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时间:2023-03-22 20:16:28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是学生立足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转变学习方式的最终目的,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其最高境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现行教科书寓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具有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有利契机,不断深化思维训练,让学生的灵感得以显现,个性得以发展,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尽快揭示文章中心,我经常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调整阅读顺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我的战士邱少云》是以时间结尾的,强调了邱少云牺牲的日期。捕捉主题后,我提问:“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学生立即从末段找到了答案,很顺利地按时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了四部分。又如教学《詹天佑》时,我按“第一段—第四段—第二段—

第三段”的顺序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按这样的思路考虑问题: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伟大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竣工是他爱国思想的体现?这些问题解决了,詹天佑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同时第一、二、四段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这样安排教师就有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了。

二、抓住意外发现,训练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创新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想象。如教学《赠汪伦》时,有个学生提了这样的问题:“汪伦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为什么不直接送李白去江边,而是要等李白登船后才踏歌送行呢?”这样的问题,我始料未及,也不能给学生一个答案。于是,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学生踊跃发言,他们的答案让我欣喜。“汪伦不直接送李白去江边,是为了给李白一个惊喜。”“可能踏歌送行是个特殊的方式,李白登船后再进行才显得隆重。”“可能汪伦和李白的感情太深了,汪伦觉得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去送别更难过,但李白走后,他控制不住自己,所以马上赶去,用踏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感情。”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极有意义。

三、抓住文章关键词迁移思维

在课文难于理解处、关键处,用迁移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如《惊弓之鸟》虽然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好课文,但是这个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义学生领会起来并非易事。因为成语故事讲的是鸟,成语比喻的是人,十来岁的孩子很难从惊弓之鸟的形象联系到有类似情况的人。迁移思维可以突破这个难点。学习这个成语是为了受到教育和启发,教师可以把成语的“鸟”字改成“人”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思维的迁移和讨论,学生理解并讲出了成语的意义。

四、抓住关键词句,发展逆向思维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体悟。课题是关键词句之一,利用课题进行质疑能帮助学生弄清题目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思考的习惯。如教学《欧阳修追字》时,我让学生读课文,学生抓住“追”字提了几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个学生问:“为什么用《欧阳修追字》做题目?”听到这个问题后,我马上问:“你认为用什么做题目更合适?”学生说:“用《欧阳修改字》更准确。”接下来,我设计了“议”的环节,让学生围绕“哪个题目好”展开辩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各抒己见,在辩论中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准,培养了创新能力。

五、抓住课文留白,培养发散思维

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无限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良好情境。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课文留白,如课文中言尽而意无穷的结尾。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

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和联想,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教学《赠汪伦》时,我利用教具及简笔画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抓住“情谊深”,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这对江边依依惜别的朋友会说些什么话。这样的例子在语文课本中举不胜举,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不敢议时激一激,在学生议不起来时给予画龙点睛的点拨,并在议到精彩处时送去由衷的赞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语文课题教学的特点,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六、发展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思维训练中,我还注意把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我选一篇课外读物《狐假虎威》让学生阅读,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你们知道谁在前,谁在后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狐狸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带着’说明了狐狸在前,老虎在后。”有的说:“一定是狐狸在前,老虎在后。我是从词序的前后关系分析谁在前谁在后的。”有的说:“从插图可以看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有的说:“百兽先看见狐狸,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发现有只老虎,说明老虎在狐狸后面。”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放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浅谈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2017-03-15 08:05 | #2楼

创新教学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通向大千世界的桥梁,它是以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理解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所以,要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教学拓展不可缺少。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以阅读为基础,听话能力的提高也要靠阅读来促进。作为语文能力基石的阅读,如果仅仅靠有限的课文,那只能是杯水车薪。学生单从课文获得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于分析问题及表达的需要,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需要借力“拓展”了。

所谓的教学拓展就是结合文本适度地拓展相关内容,如主题相同的短文、片段,或链接与文本关系密切的课外知识,将文本置于更广阔、更开放的知识体系之中,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更为直接地说,语文教学拓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所以,有效的教学拓展能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挖掘课文中的训练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拓展,在实践中得到了不少收获与启示。

一、巧挖契点,训练思维

如《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的结尾写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最后的省略号就是一个难得的思维训练的“契点”。因为这个省略号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包括小男孩后来扔鱼的情形,也包括他的思想情感,这无疑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围绕这个省略号,我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第一,小男孩捡了那么多鱼,他累不累?他最后有没有放弃呢?第二,假如你是小男孩,你心里会怎么想?第三,假如你是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会怎么感激小男孩?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们说,从这个省略号里能看出小男孩捡了很多很多的鱼,他一定也很累,可能腰都酸了、手都疼了,但是他不会放弃的,因为小男孩很爱这些小鱼,很在乎小鱼的生命,他一定会挽救小鱼的生命,决不放弃。被救的小鱼儿一定会非常感激小男孩,它们会对小男孩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我会永远记着你的。”“谢谢你还给我生命,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海里生活了!”“我要告诉我的爸爸妈妈,是你救了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课堂变得活跃而充满灵动。之后,我又让孩子们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课文,孩子们读得绘声绘色,体验到了文章带来的深厚情感。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将思维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语言表达融为一体,实现多-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奠定一定的写话基础,课前我收集了一些图片,如贫

