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质量管理者自我检讨

质量管理者自我检讨

时间:2022-04-19 11:41:15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质量管理者自我检讨

自我管理在近年来将成为许多企业家首要考虑的管理话题。李嘉诚说:“在我看来,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自我管理,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

不过,我个人更偏向于将自我管理称之为自我领导,因为它的内涵与领导力的内涵是相同的。自我领导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能量。能力是比较偏向管理学的用语,能量则比较偏向心理学用语。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很好,什么叫做“心理素质”?我认为心理素质好代表的就是他的心理能量高,这样的人心里是富裕的,而不是贫穷的。

心理能量高的人,你交付任务给他很放心,因为你知道他不会中途放弃,遇到挫折,他会给自己打气,也会给别人带来希望;反之,一个心理能量低的人,常常会将“做不到”、“我没有办法”、“这不是我的问题”挂在嘴边,所以你跟他在一起,反而要花时间来安慰他、鼓舞他。

心理能量高的人才适合担任领导者。我认为心理能量高也是一个可以“自我领导”的人。

因为领导要带动人心,如果你没有能量,你怎么可能带动别人?一个人在被交付担任领导他人的工作前,他最常被问到的一句话是:“你准备好了吗?”这句话的用意是在确认他是不是已经聚积了领导他人的能量。

理查布兰迪曾是微软公司的首席软件设计师,在26岁的时候就设计出第一版的Word软件,因此被比尔盖茨重用,让他带领一个小组开发一套新的软件。但这个计划没有成功,布兰迪因为缺乏领导他人的心理准备,导致计划延误,最后离开了微软。布兰迪自己分析,他认为自己不适合担任小组或是部门领导人的工作,原因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好领导者的工作。他缺乏信心、又不敢求救;他怕别人看出他的缺乏能力,不是技术能力,而是领导能力。

我们所说的自我领导能力包括:对自己领导天赋的认识以及如何扬长避短;如何理解工作与生活的意义及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何认知及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如何评价以及建立自己的工作目标与职责。

首先,谈到领导天赋。天赋是人与生具有的特质,这是老天恩赐的礼物,我们要学习善用它。我指的就是我们的性格倾向。有人问,为什么要将性格说成天赋特质?因为光谈性格太过狭隘,性格有许多学说及分类,不管哪一种,它都只是描述。例如:适应性在于描述一个人对环境变化是否稳定或是情绪化?那么稳定也好、情绪化也好,它都是一种天赋。我们可以说,稳定的人处变不惊,情绪化的人容易调整。所以我不说倾向,而说天赋。

其次,谈到价值观。价值观是辨别是非曲直的,也是更深层次的“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问“生命的意义”这个命题太抽象,但是问“我为什么在这家公司工作?”就会触及到价值观,触及到我的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使命)是否一致的问题。不要忘记我们是一群人在这里工作,每个人都不是圣人,所以,我们不能只要求“圣人的答案”。例如:我的价值观是为了创造人类的幸福,或是我的价值观是为了尊重生命的意义。有的人价值观很实际,就是能让家庭有一份好的收入,或是拥有一份稳定有尊严的工作。这样的价值观与公平、正义、幸福是同等重要的。

第三,谈到情绪与压力。通常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潜力,可能采用智商测验。但智力高的人未必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或是处理与他人互动的情绪,主管人员80%的时间都是花在人的问题上,情商(EQ)高是主管人员的必要条件。所谓情商高,指的是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做出最适当的行为反应。例如:在谈判的时候,能够讲两个无伤大雅的笑话缓解气氛;在需要指责部属的错误时,能够既严厉地指正,同时可以顾及对方的感受。情商高,对压力的调适能力也高,懂得调适压力就能将压力转为驱动力,否则压力就变健康的杀手。

最后,谈到目标与职责。主管的成就动机比别人强,因为他会为自己设定目标,不管是工作的目标或是人生的目标,他会清楚地知道该往哪里去,他也会知道现在在哪里。有了目标,他就有努力的方向,也能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主管的职责不是别人加在他身上的,而是一种自觉。当主管的人很容易就会发现他必须扮演船长的角色,因此,他在到达一个目的地后,会自动地设定下一个目的地。

管理者的修养自我反省2015-11-02 14:55 | #2楼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对能力的要求侧重点,各有不同。高层重概念性能力,基层重执行能力,而中层最重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层管理者而言,平均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时间要占到所有工作时间的50%以上。)

抛开非语言因素如搓手、抓耳、信件等外,沟通、交流的基本形式就是听与说(含问)。听要能听懂对方的真意,说要说得简单、明了,问要能问到点上。标准虽然简单,却非常不易做到。事实上,糟糕的沟通让很多管理者一筹莫展。例如:

