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促进农民增收报告

促进农民增收报告

时间:2023-03-23 09:30:52 增收 我要投稿

促进农民增收报告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这不仅确立了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地位,也同时指明了我们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前进的方向。“三农”问题,是一个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和切入。 对我国来说,“三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富民强国的基础在“三农”,重点和难点工作也在“三农”。对此,需要各级、各方面在思想上更加关注“三农”,学会用创新的思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去抓“三农”。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使农业成为效益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农业。创造更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只有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才能为农民增收、就业增加、财政增长提供可能和条件。“三农”问题是中国在新世纪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上上下下,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全党动员,全民参战,持之以恒。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实际措施的支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促进农民增收报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

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笔者认为,在加速中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基础上,目前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1、改革土地征用制度。这项改革的目标是把现行的强制性政府征用行为改变为交易性的市场购买行为,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一是要打破国家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按照市场法则解决建设用地问题,让农民代表与用地方直接谈判确定土地出让的价格、出让的方式和出让的期限。二是对土地出让取得的收益除按一定的比例纳税外,剩余部分作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发展的资本。三是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公益性占地应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和分享收益,当然,还应允许农民把经批准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以租赁形式转化为工商业用地。

2、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在这方面,国家要花大气力,一是率先在农村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二是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由乡村和农民自筹解决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工资长期拖欠、教育资源流失的状况。三是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四是优化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五是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力度,把农村教育与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改变农村教育的“离农”现象。让农民这一中国最大的群体享受教育,得到教育带

来的实惠。值得肯定的是,长期以来,教育为“三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教育服务“三农”也正面临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特别应当看到的是,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然而,现在的事实是,我国的农业科技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广大农村不仅缺乏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农民是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细胞,是最为活跃的基本因素。没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能动的参与,现代农业就难以欣欣向荣。因此,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农村教育的重心调整到面向仍要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多数各级各类学生身上,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农村学校应不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模式,以及应有怎样的办学模式,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无论怎样定位,无论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体现大多数学生回乡务农立身的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从长远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农民施展才智的能量。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实惠。这就要求农村教育要比过去更加主动地贴近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提供农民之所需。

3、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这是长期捆住农民兄弟离土亦不能离乡的一条绳索。一是把附加在户籍上不合理的福利性成份全部剥离出去,还户籍的本来面目。二是除对一些大城市进行户籍管制以外,取消对大中城市的户籍管制,让农民自由选择户籍登记地,赋予农民自由迁徙的权利。三是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等带有等级色彩的划分方法,按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进行户籍登

《促进农民增收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记。

4、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改变“土地就是农民的保障”的片面认识,改革原来主要涉及城镇居民和国有单位的福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面,逐步建立农民与市民、各种所有制职工平等一致、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过去把农民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2017-04-01 21:09 | #2楼

一.调研简介

1.调研时间:2011年1月20日至2011年2月10日

2.调研地点:乡村、乡镇企业、市场、政府机关

3.调研人员:曹蓝月

4.调查手段:采访相关人员、问卷调查、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

5.调研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但与此同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诸多因素仍重重的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和尖锐,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毫无疑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推进,随着加入WTO,农业应该奋勇自保,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本次调查研究试图找出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解决办法。

二、相关背景

进入20 世纪末期, 农民增收低速徘徊, 严重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农民增收减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突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

了不利影响。首先, 制约了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其次, 制约农民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再次, 制约工业化、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综合国力、省力的跨跃式发展;第四,制约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力的提高;第五,制约改革的深化和保持社会的稳定。

三、调研结论:

【一】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

(一) 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 影响农民增收的途径。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近年来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农民收入的渠道不断拓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偏高, 与之相应的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大约占50%, 而发达国家, 如日本早在80年代中期农户总收入中已有84%来自农业以外。同时, “小农业”( 90%以上是种植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偏高, 超过40%,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仅占7. 9%、20. 0%和31. 4%, 第一产业生产结构尚处原始的低级水平。这种依赖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收入结构,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今天, 农民增收门路显得十分狭窄。

(二) 农产品供需脱节、价格低, 直接影响农民增加收入。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农产品提出了优质化、高级化、多样化的需求。而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农产品中大路货和初级产品供过于求, 优质高档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如我国是稻谷生产及消费大国, 而稻谷生产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人们的仍有近50%的是低质常规品种,

少人问津, 而优质稻谷及饲料粮严重不足, 难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年迅速发展的水果、蔬菜也存在类似问题, 优质品种少, 传统的普通品种多,在旺季上市时往往出现“卖难”现象, 价格一路走低。尽管近年来大部分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 但由于市场不景气, 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 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加。

