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和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和除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和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
复习小数乘法、除法的运算第102页练习与应用1~6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小数乘法、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1、复习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乘法中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2)算出积后,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
(3)计算:0.67×7.5 8.36×0.25 0.125×0.24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提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呢?
(2)计算:1.89÷0.54 7.1÷2.5 0.51÷0.22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3、练习与应用:
(1)第1题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2)第2题:对比练习,说说怎样想的?
8.6×7=
8.6×0.7=
80.86×0.7=
11.7÷3.6=
1.17÷0.36=
117÷36=
4、分组板演练习。
完成第3题:计算并验算。
下面同学在草稿本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5、让学生讨论第5题,说说怎样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估计得数范围。
6、小结与课内作业
(1)第4题
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将结果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近似数。
(2)第5题
(3)第6题。
主要让学生练习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合理截取商的近似值。
乘法和除法教案2
1.小数乘整数。
动物名称长颈鹿大猩猩企 鹅
体重/千克50022540
2.提出问题。
教师:大家认真看图,谁能告诉我表格中显示的信息内容是什么?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指名让举手最快的学生回答)
学生:表中显示的是长颈鹿、大猩猩和企鹅三种动物的体重。长颈鹿的体重是500千克,大猩猩的体重是225千克,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你对表中信息把握得很准确,其他同学也要多向这位同学学习。现在我们知道了三种动物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如果换作吨作单位,那么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
3.讨论分析。
(让学生在下面分组讨论,教师指名让两名学生回答)
学生甲:长颈鹿的体重是500千克,要化成用吨作单位的'数,只要用500除以1000即可,即500÷1000=0.5,所以长颈鹿的体重是0.5吨。
学生乙:根据我们刚才学的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得数的规律,我们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即500千克=0.5吨,所以长颈鹿的体重是0.5吨。
教师:你们两个的答案都是对的,但第二个同学很好地运用了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他的方法更为简便些。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看法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对方听听。
4.练习巩固。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的“试一试”。
大猩猩和企鹅的体重各是多少吨?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最后统一订正。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前后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乘法和除法教案3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
240÷60==800÷40=420÷60
54÷3=60÷30=250÷50=
130×5=2×380=150×6=18×3=
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
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792÷24=33
150×39=396÷12=
15×390=1584÷48=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交流汇报补充
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
4325÷48=3276÷84=
2)245×27=530×48=
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乘法和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第104页12~13题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12题
读题,明白实践内容和要求,教师指导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调查和记录,课堂上交流个人设计的这份午餐菜单是什么?如何从各方面考虑的?根据市场情况,花费了多少人民币?
二、完成13题
提早一周布置学生到当地电信局去了解国内长途电话分时段收费标准,并记录整理下来。
课堂上教师组织先交流学生收集整理的国内长途电话分时段收费标准,弄明各标准的确切意义,讨论根据制定标准计算出书上表中三位同学应付的电话费。
三、评价反思
围绕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如实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四、补充练习
1、填空
①6分钟做12个零件,每分钟做()个零件,每个零件需要做()分钟。
②54.8连续减去()个5.48后得5.48
2、简便计算
4.2×99+4.2 17.8÷(1.78×2)
5.6÷2.7 25.4×13-254×0.3
136.9-(52.3+36.9) 12.5×3.2×25
乘法和除法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3、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51×0.3 0.82×0.45
说说是怎样想的?
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怎么办?
2、出示练习十六第1题。
精确到个位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应看哪一位?
精确到十分位呢?
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3、引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揭示课题: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3。
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
怎样列式呢?
3、你这样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会独立计算吗?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竖式。
4、积是几位小数?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要注意什么?
将书上的例题补充完整。
5、归纳方法。
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经常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在小组中说说怎样保留小数位数?
汇报,集体归纳。
在计算中,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积的近似值。
6、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小题中每题的得数有几位小数?要求得数保留几位小数?应看哪一位?
第(2)小题有什么要求呢?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2、3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计算一下,看看与你估计的结果是否差不多?
