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管理者如何自律
自律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都自律。让自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世上的确没有什么是比叫醒自己更困难的事情。想要什么,就真的为它努力,那些能让你真正成长的事情,都不会太舒服,坚持下去,就会带来蜕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者如何自律,欢迎阅读与收藏。
管理者如何自律
谈起自律,也许大家认为它是一种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说起来有点空洞;其实,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自律更是一种能力。在这里,我对自律的定义是:为必须达成的组织目标而对自己的要求(反之,如果达不成组织目标,就是自己的问题)。那么,管理者怎样才能自律呢?
首先,要有“自律”的心态。在我们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选择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在工作中,不管遇到多大难题和忍受多大委屈,都要时刻调整和优化情绪,持续地保持积极的心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上。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用自己愚蠢的智慧,和无情的管理作周旋、相抵触。作为管理者本身更不可在心态上违背管理的要求。“处事不惊”、守株待兔、见机行事,一味的“拖”、“等”、“听”。
自律必先自省。管理者要“吾日三省吾身”,对自我角色要有正确的定位和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修炼、与时俱进。管理者要认识到:官越大、责任越大、“自由”越小,决不能整天浑浑噩噩、养尊处优、不思进取;管理者要有服务意识、要有理事能力。要少一点应酬、多一点学习;少一点骄傲、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粗心、多一点谨慎;少一点过去,多一点未来;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善于借鉴先进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在工作过程出现的缺点和失误,要汲取教训,时时引以为戒。
“自律”并不是要充当“苦行僧”的角色。自律必须理性,要善于发现并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不能凭空猜疑、绝对肯定、固执己见和主观臆断。在管理过程中要有周详的计划,要按章办事、有法可依。千万不能想当然、做出错误的决策。
对我们管理者来说,自律更应该内化为一种思考的力量。市场经济就是一个算计经济,你算不过别人,你算计不过市场,你就会吃亏。最好的管理创意往往就蕴藏在一个小小的变化中,只要学会不断的思考,就能出人意料的取得管理上的成功。面对出现的问题,要寻找答案而不是寻找理由。这样,我们才敢于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的破坏”,善于发现和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均衡状态,使组织效益最大化。
优秀的管理者不但要吃透公司的决策和深谙领导的意图,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如何做到这一点?俗话说:“律己方能律人。”管理者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树立权威,政令才能得到施行。企业的执行力,往往来自于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和表率作用。一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关键取决于我们的管理层和执行层。一切的竞争可以归结为人的竞争。没要不可用的人才,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是人才资源课题的重要部分,人力资源的浪费是企业最大的浪费。
企业管理者不但要注重“制度”建设,更要强化“自律”意识。“自律”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
管理者的自律
职场上,职业生涯的发展经常呈现出专业路线和管理路线的选择问题,也有不少人一直努力转向管理岗位,这其中绕不过的就是提升管理能力。
关于如何做管理,我们都听到过太多的理论和方法。智者见智,管理之道确实精深莫测,这也不是我的专长。但是说到执行者向管理者的职业角色转变,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主动的自律。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先管好自己。
为什么要先管好自己呢?因为与被规范约束的执行者相比,管理者是资源支配权的拥有者,拥有更多的自由,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在企业,一个管理者可能不必像一般员工那样按时打卡,但是需要对绩效和企业的营收负责,或许需要更多的加班,牺牲更多的休闲时间。管理者要管事务流程,管人,管资源,这是在行使权力,如果不能以更大的格局和视野看待自己的这种资源配置权力,还是止于一个普通执行者的被动接受制度规范的约束,那将是一个组织的不幸,管理职位越高,资源支配权力越大,组织的灾难就越大。
自由与权力,像是诱惑一样摆在管理者面前,怎么做才能管好自己呢?
