来有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
三、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的探索与思考
(一)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
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幼儿关心着身边的一切,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随机向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如“这个半圆像什么”,“这条弯线像什么”“你想把这个圆变成什么样”等等。下雨时让幼儿在教室门口一边观察雨,一边回答问题,“雨像什么”“下过雨后地上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对雨产生了兴趣,继续探索,“雨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前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下雨时小动物都到哪儿去”等等。幼儿在一定量的信息储存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多方面进行思维,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都有很大提高。
又如在 “软和硬”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我让幼儿从自身出发,去寻找自己身上软和硬的东西,幼儿发现自己身上头发、皮肤、舌头等都是软的,而骨头、牙齿、头是硬的。再引导幼儿从人联想到动物植物等。让幼儿是怎样知道物体的软和硬的,幼儿回答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心想、用手掂等。但我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思考,鼓励幼儿提出和别人不同的新办法,通过启发,有的幼儿说:“听声音可以知道物体是软的还是硬的,因为硬的东西掉在地上有响声,两件软的东西碰在一起不会有响声。”对于幼儿这种与众不同的说法,我都会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赞扬,久而久之,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班的威威小朋友在洗手时,无意中发现肥皂泡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道七彩光环,小朋友都被这神奇的现象所吸收,一下子全跑去玩肥皂泡了,我没有制止他们的行为,而是马上启发他们去观察,去发现泡泡里的光环有哪些颜色。于是幼儿你一言我一句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给他们解释这种自然现象:阳光是来自太阳的一种能量,阳光看起来无色或白色,实际上,只要透过水滴就能清楚地看到太阳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也就是彩虹的颜色。解释完后,我马上组织小朋友,开展有关实验。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有关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及时围绕问题,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幼儿阶段,情感的发展,社会性及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自我探索、主动参与、表达意见的机会,必须通过活动才能形成自我的世界观和思考的方式,让他们从问题出发,自己主动发现知识,不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例如:在幼儿对问题“白天,月亮到哪里去了”这一问题感兴趣时,我及时请幼儿动手做实验,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白天和黑夜”形成的规律,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幼儿探索科学的热情,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四、注重个体差异,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的经验、兴趣、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如在认识种子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只要求他们说出种子的名称、形状等,并进行简单分类,一部分幼儿要求他们能够按照多种方法进行分类。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让幼儿在互相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
在科学区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在玩某一样材料时,常常是一个或几个人玩,当一个人想出了新的玩法时,其他的幼儿则会受到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就会在此基础上想到更好的办法,能力弱的幼儿跟着学习这种方法,使他们也对此活动充满了兴趣。如在玩磁铁时,有个孩子发现在桌子下移动磁铁,桌上的磁铁也会跟着动,那其他材料会动吗?几个孩子看见了也都饶有兴趣,他们做了几艘小船,可是试了几次,小船就是不动,后来就有孩子把磁铁扔进了小船,船儿就航行了,更多的孩子看到了这一情景,想出了更多的玩法:折几只青蛙,玩“青蛙跳跳”,折几条小鱼玩“小鱼游游”,玩的不亦乐乎!久而久之,幼儿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强烈,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让儿童教儿童,不仅被教者得益,教者在巩固自己所学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才能的机会。”
当然,幼儿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常生活与教育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应注意接受幼儿新奇的想法和做法,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思维更富有创造性。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育的改革于发展呼唤着创造教育,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尝试通过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把好奇,探究的科学探索活动和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能很好地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好奇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和创新的原动力,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为此,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中。
首先,我们为孩子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予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想。”“你真棒。”等语言鼓励,多表明肯定、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的创新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如幼儿在“小兔找红色”的探索活动中,我们提供了褪色和不褪色的物品,让孩子自由的动手尝试。在探索活动中,鼓励孩子尝试那些物品是褪色的,那些物品是不褪色的。夸奖对能力强的孩子“你真行。”,鼓励能力弱的孩子“你再试试。”“你一定会成功的。”
其次,为幼儿创设一个适于探索的物质环境。
幼儿学科学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他们需要亲自参与活动,亲手对物质材料进行操作,在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所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不断获取科学信息,增加探索活动兴趣的物质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现在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创设了可供幼儿玩玩做做,想想,观察的探索角和自然角。让他们在无心理压力的愉快环境氛围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使幼儿内心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
再次,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善于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火花。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常常会提出一些很奇怪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长眼睛呀?”“蚕为什么会吐丝呀?”“我为什么没有孩子呢?”……这些问题常会使我们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从何答起。然而,正是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幼儿创造思维的涌动,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这些创造思维的火花,不能压制幼儿的提问,切忌对幼儿的问题不耐烦的堵回去:“你问这些干什么?”“就你事儿多!”等等。对幼儿的提问,也不能敷衍了事、模棱两可地作答,这样会使幼儿似懂非懂,一头雾水,久而久之,失去探索的信心,养成凡事不认真的性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能直接回答的直接回答,不能直接回答的可引导幼儿自己寻求答案,对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要向幼儿说明原因,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查资料、翻图书、做实验来寻求答案,这样容易养成幼儿认真探索的好习惯
总之,每位幼儿的身上都具有创新的潜质,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发现者、欣赏者、引导者,及时深入地挖掘出这种潜质,再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展示“舞台”,就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思维的一代新人。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课程设计
主题课程:设计以幼儿为中心的主题课程,如“小小发明家”、“奇妙动物世界”等,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
多元文化课程:引入不同文化背景的课程内容,培养幼儿开放心态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创造性课程:鼓励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手工制作等,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游戏化教学:将教育目标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环境创设
创造安全环境:确保幼儿园设施安全可靠,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创设创新空间:设立创意工坊、科学探索区等,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自由探索。
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其个性发展,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创新氛围。
四、教师角色
引导者:教师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支持者: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其尝试新事物和迎接挑战。
观察者: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特长,了解其发展需求,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五、家长参与
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创新人格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氛围。
家园共育: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创新人格的培养。
社区资源利用: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艺术节等,拓展幼儿视野和经验。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3
如何在物理模型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11-19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8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8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1-19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11-19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8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