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民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

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12-29 02:51:13 民办教育 我要投稿

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

发展民办教育,走多渠道办学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条基本政策,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目前,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支极为活跃的力量。我们应该为之拍手叫好,并要以极大的热情予以扶植,使其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

一、发展民办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以公有制为基础,我国建立和形成了庞大的国办学校体系,国家以极大的努力,来满足社会日益广泛而多样的教育需求,通过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大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以国家化为基本特征的“大统一”教育,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种种弊端。本来,发展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和社会共为办学的主体,而把社会排除在办学的主体以外,这就必然扼制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造成了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况且,我国人口多,经济基础差,即使国家把学校办起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一时也难以改善,出现了“低标准办学,教育手段落后”的局面,这又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相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力度加大,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重大的变化,势必影响了办学体制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有制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化为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这就使多种办学体制的产生有了所有制基础;二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民间财力其中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私人经济组织迅速增加,非政府办学有了一定的民间财力基础;三是消费结构的变化,个人收入的增长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使得人们用于培养后代的教育投资开始成为一项主要的消费投资,消费进一步向教育倾斜。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是基础,文化教育是上层建筑,多元化的经济成分,是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客观基础,共同参与、共存共荣的办学格局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也是多种经济成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必然反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大胆试验。在发展办学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批准,可以举办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可允许设立少数民办小学和初中,在这个范围内提供择校机会。”并指出“要因地制宜地指定优惠政策(如土地优惠使用、免征配套费)、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朱镕基在全教会闭幕会上特别指出:“发展民间办学,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办教育,才能实现大国办大教育。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不走多种形式办学的路子,别无选择。”以前在教育的有关文件里,在有关领导同志讲话中,也讲了社会力量办学问题,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确,这样深刻,这样突出。中央的决定,指明了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了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光靠政府投入办教育不行,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投资办学。教育的多元化,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历史必然。

政策允许,政府鼓励,办学合法,民办学校如鱼得水,更加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据1999年底统计,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及教育机构达4.5万所,其中,幼儿园3.7万所;中小学近7千所;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37所;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370所;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70所。民办学校学生达1800万。我们合肥市也在这一改革大潮中,民办学校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迅速、异军突起,成为我市培育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到2000年底,我市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已达142个,在校学生近6万人。这些办学单位和办学机构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方方面面,是我市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特色明显、成绩显著的先进办学单位,有的还成为我省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它再一次向人们揭示,民办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民办学校的办学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是与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的。它经历了恢复起步、迅速发展、依法规范的三个阶段。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是我国民办教育的恢复起步阶段。由于改革开放急需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各种专门人才,迫切要求发展教育。但政府财力有限,尽管年年增加投入发展公办教育,仍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针对当时的情况,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事业决不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并明确提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支持民办教育。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组织

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1987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加强管理。这样,民办学校从恢复起步开始就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从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到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是我国民办教育迅速发展的阶段。1993年,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首次提出:“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在这种新形势下,全国各地的民办学校迅速地发展起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为依法规范阶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同年国务院首次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确定了我国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法制轨道,是我国民办教育走向科学、民-主、法制管理的重要标志,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同时从它的发展进程与办学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给了诸多的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发展民办学校是培育教育新的生长点的重要措施。 考察中国教育史,自近代以来倾资兴学、毁家兴学、慷慨捐资兴学者层出不穷,诸如武训、陈嘉庚、陶行知、邵逸夫等等,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关资料表明,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们中,家财达100万者,已远远不止100万人,腰缠几十万者数不胜数。随着“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的宣传深入人心,那些远见卓识者愿意把钱拿出投资办学。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社会对民办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一是一些企业家、经理、经纪人、三资企业的雇员、出国或归国人员等组成高收入阶层,他们迫切要求把子女送到办学条件好的寄宿制学校去;二是那些个体厂长、经理或工商户,由于他们的青春年华是在艰苦岁月中度过的,因而学识不高,他期望自己的子女努力学习,不再遭受自己所经历的痛苦,所以都有一种“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愿望,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值较高,用他们的话来说,“赚了钱富了一代,抓了智力投入富下一代”。这也是当今民办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启示之二:民办学校要接受社会的选择。 社会的选择对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决定了民办学校必然要把社会的需求放在突出的地位。实践告诉我们,社会对民办学校特别是对民办寄宿学校的选择,其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二是生活设施;三是安全保障;四是办学水平,这四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办学水平,可以说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以此来吸引国办学校难以满足的不同层面的教育需求,否则-民办学校就失去了生存的动力和意义。因此,大投入,高起点、寄宿制是民办学校的一大特征,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塑造品牌、增强实力、树立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办学层次,是当前民办学校所面临的共同任务。谁把握住它,谁就掌握了办好民办学校的主动权。

