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民办教育>《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2-29 02:49:35 民办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民办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从而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活跃于中国的大地上,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没有民办教育20世纪末的崛起,就没有今日教育改革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然而,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其取得的成绩也必须直面其问题,通过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找到解决的问题的对策提供基础。

关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透视浙江民办教育,寻求发展之路

一、 我国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困难成为民办教育的首要难题

招生不足是目前不少民办学校面对的首要生存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民办教育规模的扩大,这在民办高等教育阶段尤其突出。一些非学历教育和专修学院更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招生不足,使得民办高校的规模普遍较小,这样学校就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一方面造成现有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学校无法走向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无法实现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甚至使一些民办学校走向倒闭。在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招生情况也并不乐观。

造成民办学校招生不足的原因既有外部的,也有民办学校自身的因素。外部原因主要有:第一,基础教育阶段,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在教育领域日见成效。我国入学儿童和青少年日益减少,到2004年进入低谷,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学校的数量也在减少。近年我国小学总数已经由68万所减少为60万所①;第二,公办学校的转制对民办学校造成了冲击。近年来,一些公办学校纷纷借助原已形成的品牌优势,在政策的支持下,采取增加招生名额、开办分校等形式,扩大招生规模,抢占生源市场,使得民办学校的竞争趋向不平等化;第三,高效扩招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冲击也很大;第四,人为的屏障阻碍了民办高校的招生。如民办高校跨省招生遇阻,没有专业设置自主权等。

民办学校自身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民办学校自身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第二,一些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在发展和竞争中被淘汰是民办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再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现在已经由规模效益进入了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并重的阶段。

(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导致了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东西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使得民办教育在这三个地区的发展也呈现强烈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民办教育在各个阶段都发展迅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中部地区,民办中学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发展较快,呈上升势头;西部地区,民办小学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中等和高等教育发展缓慢。民办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直接结果。所以不能用一个通用的办法来解决各地的①引自2001年7月20日《生活时报》。

1

——透视浙江民办教育,寻求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事业发展问题。对于这种不平衡现象的衡量来看,采用分区域发展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即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仍以政府办学为主,民办教育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比例不宜过高;而在沿海发达地区,应鼓励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的发展,甚至于与公办教育平分秋色。

(三)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各异,相对滞后的管理方式普遍存在

民办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包括政府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和民办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两部分。

第一,政府对民办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的扶持和鼓励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仅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及其他社会状况有关,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所在地方政府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发展民办教育政策方面的差异。

例如:浙江省出台了社会力量办学的五个允许:

允许企业、个人投入学校的建设资金税前列支;

允许以股份制形式筹措办学资金;

允许学生家庭以适当形式参与学校建设;

允许学校按学生培养成本确定收费标准;

允许学校建筑用地按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并予以优先安排①。

由于政府的扶持,使得该地区的民办教育既上规模又上档次。

第二,民办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董事会制度是民办学校内部 管理科学化、合理化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我国民办学校的董事会制度还不十分健全。据民办高教委对百所民办高校的调查,成立董事会的占71.8%,未建董事会的占28.2②。民办高校尚有较大比例的学校没有建立董事会制度,对于民办中小学而言,这个比例数字恐怕就更低了。即使对建立了董事会的学校来说,董事会实际发挥的作用及其与校长的关系也是千差万别。有的看似董事会制度,实则采取的家族式的管理,董事会形同虚设,造成了校长如走马灯似的更换。有的民办学校财务上并不真正独立,而是控制在学校的举办者手中;有的民办学校将资金用于企业发展,有违办学宗旨;更有甚者,董事会直接参与办学,所有权、管理权合一,出资人、办学人合一,举办者左右学校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学校的运作。

《关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广泛存在

从学校的层次来看,民办中小学教育质量普遍较好,存在最多问题的是高等阶段的民办教育。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提供的是选择性教育,这就决定了教育质量必须是优质的,否则就会面临无人选择而破产的命运;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在供大于求的普遍国情下,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所需资金比高等教育阶段要少,容易筹集,而高等教育阶段所需要的各种办学费用较高,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学校很难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建立教师队伍,于是只能聘请兼职教师。于是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较大。 ①

②胡卫主编:《民办教育的发展规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编写:《民办教育研究与立法探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2

——透视浙江民办教育,寻求发展之路

不同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教师队伍的状况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有结构合理稳定的教师队伍才是提高民办教育质量的利器。然而,我国民办教师队伍不合理且不稳定的状况还广泛存在。

