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解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11-19 01:50:44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型思维、创新型课堂教学”,是时下各中小学教育者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句。诚然,为了适应新世纪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联系到目前笔者所教的学科——初中语文,笔者亦深有同感:由于语文学科其独有的特点与功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方面更有其责无旁贷的任务和得天独厚的作用。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何谓“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构建创新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就这一话题,笔者愿就自己的教学体验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重视情感体验,回归人文特征

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藩篱中,失去了人文科学应有的充满情感体验与生动活泼的特征。教师讲读一篇课文,往往都是从文章作者、时代背景、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到写作特色,面面俱到,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学生作文则也是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凤头、猪肚、豹子尾”一套老生常谈的八股文;平时作业练习更是死搬教材标准答案,教材编者观点,不敢雷池半步……。如此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成了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了知识的“录制器”。哪里谈得上半点情感、趣味?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自由个性,形成思维定势,创新思维被严重挤压,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回归人文科学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弘扬社会道德价值、培养健康审美观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依归,构建创新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彻底打破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发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开启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与创新实践。

二、“教”、“学”重心转换,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现“教”与“学”重心的转换。由过去的注重教师的“怎样教”转变为着重指导学生的“怎样学”。当然,在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并不否定传统“讲述法”、“讲解法”的必要性。但在教师讲述、讲解的同时,应特别注意采用“暗示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读练结合法”等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注重互动交流,丰富教学内涵

著名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能够自己质疑问难,说明学生已经进入了自主学习的较佳状态。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通过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造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各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商讨问题的习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丰富语文教学内涵途径多样,不拘一格。可以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并养成摘抄圈点的阅读习惯;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采访、调查、演讲、辩论、朗诵、表演、出墙报、办小报、组织文学社团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四、 “应试”转向“应时”,注重课堂、生活衔接

“应试”与“应时”,一字之差,却反应了教育者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应试”即教学单纯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应时”则教学是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全面发展的新人。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为“应试”做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容易使学生索然无味。君不见,无论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口若悬河,眉飞色舞,而大多数学生却充其量只有短时间的欣赏与兴趣。时间一长,便昏昏欲睡,不知所然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获取的知识并不多,能够终身受益的东西更是少而又少。无论教师如何纵论屈原的放逐离骚、陶渊明的悠悠南山、杜甫的“三吏三别”、李白的青天揽月;也不论教师如何侃谈《巴黎圣母院》“的爱斯梅拉达与卡多摩西”、《牛虻》中的铁与血、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在学生的心目中,那已经是遥远的事情,听得味同嚼蜡。更无法激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究其原因,只因“应试”教育所然。因为,在这种指导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文的知识和传授,哪里谈得上去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与美学体验,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衔接?

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曾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的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有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持久的、最深入的。”由此可以看出:知识与兴趣是在实践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在创新型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与丰富。譬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通过社会实践获得新看法新知识新思想。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着眼终身学习,创新阅读教学

“终身学习”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使人“学会学习”。

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笔者认为: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去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并且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研究性学习”也是创新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的开展研究。

把语文研究性学习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就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指导,以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相关信息为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信息、认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适应信息时代,创新语文教学

信息工具的推广,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初中语文教学既提供了可行性,又显示了紧迫性。信息时代的到来,呼唤和促使语文教学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改革、新的突破。

最近几年,我校教育基本实现了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在客观上无疑为我校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它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从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方向转变。

语文创新型课堂教学,适当的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呈多-维化、集成性与交互性。扩大教学信息容量、丰富教学表现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特长的发展,更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017-03-21 08:54 | #2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只有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读课文的自主性,也就意味着把握了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可以根据知识和经验多角度地、主动地读课文,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并认可学生读课文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对课文有着不同于教师和教参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地位是平等的,是合作的“伙伴”,让学生可以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且是参与者和创造者。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多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思考、交流及展示的机会,欢迎、提倡、鼓励学生发展与教师不同的见解,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于想象。能发表不同意见就证明学生动脑了,敢想就能发挥想象力,“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说、敢问、敢争论。更要允许学生说错、答错,允许他们改变观点,还要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绝不能轻易的一句话,就把学生闪烁着创新意识火花的想法否认掉,而是要善于点燃这些火花,使之成为创新的火种,经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不断传递、最终将创兴的火炬点燃,迸发出极高的创造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习,学生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去发展。

二、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像

想像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康德说:“想像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再造想像是普遍存在的。每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无不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像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特别喜欢想像,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借助想像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像、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都未曾认识到的东西;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像,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改组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就能借助于想像的创造神力,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使学生步入深思自由的创新境界,得到了创新训练,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心逐步升华为兴趣、理想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情境创设的形式来说常见的有:生动的故事、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情境等等。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富于生命力,使学生在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四、质疑解难,在阅读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质疑解难,既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疑问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自求答案。此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逐段的精心阅读,读后解决较简单的问题。对于课文中的疑点或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解决疑难。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冲破一字不错的“标准答案”。当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要及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答案的?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讲述思维过程,带动大部分学生在训练中学到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对于那些具有创造性和想象性的答案,教师要合理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要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获胜的信心,从而无拘无束的、积极的学习,大胆的创新;有些问题学生回答错误或回答过程中用词不当,教师要提出来并与学生商讨解决;当有些问题学生话到嘴边却不知怎样表达时,这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点拨,此时学生会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这就要求执教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授课艺术,钻研教材,理解并达到“炉火纯青、融会贯通”的境界。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又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利用每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思维创新方面得到最有发展。

【解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09-22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09-21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3-08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04-24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