启示之三:民办学校要坚持依法办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发展与完善,我国教育法律框架已基本形成。《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兴办学校及其他的教育机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发与实施,就是根据《教育法》的这一规定,结合近十年来民办教育的实践,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升华为法规形式肯定下来,可以说它是教育法的下位法。条例共有八章、六十条,把民办教育的地位、性质、政府对举办民办教育的责任、办学条件、学校设置、教职工与学生的合法权益以及民办学校所负有的法律责任等,都有明确的界定。既考虑到我国的教育实际,也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既有原则性,又有可操作性。去年12月我市颁布的《合肥市社会力量办学暂行规定》就是根据《条例》的基本精神,结合本市的实际而制订的。当前,我市不少民办学校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条例》和《暂行规定》的要求,进一步总结自己的办学实践,把好的东西坚持和发展下去,把不符合要求的东西规范过来,以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并针对民办学校的特点,开拓创新,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成为我市教育战线的新的亮点,成为省内外广大青少年所向往的学习场所。

《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民办学校的教育实践,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对发展民办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当前,不论从我国现阶段经济政策来说,还是从我国扩大教育投入主体即国家和公民双方对分担教育经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越来越达成共识方面来说,民办教育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民办教育如何做到健康而快速地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思考。

思考之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办学理念。民办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教育的多元化,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而民办学校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显露出它的强大的自身优势,这就是:一是不要国家经费的投入;二是市场反应快,应变能力强;三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活动大;四是满足了不同层面的教育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办教育就是创新的教育。高起点、求内涵、创新路和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自我约束是当今民办学校的基本特征。因此,它必须讲究“三个效益”,提倡“四个意识”,即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努力寻找三者效益的最佳集合点;提倡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超前意识。在开拓教育市场中,努力走集团投资、连锁办学、滚动发展的路子,利用企业的经济实力、无形资产、设备条件、管理人才去开拓学校的发展空间,坚持同中求异,异中创新,从而推进教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规范化管理,以抢

占发展民办教育的制高点。

思考之二: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定位。民办学校的机制,使它一开始就要接受一个事实棗“不能拒绝差生”。尽管在出发点上民办学校有着自己的考虑,但事实上的确接纳了一大批不能代表当前大多数学生水平的,甚至被学校遗忘和放弃的孩子。许多民办学校都是寄宿制,当学生24小时在校时,学校必须对学生全面负责。一方面,学校要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保证素质的提高达到社会的要求,应该说无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还是对民族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扎扎实实的贡献;另一方面,面对这部分学生,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价值定位,绝不能在升学率上与重点学校比高低,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民办教育,其生源、教师质量、办学水平及知名度,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无法与公办重点中学相竞争。所以民办学校的价值定位应放在以下基点上: --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及特长,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走路,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找到自己对社会做贡献的位置,并具有相应的能力;

--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学习素质,包括对基本知识掌握的方法,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把钥匙交给学生,以适应其终身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其竞争意识,并能适应今后多变的生活环境。

--努力创造自己的办学特色,以特色取胜,打造自己的品牌,以特色建立自己立体的质量观。

思考之三:要十分重视教育策划。在民办教育竞争不断加剧的态势下,大批特色学校不断涌现,其内在原因,主要来自对教育策划的理论、技术、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结果,是教育改革个性化倾向的具体体现。这是因为,民办学校一般缺乏公众形象和社会信誉,非常需要学校的形象策划;民办学校由于是自我发展机制,需要投资策划,开源节流,确保办学资金的正常运转;民办学校没有固定的招生渠道和稳定的生源,需要通过与公办学校不同的办学特色策划招揽学生;民办学校缺乏固定的信息渠道,需要通过办学广告策划进行自我宣传等等。所以民办教育呼唤着教育策划,教育策划推动了民办教育的发展。我们合肥地区那些很有特色,很有名气的民办学校,无不十分重视教育策划。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育策划是现代教育竞争日益加剧的必然产物。