民办学校教师来源主要有退休教师、新毕业的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和向社会招聘的优秀教师四个方面。其特点是:第一,大部分教师是离退休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这是民办学校的宝贵财富。第二,教师队伍老龄化,年龄结构不合理。第三,兼职教师比重过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来自百所民办高校的调查显示:专职教师少于20人的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39%,专职教师在20-40人之间的占27%,还有部分院校没有专职教师,聘请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7%①。第四,教师在职培训极其缺乏。

二、 浙江省民办教育事业在竞争中取得了兴盛发展的原因探索

浙江省的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特别是浙江民营经济更是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自主发展的道路,温州模式、宁波模式早已是家喻户晓。宏观经济良好的态势孕育了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使之呈现出起步早,分布广,数量大,影响好的特色。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有10000多所各级各类的民办学校,其中高校52所,专修学校38所,中小学478所,其余是各种规模的幼儿园以及成人教育、业余培训形式的教育机构,许多办学成绩显著的私立学校从中脱颖而出,在省内外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浙江民办教育的兴盛发展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和政府宏观上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学校自身的发展创新和严格的教育体制也促就了学校的成熟发展。

(一)经济发展为浙江民办教育的立足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基础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圈,而浙江则是这个金三角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2004年浙江省生产总值11243亿元,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3942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96元②。消费结构基本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吃穿等生活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住、用、行和文化娱乐等享受和教育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明显提高。

浙江宏观经济的这一良好态势,极大地推动了民办教育的发展,简言之,一方面经济发展对各种规格的人才的需求极为强烈,另一方面老百姓对各种层次的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十分强烈,而且老百姓手中有钱,能够接受民办教育的高消费。

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民办教育得以兴起的根本所在。经济呼唤教育,经济富足民众,民众才有可能接受相对高消费的民办教育,经济改变了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观念。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浙江省教育部门的各级官员在谈论本省的民办学校时总是如数家珍,喜形于色,言谈中充满着对民办教育的呵护和扶持之意。浙江省早在1991年就有了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地方性法规,连同去年10月份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形成了一套十分完整的民办教育的法规和政策体系,为该省的民办教育创造了①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编写:《民办教育研究与立法探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页。

②引自中国浙江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cankao.gcw818.com。

3

十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外部条件。

政府在民办教育的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仅从各类教育的结构布局上可见一斑。政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义务教育学段的民办教育,因此,浙江民办学校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所占比例较小,以温州为例,民办小学初中的在校生总数的3.6%,高中、职业中学在校生数占总数的63.3%,成人学校占92.1%。近几年浙江省进一步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现有民办高校52所,专修学校38所,并为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出台了专项政策,从而有效引导该省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而全国其他地区的民办教育,许多办学者都像义务教育学段蜂拥,造成几败俱伤,前景堪忧,这一状况是否与当地政府的导向有关,值得深思。

《关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而浙江省对民办教育的许多好政策也令人赞叹。众所周知,师资队伍流动大是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是最核心最敏感的一个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说“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哪个地方能把这项条文落实到底,充其量是把教师档案放到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并没有从实质上,甚至没有从心理上解决教师的“身份”问题。浙江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经验。宁波万里使大家所熟知的一个教育集团,从幼儿园到大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和产业,在浙江省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万里的体制解决了教师的地位问题,万里是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自收自支全民事业单位,教师的人事档案由人事部门管理,工资、福利及社保则由万里集团解决,教师法律地位和经济利益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从而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尽管这一种体制的普及和实行必须具备必要的一些条件,但是这种体制创新的思路颇具研究价值。从政府角度看,之所以舍不得编制就是因为舍不得经费,如果编制与经济待遇分离就没有理由把编制看得如此重要,则教师的编制问题也可以解决了。

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其核心是自筹资金,自定收费标准,自主招生,自主招聘教师,自主决定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自主确定分配方法等。这对于民办学校形成灵活的机制,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自主办学,机制灵活是民办学校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①

(三)民办学校不断创新,寻求特色并追求卓越

浙江的诸多民办学校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他们认为,没有质量就没有特色,质量高本身就是一种特色,尤其是在强调全面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不能忽视抓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一“纯民办学校”如宁波万里国际学校等,在质量上与那些名校联办的民办学校相比也毫不逊色,他们抓质量的经验值得借鉴。

但是民办学校在生源质量上毕竟与公办学校、特别是重点名校还是缺乏可比性的,如果只在升学率上与公办名校比拼质量,显然是难以胜算的。因此,各校都十分重视自身的特色建设,希望以特色求发展。对于特色的理解,浙江的民办学校大多数还是没有脱俗,诸如优化硬件环境,实行小班制教学,加强英语、电脑教学等,但是个别学校在特色建设方面的思路和做法却颇具启迪。