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计算,并汇报。
四、课堂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乘法和除法教案6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乘法和除法教案7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提出一组应用题,通过用整数计算奶粉的总重量、每筒的重量和奶粉的筒数,列出三个算式,复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接着把题中的重量单位克改成千克,使原来例题中的整数乘、除法算式相应地转变成小数乘、除法算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在小数除法中,这三者有的是小数。然后,通过“做一做”中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小数除法的意义。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教材主要通过第16页的例1和例2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例1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例题的竖式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着重说明要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6,把6化成6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4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除到十分位余4,再把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下去。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接着,教材通过例2说明,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可以在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注:教材在这里暂时先不出现除不尽的情况)。这实质上也是把余数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再除。在例2中是用整数去除整数,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余9,就在被除数和商中个位数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当9和添上的0合在一起继续除时,让学生联系例1中的计算想一想,这个90表示什么,以帮助学生理解添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完例1和例2,并试算“做一做”的练习以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第17页例3教学被除数比除数小的情况,着重说明个位不够商1,就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在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而且像整数除法那样,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商里写0占位。这样的题目稍难一些,学生容易出错。计算完了还要求学生能够用乘法进行验算。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是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小数除法得到的商比1小,这对学生检验计算结果很有益处。“做一做”的第3题是判断题,题中的两个除法计算都有错。一个是忘了点小数点,一个是忘了用0占位,这是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除了要求学生说出对不对以外,还要求学生能说出错在哪里。
练习四中的第1~3题是为配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例1的教学而编排的。除了练习除法的计算以外,其中第2、3题还通过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来说明,小数除法还可以用于平均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这里求出的倍数也不再限于整数倍,而是扩展到小数倍,例如1.8倍、2.5倍等。练习中的其他练习题是为配合例2、例3的教学和进行巩固练习而编排的。在学生经过一段笔算练习,对小数除法有些熟悉以后再进行口算(第11题),小数除法口算的范围是参照整数除法口算的范围规定的,一般能归入一位数除两位数或两位数除两位数,其中小数位数一般不超过两位,而且限于能够除尽的小数除法。
乘法和除法教案8
练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各种情况的小数乘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重点:
1、熟练掌握小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判断积与被乘数大小关系的方法。
2、正确解答有关小数乘法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
练习过程:
一、激发:
1、填空。
6表示()
1.250.8表示()
9.4表示()
2、口算:P.5页14题
0.70.90.040.20.80.05
3.10.30.160.51.70.03
1.80.042.140.126
生做在课本上,限时集体订正后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判断下面各个积的小数位数有没有错误。(P.6页15题)
56.738=2154.60.370.94=3.478
41.2329.2=12039.160.786.1=47.58
生在课本上打或,并说明理由,集体订正。
二、尝试练习
1、掌握小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法则。
(1)出示P.6页16中的第3竖排:
0.039+1.7510-5.290.0152.04
(2)生独立计算,指3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并讲一讲各小题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
2、掌握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
(1)出示P.6页17题
7560.9○75610.94○1
4.251.1○4.2531.41.26○31.4
(2)生说怎样判断,再让学生看每题里乘数是比1大还是比1小,确定积是比被乘数大还是小。
(3)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有关小数乘法的应用题。
(1)出示P.6页19题:食品商店运来350瓶鲜牛奶,运来酸奶的瓶数是鲜牛奶的1.8倍。食品店运来多少瓶酸奶?
(2)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4名学生板演。
(3)让板眼学生讲这样列式计算的理由。
(4)指出被乘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怎样做比较简便。
(5)集体订正。
三、攻破难题
1、P.6页20题: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0.24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06千米。12天后还差0.4千米没有修。这条水渠有多长?
分析与解:根据工作总量=工效时间,可求出实际修的:
(0.24+0.06)12=0.36千米,再加上还没有修的0.4千米就是这条水渠的总长了。
2、P.6页21题:买了1.5千克香蕉和1.8千克苹果。1千克苹果的价钱是4.6元,1千克香蕉比苹果贵1.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分析与解: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就要把买香蕉的钱和买苹果的钱和起来。
香蕉:(4.6+1.4)1.5=9(元)
苹果:4.61.8=8.28(元)
共付:9+8.28=17.28(元)
四、作业
1、P.6页16、18
2、思考题
乘法和除法教案9
重点难点
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授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指名交流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乘法和除法教案10
教学内容:课本第99页例8以及练习十九的3-6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 58.3÷11
第二组:1÷35 8.6÷11
两个数相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组题都可以除尽,第二组都除不尽,等号后面的商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1、出示例8挂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问题尝试列式计算,并截取商的近似值。
300÷45≈?个)
3、小组讨论:怎样取近似值才是合理的?(6个)
4、: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是不合理的.,合适的近似数是6,而不是7。如果买了7个,就要超过300元。
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谁的想法合理?