管好自己,要有公平心。作为管理者,要有清晰的角色感,要着力于制度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这个时候,管理者并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代表组织出现的。有很多人的离职是因为上司的不公,进而对公司失望,甚至看不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做到这种公平心并非易事,一方面要和自己的私欲斗争,一方面要善于将公平体现出来,这就涉及到具体的管理能力了。比如有个工程师抱怨产品经理经常要求加班,他忍受不了,多次提出辞职,经过协调,换到一个新部门却做得很开心,自己主动加班,业绩也有不错的表现。这是简单的加班问题吗?是沟通的问题吗?咨询中,这个工程师告诉我,他认为这个产品经理是在以员工的辛苦换来自己的业绩表现,获得提升。原因就在于,下属认为管理者的管理是不公平的!当员工、时间、绩效、工作分配、目标达成……这些都变成了一种资源供管理者分配和调用的时候,管理者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公平的运转下保证高效配置。如果把员工也当做资源,公平和效率其实并不矛盾,两者相辅相成,各个资原因素是会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的,其中的比例就是管理的艺术了。但是,公平心要求的就是让自己的管理者角色,而非利益分配者角色,占据资源配置的位置。
管好自己,要有主动服务的责任心。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有更多的自由,但是在一些基本管理工作上,需要给自己提出比执行者更高的要求。因为管理者更是服务者。比如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支持和指导,如今职场,没有人会在一个职位或者一个公司内工作终生了,包括管理者自己,那么管理者要做的并不是留住核心员工,而是发挥员工的价值,这其中就包括支持而非限制员工的自我发展。这样的责任心还包括一些小事,比如帮助员工办理各种事务性工作,薪水、社保、奖金……,当然,这种服务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员工关怀和事务性工作,还有一些管理者本身就是业务高手,业务上的指导也是一种服务与支持。这些本就是管理者的工作,甚至不是与人方便,而是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千万不要把被管理者变成伸手乞要的人,否则,他会为了自尊而走开,或者在要到之后给你一个嘴巴。管理者应该是一个谦卑的服务者,被管理者开心地全力工作了,管理工作就做好了。
管好自己,要成为规则的模仿遵守者。因为角色不同,想法自然不同,被管理者会非常关注管理者的所作所为,虽然知道管理者有很多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基于权力产生的,还是基于责任产生的,没有人比被管理者更清楚的了。基于权力产生的自由,是带着窃喜的自大,是一种得道之后的私欲扩张,对于规则,在内心是藐视的,甚至期待通过规则约束他人替自己实现私欲。基于责任产生的自由,倒是真正的自由,约束是外在的,为内心而服务,不必蒙蔽任何人,在别人看来甚至是对自己的“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被管理者一定会有各种各样抵触的表现或者干脆不玩,另谋高就,原因就在于跟着这样的管理者看不到自己发展的前途。这个“本分”,有时候是严格遵守规则,有时候是超出规则限制,这个“本分”是管理者的本分,是无须解释的本分。
自律管理的8个好习惯
1、凡事提前10分钟
凡事提前10分钟,会让你有充裕的时间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更加从容。试着把起床闹钟提前10分钟,你就会发现你出门不必急匆匆,早饭也可慢慢享用,一整天的状态也更精神抖擞。
2、工作前梳理,工作后整理
工作之前,把一天要做的事按重要和紧急列出一个四象限,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勾,保证今日事今日毕。工作结束之后再进行整理回顾,看看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效率。
3、遇事少抱怨
抱怨是一种很负能量的行为,抱怨只会让人过过嘴瘾,给自己的平庸找一个外界因素作为借口,并不会改变你的处境。所以请不要抱怨,并远离爱抱怨的人。如果不满意现状,就努力改进。
4、多发现别人的优点
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你可以不用完全认同他人的观点和处事方式,但要抱着欣赏的态度与他人交往,发现他有什么优点可以被你吸收。这样就会少很多偏见和争执,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
5、坚持运动
健康,是人生一切成就的根源。如果有条件,办张离单位或者离家近的健身卡,如果没有条件,跟着视频或app跳一节健身操。上下班用骑车步行代替乘车,工作间隙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没时间运动,迟早要腾出时间去生病。
6、保持阅读习惯
读书会潜移默化地涵养你的心灵、塑造你的气质,每天晚上下班后抽出1-2个小时看看书,养成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的见识和谈吐不一样了。
7、投资自己
跨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接触外面的未知区域,无论是知识,思维还是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练练毛笔字、学学绘画,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8、列心愿清单
把想买的东西列个清单,有给自己的,也有给亲人朋友的,列的东西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实用物品。把每月工资中划出一部分为心愿购物清单所用,设置一个目标,每完成一件事就买一到两件,别一下子买完。
【管理者如何自律】相关文章:
管理者如何统筹04-19
管理者如何管事04-19
管理者如何检讨04-19
基层管理者如何提升04-21
中层管理者如何晋升04-19
如何作为有效的管理者04-19
如何选用中层管理者04-19
如何选择中层管理者04-19
如何选拔中层管理者04-19
如何修改群管理者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