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新常态>《财政部门适应新常态

财政部门适应新常态

时间:2024-04-07 16:29:08 新常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财政部门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 2015年11月9日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其核心与实质是,未来我国将减速度、调结构、上台阶,这是也我国最新的战略取向。减速度是指我国不再单纯追求GDP的数量和增速,而是主动放慢速度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调结构是指我国不再笼统地追求各行业的全面增长,而是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上台阶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作为财政部门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要认识新常态、面对新常态、践行新常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一是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已成为新的常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胜利闭幕,会议传达出了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新的治理理念。细细品读习和王歧山书记的讲话,时时处处都能体会到这种新思想、新精神以及立足长远、务求实效的决心的意志。一方面体现在“新”,就是与以往有根本的不同,如:新思想、新观念、新制度、新办法、新风尚;另一方面体现在“常态化”,就是无时限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直至习惯成自然。就是要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决不允许有回潮的可。工作在财政工作一线,我们每天工作很多是与钱财打交道,因此我们更要铭记“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乱用职权,接受组织的监督,拒绝诱惑,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合格财政人。

  二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注重小事小节,防微杜渐,增强服务意识。基层财政工作日日与账本打交道,时间一长,容易产生懈怠厌倦情绪。保持充沛的工作激情,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每天都有新的精神面貌。第一、把完成财政职责当成一种快乐。做人做事,要讲原则,上不贻羞于父母,下不贻害于子孙;“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人民用血汗哺育我们,我们要用完成工作职责回报人民。第二、把工作过程当成一种享受。财政资金源之于民,一分一厘都是人民血汗,我们在用钱时要多思量、多掂量,多想一想农民劳动的艰辛,多想一想贫困群众生活的艰苦,就会“一锱一铢,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看到每一户农民拿到补贴时的开怀,我们就会享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第三、把工作岗位当成人民的信任来珍惜。工作中要端正对群众的服务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为民办实事,不高估自己的能耐,不低估财政岗位的分量,经常想想自己的职责、岗位,这是组织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要有一种冲动、一种激情、一种不舍的韧劲,始终如一地关注民生,把做好本职工作当做是对人民群众对自己信任的回报。

  三是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财政工作不断有新的内容,新《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财政新规章的制定与颁布,都与我们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作为财政工作者我们更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思想、新的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来处理日常业务的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努力;更要多向老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主动适应新常态 实现财政新跨越20170106 8:22 | #2楼

  中国经济正迎接新机遇,迈上新征程,走向新时代。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财政部门要主动顺应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新常态,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实现财政新跨越,为地方经济加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首先,要有平常心态,树立财政改革发展信心,顺应新常态。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已是必然趋势。过往财税高速增长的局面不再重新出现,经济下行财政减收,是在合理区间内一个调整期的客观反映。要正确认识到经济进入新常态,符合历史发展要求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经济减速是经济规律自然作用的结果,是潜在生产率下滑的自然反映,要以平常心面对。面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风险不着急、不慌乱、不失措,要保持定力。同时,要增强财政改革发展信心。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和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说明了办法总比问题多,解决问题,实现发展是我们的基本经验和重要法宝,要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表现出淡定和从容。因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总体是良好的,挑战中蕴藏着战略机遇,仍有发展空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主动顺应新常态,主动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其次,要有超前思维,加快财政改革创新步伐,适应新常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推进财税体制更好地发挥调节分配、优化配置资源等功能,成为经济转型特别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之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2015年6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决定从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方面重点推进改革;8月31日,全国人大会审议通过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预算法》已向社会公布;10月2日,中央政府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43号)。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标志着中央政府对深化财政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应该看到,本次财政改革,全面触及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诸多的相互关系、各自职责及其边界范围的明确与定位等,其广度和深度,已超越以往历次财政改革所达到的程度。财政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改革方针,超前思维,超前谋划,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以构建现代公共财政为基准,加快推进财税体制、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和投资管理以及债务管理、政府采购等相关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要有担当意识,提高财政服务社会能力,迎接新常态。原国家温家宝说过“事不避难,敢于担当”。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也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修行。财政部门所有的担当就是要加快财源建设,做大公共财政“蛋糕”,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收支压力进一步增大,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前,财政部门的担当责任非常重大。要担当就得有强大的担当气魄,财政部门要创新思路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勇敢担当,展现大无畏的气魄,充分展现财政人的“精、气、神”,闯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要担当就得有担当能力。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打基础、管长远,敢于谋划一批事关财政事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筑牢发展根基;敢于对接一批补短板、优结构、增后劲的好项目,涵养发展潜能;敢于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上打破常规,激发发展活力;敢于在改善和发展民生上争先创优,把公共财政真正打造成阳光财政、民生财政,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担当就得主动作为迎接新常态。要把握主动权,顺应改革新要求,转变管理方式,主动超前谋划各项工作。要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为工作主基调和重要抓手,要抓住关键、盯住重点、破解难题,发挥好政策协同效应,增强财政改革发展信心,努力实现财政发展新目标。