思考之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治校之道、教师为本;以人为本、办学必胜。这是坚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其所以要提出这样一个办学理念,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分析和考虑的:

--民办学校教师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有辞职的,有退休的,有留职停薪的,有待业求职的,其共同点就是不稳定。或年愈花甲,难以久留;或组织招回,身不由己;或一有机会,另就高枝。由于教师岗位的不稳定,带来了教师的思想的不稳定,精神不集中,感情投入不充分,最终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面向全国招聘教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夫妻双方同时加盟,有的还把孩子带在身边,他们以校为家,以校养家。这部分人与父母又不在一起,生活中多有实际困难。而民办学校多数是寄宿制,在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使他们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与家庭的三种压力,自由的活动空间相对比较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已趋于精神和物质双重性。以前民办学校以优厚的待遇和灵活的机制可从公办学校吸引大批的优秀教师,而今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待遇的“剪刀差”在日趋减少。再加上公办学校风险小,活动时空相对宽松,因此从公办学校聘请骨干教师特别是高中骨干教师就相当困难,出现了中年骨干教师日渐匮乏的局面。

综合分析,民办学校在加强教职工队伍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培训和提高的同时,要努力帮助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总之,发展民办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提供的实践经验是宝贵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将会创造更好的明天。

2001年6月8日

(此文在2001年合肥市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2017-01-22 14:32 | #2楼

摘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民办教育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日趋规范;加入WTO后,国际教育资本开始大规模涌入我国教育市场,民办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民办教育的主办者和经营者站在新的视角,运用新的智慧,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行为进行全新的审视、策划和经营。

本文从一个民办教育集团的角度,谈谈对新时期民办教育的认识,以及实行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实践

集团简介

温州新纪元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同年创办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平阳新纪元学校;1999年创办了第二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2002-2003年又分别在重庆云阳、四川广元创办12年一贯制的学校;2004年在上海成立上海新纪元教育管理研究中心。迄今,四所学校总投入已近4亿元,在校学生近万名,教职员工1100多人。

目前,四所学校发展势头良好。平阳新纪元学校成为“全国优秀民办学校”、“浙江省示范学校”;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温州市示范学校;广元学校已成为广元市的名校,现正在申报市重点高中;云阳学校2004年高考获全县文科状元,并成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上海新纪元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尽管成立时间很短,但汇聚了一批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精兵、高等学府的知名专家、教授,以及年轻的博士生、研究生,初步形成了专业化水准较高的学术团队和管理队伍,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风浩荡,战鼓雷鸣,创业艰辛,感慨良多。我们很乐意就民办教育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对民办教育发展现状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当代民办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980-1992年,萌发时期,主要是非学历教育,无固定校舍,无固定教师,无统一管理为特征。第二阶段:1992-2003年,成长期,以学历教育为主,有固定校舍,有固定教师,有一定要求和管理,以满足市场的数量需求为特征。第三阶段,即当前,已经进入成熟期,制度上进入法制轨道,消费趋于理性,以高质量要求为特征。

目前,民办学校面临着两个挑战:

(一)制度、政策的挑战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政府对民办学校规范办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民办教育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随着政策的放开,各地“名校办民校”风起云涌,优质教育迅速扩张,有限的教育市场被迅速占领。民办学校在公立学校和“名校办民校”的夹缝中艰难求存。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根据我国政府对WTO的承诺,国外教育资本即将或正在进入我国。几乎一夜之间,我们突然发现:民办学校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教育市场那个本来不大的蛋糕越来越小了。

中国特有的国情,众多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导致《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有一定困难,民办学校很难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国民待遇,也就很难实现共同发展了。(当然,温州民办教育发展的氛围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

这些政策制度的不完善、理解上的偏差、执行上的不统一,加之政策上支持“名校办民校”,成为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挑战