(3)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合适的近似数是9,而不是8。因为过河8次后还剩6人,还需要用船再送一次。
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3题。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运行30000千米。一架超音速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2千米。算一算,卫星运行的速度大约是这架飞机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根据商不变规律,先把“30000÷2”转化成“300÷22”再进行计算。
2、练习十九4、5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合理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3、练习十九第6题。
阅读“你知道吗?”
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乘法和除法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将教科书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
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教师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让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2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倍.)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3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倍.)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又怎样呢?(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0倍.)
我们现在再倒过来观察,第3栏与第4栏比较有什么变化?(第一个因数缩小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缩小了10倍.)
那么,第2栏、第3栏与第4栏比较呢?(第一个因数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
根据上面的观察、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让学生适当讨论,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很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例1.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列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借助加法算式启发学生想:加法中的各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着重让列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3.55表示什么意思?(5个13.5)
还表示什么?(求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教师:我们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13 . 5
5
教师: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变成了什么?(13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13 . 5135
55
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教师在整数乘法下面写出积(675).
13 . 5135
55
67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3.5变成1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因数扩大了10倍.)教师依照教科书例题的形式,用彩色粉笔画出从13.5到135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新的积怎么样?(缩小10倍.)教师用彩色粉笔画出从675到小数乘法竖式积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缩小10倍.
要把67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13.55的积应该是多少?(67.5)
教师在小数乘法竖式下面积的位置上板书:67.5
教师: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67.5元)教师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名称,板书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小数看作整数,小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9.7614)
同学们能根据例题的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因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整数.)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并按照下面的问题顺序回答:读算式;说出是什么数乘什么数;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3.做练习一的第3题的前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使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提醒全班学生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与练习中因数的小数位数的不同情况,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3题的后四道题,第4题.
乘法和除法教案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215808601
【教学内容】课本第9-11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发现乘与除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过程,并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园玩一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解答。教师板书算式:12×5×4=24012×4=4848÷4=1248÷12=4……
(2)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3)同学们观察得好,你能观察出乘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教师: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通过这3个信息列出了3道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12×4=48 48÷4=12 48÷12=4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和每个算式解决的问题。
(2)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再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做好记录)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教师:议一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汇报。
2、讨论。0不能做除数“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先计算下列各题:(1)0÷4=0÷5=0÷134=(2)0÷0=6÷0=学生猜一猜这两组算式的商是几?说出理由。(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三、课堂活动
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师生对口令,然后同桌互对口令。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
2、练习三第2题和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说出依据。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乘除法的关系(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议一议”,练习三第6~9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整除,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2、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教师板书结果)6÷2=39÷2=15÷12=250÷50=26÷13=25÷7=160÷1=0÷9=76÷21=
(2)观察口算题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议一议。
二、教授新知教学“议一议”。
(1)全班按小组汇报交流发现的情况。(算式都是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除尽”和“除不尽”两类,或有“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类……教师将学生发现的情况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讨论,同时注意引导得出“整除”来)
(2)教师小结出整除的意义。像6÷2=3,0÷9=0……这些除法算式都没有余数。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再让学生尝试说说:250÷50=,26÷13=,谁能被谁整除。
(3)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在表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特点?每个学生举出几个表示整除的除法算式。
(4)让学生思考“议一议”的题目。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反馈。重点讨论25÷4=6......1。让学生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
(5)教师小结:被除数等于除数乘商再加上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三、课堂活动
1、同桌对口令,一人说一个除法算式,另一人说出对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完成后,角色互换。
2、练习三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再集体订正理由。
3、练习三第8题:学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学生说说依据。
4、练习三第6题。学生根据题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
四、拓展练习