1、概念包装 ①引自温州民办教育网站:http://cankao.gcw818.com。

以超前的教育理念为亮点,辅以一套自诩先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是杭州宋城 华美学校的特色。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民办学校都有“概念”上进行包装,能包装好是一门学问,因为这需要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基础,正确定位学校,并吃透服务主体和竞争对手,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学校在筹建阶段,往往把精力集中于基建和招生,而无暇也无力顾及“概念”,实际上这是本末倒置的。宋城华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由专业的教育咨询公司来进行设计、包装和初期管理。宋城集团是国内知名的旅游投资公司,对华美学校只负责投资,其他一切全部包给“时代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从市场调查,学校定位,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特色建设,构建管理框架,建立师资队伍,招生,到建校之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学校的管理,一包到底。时代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海归派为骨干的专业公司,曾经为多所学校做过包装、诊断、评估、认证等工作,所以对华美的包装也做得比较成功,使得这所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学校就有了1500人的规模,就其原因,学校硬件好固然是其一,但是更重要的时期对中国教育积弊的批判立场和教育新概念的标榜。

2、联合名校打造科研成果

重视教育科研日益成为许多民办学校的特色。一般学校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在 这一领域有所作为。但是浙江的民办学校较充分的利用了社会分工,利用“外脑”来进行教育科研。办法之一,就是如宋城华美那样完全依靠教育咨询公司,另有一办法是与高校联姻,许多学校门口都挂有某某大学某某实验基地,研究中心之类的牌子,宁波华茂学校甚至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在校内开出研究生班。这些举措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位,扩大对外辐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开拓国际化路线

走教育国际化的路子,也是近年来浙江某些民办学校致力建设的一个特色。这从许多学校的校名上可见一斑。一是用“国际学校”;二是用“外国语学校”;三使用洋名字。更重要的事,一些学校确实是引进外教,采用了与国际教育接轨的课程体系,例如宋城华美参加了IBO(国际文凭组织),部分实行IB课程。杭州东方学校高中毕业生的出路之一就是向国外高校输出。许多学校也采取了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或办班的形式。中国教育国际化有着广阔的市场背景,这既有一般国人崇洋心理因素,也有部分国人对中国教育失望的情绪,还有部分学生到国外寻求出路的需求等原因,更重要的是今年已经出现了中国民间闲置资本和外汇储备,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由经济资料预测,2017年浙江省会有8000亿元人民币的民间游资,教育投资特别是国际教育投资会成为先富起来的家庭的重要消费项目。民办学校要抓住这种要机遇。

4、稳抓硬件

硬件仍是民办学校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特色。浙江省的民办学校校园校舍、设备设 施之优令人艳羡。总体布局的更加人性化,是宁波华茂学校的优势。全校占地500亩,南北向一条人工河将校园一分为二,东西向一条马路,在将校园一分为四,分别布局小学、初中、高中和公共设施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对小学低年级校区的布局,把一、二年级小学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区组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且封闭的庭院,所有寝室内部互通,生活教师可以足不出户而巡视所有学生在寝室内的活动和就寝情况,这一设计

充满着对敌年级小学生的呵护和关爱之意,相信其会感动许多家长。万里、华茂等学校基本都是实现了每间教室为多媒体教室,每位师生一台电脑,特别是宋城华美的活动室不但间数多、面积大,而且设施非常先进、完善。这些学校在硬件上的高投入,其效益是不言自明的。

三、 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浙江省的民办教育之路走得如此兴盛,虽然离不开其经济发展和政府扶持的因素, 但是各个民办学校自身的努力也不容忽视。这也为我们全国教育的崛起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总体而言,为是民办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并具备竞争实力,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为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上的保证;其次在民办教育系统的外部,理顺政府与民办学校的关系,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最后要加强民办学校自身的改革,增强其实力。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对民办教育的错误认识主要是多余论和赚钱论。一些大城市由于20世纪90年代民办小学和初中太热,布局不尽合理,导致目前的招生困难,是“多余论”产生的直接原因;而一些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素质不高,事业心不强,把办学中积累的资金过多的装进个人的腰包,是形成“赚钱论”的基础。然而这些观点都是对民办教育缺乏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的结果。

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它推动了教育的多样化。这是民办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它表现为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的选择的多样化。除了不同的专业设置外,民办学校提供了不同的教育条件、就读形势和特色课程等。可以说,公立学校是国家发展义务教育的标志,私立学校则是国家实行教育民-主化和多样化的另一标志;其次,促进了教育领域的竞争。民办学校的出现,打破了计划经济在教育这块领域的堡垒,使得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在师资、生源、教育条件和教育改革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教育领域的竞争必然走向公开、公平和公正;再者,民办教育增加了教育的投入。我国以世界1.5%的教育经费支撑起世界25%的受教育人口,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教育发展和最大问题。民办教育由于其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大量吸纳社会资金用于教育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经费供给有限和教育需求庞大的突出矛盾。

