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一、留守农民工问题分析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农业的发展却始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大而不强,成为困扰中国农业几个时代的问题。农业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顽疾。
应当清醒地看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制约着农村的购买力,抑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内需的启动,严重限制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的改善、农民对农业的投入,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基于这样的考虑,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增收,特别是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就会提高,建设现代农业也就有了希望。因此,把促进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是“重中之重”,而且也是“急中之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农民增收难?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呢?这已经成为当前我们不能回避、更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当前农民增收问题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及负担现状
要使农民增收,关键就在于减轻农民的负担,这一点其实已经众所周知。然而,据统计,2002年与1997年相比,全国农民来自农业的人均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00元左右。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减少,必然影响到农业发展,尤其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发补贴强迫农民种粮,已经行不通了。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农民种粮能够多赚钱,能够增收。因此,为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的稳定供给,就必须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
(二)我国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分析
农民增收为何如此之难?究竟是什么原因妨碍了农民富裕?弄清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农民开辟增收新途径,创造新财富的前提,也是政府采取增加农民收入政策措施的基础。
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近几年,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的更快,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部分被以种子、化肥、农药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抵销,农民种粮效益仍然偏低,如果算上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农民种粮收益就更少。种地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是最后的一道生存屏障。从总体上看,农业的生产周期长,“靠天吃饭”特征明显,其收益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如2000年农民收入增速下降,粮价下跌是主要因素,导致农民人均减收85元左右,在粮食主产区农民减收更多。2001年农民收入实现恢复型增长,粮价上升是主导因素。2001年农民出售粮食的综合平均价为1.09元/kg,与上年相比提高0.01元/kg,农民来自粮食
生产的人均纯收益增加22.2元。2002年粮食产量可望高于上年,但粮食价格仍无回升迹象。2002年上半年全国三种粮食(小麦、稻谷、玉米)生产价格平均下降3.9%,棉花价格下降17.1%,蔬菜价格下降8.9%,猪肉、羊肉、鸡等畜产品价格也有所下降。
2、产业结构调整难现规模效益。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退耕还林,生猪养殖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民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是农民对种什么可以赚钱,仍然还是不清楚,他们仍然很茫然。由于农村人多地少,土地经营权分散,农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
3、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造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长期得不到与城市劳动者的同等待遇。他们背井离乡,忍受着城市对他们的歧视和冷漠,用血和泪甚至是生命在挣钱,来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
4、人力、社会资本的短缺,加大了农民增收难度。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国约有3.6亿农村劳动力,可遗憾的是,这么多的劳动力,其总体受教育水平明显偏低,素质不高。于是,广大农村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低素质劳动力过剩,高素质人才短缺,人力资本严重匮乏。据统计,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率高达35%,全国外出打工农民约8,000万人,其中80%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同时,农村社会资本也极度缺乏,“农民真苦、农村真穷”正是其真实写照。农民个人拥有财产很少,可作为生产投入的资金必然很低。再加上农村社会基础资本也严重不足,乡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极为薄弱,必然影响了农民增收渠道的拓宽。人力与社会资本的双重短缺,导致农村科技、信息、教育发展的严重滞后,高素质人才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加大了发展高效农业、特色经济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限制了农民增收。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综合措施,从农业内部挖潜,做好农业外部文章,多渠道促进农民的增收。
(一)确保农业增收,深化农业内部结构。
当前,在全国稳粮增收的政策指导下,我们首先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础地位,同时,深化农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一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营养含量,改变过去的“温饱型”产品为现在的优质“营养型”产品;二是要发展安全绿色食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二)加快农产品“深精”加工,帮助农民增收。
农民人口多土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单纯从农业生产环节来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极为有限,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目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粮食、蔬菜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企业为龙头,把食品“深精”加工作为重点;如云梦鱼面,便可作为农特产品重抓;二是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档次和附加值。
(三)拓展增收空间,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当前,应该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改变就业观念,普遍掌握1至2门的实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竞争能力和就业率,为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好基础。二是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的转移。在新的形势下应大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务输出。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
(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抗拒自然灾害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我们必须从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提高其竞争力。一是要严格落实国家的税费改革和种粮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农村交通、水、电、气、通讯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结 语
“三农问题”,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决不能忽视的关键问题,我们所进行的农村体制改革和一系列农民增收的举措,无疑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则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一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我们维持国家的发展甚至稳定都会困难重重。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九亿农民必将翻开历史辉煌的一页!
后 记
农民不富,整个国家就不算富裕。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人口是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如果农民的收入没有较快提高,扩大内需就缺乏长期可靠的市场支撑,经济发展就缺乏持久的动力;同时,如果农民收入不能持续增长,农民生活得不到大的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我国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如果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也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
感谢湖北省云梦县广播电视大学各级领导、各位教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给予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你们在我们学习期间给与我们的淳淳教导与细心的照顾!