在民办教育发展的第一、二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市场主要表现为供应不足——卖方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普九”的完成,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当前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民办学校不仅要提供一定的教育学位,更要提供优质的有 1

特色的教育质量,因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众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优质的教育又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育专业的支撑。实施优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因此我认为民办学校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挑战。

新纪元教育集团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较早思考这些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正是因为这样,在激烈的挑战中,我们走得比较平稳。

我们认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办学校怎样立足、生存和发展?唯一可靠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和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优秀的教育质量、优质的教育品牌赢得消费者的心,不断强化自身的名校特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我们的基本策略

(一)围绕一个核心——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求确立五个基本观念:(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2)尊重差异、多元发展、人人成才的人才观;

(3)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德育课程观;(4)全面发展的全面质量观;(5)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价值观。

2、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

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优质教育的重要标志。谁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数量足够的教师队伍,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在工作中,我们强调,集团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的教育行为和管理行为必须指向这两个发展。这也是我们检测教育、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是否适切的标尺。

(二)抓住两个重点

1、质量

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是新纪元人的尊严,作为新纪元人的共同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效能、精细化、零缺陷”成为我们每一项工作的要求,也成为全体新纪元人开拓求索、与时俱进的共同追求。

2、效益:在强调质量的同时,关注经济效益也是无可厚非的。质量是效益的基础,

效益是质量的保障;教育的周期长,见效慢,必须体现质量优先的原则。同时,教育也是公益性、发展性的事业,民办学校的主办者不能追求效益利润的最大化。

(三)遵循三个规律

1、教育规律

教育是循序渐进、水滴石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与一役”。教学质量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有些可控,有些无法控制。我们的管理不能生搬硬套企业管理模式,必须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的基本规律,从学校和当地的实际出发。

2、市场规律

市场规律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民办学校的收费是高位的,所以我们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也必须是高位的。

市场具有选择性。民办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如果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几样在当地教育界“叫得响”的东西,别人怎么会选择你呢?

市场具有变数,未来难以预测。所以民办学校必须有危机意识,必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3、人性的规律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作为管理者应该很好的研究,人都有一种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愿望,都有一种对事业和人生的成功的渴望,都有一种名利的需求。民办学校的主办者要重视建立规则,对教职员工的劳动、付出和创造,及时给予合理的回报;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满足教职员工的合理要求;为教职员工的健康成长搭建舞台,强化他们的归属感、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奉献精神。

2

(四)打好四个基础

1、硬件设施基础:四所学校已投入近四亿元。

2、师资队伍基础:集团四校现有教职工1100多名,平均年龄30多岁。离、退休人员非常少。这是我们的优势,为集团和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

3、管理基础:(1)干部的选聘;(2)体制、制度的创新。

4、生源基础:我们对招收的学生有自己的标准,有适当的门槛,并非“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如果在招生的问题上来者不拒,班级学生基础差异太大,对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良的学校品牌的培育非常不利,从而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处理好五个关系

1、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的主办者和经营者已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应大胆引入“经营学校”的概念。经营学校,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又必须顾及投资者的利益和愿望。

因此,我们非常强调三点:(1)从制度上明确投资者与经营者各自的分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2)互相尊重、互相信任;(3)搭建沟通平台,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2、办学自主性和规范性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应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努力维护良好的办学秩序。良好的办学秩序、规范的办学行为是大家共同的利益需要。我们经常敦促校长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依法办学的基础上,还必须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使学校迈上新的台阶。

3、基础与特色的关系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要把握其基础性。我们的课程设置、评价标准都要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特色是个性化的东西,是学生个性的彰显。基础教育非专业学校,必须先满足学生的基础发展,不能本末倒置。

4、满足家长的要求与发挥教育专业功能的关系

有些家长因为交钱比公立学校多,而对学校提出苛刻要求,学校又在强化“客户是上帝”的理念,所以教师的专业功能受到影响,不要忘记,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的服务是专业化的服务,非一般商业上的服务。学校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家与客户的关系。我们要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家长的不合理要求,我们要敢于说“不”,而不能一味满足,因为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5、做大与做强的关系

