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常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试行办法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试行办法

时间:2022-09-24 00:40:58 常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试行办法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活动。教学,是教师的基本工作。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是由一个个互相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试行办法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1、备课内容: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要求:①教案内容简明实用,突出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操作设计,格式规范,书写清楚。教案结构完整,既有预习设计、课堂问题反馈、评价设计,又有教学后记。

②中心校任课教师,所任的课程应全部备有教案,任统考课的教师语、数详案。年龄在40岁以上的老教师可备略案。村小教师年龄在40岁、教龄在20年以上,包班教学(或任村小主任教员),统考科目备略案,非统考科目,不作要求。两个人任一个班课的,所任课程均应备有详案。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基本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上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2、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材结构。

3、因学论教,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路、学路科学明晰,体现学为

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氛围。师与生、生与生多边互动协调,心灵相融度高,信息反馈多元多-维,效果好。

4、注重班级学生学习秩序的管理,特别严格规范课堂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秩序能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质量的保证。

5、所有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无案不准上讲台。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要求:①作业布置要有助于对学生各种主体性能力的培养,要以增强兴趣、启迪思维、引导自主参与与操作、实践创新为目的。②考查科目任课教师应有教学科自己设计的作业。③作业评语中肯,具有指导性,有启发、鼓励作用。

④批改量:小学中心校各年级必须每天至少一次全批全改,村小学低年级(一至三年级)100%;中高年级(四至六年级)80%。如语文科的周记或日记可不全批全改。

⑤作业要批改及时,认真,有日期,当天作业不过夜。

⑥有批改记录,批改日期与记录日期相吻合。

四、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要求:①提中、培优、辅差,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对优生的辅导,重点放在发展智力、扩展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形成上;对中生、差生的

辅导,以基础知识为主,根据平时的作业、练习、测验、月考中找差找缺,针对性辅导。

②内容落实。根据《批改记录》定。

③方式多样,课内课外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④课外不留整班学生补课。⑤辅导要有记录。

五、成绩考查与评价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查和评定,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单元测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和成绩统计。 要求:1、严格、认真进行单元测验、月考考查,及时评阅试卷。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和成绩统计。

2、评价方式:小学推行“等级数据(分数)+特长+寄语”评价[等级:优(80分以上)、良(70分以上)、中(60分以上)、差(60分以下)];

3、注重课堂提问、作业检查、实践操作考查,注重平时考查。

4、单元测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和成绩统计。建议在《记分表》中反映。

5、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考查评价情况记载详细。可在《记分表》中反映。

六、教研和教改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要求:①每个教师每期听课不得少于15节;②每年每个教师每期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试行办法112017-04-23 14:15 | #2楼

教学常规,是自学考试大纲精神和科学教学思想的体现,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章和教学各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完成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现经学校研究,对教学常规作如下规定:

一、教师备课

1.考试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尺。开学前,要认真钻研考试大纲,按大纲要求通读全部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了解各章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及章节之间的联系。

2.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开学前安排好全学期的授课计划。

3.根据成人特点,按照“少、精、活”的原则,安排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深度、广度、容量得当,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学。

4.每节课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抓住要点,突破难点,揭示内在联系与规律,切忌一般化。

5.要根据教学内容、学员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6.备课及有关教具应在授课前一周准备好。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教书育人,管教管导。教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到仪态端庄、和蔼可亲,努力创造课堂学习良好的心理环境。

2.必须按时上课,按时下课,不得擅自停课、调课。

3.认真做好课堂教学组织工作,使学员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4.讲课应做到目的明确、中心突出,条例清楚、语言生动、讲解正确,提倡用普通话讲课。

5.板书工整,字迹清楚,给学员提供知识扼要、脉络分明的内容纲要。

6.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作业布置

1.作业要适量,注意精选,要有利于学员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要紧扣大纲与教材。

2.要求学员独立、认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

3.要监督检查学员作业,实行全批全改或抽查,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要适时讲评。注意积累教研资料,改进教学。

四、辅导答疑

1.对学员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解答,不得推诿。

2.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员实际进行答疑。对学有困难的学员要耐心帮助。

3.答疑辅导既要重视知识内容的查缺补漏,也要指点学习的方法,还要重视思想工作,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习惯和意志、毅力。

五、考查与考试

1.加强平时考查。平时考查包括课堂反馈检测、阶段性测验。通过平时考查,了解学员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节教学。

2.认真抓好期中考试。任课教师要紧扣自学考试大纲命好题,试卷在考前十天送学校审定。

3.对期中试卷要认真地评改、分析、总结和讲评。

4.做好考前复习工作。统考前,要安排2-3周进行系统复习。教师要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写好复习教案。通过复习,达到弥补知识缺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搞好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不能猜题押题。

5.做好考前学员思想工作,指导学员以正确的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考。

六、执行常规的检查与考核

1.学校教务处负责对教师贯彻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进行

检查与考核。

2.检查考核方式有:

(1)定期检查:每个学期第一周,第十周和第十九周定期检查教案。

(2)随时抽查:根据学科特点、教学情况而定,主要检查课堂情况。

(3)调查学员:通过个别交谈、召开学员座谈会、家访、电访等形式,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3.检查考核要有情况记录,并及时向有关教师反馈。

4.设立教师考勤登记薄,由教务处负责检查登记。

5.根据考核情况,每学期末,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对不称职者予以撤换。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试行办法】相关文章:

迤那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试行办法03-23

教学常规管理及办法03-23

员工聘用管理试行办法04-05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评估办法03-23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03-23

关于对教学常规管理办法03-23

教师常规管理办法03-23

公司员工管理试行办法04-05

员工奖惩管理办法试行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