练习三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全班汇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3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板书:9×4=36(个),4×9=36(个)。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4=4×9。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8×5=5×8……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全班汇报,教师板书。(6×24)×86×(24×8)=144×8=6×192=1152(户)=1152(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 (6×24)×8=6×(24×8)。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16×5×2= 35×25×4=12×125×8= 16×(5×2)= 35×(25×4)= 12×(125×8)= 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板书:16×5×2=16×(5×2)35×25×4=35×(25×4)43×125×8=43×(125×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教师板书:(a×b)×c=a×(b×c)。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二、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同桌互动:一人写算式,一人说出对应的运算律。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a×b=b×____(a×____)×c=a×(____×____)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3。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61×25×48×9×125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全班汇报,教师板书:(1)①61×25×4=61×100=6100②61×25×4=1525×4=6100③……(2)①8×9×125=72×125=9000②8×9×125=9×1000=9000③……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这里的设计是让学生讨论一题的多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为什么简便,来获得简便计算的感受,是可取的。]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2、练习四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3、练习四第5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练习四第11题。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判断。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思考题:
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6、7、8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16页例4,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一共需要多少元?”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板书:(40+20)×1440×14+20×14=60×14=560+280=840(元)=840(元)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40+20)×14=40×14+20×14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算一算,比一比。(3+2)×35=3×35+2×353×(4+6)=3×4+3×6(13+12)×4=13×4+12×4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3+2)×35=3×35+2×353×(4+6)=3×4+3×6(13+12)×4=13×4+12×4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反思:第六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四)
乘法和除法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
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4=75(元)
75×12=900(元)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
乘法和除法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学习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学习应用这一规律口算一个数与
10、100、1000相乘。包括例
1、例
2、例3和练习十二。
第二段,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学习应用这一规律口算一个数除以
10、100、1000.包括例
4、例
5、例6和练习十三。
第三段,安排了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二、学习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领悟笔算的方法,掌握积、商里小数的位数。
2、分别结合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安排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四、课时安排
1、小数乘整数2课时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课时
3、整理与复习3课时
五、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单元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小数除以整数,教材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除了教学小数乘整数与小数除以整数的笔算外,还教学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利用向右或向左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得到积或商。笔算是一般性的算法,是最基础的知识。乘或除以10、100、1000是计算中的特殊情况,不但运算的数特殊,方法也特殊,可以直接写出得数。在教学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一些特殊的计算,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结构优化。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分开编排,各成一条线索。两条线索相对称,都是先教学笔算,再教学直接写出乘或除以10、100、1000的得数;都把笔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特殊的乘、除计算和计量单位的改写联系起来。这种教材结构,有助于教师把握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益于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三,把计算器作为学具。教材把重要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探索规律的过程,把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前后共三次使用计算器支持笔算与口算的教学:先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得出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先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以及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商,再发现小数点移动位置的规律,从而找到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创。第四,安排必要的练习,讲究效益。全单元编排两个练习,分别配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安排一次“整理与练习”,是全单元内容的复习与综合练习。通过比较充分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知识,形成计算技能,发展应用意识。
六、教学建议
1、让学生领悟笔算方法,掌握积、商里小数点的位置。
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小数乘、除计算,关键是处理小数点。怎样在积与商的适当位置点上小数点,是本单元笔算教学的重点内容。教材让学生在计算情境中体验竖式计算,研究积、商里小数点位置的规律,主动构建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写竖式、算竖式、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是教学笔算乘法的三个主要活动。
例1从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个已有概念,列出算式0.8×3。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乘法,它的得数是几?搜索相关的.知识经验,一般
有两条思路:一是把3个0.8连加;二是把0.8元看成8角,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小数乘整数的认知平台。教材里写出0.8×3的竖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它。初步看到小数乘整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竖式的形式和整数乘法很接近;由于一个因数是小数,积也是小数。
例1继续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2.35×3,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教材要求先用加法算,再用乘法算有两点意图:一是用加法启发乘法。计算加法是从最低位起,一位一位地算的;是向相邻的高位进位的;和里要点上小数点的。这些步骤与方法启发乘法也这样进行,学生算过乘法后,又会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乘法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去乘,只是积里要点上小数点,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就是几位小数。二是用加法验证乘法,结果是正确的,过程与方法是合理的,增加继续研究小数乘法的信心。
通过例题的教学,学生初步知道小数乘整数可以列竖式笔算,乘的方法和整数乘法基本相同。
“试一试”着重教学积里有几位小数,即怎样在积里点小数点。首先用计算器计算三道题,很快得到它们的积。然后分别看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明白“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
“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例题里的感知和“试一试”的收获结合起来,通过在小组里说说的方式,整理计算思路,明确计算方法,建构计算法则。最终得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
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练一练”第1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是末尾有0的小数时,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练一练”第2题,根据一道整数乘法等式,写出四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的积,专门练习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里小数点的位置。(2)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是除法笔算的三个教学要点。