(二)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对学校的间接和宏观管理

政府对于民办教育事业管理要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政府的任务是确定问题的 范围和性质,然后把各种资源手段结合起来让其他机构去解决这些问题。而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则应做到以下工作:

第一,授权。政府要下放的权力主要是学校的预算、人员的聘任和课程三方面。其 中关键的是预算权,它是决定学校的运转方式的先决条件;在人员聘任上,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不仅应享有自由选择教师员工的自由,还应享有拒绝受上级部门随意调派学校人员的自由;在课程自主权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当然,对我国民办学

校来说,学校还应享有自主招生、自主收费和自由开展教育改革的权力。

第二,立法。为了规范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定, 但总体看来,这些法规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条款较为笼统,不利于落实到操作上;其次是无法对于民办教育机构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给与明确的规定,而且立法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现实。

第三,合理规划和政策引导。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各个地区发展 民办教育事业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各地政府应立足于实际,合理规划本地区民办学校的地域布局,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引导他们举办不同规模和不同层次的学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第四,提供资助。政府应该在公共支出中落实教育支出的份额,对民办学校及其他 教育机构提供一定的拨款。

(三)健全董事会制度,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1、建立有效的校董会

有效校董会的关键是人员组成的多样化,它包括:学校投资者、家长、学生、社会 贤达和有影响的教育者等。有效校董会人员应该接受有效的培训,应始终关注与教学最相关的问题。校董会与校长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分工。从职责上看,校董会应做到:为学校筹集资金和设立办学基金,审议学校的预算决算,管理学校的基金和资产,确定学校的教育目标,制定长短期规划,任免校长,制定或修改学校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实施的教育方案是合法的,制定绩效标准,考核学校主要成员的工作效率和效果,确保为所有学生提供合理而公正的教育,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赢得社会上的认可。

2、实现校长角色的转变

民办学校由于不同于公办学校的诸多特性,校长不再是指把上级指令传达给基层教师的中层领导,他们应更多地帮助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激励教职工努力工作。民办学校的校长应扮演好以下角色:

首先是领导者。领导者关心的是如何实现组织目标,他对教职工提供的不是做正确的事,而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

其次是授权者。有效地向下属授权的校长,帮助下属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小组,允许他们决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授权,可以锻炼下属明智地运用权力,不断成长。

再次是与外界的沟通者。成功的学校是积极争取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参与支持学校工作的学校。校长必须担当起这个责任,同时还必须调解或抵制各种外来压力,保护学校的基本运转,不受这些压力的干扰。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在民办学校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民办学校的办学质 量和发展前景。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好。民办学校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政府与学校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给与民办学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

其次,民办学校应制定长远的教师规划,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再次,通过各种途径招募优秀教师:

(1) 从毕业生中选拔一批有志于从事民办教育的学生,经过一定的职业培训后充实 教师队伍;

(2) 公办学校改革,有一部分教师需要分流可以充实到民办教育机构去;

(3)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会上有志于从事民办教育的人士,经过职业培训后可以充实到教师队伍。此外,民办学校还要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技能的增长。

结 语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是应民办教育实践发展要求的一种回应。虽然,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索,并对促进我国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但是也清楚地意识到,我国民办教育实践是一个变动不居的过程,它始终在外部作用和自身发展逻辑的推动下向前运动。本文的研究仅就其发展的一个侧面进行了探讨,很多方面还需要继续对实践进行跟踪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文中诸多不足之处恰恰给笔者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岁月中,笔者必将追随着理论界前辈和实践中智者的脚步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胡卫、丁笑炯主编:《聚焦民办教育立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编写:《民办教育研究

与立法探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胡卫主编:《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陈桂生著:《中国民办教育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楼世洲、徐勇:《民办学校教师权益的保障》,《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7期。

6. 胡卫、丁笑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政策》,《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