  主动适应新常态 谋划财政新作为20170106 15:42 | #3楼

  展望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新常态”为经济发展定调。新常态下经济的速度在变化、结构在调整、动力在转换,发展既面临新问题,也蕴含新机遇。对于财政而言,新常态绝非简单的收支规模变化,而是管理模式的全面重构。全市财政工作将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财政形势,紧紧围绕、市政府“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总体部署,科学分析新常态下财政领域的趋势变化,正确把握做好财政工作的新要求,推动我市财政事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认识新常态,在财政增收中扭转思维定势。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增收取决于经济增长。当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已成定势,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为8.6%,为23年来最低,全国“两会”再度下调收入增长目标,预计增幅仅为7.3%。春节前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包含江苏在内的20个省份下调财政增长目标,4地未提及具体增速。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将是财政发展的新常态。对此,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收入增速调整,科学合理把握收入增长变化,坚决克服“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保持财税政策的稳定性、确定性;又要坚决杜绝对收入下滑无动于衷、无所作为的思想,加强收入预测和预算执行分析,毫不放松抓收入质量提升,更大力度培养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财政经济良性互动,确保财政收入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适应新常态,在服务发展中找准职能定位。伴随着财政收入低增长步入常态化,财政收入增量将十分有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仅仅依靠财政增收,无疑是杯水车薪。要正确把握财政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尊重市场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尽量减少直接扶持和行政干预,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一企一策”式的优惠政策,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放到发挥引导、聚集、杠杆作用上。要正确把握民生诉求与财力可能的关系,树立“托底”思想,立足发展阶段和财力实际,托牢民生保障底线,补长区域发展短板,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通过ppp、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产品供给。要正确处理盘活存量与用好增量的关系,既要通过增量安排体现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又要通过增量带动存量的调整与优化,有效激活结余结转等存量资金,把闲置、沉淀资金盘活用好,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关键处、用出效率效益。

  ——融入新常态,在财政管理中秉承法治精神。随着新《预算法》、国发43号文、45号文、62号文等配套改革措施密集出台,规范地方收入行为、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推进预决算公开、上收税收政策制定权等改革举措陆续实施,今后预算规范管理、公开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工作中要切实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将法治作为行为处事的准则,将法治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中,习惯于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做事,把新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从事预算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增强预算的法治性和约束力,更好发挥依法理财治税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倒逼作用,将法治理念贯穿到“生财、聚财、用财”全过程,以预算为龙头进一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和行政方式。

  ——引领新常态,在谋划改革中敢于迎难而上。新一轮财税改革是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通过改革,财政正日益深刻地介入国家治理的每个领域。谋划财税改革,就是要从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高度出发,主动从“幕后”走到“台前”,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各项具体政策的研究制定,发出财政的“声音”,通过预算这个“龙头”,积极影响政府部门履职行政的方式。深入研究财税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找准着力点和撬动点,发挥好改革对外的“溢出效应”和“破冰效应”,通过财税杠杆的引领带动和利益破冰,积极参与改革设计,协同推进整体改革。特别是当前财税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在关键领域大胆突破,先行先试,努力“为全市改革发展探索新路”。

  迈入2015年,财政面临着新的历史挑战,今后一段时期,收入步入中低速增长,刚性支出不断攀升,管理规范化、透明化要求越来越高,地方债管理切入正题,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深水区”的新常态。正确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必须主动面对的重大课题。适应新常态,要有新担当。财政没有“部门利益”,思考问题只有一个角度,就是站在、市政府的角度谋划发展、当家理财,要找准财政的职能定位,提升工作的思考高度,从单纯收支和资金拨付的传统模式走出来,放宽眼界,打开思路,更多研究如何管好财用好财、如何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艰巨改革任务面前,有当仁不让的气魂,敢担当;发展新课题面前,有学习实践的自觉性,能担当;困难挑战面前,有和谐成事的氛围,共担当。适应新常态,要有新作为。2015年,财税改革继续向细处发力,税制改革全面铺开,司法体制、户籍制度、国有企业、农业土地、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改革开篇破题,主动从“幕后”走到“台前”,善于发出财政的“声音”,积极参与全市重大战略规划和发展政策的研究制定,研究新常态下科学处理收支关系的新课题,释放新常态下创新依法理财的新方式,推动新常态下改革攻坚的新突破,激发新常态下体制机制的新活力,通过深化财政改革这个切入点,纲举目张、协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引领新常态,要有新状态。新常态之新,主要体现在新任务、新矛盾、新困难上。面对新挑战,我们要振奋精神,刷新状态,注重发挥好各年龄段同志的积极性,年长的注重经验传导、方向把握,年轻的冲在项目一线、资金使用一线、各项改革政策制定一线,以更加勤勉为民的公仆情怀,更加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勤政清廉的政治品格,更好地肩负起财政改革发展重任。

  当前镇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未来充满生机和希望!习亲临镇江视察为镇江发展增添了无穷力量,六届九次全会发出了“建设新镇江”的动员令,描绘了镇江“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美好蓝图。今天的镇江大地,转型势头强劲,跨越步伐正疾,人心思上思进,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全市综合经济部门,财政把六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到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去,准确把握“建设新镇江”总体要求,以更高目标追求推动“建设新镇江”的新定位落到实处,通过完善财政发展思路,优化财政工作举措,全力支持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镇江!

【财政部门适应新常态】相关文章:

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05-18

认清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05-18

书记 适应新常态05-18

财政 适应新常态05-18

适应新常态 讲话05-18

适应新常态养成新习惯05-18

充分认识新常态 积极适应新常态05-18

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05-18

主动适应政治新常态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