我们认为,做强是做大的基础,做大是做强的必然。我们的原则是“点上做强,面上做大”。一个学校不追求它大,而要求强,要办成精品;整个集团,要逐步做大。

(六)实行六个策略

1、理念先行

一所学校,如果说硬件是基础,质量是关键,那么,它的思想理念是灵魂。先进的、与时代同步的办学理念的是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一个把全体师生员工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共同愿景的学校是不可能有品位的,更谈不上有什么前途。为了提升理念、统一理念,我们制定了集团办学章程;并在专家的参与下,制定各个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在这一过程中提炼思想理念,确定各自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

我们的事业信念:志存高远,点滴做起。

我们的伙伴文化:共同学习、合作创新、共享成功。

我们的服务标准:高效能、精细化、有品味、成智慧。

我们的使命和追求: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创办一流民办教育;提供顶尖培训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

长;输出教育管理服务,促成优质学校诞生;开发现代教育技术,搭建教育信息平台。

2、制度推进

当前,教育不缺少先进理念,而缺少操作标准和程序,所以我们在加强现代学校制度

建设,建立中观、微观的标准、程序,进而在制度上推进,在操作上下工夫。

3、专业引领

当前,民办学校面对的挑战不是数量、规模上的挑战,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挑战。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逐步意识到:学校要可持续发展,集团要做大做强,必须广泛吸收国内外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最先进的教育实践经验、最优秀的教育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最领先的教育技术。经过反复思考,2004年,我们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将管理中心移师上海,实现由行政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移。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上海建立新纪元教育资源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合理的营养,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技术支持。如:在教学质量监控、课堂教学诊断上,与上海市教育质量最好的区——徐汇区教研室建立合作关系;在教育评估上,与闵行区现代教育评估所、浦东新区督导室等机构合作;在校长、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上,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网站后台的设计上,与上海复旦大学的一批博士生建立了合作项目,等等。

二是不断建立、健全新纪元人力资源库,实现对集团各校的专业引领。先后聘请了上海、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的知名教授、专家和学者担任我们的集团顾问,如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国际上知名的课堂教学专家顾泠沅,著名教学专家张思中、任勇、程红兵等;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民办学校管理经验的专家担任中心管理岗位。

三是将新的机构命名为“上海新纪元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强化学术专业功能。

4、文化提升

健康的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的队伍,才能在较大范围内共同推动集团事业的壮大。资源或会短缺,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公司要积极营造富有人文精神和时代特色的健康文化,承认人的需要并满足之;尊重人的个性并容纳之;尊重人的价值并实现之;开发人的潜能并利用之;统一人的思想并引导之;把握人的行为并规范之;鼓励人的创造并奖励之;营造人文的环境并孕育之,让全体员工的价值和公司事业同步成长。

新纪元教育集团强调每一个成员对团队的归宿感、认同感。倡导尊重,推崇和-谐,要求“有气度、敢自责、重诚信任、”积极营造高品位的集团文化。

5、网络支持

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都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支撑。对于我们新纪元教育集团来说尤其如此。四所学校跨三个省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为此,我们在改进管理手段方面具体做了三件事:

一是搭建管理后台,加强过程管理;二是建立集团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建立视频系统,实现互动提高。我们的管理研究中心可以通过视频系统,与各校进行零距离对话。近一年来,我们通过视频,开展了双周一次的四校校长例会、不定期的专家论坛。每学校专题研讨、每月一次的上海专家讲座或名师论坛等。视频系统使四所身处异地的学校的校长、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通过视频进行对话、讨论和交流,使地处西部边远地区的学校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集团为他们组织的专家讲座和名师沙龙,搭建起上海教育与集团各校的桥梁。

集团所属四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与管理研究中心和国际互联网的链接。

6、合作创新

目前,我们已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术研究课题、教育产品的开发项目已在启动。另外,许多地方政府也愿意将学校委托给我集团管理。还有一些兄弟学校非常看重我们的网络系统和视频系统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愿意成为我们的会员,以共享上海的教育资讯。