(三) 农业科技欠发达, 生产技术落后, 生产成本高, 影响农民纯收入增加。

我国农业科技仍然不够发达,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科技人员少且分布不均, 县级以上单位多, 乡级以下单位少; 兼职的多, 专职的少。二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三是农业科技缺乏创新机制, 农产品生产科技成果储备不足, 缺乏既可以大幅度增产又能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农业收入的两大支柱, 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效益低下。我国大多数地区主要耕作工具仍然是耕牛与锄头, 其生产效率之低不言而喻; 畜牧业基本以家庭饲养为主, 90%以上的生猪还是由一家一户饲养, 以传统的、落后的饲养技术为主, 饲养周期长、成本高。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 严重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增加。

(四)生产组织方式落后, 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增收的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很低, 农业“龙头”企业不多、规模不大, 对农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 目前农产品的加工量不及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对农产品的精加工则更少。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等设备、技术严重不足, 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

《促进农民增收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级产品或以原料为主进入市场, 农产品难以实现多次增值。农产品销售多处于自然状态,大部分农产品都是直接上市, 产品的保鲜、贮藏、运输等技术非常落后。在市场经济里农民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承担着全

部市场风险, 而无法享受农产品加工、运销过程中产生的丰厚利润。家庭式小生产与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

(五)农业比较成本高收益低, 抑制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影响农民增收。

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一直以来相对较高, 农产品在参与全国大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农业尤其是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突出。同时改革开放后曾一度逐步缩小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 近年来又逐渐扩大。剪刀差的逐年拉大, 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效益。农业比较收益的低下, 已成为遏制我国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六)农业投入减少, 发展缺乏后劲, 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对农业投入虽有增加, 但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下降, 财政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 农业信贷占国家信贷总额的比重下降, 农户家庭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农业利用银行贷款难、引进外资难度也较大, 农业生产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 由于农业投资比较效益低, 近年来农户生产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不少乡村财力有限, 乡

村集体对农业投资大幅度减少, 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跟不上,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 农业生产条件更加恶化,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更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分析, 要完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基本目标, 提高农民收入,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 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 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

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 应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因此,应积极开展农业现代化的探索,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率先发展, 同时不断总结经验, 做好示范;努力创造条件,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发展高优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就是要抓住当前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在坚持粮食等农产品总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 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 改善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逐步实现农业的高优化、高效化,增加农民收入。

(三)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 一是要加快建立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健全市场制度, 规范市场运行, 使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

能够顺利实现。二是在发挥供销社等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 大力鼓励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 广辟农产品流通渠道。三是要积极组织各类农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 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 不断提高农产品销售的组织化程度, 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四是要清除各种关卡和“三乱”现象, 开辟“绿色通道”, 保证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运销畅通无阻, 尽可能降低流通成本。五是政府部门应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 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库存等方面信息, 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 帮助和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

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的推进, 应因地制宜, 认真规划。应多渠道、高层次地建成一批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 同时理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 积极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利益机制, 让农民分享加工与流通环节的利益, 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 既让农民得到实惠, 又兼顾企业利益, 使企业与农户优势互补, 互相依存, 共同发展。

3. 积极支持农民兴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民农产品的销售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 市场仍然是一个由买方控制的市场, 不仅使得农产品的价值难以实现, 也使得市场信息得不到正确反馈。因此要积极提高农民作为农产品供给方的组织化程度。在家庭经营长期存在、规模经营进展不利的情况下, 通过支持农民兴办合作组织, 将农民组织起来, 鼓励农民

特别是各类专业户以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等多种形式兴办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增加农民收益。

(四)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步伐, 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1. 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乡镇企业应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保鲜、储运为主攻方向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把乡镇企业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提高乡镇企业, 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与产品的质量,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辐射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科技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 深化乡镇企业改革, 完善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制度。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应继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 尊重农民对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选择,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企业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 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各方面积极性, 以增强企业活力。组建乡镇企业集团公司, 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强化乡镇企业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 建立和健全规范的企业运作方式,提高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 引导农民向非农转移, 拓展增收渠道。

推进小城镇建设,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 实现农民的非农化, 可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通过进城务工经商, 将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实现吃饭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

(六)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负担过重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减免了农业税。但各地村提留乡统筹、义务工等收费、集资、罚款和各种摊派等还或多或少存在, 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必须取缔。一是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乡镇政府职能过宽、机构臃肿、人员过多、支出膨胀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财政入不敷出的根本原因。先要强化政府的服务观念, 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 把主要职能转到加强行政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上来。在此基础上, 采取果断措施, 清理乡镇自聘人员, 减少超编人员, 村组补贴干部人数也要减少。二是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行为。三是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取消附加在土地上不合理的税费,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资本, 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不仅如此, 还应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 放宽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 包括土地的抵押、买卖、作价出租等, 通过市场运作, 达到土地的相对集中, 促进农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减轻农民负担之策, 加快农民负担立法的步伐。

【促进农民增收报告】相关文章: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09-22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03-15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09-22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09-22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09-22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09-22

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09-22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