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前农民增收的难点及对策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区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的前提,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又在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江津调查队深入农村调研,综合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提出当前影响我区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建议,以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1、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打工收入减少。今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一方面我区外出打工人数减少,据统计,江津上半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25.58万人,同比下降3%,个别农民还出现了外出后由于找不到工作重新返乡的现象;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工价下降,从业时间减少。据了解,今年农民工外出普遍比往年迟,过去一般是年初正月初七、八就走,而今年外出大多比往年推迟了10-30天。另外由于企业开工天数不足,农民工上班,加班时间明显减少,人均薪酬同比减少近20%。
2、病虫害严重,影响大春作物产量。受气候和虫源迁入影响,我区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形势严峻,田间虫量大,明显高于去年,水稻生产情况堪忧。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6月15日,百丛虫量50头-2.5万头,平均838头,是07年的2.3倍,以白背飞虱若虫为主。其中东部与南部虫量为230头-2.5万头,平均1100头,是中、西部虫量的2.3倍。发生虫量之大为历史罕见,预计发生程度5级,发生面积60万亩。稻纵卷叶螟迁入本区卷叶率1-35%,平均13%。卷叶率20%以上田占12%,其中卷叶
率30%以上的田占2%,现已化蛹35%以上,预计下代发生程度5级,发生面积40万亩。另外糯稻上及高感品种上有叶瘟发生,特别是D优13,有化苗田出现,预计今年穗颈瘟发生将比去年严重,发生程度3级,局部田块可达5级,发生面积7万亩。
3、主要农产品价格下滑,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受“猪流感”和外来猪源增加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区活猪价格持续走低,上半年活猪每公斤均价5元左右,同比下降近3元左右,降幅达40%左右。与此并存的是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据调查显示,上半年泸州尿素每公斤1.7元,上涨0.1元;碳氨每50公斤43元,上涨7元;高鳞复合肥每40公斤70元,上涨10元;除草剂每瓶上涨1元左右,杀虫霜每瓶上涨2元左右;稻谷种子一般每公斤30元左右,上涨2-3元;玉米种子每公斤20元左右,上涨2元左右。
4、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据历年统计数据回归分析,我区第一、二产业增加值的农民收入弹性分别为1.0095、0.249,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最大,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不变的情况下,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额在67.17—134.73元之间,我区农村家庭“打工+农业”的模型较为普遍。随着近年来我区第一产业增速逐渐放慢,传统农业可能存在的收益及机会已经趋进与饱和,但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缓慢,龙头企业对农村经济辐射效应不大,农业园区建设进度缓慢。
5、城乡二元结构依旧突出。一是农村人口在进城居住、就业、劳动保障、医疗卫生、子女等方面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二是城乡差别大,城市交通道路建设国家出钱,而农村道路建设却要村民自己出钱,出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1、政府引导,实现劳动力有序转移。一是建立健全劳动力外出务工服务机构,要把对外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农民建立起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申请培训、档案管理、维权咨询”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的管理机构,以收集劳务输出信息作为重点,积极开拓区域外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信息库,有效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二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依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解决农民外出打工后土地经营问题,同时也使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能够实现农村土地经营的规模效益。
2、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统筹统防。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督促检查制度,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在病虫害发生期间,技术员要深入病虫发生区进行防治技术指导,提高防治质量和效果。二是加强病虫监测工作,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各乡镇农业站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结合作物生长情况,气象预报及发生实况,及时做好发病情况通报和趋势预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准确预报。三是抓好防治技术培训,提高防治质量。各乡镇要采取现场示范、会议培训、
《当前农民增收的难点及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黑板报、印发防治技术资料等形式开展防治技术培训,提供技术物资配套服务,指导农民对症施药,减少盲目性,适时用药,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不误,确保防治效果。
3、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并根据气候特点、土地条件、市场需求、经营水平确立适合发展的农业优势项目予以重点扶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把公司与农户有机地捆-绑在一起,利用公司资金和技术辐射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开发,逐渐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良好局面。
4、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业有效投入。文化贫瘠是导致贫困的关键因素,通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技讲座、经验交流会、技术推广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实用技能,切实提高农民素质,为广大农民架起科技致富的桥梁。同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确保拨出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农田水利,交通道路建设,夯实农业基础,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抗灾抗险能力。
5、做大做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要在资金扶持上下功夫,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扶持、信贷扶持、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逐步形成多条腿走路、多方筹资、多轮驱动的新格局,力争把园区做大做强,成为带动江津现代农业的重要龙头。要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上下功夫,根据园区的产业示范定位,引进“高产、优质、高抗”的新品种,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
在产品终端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产品深加工、精包装、耐贮快运等领域的问题,增加产品附加值。要在培育重点项目上下工夫,推进德国亨嘉现代农业园区、瑞恩现代农业园区、恒河优质晚熟柑橘项目建设,形成优质粮油、柑橘、蔬菜为主的标准化产业基地。
当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及对策2017-04-02 09:36 | #2楼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农民小康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民因结构不合理、非农发展缓慢、农民负担、农业投入不足、农民素质不高、政府服务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存在多元化、不均衡、不稳定等问题,农民增收困难。由此而对如何实现农民增收作了些探讨。
一、当前农民增收现状分析
1、农民增收来源多元化。
1978-1984年农民增收主要来自于农民积极性提高和农产品价格上涨,1985年以后到90年代初则是靠乡镇企业吸纳了约1亿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90年代开始主要是靠8000万到1亿的农民工进城就业。进入21世纪,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兴起,特别民营科技企业、涉农企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来源呈现多元化.据统计,农民靠种粮增收仅占人均总收入的约15%,副业收入占35%(含经果林收入),非农收入占50%(含外出务工收入、经商、服务业、民营实体、本地工资性收入等)。但可发看出农民的非农经济收入已占相当比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农民收入增长势头减弱.1996--2000年农民的收入增长率依次为9%、4.6%、4.3%、3.8%、2.1%,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为1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收入增长率为4.2%,为短暂性恢复增长,增长基础极度不牢固,不能根本改变农民增收难这一事实。农民生产因规模过于细小,农产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有些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导致增产不一定增收。
3、农民收入增长优势不明显.一是受农业科技转化率的提高和加入WTO后受国际大环境影,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加之绿色壁垒障碍和国外农副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市场的逐渐饱活甚至供大于求,农产品流通受到严重制约,农产品卖难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二是由于国内出现通货紧缩,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许多乡镇企业破产,出现了离土离乡和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回流农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受到影响;三是由于社会消费量萎缩,导致农产品价格继续走低,农民增收难度增加;四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受规模、地域、自身容纳能力和市场需求等限制只能带动一部分农民增收,加之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等,近期内对农民的普遍增收带动作用不大,农业缺少比较优势,农民收入增长优势体现不出来.