对民办教育发展的一点思考2017-01-22 14:34 | #3楼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我国民间办学历史悠久,早在2500多年以前,孔子便首创私人聚徒讲学,推动民办私立教育的蓬勃发展。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民办教育曾一度中止。改革开放后30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支持和政策鼓励,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民办学校如鱼得水,各级各类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 作为民办教育机构,雅创教育创办2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让下一代更具竞争力”的办学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节节攀升,教工队伍逐步成熟,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公益活动效果明显。一个生机勃勃的教育机构,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各级部门的好评。总结雅创教育发展成果,我个人对于民办教育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坚持做公办学校的助手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为支柱,以需求为导向。我们的使命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学者的永恒主题。雅创教育始终定位于做公办学校的助手,以弥补公办学校在体制、机制上的不足,把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作为学校的生命线。

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进步;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民办教育机构要想在千军万马中突围,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质量。4年来,雅创教育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科研活动,健全教学管理,质量监督、监控制度体系,精心打造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想学、会学、学会;身动、心动、神动;低负担、低耗时、低精力流失;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等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学生想学、会学、学会的高效课堂目标。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让我们的孩子“不走弯路,快乐进步”,真正把学校办成了“怀化市中小学培优教育实效领导品牌机构”。

二、坚持做家庭教育的帮手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摆在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李天一强奸案”、“连云港孩子无力支付学费将父母告上法庭”等极端恶性事件频发,引发了人们对于现代教育弊病的反思。我认为,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一个孩子的悲剧,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悲剧。为了使家庭悲剧的不发生或少发生,雅创教育以帮助孩子成长、幸福千万家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了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动。一是定期为学生家长举办“让下一代更具竞争力”主题讲座;二是要求所有分校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小范围的家庭教育讲座,解决学习中学生们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要求分校教工对每一位来雅创教育进行辅

导的学生,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们成长进步。

三、坚持做素质教育的推手

党的报告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为适应这一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不断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纵深发展。 为顺应国家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发展,以及“湖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雅创教育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探索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借鉴并创新教育理念,创新研发了“教师专业度、教学度、服务度三度修炼方案”、“培优、实效、励志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五备教学法”“分层培优”等与时俱进的教学教研方法。与此同时,定期举办“成功家长大课堂”,“家长做素质教育的推手”,“优秀学员经验交流会”等讲座活动。这些方法和活动,探索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创了民办课外辅导学校的先河,深得学生家长的好评。 近些年来,民办教育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探索个性化教学途径,走特色办学之路,真正发挥公办教育不可能发挥的独特作用。这些民办教育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方方面面,并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特色明显、成绩显著的先进办学单位,它再一次向人们揭示,民办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办学校的发展,是以质量论成败,以实力论地位,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深刻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准确把握我们面临的基础教育需求。坚持做公办学校的助手、家庭教育的帮手、素质教育的推手。

总之,发展民办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提供的实践经验是宝贵的。只要民办教育机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将会创造更好的明天。为此,民办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本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三者相互协调、持续发展,为我 国的民办教育事业探索成功的办学路子,为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对中国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2017-01-22 14:35 | #4楼

民办教育是指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80年代以来,我国对民办教育的政策呈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鼓励、允许社会力量办学。代表性法律法规文件是198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阶段,提出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代表性法律法规文件是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第三阶段,提出在“共同办学”的基础上,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代表性的法律法规文件是1996年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2017年发展规划》以及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的民办教育经过20多年的恢复与发展,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从总体而言,民办教育占我国整个教育的比重是很低的,远没有形成和公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据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幼儿园在园人数为134万人,占总在园人数比例的5.3%;小学在校生数为52万人,占0.37%;普通中学

在校生数为54万人,占0.9%;职业中学在校生数为18万人,占3.5%;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虽然很大,有1095所,但大部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是培训性质或属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助学机构。已经批准具有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高校只有37所,在校生数仅为4.6万人;高等教育文凭考试试点学校370所,在校生数仅5.8万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思想观念上,对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搞清为什么要发展民办教育。二是虽然我国对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明确,但在具体政策制定上及管理水平上滞后于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没有解决如何发展民办教育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两个问题,才能使民办教育走向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一、为什么要发展民办教育