第6期。

7. 中国浙江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cankao.gcw818.com。

8. 温州民办教育网站:http://cankao.gcw818.com。

发展民办教育的前景与思考2017-01-22 12:04 | #2楼

发展民办教育,走多渠道办学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条基本政策,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目前,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支极为活跃的力量。我们应该为之拍手叫好,并要以极大的热情予以扶植,使其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一、发展民办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以公有制为基础,我国建立和形成了庞大的国办学校体系,国家以极大的努力,来满足社会日益广泛而多样的教育需求,通过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大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以国家化为基本特征的“大统一”教育,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种种弊端。本来,发展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和社会共为办学的主体,而把社会排除在办学的主体以外,这就必然扼制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造成了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况且,我国人口多,经济基础差,即使国家把学校办起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一时也难以改善,出现了“低标准办学,教育手段落后”的局面,这又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相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力度加大,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重大的变化,势必影响了办学体制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有制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化为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这就使多种办学体制的产生有了所有制基础;二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民间财力其中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私人经济组织迅速增加,非政府办学有了一定的民间财力基础;三是消费结构的变化,个人收入的增长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使得人们用于培养后代的教育投资开始成为一项主要的消费投资,消费进一步向教育倾斜。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是基础,文化教育是上层建筑,多元化的经济成分,是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客观基础,共同参与、共存共荣的办学格局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也是多种经济成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必然反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大胆试验。在发展办学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批准,可以举办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可允许设立少数民办小学和初中,在这个范围内提供择校机会。”并指出“要因地制宜地指定优惠政策(如土地优惠使用、免征配套费)、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朱镕基在全教会闭幕会上特别指出:“发展民间办学,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办教育,才能实现大国办大教育。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不走多种形式办学的路子,别无选择。”以前在教育的有关文件里,在有关领导同志讲话中,也讲了社会力量办学问题,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确,这样深刻,这样突出。中央的决定,指明了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了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光靠政府投入办教育不行,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投资办学。教育的多元化,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历史必然。

政策允许,政府鼓励,办学合法,民办学校如鱼得水,更加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据1999年底统计,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及教育机构达4.5万所,其中,幼儿园3.7万所;中小学近7千所;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37所;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370所;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70所。民办学校学生达1800万。我们合肥市也在这一改革大潮中,民办学校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迅速、异军突起,成为我市培育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到2000年底,我市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已达142个,在校学生近6万人。这些办学单位和办学机构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方方面面,是我市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特色明显、成绩显著的先进办学单位,有的还成为我省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它再一次向人们揭示,民办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民办学校的办学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是与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的。它经历了恢复起步、迅速发展、依法规范的三个阶段。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是我国民办教育的恢复起步阶段。由于改革开放急需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各种专门人才,迫切要求发展教育。但政府财力有限,尽管年年增加投入发展公办教育,仍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针对当时的情况,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事业决不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并明确提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支持民办教育。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组织

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1987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加强管理。这样,民办学校从恢复起步开始就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从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到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是我国民办教育迅速发展的阶段。1993年,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首次提出:“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在这种新形势下,全国各地的民办学校迅速地发展起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为依法规范阶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同年国务院首次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确定了我国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法制轨道,是我国民办教育走向科学、民-主、法制管理的重要标志,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同时从它的发展进程与办学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给了诸多的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发展民办学校是培育教育新的生长点的重要措施。 考察中国教育史,自近代以来倾资兴学、毁家兴学、慷慨捐资兴学者层出不穷,诸如武训、陈嘉庚、陶行知、邵逸夫等等,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关资料表明,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们中,家财达100万者,已远远不止100万人,腰缠几十万者数不胜数。随着“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的宣传深入人心,那些远见卓识者愿意把钱拿出投资办学。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社会对民办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一是一些企业家、经理、经纪人、三资企业的雇员、出国或归国人员等组成高收入阶层,他们迫切要求把子女送到办学条件好的寄宿制学校去;二是那些个体厂长、经理或工商户,由于他们的青春年华是在艰苦岁月中度过的,因而学识不高,他期望自己的子女努力学习,不再遭受自己所经历的痛苦,所以都有一种“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愿望,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值较高,用他们的话来说,“赚了钱富了一代,抓了智力投入富下一代”。这也是当今民办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启示之二:民办学校要接受社会的选择。 社会的选择对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决定了民办学校必然要把社会的需求放在突出的地位。实践告诉我们,社会对民办学校特别是对民办寄宿学校的选择,其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二是生活设施;三是安全保障;四是办学水平,这四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办学水平,可以说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以此来吸引国办学校难以满足的不同层面的教育需求,否则-民办学校就失去了生存的动力和意义。因此,大投入,高起点、寄宿制是民办学校的一大特征,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塑造品牌、增强实力、树立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办学层次,是当前民办学校所面临的共同任务。谁把握住它,谁就掌握了办好民办学校的主动权。

启示之三:民办学校要坚持依法办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发展与完善,我国教育法律框架已基本形成。《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兴办学校及其他的教育机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发与实施,就是根据《教育法》的这一规定,结合近十年来民办教育的实践,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升华为法规形式肯定下来,可以说它是教育法的下位法。条例共有八章、六十条,把民办教育的地位、性质、政府对举办民办教育的责任、办学条件、学校设置、教职工与学生的合法权益以及民办学校所负有的法律责任等,都有明确的界定。既考虑到我国的教育实际,也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既有原则性,又有可操作性。去年12月我市颁布的《合肥市社会力量办学暂行规定》就是根据《条例》的基本精神,结合本市的实际而制订的。当前,我市不少民办学校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条例》和《暂行规定》的要求,进一步总结自己的办学实践,把好的东西坚持和发展下去,把不符合要求的东西规范过来,以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并针对民办学校的特点,开拓创新,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成为我市教育战线的新的亮点,成为省内外广大青少年所向往的学习场所。