例4仍然以买东西为题材,因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经验,有助于学生领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个实际问题,教学三个除法竖式,各有重点。三个竖式中教学的除法知识综合起来,就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例4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表格,说说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讨论,再分别出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求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要根据数量关系列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探索“9.6÷3”,9.6÷3。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还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计算求得结果。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数除以整数的认识基础,看着教材中的竖式,体会9.6÷3应该分两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联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体的解释,也可以根据小数的组成进行推理。通过
9.6÷3的教学,学生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数除法那样列竖式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着写。第二个问题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计算12÷5。在整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把剩下的不够商1的部分作为余数,不再继续除了。小数除法中,要组织学生讨论:得到余数2后怎么办?要提醒学生先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余数“2”的右边添一个“0”,并问: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的后面添0再除?让学生明白这里应用了小数的性质,除法还可以继续算。接着问:添0后的“20”表示20个几分之一?除以5商是4个几分之一?既清楚了“4”在商里的位置,又突出了在商里及时点上小数点的必要性。
第三个问题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计算5.7÷6。这道题的商不满1,可以从总价5元多一些,数量6千克,因此单价不满1元的具体数量里感觉到,也可以根据整数部分“5”比除数6小,作出判断。教学着重解决“个位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而且要求学生自己想到这一点。在十分位上商9以后,余下的3个十分之一要转化成30个百分之一继续除,发展了“在余下的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的意识。
还有一点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小数乘法的例题只是初步体会它可以用竖式计算,算法的得出在“试一试”之后。所以,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要一气呵成,待形成计算方法后再进行练习。小数除法例题里的三个计算都有预设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巩固,才能进入后面的教学。所以,每个问题解决以后,都要适量安排练习,使教学的新知识消化、内化,
保障后面的教学能突出重点。例4后面的“试一试”综合应用了例题教学的三个计算知识,让学生全面且系统地体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为小组里说说应该怎样计算,总结计算法则积累体会。
2.通过归纳推理,认识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
例2和例5分别教学一个数乘10、100、1000和除以10、100、1000教材为这两个内容设计了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都分四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先用计算器计算5.04×10、100、1000的积和21.5÷10、100、1000的商,再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教材设计这一步出于三点考虑:第一,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说清楚算什么、怎样算以及通过计算研究什么;第二,便于学生开展交流,通过相互评价和相互补充,明白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包括它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位数;第三,初步发现5.04×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向相同,移动的位数不同。21.5÷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移动也是方向相同,位数不同。从而感到可能存在某些规律,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教学这一步要注意两点:一是根据问题和计算器的计算,把算式和得数都写出来,在算式中容易看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二是帮助学生辨别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位数,特别是移动的位数,有些学生不善于看出来。第二个层次,充实感性材料。让学生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或除以10、100、1000,继续观察小数
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设计这一步出于两点考虑:第一,学生在第一步的教学中,产生了研究的兴趣,也知道了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让他们自主找几个小数进行类似的计算和观察,既能维持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习能力。第二,各学生找的小数不同,每个学生都任意找了几个小数,使全班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丰富的感性材料,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都有话可说,在众多具体材料中抽象归纳数学结论,令人信服,也体现了比较科学的认知方法和严谨的认知态度。
第三个层次,总结规律并应用于计算。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是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数学结论。这个结论抓住了众多现象共有的、本质的数学内容,把规律用数学语言的方式陈述出来。教学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学生是总结规律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规律;第二,学生总结规律需要经过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严密到严密的过程,使用数学语言的水平会逐渐提高。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帮助他们说出规律而且越说越好。通过说,进一步把握规律的本质内涵,学习使用数学语言。第70页和75页“练一练”的第1题是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里原有的位数够用,则很容易;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这是练习中的一个难点。要指导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数的小数部分缺少几位,可以在小数末尾添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0”。
第四个层次,逆向思考,全面地掌握规律。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只要移动它的小数点,就能得到结果。反之,移动一个小数的小数点,等于把它乘或除以10、100、1000这是对规律的逆向思考,也是对规律的完善。“练一练”的第2题都是进行逆向思考的教学,通过对因数与积、被除数与商的比较,在括号里填出另一个因数或除数,完成逆向思考。教学这一步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有完整的理解,另一方面为继续教学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3.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例3教学把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例6教学把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
这两个例题的改写方向相反,改写方法也相反。改写时应该“怎样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例3时,可以先复习一下,让学生口答2千克=?克、5千克=?克,从中看到这些题都是乘1000,都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然后把经验与方法应用到0.351千克=?克里去。在教学例6时,可以采用与例3相似的方法,先从2000千克=?吨、5000千克=?吨这些简单的问题里体会只要除以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应用到500千克=?吨这个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还可以利用例3中获得的知识,从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要乘进率和向右移动小数点,推理出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应该除以进率和向左移动小数点。
练习里还安排了进率是10和100的单位改写,涉及到长度、质量、面积、容量等各类计量单位。由于这些单位是第一学段里陆续教学的,学生可能会遗忘,所以,要帮助学生整理这些单位,把各类计量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排一排,回忆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4、练习十二共安排了7道题。
第1题虽然题目要求用竖式计算,但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判断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计算。
第2、3题要适当帮助学生弄懂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第5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回忆相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再让学生填一填。
第6、7题也要帮助学生弄懂题意,以使学生能够正确选择计算方法。
5、练习十三共安排了14道题
第1题计算之后要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白: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整数一样,都要从高位除起,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往下除。
第2题要强调2点:个位不够商1要商0,并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除到被除数的末位,如果还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第5题仍然要让学生说说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7题有两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说说根据“每10吨铁矿石可以炼铁6.05吨”能求出什么问题,再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列式解答教材提出
的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1000吨包含100个10吨,教材所提的问题也就是求100个6.05吨是多少。
第13题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问题。
思考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把甲数看作1份,那么乙数就是这样的10份,甲乙两数的和就是这样的11份。由此用“16.5÷11”可得甲数,即甲数是1.5,而乙数则是15.
