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医改>《新医改下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分析

新医改下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分析

时间:2022-03-16 17:55:09 医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医改下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分析

新医改是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公布于2017年3月17日。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的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们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有人形象地称,新医改=“1485”改革框架。即,一个目标,四梁八柱,近期五项重点工作。那么,在“1485”的改革框架下,如何确定今后卫生事业管理的重点呢?以下,我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我认为应以新医改方案中确立的“2017-2011年五项重点改革”为导向,来确定卫生事业管理的重点。这五项重点改革是:实现全民医保;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在实现全民医保过程中的卫生事业管理

1、继续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坚持强制性原则与政府补贴相结合。 让所有人都享有医疗保障是实现全民医保的首要目标。考虑到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口数量庞大,农民缴费能力有限,而这部分人群恰恰是最缺乏保障的人群,如果不坚持强制性原则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医疗保障的扩面工作要想取得进一步突破有很大的难度。

2、完善医疗保障筹资和费用负担机制。 借鉴发达国家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根据不同的家庭收入水平来制定不同的缴费率和医疗费用负担比例。

3、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实现从“重治疗、轻预防”和“保大病、轻小病”到“重预防、大小病兼保”的转变。 长期以来,国家有关政策过分强调分散大病风险,而轻视预防和小病风险。只要处理得当,医疗保障基金不会因为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而出现支付危机,相反,对小病门诊的保障可以有效降低小病向大病转变的概率,使医疗保障基金的运行更有效率,更能满足一般群众的实际需要。

4、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如果要让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公平地享有健康的权利,不致因贫困而放弃这一人的最基本需求,则应当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在这方面,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财政资金是社会医疗救助的主要资金来源。此外,还需要开办救助医院、福利医院等。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政府已经具备解决此问题的财力;通过财政制度安排,把医疗弱势群体一次性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具有可行性。

5、加大政府对社区医院、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提高基础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一方面,要从硬件设施上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环境,给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最基本的医疗设备,最起码要能够解决当地群众的多发病、常见病。另一方面,要运用财政补贴等办法鼓励优秀的医科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并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只有改变了基层缺设备、缺人才的局面,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才会发生改变。

6、解决不同制度间的衔接、合并问题。 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人口结构、城镇化水平、城乡经济差距存在明显不同,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也不一样,各地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向全民医保推进。

二、在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的卫生事业管理

1、加强综合协调,完善配套工程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国家基本药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其次要加大对基本药物研制、生产、流通的政府投入。再次要坚持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2、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立法工作。把法制建设作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重点。

3.健全和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制度与责任

4、加强全民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工作

5、建立药品标识制度 基本药物在外包装上标示价格,规范药品通用名称,在包装上突出通用名称,弱化药品的商品名称。取消基本药物的商业广告。基本药物,在卫生主管部门、物价、发改委等机构通过成本核算定价后,委托中介机构招标采购。

三、在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卫生事业管理

首先要解决管办不分问题,尤其是卫生部。其次要加强社区服务;还要加强人才建设;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四、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卫生事业管理

首先,要依靠制度的保障。其次,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要靠政策的引导。再次、要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需要组织的保障。最后、要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要有经费的支持。

五、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过程中的卫生事业管理

1、要坚持公益性。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将会有较大改革,“以药养医”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要进行改革。现在公立医院的收入来自几个方面:公共财政的投入、社会对于诊疗活动的补偿、个人支付的部分。除此之外,就是以药养医。要改变以药养医,就意味着要增加公共财政投入。这几年公共财政投入一直在增加。

2、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实行管办分开。对于管办分开应该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把公立医院从整个卫生活动当中剥离出去,公立医院是整个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当中的核心部分,它和其他系统的关联不能随意隔断。

3、医院的管理机构要改革。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比较合适的。决策不是院长一个人决策,有专家,有政府的出资方,有社保的代表,有民-意代表,几方共同参与管理。

4、医院的内部管理要改革。要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一定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客观讲,目前医疗卫生服务当中,技术服务费用,特别是一些高难度手术的价格是不合理的。技术服务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合理体现,要在适当时候考虑适当的调整。操作上不应该搞多收多得,而是工作绩效优良者优劳优得。

5、建立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体系,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要引入卫生经济学理念,建立标准化的诊疗方案,要花比较少的钱,做比较好的事。

【新医改下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分析】相关文章:

新课改下拔尖创新班学生现状分析及思考03-25

卫生事业管理名词解释03-21

团队管理的重点04-16

淡季对员工的管理重点04-06

卫生事业管理者心理素质04-19

重点人口管理制度_重点人口管理制度办法04-03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_重点病人管理制度条例04-03

重点人员管理及帮教制度03-26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重点04-19

重点部位管理制度_重点部位管理制度办法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