总之,民办学校的教育实践,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对发展民办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当前,不论从我国现阶段经济政策来说,还是从我国扩大教育投入主体即国家和公民双方对分担教育经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越来越达成共识方面来说,民办教育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民办教育如何做到健康而快速地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思考。

思考之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办学理念。民办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教育的多元化,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而民办学校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显露出它的强大的自身优势,这就是:一是不要国家经费的投入;二是市场反应快,应变能力强;三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活动大;四是满足了不同层面的教育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办教育就是创新的教育。高起点、求内涵、创新路和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自我约束是当今民办学校的基本特征。因此,它必须讲究“三个效益”,提倡“四个意识”,即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努力寻找三者效益的最佳集合点;提倡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超前意识。在开拓教育市场中,努力走集团投资、连锁办学、滚动发展的路子,利用企业的经济实力、无形资产、设备条件、管理人才去开拓学校的发展空间,坚持同中求异,异中创新,从而推进教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规范化管理,以抢

占发展民办教育的制高点。

思考之二: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定位。民办学校的机制,使它一开始就要接受一个事实棗“不能拒绝差生”。尽管在出发点上民办学校有着自己的考虑,但事实上的确接纳了一大批不能代表当前大多数学生水平的,甚至被学校遗忘和放弃的孩子。许多民办学校都是寄宿制,当学生24小时在校时,学校必须对学生全面负责。一方面,学校要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保证素质的提高达到社会的要求,应该说无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还是对民族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扎扎实实的贡献;另一方面,面对这部分学生,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价值定位,绝不能在升学率上与重点学校比高低,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民办教育,其生源、教师质量、办学水平及知名度,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无法与公办重点中学相竞争。所以民办学校的价值定位应放在以下基点上: --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及特长,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走路,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找到自己对社会做贡献的位置,并具有相应的能力;

--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学习素质,包括对基本知识掌握的方法,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把钥匙交给学生,以适应其终身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其竞争意识,并能适应今后多变的生活环境。

--努力创造自己的办学特色,以特色取胜,打造自己的品牌,以特色建立自己立体的质量观。

思考之三:要十分重视教育策划。在民办教育竞争不断加剧的态势下,大批特色学校不断涌现,其内在原因,主要来自对教育策划的理论、技术、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结果,是教育改革个性化倾向的具体体现。这是因为,民办学校一般缺乏公众形象和社会信誉,非常需要学校的形象策划;民办学校由于是自我发展机制,需要投资策划,开源节流,确保办学资金的正常运转;民办学校没有固定的招生渠道和稳定的生源,需要通过与公办学校不同的办学特色策划招揽学生;民办学校缺乏固定的信息渠道,需要通过办学广告策划进行自我宣传等等。所以民办教育呼唤着教育策划,教育策划推动了民办教育的发展。我们合肥地区那些很有特色,很有名气的民办学校,无不十分重视教育策划。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育策划是现代教育竞争日益加剧的必然产物。

思考之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治校之道、教师为本;以人为本、办学必胜。这是坚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其所以要提出这样一个办学理念,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分析和考虑的:

--民办学校教师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有辞职的,有退休的,有留职停薪的,有待业求职的,其共同点就是不稳定。或年愈花甲,难以久留;或组织招回,身不由己;或一有机会,另就高枝。由于教师岗位的不稳定,带来了教师的思想的不稳定,精神不集中,感情投入不充分,最终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面向全国招聘教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夫妻双方同时加盟,有的还把孩子带在身边,他们以校为家,以校养家。这部分人与父母又不在一起,生活中多有实际困难。而民办学校多数是寄宿制,在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使他们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与家庭的三种压力,自由的活动空间相对比较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已趋于精神和物质双重性。以前民办学校以优厚的待遇和灵活的机制可从公办学校吸引大批的优秀教师,而今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待遇的“剪刀差”在日趋减少。再加上公办学校风险小,活动时空相对宽松,因此从公办学校聘请骨干教师特别是高中骨干教师就相当困难,出现了中年骨干教师日渐匮乏的局面。

综合分析,民办学校在加强教职工队伍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培训和提高的同时,要努力帮助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总之,发展民办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提供的实践经验是宝贵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将会创造更好的明天。