4、《整理和复习》
“回顾与与运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一是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二是让学生具体说说对这些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有关数学规律和计算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 “练习与运用”一共安排了10道题,第1~5题主要巩固本单元学习的计算方法和认识的规律;第6~10题主要用本单元学习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第1题直接口算。
第2题要引导学生将后面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比较,明确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那么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第4题要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整数部分的大小从而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这种判断是否正确。第5题让学生弄清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第6题由于是第一单元所学知识,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计算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回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9题要指导学生看懂票据。
第10题可以结合实际讲清“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教材分析(3稿)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例4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教材分析[定稿]
七、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法和除法整理和复习3
乘法和除法教案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初步学会用x表示要求的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并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
2、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能够运用定律简算。
一-[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以定义的形式概括出乘、除法的确切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3、 使学生学会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谈话:今天我们在过去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学习乘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2、 口算练习:
5×7= 6×8=
35÷5= 48÷6=
35÷7= 48÷8=
二、新授:
1、(投影)例:(1)一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一共有
多少人?
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哪两种?
用加法算:40+40+40=120(人)
用乘法算:40×3=120(人)
提问:40×3=1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引导提问:
(1) 比较两个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 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 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板书: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判断下面两种说法确切吗?为什么?
A、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B、乘法是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从中找出乘法意义中的关键词语:相同加数、简便运算)
(5) 复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什么?(因数)板书:因数
2、引导扩大:
(1) 例(2)一年级有120人,平均分成3个班,每班有多少人?
列式:120÷3=40(人)
答:每班有40人。
(3)一年级有120人,每40人分成一个班,可以分
成几个班?
列式:120÷40=3(个)
答:可以分成3个班。
(2) 看两个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20 ÷ 3 = 40
120 ÷ 40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3) 观察比较:
提问:三道小题所列出的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0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4) 引导学生思考,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从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的关系来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
的运算?
总结:
1、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相同加数叫做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叫做乘数,得出的结果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2、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 除法中的被除数是乘法里的积,除法中的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里的两个因数。因此,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 回忆表内乘除法,从一道乘法题能推出两道除法题实质是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练习:
1、 练一练:
(1) 根据52×28=1456,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456÷52= 1456÷28=
(2) 根据504÷36=14,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36×14= 504÷14=
(3) 根据27×13=351,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 )
2、 想一想:
提问:下面两道除法算式能够求出商吗?为什么?
板书: 5÷0 0÷0
得出结论: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练习:判断下面算式是否成立?
1×0 0×0 0-0 0+0
1÷0 0÷0 0÷1 0×1
3、 默读题,并做出来。
(1) 根据已知算式,写出与它们又关系的另外的两个算式。
27×34=918 375÷15=25
(2) 根据题义列出算式,再直接写出有关的两个算式。
A、一个因数是86,另一个因数是68,它们的积是多少?
B、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444,其中一个因数是38,另一个
因数是多少?
四、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还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p4-3、5、7、8、9、10
六、板书:
乘、除法的意义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1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课后小结:
【乘法和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复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法则教案04-12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04-12
除法的教案01-21
乘法的教案11-13
《除法的验算》教案09-01
分数除法教案10-27
《口算除法》教案01-27
《分数除法》教案02-23
《笔算除法》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