4、农民收入增收渠道不畅通.
农业本一直就是一项弱质产业,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近年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来安排农业生产,但面临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赚钱和短缺的农产品越来越少,出现了农产品一年涨、二年跌、三年四年全灭绝的现象。加之受市场经济、城市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的影响,农民向非农产业大规模地有效转移无法实现,农民收入增收渠道不畅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非农经济收入。
《当前农民增收的难点及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未落实。被农民誉为继土地改革、联产承包现任制以后又一重大改革的农村税费改革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有限。从试点的情况来
看,农民总的税费负担下降了31%左右,农民人均减负约35元,两工减少约10个,但中央支付却相应大力增加,仅2001年就支付600亿,相当于国家对农业所有投入的总和,县乡财政约有50%以上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农村各种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开展,影响了农业持续发展;由于户籍、医疗、社保和农业相关法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效果还不显著,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不协调。一是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离乡离土;二是由于体制的原因,农民离乡离土的政策未及时跟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严重地滞后于工业化的进展。
二、促进当前农民增收的对策
实现农民增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更加发展、民-主政治更加健全、科教文化更加进步、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一个关键又最基本的指标就是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要实现这个目标,促进农民真正增收,关键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农业,用市场的手段抓农业,要有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新思维。要在"农"外作大文章。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围绕增收开展工作。改变过去政府强迫农民行动指令职能为引导或指导农民的服务职能。把农民作为服务对象,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围绕农民增收来开展。一是改变农村现有政权体系。通过乡镇、村级精简机构而缩小规模,从而节省运作费用,实现农民减负增收;二是帮助农村选好致富带头人。乡镇党委政府对村级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一批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头脑灵活、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年轻人进入领导班子,为班子补充新鲜血液,增加活力,当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三是要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要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措施对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海内外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投资,实现优势农业资源和资金技术优势的合理配置。四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在实现农民增收过程中,政府通过农民培训学校、成人学校等开展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党员干部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来提高他们增收的能力。四是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其他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抗风险能力。五是筑巢引凤,协助企业抓生产基地建设、抓好产品质量建设,培植种养植大户、培育市场中介,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业投入多少影响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农产品生产成本的高低。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科技技术攻关的投入,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抓好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农村小型水利、县乡村道路、农网改造工程、沼气池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工程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农民工,增加农民在本地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建成一支能长期及时地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的高素质队伍,帮助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在加大农业投入时,一定要深刻认识"减负就是增收"的道理,切实把农村税费改革的工作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落实好。
要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减负政策,要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坚定不移的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坚决把不合理的负担砍下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要做好做活三篇文章。一是合理规划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建立基地,尽快形成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的格局,引导农民在结构调整规模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二是在农产品加上做文章,农产品加工才能增值.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精心培育产业龙头,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形成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强对农产品采后处理的检验检测工作,使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带标识流通,保证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三是在市场流通上做文章,不管是粗级农产品也好、加工或精深加工农产品也好,最终都要在市场上流通,只有在市场上流通了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开拓多元化农产品市场。要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扩大农产品销售。进一步优化流通环境,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农产品市场相互拉动的良性循环。
4、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化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关键是它能够尽快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当前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据调查,大部分的农户有一人在外务工的年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0%左右
.因此,政府要重视劳务经济的发展,利用人员广、信息灵等优势为农民进城当好参谋。一是加快软件建设,解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问题。从政策、户籍、工商、税收、医疗、教育、社保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引导、规范劳务输出,为保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服好务,促使劳务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城的积极性。二是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农民进城就业和创业的资金问题,保证土地产权属于集体,使用权属于农民,生不增、死不减,农户间、农户与企业间可以有偿转让,进城农民可以将土地出租,他们万一失掉城市工作,还可以回到农村务农,既有利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三是发挥优势发展,解决农民就业机会问题.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多、劳动力便宜,应该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较为密集的区段.同时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城市新增和农民进城就业的需要。
【当前农民增收的难点及对策】相关文章:
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11-07
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及对策09-22
农民增收面临的矛盾和对策09-22
福建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09-22
海东地区农民增收的限制因素及对策09-22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03-15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09-22
农民增收实施意见09-22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09-22
农民增收的长期思路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