2001年6月8日

(此文在2001年合肥市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关于民办教育的几点思考2017-01-22 12:02 | #3楼

民办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总数达到10.65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突破了3065万人,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这项新兴事业在近阶段的稳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在增加全社会受教育机会、满足老百姓多样性教育需求、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增强国民教育创新活力等方面,都发挥和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然, 在充分肯定民办教育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当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矛盾,存在着诸多有待破解的制度瓶颈。所以,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未来我国民办教育的功能与定位。

一、未来我国民办教育的功能与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强调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要看到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

(一)在缓解财政资金办学压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办学经费不足将是我国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教育总投入占GDP的比例以及人均教育经费、各级教育生均经费都远低于世界水平。专家预测,为了实现2020年教育中长期战略目标,需要在2017年全社会教育投入占GDP比例4.7%的基础上,再增加

2.3个百分点,即达到全国GDP的7%左右。为此,到2020年全社会教育总投入可能要达到近6万亿元,而国家公共财政能投入的大概只有4万亿元左右,还有2万亿左右的资金缺口,必须也只能通过扩大社会投入也即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来解决。这就为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在满足社会多样性教育需求方面大有可为

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群众性学习需求也随之空前高涨。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公共财政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样教育资源难免会出现局部匮乏乃至总体匮乏状况。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每个阶段,教育都存在没有纳入和无法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的部分。解决这种供需矛盾,教育有着相当大的领域需要由以民办教育为主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来提供。譬如,在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满足义务教育阶段选择性需求、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以及开展各种从低端到高端的教育培训等方面,都不能脱离民办教育尤其是优质民办教育的发展,需要由社会力量来承担和推动。

2

(三)在促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民办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一切资源来源于市场,在细分市场、满足需求中建立自身定位,以顾客为中心,以效率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重视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强调错位竞争和差异化经营,从而谋得学校良性循坏和永续发展。这些体制和机制上的优势,无疑对公办教育的体制机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政府应该放手让民办教育先行先试,民办学校也应当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力图在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上闯出新路、积累经验、树立样板。事实证明,没有民办教育,不利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没有民办教育,政府财力无法承担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没有民办教育,传统公办教育满足不了社会对多样性、选择性教育的需要;没有民办教育,传统公办教育的体制性弊端难以克服。

二、对民办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评价要有正确的定位

首先要理论上、思想上认识到位,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功能与地位。《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旨在打破公办学校人财物全部由政府包办的格局,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走社会办学、以民间力量养学的办学体制,解决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减轻政府办学的压力和负担,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义务教育领域,更好地为义务教育服务,这是其一。民办教育作为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制度创新,尽管在所有制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公办教育有所不同,但在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教育服务和

满足社会的教育需要这个根本点上与公办教育完全一样,都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制度环境中统筹规划,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是其二。

其次,要从实践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发展一批民办学校,用体制优势形成对国办学校的冲击与持久压力,最终实现国办与民办的“双赢”,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要。

(二)建校要以“诚信为本”

诚信是学校创造品牌和良好社会声誉的重要条件。学校品牌的创造和良好社会声誉是建立在学校坚持诚信而赢得社会对其信任的基础上的,不管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要以“求真、求实、求效”为办学宗旨,以诚信立校。《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文规定,民办学校的招生宣传,必须真实、准确、规范、合法、详尽,不得不负责任地随便许诺。

办学如做人行事贵在诚信。不诚信即失信,是民办学校的大忌,这对在夹缝中办学尚未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尤其重要。投资方在谈判时承诺信誓旦旦,但是在落实中却不到位是不诚信行为;在宣传中夸大其词、抬高自己是不诚信行为;不按规定收费或只管收费不管教学质量是不诚信行为。民办学校应该诚信经营,又不忘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开创诚信办学的新天地,维护民办教育的良好形象。

(三)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不均衡趋势,地区与地区之间,地区内部、城乡之间差距很大。为什么在有的地方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如火如荼,而在有的地方推进困难、发展缓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在于宣传不够,《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提出的各项政策,特别是鼓励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等,还未达到人人皆知、群众明白、社会理解的程度。因此,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做广泛宣传,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内容和当前形势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大造舆-论、营造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教育管理部门也将落实发展民办教育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按照“积极创新,稳妥发展,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办学体制、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规范、灵活的运作方式,大胆实施多种形式办学,不拘形式积极发展民办教育。

(四)发展需要肥沃的土壤

我们教委一直以来都在旗帜鲜明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为民办教育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的宽松的发展环境。具体体现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优惠的扶持政策、合理的发展机制、宽厚的制度环境,得到普遍关注、广泛支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和及时规范。投资者的权益、民办学校的用地建设、投融资和编制问题以及教师的职称、聘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利益都得到了支持和保护。因为我们很清楚,只有切实保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政策和待遇上的同等,才能保证民办教育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堵”“疏”结合,规范管理