发展民办教育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发展民办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国已实现二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21世纪要继续保持并实现持续增长,就必须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据统计,我国近7亿就业人口中,受过大专及大专以上教育的仅有2000多万人,占就业劳动力总数的3%,而其中受过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的不足700万人,仅占就业劳动力总数的1%。这种以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为主体的劳动力队伍是不能适应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需求的。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发展公办教育的同时,发挥民办教育的作用,增加教育供给方式,增加全民受教育的机会,扩大教育民-主,

保证受教育权利。我国每年有近700万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有200多万高中毕业生不能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就业压力也相当大,从这个角度考虑也需发展民办教育,缓解就业压力,维系社会稳定。

2、发展民办教育是突破教育投入瓶颈的有力举措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全日制在校生约为2.3亿人,占全世界教育人口的20%,年度公共教育经费为170亿美元,仅占世界各国教育经费11500亿美元的

1.5%,以占世界1.5%的教育经费支撑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可谓穷国办大教育。根据我国既定的目标,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由目前的9%提高到15%左右。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约为1000万人,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总规模约为1700万人,平均每年需净增招生数70万人左右。与此相适应,高中阶段同龄人口入学率也必须从目前的35%提高到70%左右,即由目前的2200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4200万人,平均每年需净增200万人。据估算,未来十年间平均每年因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规模发展性投入就需500亿元左右,而所增加的政府财政投入中,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性投入每年可能仅有50亿元左右,每年投资缺口高达450多亿元。一方面政府资金短缺,另一方面社会资金充裕,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公民个人以及海外有大量的资金缺乏投资方向,仅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我国居民储蓄5万多亿的10%准备用于教育。因此,只有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民办教育,积聚教育资金,才能实现教育投入瓶颈的突破。

3、发展民办教育是实现教育超前发展的有效途径

民办教育发展的最佳模式是东亚模式,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都是在自然资源和资金相对短缺的条件下,通过广泛吸纳企业和受教育者家庭的资金,超常规积聚人才资本,高速度提升人力结构,并依此为支撑,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高中与大学教育,为了将有限的财力集中用于义务教育,他们制订私立教育法,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大规模发展私立高中和私立高等学校,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中,私立高中都占50%左右;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中,私立大学日本占73%,韩国占75%,台湾占70%。他们的私立高中和私立大学还分别实行了家长分摊教育成本,学生缴费上学的政策。由于采取上述政策,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学校教育的社会总投入占GDP的比例长期稳定在6%左右,其中韩国的比例高达6.9%(政府投入为3.5%,私人投入为3.4%)。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用较短的时间超前发展教育的现实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二、如何发展民办教育

1、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我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对此,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有较大的争议。概括起来有四种

基本观点,其一是认为教育是公益事业,任何组织和个人办学都不能营利,其结果只能是社会力量以捐资形式办学。其二是认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是不能营利,但营利积余必须完全用于学校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投资者不能得到所期望的回报。其三是认为学校可以营利,投资者应该有合理的回报,但营利回报收益率可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率,但须低于债券收益率,其结果只能是大多数投资者撤出教育投资,改为投资债券及其它回报率高的项目。其四是认为学校可以营利,营利部分除维持学校发展外,可作为利益返回投资者,其结果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发展是硬道理,民办教育的政策立足点应该是鼓励社会资金向教育流动,鼓励教育投资,鼓励把民办教育的“盘子”做大,以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10%投资办教育者出于公益性的目的,不要求回报;而90%的投资者要求回报。将不允许营利作为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民办学校的消亡和萎缩。因此,从民办教育发展政策上,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新形势突破原有限定,允许注册营利性学校,把民办学校区分成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办学者自愿选择,国家分别采用不同的政策。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办学投资即成为公共财产,不得转让、用于担保抵押或继承,但可以免收土地征用费、配备费,免除与投资额相关的所得税,免除运行收益的各种税费。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办学投资不属于公共财产,可以被投资者拍卖、转让或用于担保抵押,

但要照章缴纳与投资额相关的所得税、土地征用费、配备费,而积余部分可用于个人分配或返回投资者。我认为如果民办教育能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将有助于解决困绕民办教育发展的许多问题,为民办教育大发展打开新局面。