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地震过后的悲惨景象、被污染后的浑浊河流、被破坏的土地与森林等。图片播放出来,孩子们的心灵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仿佛一下子从课本的小世界走向了社会的大世界。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对世界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在孩子们说完自己的愿望之后,我出示课后练习,让学生把“我要给”这个句式补充完整。学生很快就能按照课文的格式进行述说,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积极活跃的状态,续写课文已是水到渠成。看,他们是这样写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盲人奶奶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她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可怜的流浪狗画许多好吃的食物,它再也不会在街上苦苦寻食。”“假如我有一双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孩子画一座座学校,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也能在温暖的教室里安静地学习,快乐地生活。”我不由得佩服起孩子们来了,他们的思维就像一口深井,让你带着喜悦越挖越深。

让孩子有感情地读课文,加上教师有意识的拓展活动,打开孩子思维的天窗,打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塑造孩子关心自然、贴近生活的金子般的心。让孩子在感受课文和拓展活动之后提高写话的能力,学会仿照课文形式续写课文,养成关心周围世界的习惯,培养善于想象的能力。

二、续编故事,激发思维

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编写故事。我先出示编写要求:“可以改编课文的故事,也可以写其它动物当上‘万兽之王’之后的表现等等。”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或者会遇到什么事?”

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回到了他刚出生的地方,大伙都感到十分惊讶,丑小鸭宽宏大量,原谅了他们,他们也很惭愧,并向丑小鸭保证以后要善待任何人。从此,丑小鸭和鸭妈妈、伙伴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的学生说,丑小鸭遇见了与他小时候有同样遭遇的丑小鸡。这时的丑小鸡十分沮丧,丑小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丑小鸡,鼓励丑小鸡鼓起勇气顽强地生活下去,就一定能获得幸福的,并陪伴着丑小鸡。最后,丑小鸡也长成了美丽的大公鸡

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编写故事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他们很有兴趣。这同时也是紧扣教材开发的一次书面语言训练机会,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次好机会。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写小松鼠当上万兽之王后的得意忘形,有的写大老虎当上万兽之王后的气焰嚣张,有的甚至写小兔子当上万兽之王后的无所适从。可见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是多么的宽阔。

三、诗意仿写,发展思维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含很多妙词佳句,精彩语段,应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其包含的哲理,领会写作方法,通过说、写的拓展训练,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儿童的语言原本就是充满诗意的,从他们嘴里不禁意间流淌出来的稚语趣言,常常令你忍俊不禁,亦或令人童心飞扬。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六》中有一首可爱的小诗《谁和谁好》,诗意浅显易懂。读完后,我让孩子们快速仿写一节诗,要求结构相似,内容有新意,最好能押韵。不大一会儿,一节一节的小诗便珍珠一般从孩子们的嘴里蹦出来了。“谁和谁好?小鸟和树好。小鸟来唱歌,大树伸手抱。”“谁和谁好?鱼儿和水好。鱼儿水里游,浪花哈哈笑。”“谁和谁好?

我和小狗好。我将小狗抱,狗儿尾巴摇。”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这就是孩子们灵感的创作。

再如《我爱绿叶》,文中开头一段:“朋友,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是蓝天上的缕缕白云?是苍翠的座座山峰?是香味四溢的奇花异草?还是碧波荡漾的水?至于我,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开头方式尤其值得揣摩借鉴,短短的几句话,运用了设问、排比、衬托等多种修辞方式,浑然天成,没有雕饰的痕迹。词语丰富准确,“缕缕白云”、“座座山峰”(AABC)等词的修饰使作陪衬的景物(白云、山峰、花草、湖水)显得特别美丽,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学完后让学生学着写一写《我爱》的开头,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话题丰富,而且用词优美。如“朋友,在万紫千红的百花里,你最爱什么呢?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是出污泥不染的荷花?是香飘十里的桂花?还是傲霜挺立的花?至于我,我却要向梅花献上一片痴情。”“同学们,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是姹紫嫣红的春天?是热情奔放的夏天?是果实累累的秋天,还是银装素裹的冬天?至于我,我却喜欢那生机勃勃的春天。”

抓住这个“读写结合点”进行诗意仿写,学生不仅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更重要的是要他们能借鉴作者的手法,发挥想象力,点燃思维的火花,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写出童真、童趣、童心!

四、整合教材,点燃思维

《我是什么》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又进行了教学拓展,就是让孩子说一说水还可以为人们做哪些好事,水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害。因为联系到了生活实际,孩子们一个个显得那样兴奋,争相表达。最后,我告诉孩子们一句谚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旨在教育学生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可能有两面性,人们如果想要完全降伏大自然,就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热爱科学,探索科学。

待孩子们理解之后,我继续追问,课本中还有哪篇课文也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了《风娃娃》。是呀,风娃娃既可以帮人们做好事,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人类如果要征服它,就一定要想出科学的办法,解决风带给人类的危害。这样将课外的知识引入进行有效地拓展,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也让文本更加丰厚了。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文本为载体,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突破时空限制而进行适当的迁移延伸的教学环节。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拓展时,应冷静思考,分清良莠,择优慎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拓展的角度和落脚点等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若能抓住事物的变化特征,拓展教学的时空,课堂必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激-情的天地,师生必将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创新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中尝试着理解与发现,感悟着快乐与收获,同时也开启了智慧的门窗,点燃了思维的火花。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相关文章: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09-21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