民办学校也要与公办学校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发展,又在发展中控制风险,形成以发展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政策体系,从而建立自动调节、规范运作、科学发展、健康有序的民

办教育市场规则,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提升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

此外,民办学校的建设要切合实际,考察好、规划好,结合本地的生源和财力状况,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既不能违背计划盲目贪多,也不能不断扩大规模刻意求大。否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源的分散,难以形成整体优势,而且会导致特色不明显,质量保不住,失去做大做强的大好机遇。

(六)民办学校要自立自强

一要充分利用优势,积极营造优势。特色、质量和效益是民办学校的生命。以“特色立校”、以“质量和效益强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民办教育的出路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民办学校要把办学效益作为最终目标,要利用好在课程安排、用人机制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多的发挥空间,突出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发展自己的优势,锻造自身的品牌。二要变劣势为优势。目前民办教育的发展还是不稳定的,特别表现在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这是民办学校的劣势。因此除了搞好硬件建设之外,师资队伍的素质与稳定是民办学校成功的核心因素。而要稳定教师队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除了保护教师的职称、聘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利益,保证教师的福利待遇外,还要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工作、心理环境,重视优秀教师的选拔,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尊重教师,以感情留人。

对民办教育发展的一点思考2017-01-22 12:06 | #4楼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我国民间办学历史悠久,早在2500多年以前,孔子便首创私人聚徒讲学,推动民办私立教育的蓬勃发展。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民办教育曾一度中止。改革开放后30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支持和政策鼓励,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民办学校如鱼得水,各级各类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 作为民办教育机构,雅创教育创办2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让下一代更具竞争力”的办学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节节攀升,教工队伍逐步成熟,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公益活动效果明显。一个生机勃勃的教育机构,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各级部门的好评。总结雅创教育发展成果,我个人对于民办教育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坚持做公办学校的助手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为支柱,以需求为导向。我们的使命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学者的永恒主题。雅创教育始终定位于做公办学校的助手,以弥补公办学校在体制、机制上的不足,把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作为学校的生命线。

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进步;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民办教育机构要想在千军万马中突围,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质量。4年来,雅创教育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科研活动,健全教学管理,质量监督、监控制度体系,精心打造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想学、会学、学会;身动、心动、神动;低负担、低耗时、低精力流失;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等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学生想学、会学、学会的高效课堂目标。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让我们的孩子“不走弯路,快乐进步”,真正把学校办成了“怀化市中小学培优教育实效领导品牌机构”。

二、坚持做家庭教育的帮手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摆在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李天一强奸案”、“连云港孩子无力支付学费将父母告上法庭”等极端恶性事件频发,引发了人们对于现代教育弊病的反思。我认为,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一个孩子的悲剧,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悲剧。为了使家庭悲剧的不发生或少发生,雅创教育以帮助孩子成长、幸福千万家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了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动。一是定期为学生家长举办“让下一代更具竞争力”主题讲座;二是要求所有分校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小范围的家庭教育讲座,解决学习中学生们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要求分校教工对每一位来雅创教育进行辅

导的学生,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们成长进步。

三、坚持做素质教育的推手

党的报告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为适应这一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不断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纵深发展。 为顺应国家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发展,以及“湖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雅创教育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探索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借鉴并创新教育理念,创新研发了“教师专业度、教学度、服务度三度修炼方案”、“培优、实效、励志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五备教学法”“分层培优”等与时俱进的教学教研方法。与此同时,定期举办“成功家长大课堂”,“家长做素质教育的推手”,“优秀学员经验交流会”等讲座活动。这些方法和活动,探索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创了民办课外辅导学校的先河,深得学生家长的好评。 近些年来,民办教育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探索个性化教学途径,走特色办学之路,真正发挥公办教育不可能发挥的独特作用。这些民办教育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方方面面,并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特色明显、成绩显著的先进办学单位,它再一次向人们揭示,民办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办学校的发展,是以质量论成败,以实力论地位,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深刻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准确把握我们面临的基础教育需求。坚持做公办学校的助手、家庭教育的帮手、素质教育的推手。

总之,发展民办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提供的实践经验是宝贵的。只要民办教育机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将会创造更好的明天。为此,民办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本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三者相互协调、持续发展,为我 国的民办教育事业探索成功的办学路子,为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相关文章:

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05-19

民办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05-19

发展民办教育的前景与思考05-19

对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05-19

民办教育发展路径的新思考05-19

对中国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考05-19

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05-19

民办教育发展历史脉络05-19

发展民办教育的美国经验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