案例:某公司业务员小张半年来一直在追踪一个大客户,最近赶上机会,一笔大买卖即将签单,小张一直在密切跟踪。这不,赶上周五了,签了单,要与客户聚一聚,只能下周一去公司了,算算看,已经四天没去业务部门报到了,只是在电话简单地跟上司A经理说了说,小张想下周一例会的时候拿着协议要给A经理一个惊喜。业务部A经理这几天一直在想,早听说小张这人办事经常出格,哼,这几天还不知道他一个人在外面做什么呢?周一早上,A经理几次看到小张从门前经过,都没有主动进来,心里很生气。忍不住了,他亲自出马了,当着许多同事的面大声叫道:“张..,你上周几天没来公司,怎么回事?一会儿开会,你要讲清楚”。小张听到了,明显感到A经理的责怪与怒气,原本兴奋的心情,一下子凉了大半截。

例会上,小张说自己在跟踪一个大客户。A经理紧跟着问:“那结果呢?”。小张感觉到A经理咄咄逼人的气势,心里很不舒服,应付了一句:“继续跟踪呗”。A经理又针对小张上周的事强调了一下销售队伍纪律问题,还声称,下不为例,如有再犯,必定严惩。

会后,小张将合同交到了A经理处,A经理说:“咳,你怎么不早说呀”。小张无语……

案例中,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A经理至少有以下三点做得不好:

先入为主。没有搞清楚状况,即自以为小张没有用心工作,在玩小聪明。

情绪化。周一例会前,小张没事先主动报告。情绪就上来了,不顾场合,大声说小张,不象是要了解情况,更象是问责与呵斥。

他责倾向。例会后,小张将合同交来,一句“你怎么不早说呀”,好象都是别人的错。

本来一件很好的事:

结果好,小张签订了一个大单。

机会也好,教育小张与其他团队成员的机会。小张工作有了成果,先褒奖一下。然后,郑重、坚定,并具体简明地说说小张的不主动及时联络相关信息,可能造成一些误解,以及给整个团队带来不好的影响,要求小张及其他成员注意。最后,对小张表示相信,相信他一定能做得更好。此即所谓三明治的方法。

然而好事,并不都能办出好的结果。那么,做为管理者,应该怎么做,才能从质上提高自己的沟通效果呢?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者的自我反省。

曾子可能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对自我反省有深刻感悟的人。“吾一日三省吾身”就是曾子所言。曾子常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因为孔子也特别推崇自我反省,孔子曾经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当然,作为管理者在工作中所要进行的反省,其目的是提高管理者的沟通水平,从而提高工作的效能。

管理者的说与问,都是表象,其基础与来源在于管理者的思想及认知。如果说与问是花,那么思想就是花籽!一把狗野巴花的花籽,是开不出漂亮的玫瑰花的。

思想与认知怎么来?学习!反省!

说过的,做过的;成功的,失败的。只要有价值,就花点时间与精力去反省反省。

在本案中,A经理可以反省出以下一些结论:

1、做事首先要目的明确。不是为了要批评小张而批评小张,是为了整个团队的秩序与绩效。

2、事实一定要搞清楚,再思考如何行动。“事实不明主意多”,是一大忌。

3、克服情绪化,是自己近期的一个课题,需要不断跟踪与自我调整。

4、养成遇事先自责的习惯,是自己的又一个课题。需要深刻认识并能知行合一。

“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

要想获得队员的尊敬,多给自己面子,少丢脸,那就得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作为管理者,对待下级的时候,如果连续三次表现出无能,就会失去尊敬。通过反省获得提高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因为反省花费的成本很低,而收效很大。

事实上,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断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善于自我反省的人,生活中处处都是提高自我的机会。“见贤思齐”,看到别人做得好,比如D君在某种场合下,对某件事的处理特别机变,显示出了极强的应变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强的人,就会想,我为什么做不到,我怎么才可以做得到,我要怎么做?自我反省能力差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啊,你说什么呢,老D怎么着来着?”

能力提高了,机会就多了,心里也更踏实。史蒂芬.柯维说:财富并不能使一个人踏实,唯有具备了赚取财富的能力,才会让人踏实。

管理者通过“自我反省”这个修养,可以越来越踏实。

【质量管理者自我检讨】相关文章:

作为管理者的缺点03-02

管理者的责任与权力04-14

优秀管理者的定义05-30

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06-02

管理者常见的问题06-13

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05-18

自我检讨书05-07

自我检讨书01-18

管理者岗位职责05-20

护理管理者沟通原则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