2、科学定位发展的方向

公办学校、民办教育要共同发展,共存共荣。但在发展方向上应有所侧重。“抓住两头放开中间”应该作为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的发展战略之一。所谓“两头”,就是指九年义务制教育以及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两头应由政府办学为主。中间的各级各类教育应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巨大活力。现阶段我国民办教育发展方向是:

(1)义务教育阶段: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特别是贫困地区,政府应加大投入,保证适龄人口受教育的权利,同时通过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从整体上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重点是大中型城市,为满足部分居民对子女择校的愿望,可适当发展一些民办学校,这类学校可以是寄宿制学校,小班化实验学校,外语、艺术、体育类等特色学校,以及其他类型办学条件优越的高成本学校,作为对公办学校的补充。

(2)高中阶段: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的条件下,要实现未来高中教育规模翻番目标,必须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主要通过发展民办高中来实现。

(3)职业教育:民办学校应是重要的力量,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政府应鼓励民办学校超常规发展,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我国有80%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稳定农村就必须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第二阶段是发展乡镇企业;第三阶段是建设农村小城镇。这三个阶段是农村生产力的三次解放。农村小城镇集聚了乡镇企业,吸引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加速建设小城镇是我国的国策,小城镇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这就需要在农村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农村所需要的建设人才。现在,我国正在进行西部地区的开发,西部地区建设的重点应当是生态建设,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要还林还草,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和沙化的治理,都需要大量建设人才。所以我认为应重点发展农村民办职业教育,改变目前无职业技术的农村青年盲目涌入城市,农村又奇缺数以千万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现象。

(4)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体系要分层建立,即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服务型大学。研究型大学重在高级人才的培养,采取严进严出的培养模式,其研究生培养规模将逐渐大于本科生的规模;教学型大学进行一般科研和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采用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以4年本科教育为主;服务型大学重在社区和地方性技术人才的培养,类似美国的社区学院,采用宽进宽出的培养

模式。研究型大学与部分教学型大学(主要是指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应主要是政府办学,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政府应大力投入,以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级人才的培养。对于一部分教学型大学,可转制为民办大学,采取国家资助,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方式,国家承认其学历。整合成人院校及其他教育资源,发展社区学院式的服务型大学,允许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承办,建立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沟通的机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

3、创新管理模式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不同,他们是参照企业的方式来运作,直接面向市场,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聘教师、自主办学。民办学校的这些类似于产业的某些特征决定了他们是自主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不是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物。在民办学校与政府之间应建立起新型的政校关系。

政府应尽量避免对民办学校直接的行政干预,应主要通过立法、资助、信息服务、监督评估等手段宏观管理民办学校。

(1)立法: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迅速改变法规建设滞后于民办教育发展的局面。有许多专家学者呼吁政府尽快出台《民办教育法》,我认为我国民办教育虽然近年发展较快,但发展不成熟,有许多重大问题还值得研究,出台《民办教育法》时机尚不成熟。建议现阶段应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发展的若干规定》,对投资与回报、产权归属等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有利于投资者的规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鼓励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投资办学。待民办学校发展基本成熟后,出台《民办教育法》较为合适。

(2)资助:发达国家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力度是相当大的,有的占到私立学校日常经费的80%至100%。由于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因此政府资助应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建议各省级人民政府主要考虑在民办学校用地和税收两方面因地制宜出台优惠政策,可以考虑采取政府赠地的方法发展民办教育。

(3)信息服务:政府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向民办学校提供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理论热点、工作经验、世界各国私立学校发展状况及趋势以及劳动力市场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要引导民办学校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的互享和交流。

(4)监督评估:政府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学校申办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评估,向社会推荐办学成绩优秀的民办高校。

与此同时,民办学校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应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民办学校享有的办学自主权应主要有:办学经费的使用权、学校资产的处臵权、学校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确定权、教职工的聘任与使用权、对教职工的考核与报酬分配权、招生自主权、课程设臵的机动权、教材选用的机动权、课时安排的机动权等。民办学校只有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能发展壮大。

【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相关文章:

发展民办教育的前景与思考05-19

对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05-19

民办教育发展路径的新思考05-19

对中国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05-19

关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05-19

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05-19

民办教育发展历史脉络05-19

发展民办教育的美国经验05-19

昆明民办教育发展报告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