试论村级组织如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2017-04-01 21:09 | #2楼
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其核心要把农村经济发展上去。农村经济要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头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敢闯敢干、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带动创业、带民致富的创业型的农村干部队伍。
一、当前村级组织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从村级班子的基本情况来看,以村级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领导班子比较廉洁勤政,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能把党的各项政策贯彻到农村中去,出色地完成好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有一定的群众威信和群众基础。但大部分的村级组织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作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部分村级班子不团结,形不成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都努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一般都只是起到协调作用,比如在选举过程中,许多村支书认为能做到这样已经是相当的不易,反映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足。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村,宗派明显,村基层组织严重弱化,形不成合力、打不开局面。个别村由于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团结,致使村经济搞不上去,造成群众多次上访,由此说明个别村级组织的弱化。
2、部分村干部队伍老化,人才资源缺乏,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青年人才不甘贫困,劳务输出成为热潮,农村党员发展较为困难,个别村党员队伍较为老化,选拔敢闯敢干、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带动创业、带民致富的创业型年轻村干部较为困难,后继乏人现象突出。个别村干部思想老化,怕年轻、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对现任村干部产生竞争,人为不注重发展党员。有的村干部工作成绩平平,村两委的号召力不强,缺乏战斗力,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部分村村干部掌握实用技术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虽然重视对农村党员实用技术的培训,但覆盖面较小,效果不明显。村干部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信息闭塞,缺乏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新技术、新思路、新点子。大多数农村党支部成员还不会使用电脑,更谈不上上网、查阅信息了,存在“干部领路无方,群众致富无门”的问题。
4、部分村村干部思想不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经济发展长远规划。部分村由于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前些年来因实施“村村通”工程、学校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缺少资金,村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大、压力大,有的为公益事业使村集体和个人背上了沉重债务,有畏难情绪。许多村干部沿袭于传统的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甚至个别村干部缺乏大局意识,认为村级工作只是搞搞计划生育、抓抓信访稳定,偏颇的认为发展经济那是农民自己的事。当前村干部待遇较低,也是影响村干部工作主动性、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
5、管理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激励约束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对村支部书记的管理,大多是靠上级党组织引导、教育、培训,只在政治上提出要求,要求他们靠党性、靠党悟来开展工作,缺乏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村干部尤其是对村支部书记管理约束机制。有的支部书记认为“干一辈子,干得再好,离任后还是老百姓一个,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干头”,村级干部不象行政干部那样有稳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养老社会保障,付出和获得形成反差。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村支部在抓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目标不明,要求不高,措施不力,有的村干部存在得过且过,求稳怕乱思想。部分村长期积压问题太多,各项工程任务艰巨,复杂矛盾并存,村级干部创新意识和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个别村发展党员困难,青年人对党的认识不够,入党积极性不高。外出创业的能人受家乡贫困因素影响,不愿回乡工作,有的怕当村干部之后出现为公益事业而个人返贫现象,贫困乡村的青年能人留用困难。
二、加强村级组织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加快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形成功能增强、运行有序、作用明显的工作格局。
1、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偏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障碍,也是村级干部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干部教育与农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要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村干部,着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理论水平,培训要做到“三化”: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要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实际工作状况,做到分类施教,有的放矢;二是学习教育制度化。要把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一项制度在农村长期坚持下去,尤其是学习有关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知识、种植养殖技术等农民急需的知识,使村干部在长期的学习教育中不断的得到提高;三是学习参观经常化。要经常组织村干部到发达地区或本地区有特色
产业的地方参观学习,促使他们在参观学习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增强发展经济、改变本地面貌的信心和能力。
2、创新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式。首先,镇党委在选配班子特别是在选好支部上,要把“有本事、靠得住”,特别是要把有“带富”能力者作为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突破地域界线、身份界线、资历界线,通过正确引导,走群众路线,把组织信任、群众满意的带头人选出来,为以后顺利开展镇村工作打好基础。其次,要变服务型村干部为服务带动型村干部,村干部要带领群众致富,做开发资源、经营服务、产品营销、劳务输出的带头人。农村干部带头致富的目的是为了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所以,村干部要着重在“引、传、送、帮、促”等方面下工夫。
3、创新组织工作制度。结合当前劳务经济热潮的兴起,农村党组织要注重在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采取联建、独建、挂靠、成立联络站等形式,组建外出务工党组织,对有一技之长,拥护党的纲领,热心群众事业的优秀务工人员着力培养成为党员。市、镇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对本土人才要积极支持其上项致富,引导其向党组织靠拢。注重发现,培养能人型村级后备干部,在村委换届时按照合法途径将其选进村级班子,对村级班子老化的村,要逐步进行调整,建立年轻型、知识型、能人型、综合型的村级干部队伍。对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村要逐步引进大学生人才,充实调整村级班子。对一些毕业的高中、大中专学生列入村级后备干部,到村挂职锻炼,培养其工作能力,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对一些专业技术人才要适当给予高薪,以调动任职积极性。组织大中专毕业生组成支农服务队,到村进行实践,从中培养、发展村干部人选。
4、创新村级干部目标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是要确保工作发放;二是严格考评,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制定出村级各项工作的量化指标、质量指标、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并把考评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三是市县镇要统筹协调,创造条件,对一些工作时间长、贡献大,正常退下来的村干部,要给予适当考虑养老保险,让村干部安心;四是感情抚慰换真心。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要经常进村入户,解决村干部的实际困难,使村干部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中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重视。对村干部的家庭生活、子女入学、以及生病、灾难给予适当的救济和及时慰问,对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违法行为要及时查处,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用真情换真心,增强村干部对上级党组织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相关文章:
新疆地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03-15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09-22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09-22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09-22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09-22
促进农民增收报告09-22
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