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探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新教材中,有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
在教材实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与此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感觉到,综合性学习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远远不如一节课上起来轻松,但它的功效却远非一节普通的语文课所能比。所以,我们要迎难而上,将自己的综合活动课上出特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此,我就如何在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教学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开放性、拓展性。
综合性学习要与生活相衔接,紧扣生活的脉搏。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将语文教育的视线扩展到校园内外的语文课外活动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语文环境中。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比如当地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实践证明: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就生动有趣。教师乐教,学生也乐学。
在授课时,要注意拓宽学科视野,加强各科知识的整合,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引渡并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莲文化的魅力》中有关千年古莲发芽之谜,学生可以通过生物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背起行囊走四方》又把语文和地理连在了一起。
尽管现行教材每学期都安排了六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应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例如:四川发生特大地震,数以万计的灾民面临着严峻考验,世界各地人民,包括我校师生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就为 “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加之这又是自己亲自参与的事,学生兴趣肯定更浓,积极性也会较强。又如,我们还可结合学校每年的“学雷锋月”、“安全月”、“弘扬民族精神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灵活性。
我们要尝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课堂教学设计成情节型的、活动型的,综合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与表现手法,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学习效果更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们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主题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电视上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栏目和表现形式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如“幸运52”、“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实话实说”、“辩论赛”、“表情动作猜词(成)语”、“戏剧小品”等。 例如:我在《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幸运52”节目的活动。我做主持人,邀请5位学生当嘉宾,前两排的学生是现场观众,其余学生则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随时可以拨打热线和现场进行交流。全员调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对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把书本、伙伴、老师
的丰富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再如《走上辩论台》可组织辩论赛;《献给母亲的歌》可以组织朗诵比赛;《说不尽的桥》可写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此外还可以采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学习的成果。
三、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但这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需要师生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对话与交流。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往往会使活动陷入盲目的状态。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
首先,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活动的目标。目标的确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
其次,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表。时间进程及安排尽可能具体一些,让每段时间的活动内容明白一些,同时注意灵活性,能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不要强求划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来考虑,不能增加学生过重负担。
例如,在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二部分“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中,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事先设计好访谈的问题,调查就会缺乏针对 性,往往会无功而返,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夭折。可见,教师应时刻记住自己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浅探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单指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水平,而是提出一些学习活动及其要求,实际上主要指“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这种过程纳入了目标体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且更应当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过程也就是一种隐性的目标,有人称之为长远目标。专家提醒我们:“过程就是目标。”“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过程。”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
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臵,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 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 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 充实补充,装订成册(或袋子);4. 上课交流、展示、评价;5. 写作;6. 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注重活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态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就为提高综合性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调查、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过程与策略,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五、在评价方式上,要体现整体性、多元性和多样化。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往往把评价重点放在知识的掌握上。我想,对学生的评价应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应以肯定性、激励性
评价为主;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的全面性;应注重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进步;应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及各种能力的情况。
第一、评价内容的整体性。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等。
第二、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评价的指标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上是否精神饱满,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小组参与率是否高;二是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时间(读、思、议、写、辩、论)是否充分;三是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创设多种机会,学生是否能够选择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参与;四是学生参与的品质。学生是否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意见。
第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首先,学生互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他们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对学习者能够全程了解的是学习小组的合作伙伴,他们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有切身的体验,评价起来更有针对性,更加切合实际;
其次,学生自评。除同学互相评价以外,还应加强自我评价,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经历、体验、表现、成长等进行自评,从而正确认识自己;
再次,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中仅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作为一个一言定乾坤的裁判。可采用学分制考核、作业展览、考卷与学生作业论文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中特别要注意肯定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火花。
总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它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不断探索,只要我们明确这种学习活动的指导原则,掌握它的特征和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体会2017-05-12 18:23 | #2楼
通过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开题论证会和名著导读教学展示课的学习,我感触颇多收获颇丰,开题论证会的精心组织和选手们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耳濡目染,如沐春风,这次活动是对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一次全新洗礼,让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重新的认识,以此,我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新的定位,将自己的几点收获和感受表述如下:
《浅探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关注学生经验,探究学生心理,制定名著导读方案。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对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包括阅读的兴趣、爱好、知识面、阅读的深度等)作一个全面的调查,例如:在今天的名著导读教学展示课中的刘慧君老师在《水浒传》的教学中,课前对学生阅读水浒传做了一个摸底调查,并且还制定了表格。这种先调查后教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只有把课前的功夫做足了,才能把握学生最感兴趣和最想研究的东西,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有所作为。同时,通过这种问卷调查的形式,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即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同时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教师引导,明目标。
在教学之初,我们可以准备资料助读环节,以浅显精练的语言简要的介绍名著的相关内容,同时列出重点内容,学生提前预习浏览,
了解名著的大致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课前让学生预习,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充分的展示,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在课堂上做重点展示交流。例如:孝感市文昌中学毛莉莉老师的《格
列弗游记》中,教师点拨阅读方法,泛读资料中的部分内容,讲你最喜欢的故事。
三、活动操作,规范指导,方法引领。
1)资料收集,教师既要挖掘书本上的学习资源,更要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的设计、收集课外学习资源。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2)资料的整理归纳,分门别类
3)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形成结果和结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作报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诠释他们自己对名著的理解与认识。
4)最后我们在开放性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认识,用笔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同时也作为一种作文积累的素材。
一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念,更新了自己的对《新课标》的认识。现将此次学习的收获总结为以下几点:
重新认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明白了教师应处于什么样的角色。
1、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为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而且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起到培养初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新课标明确综合性学习是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探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着力于研究更加切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语文综合性活动主题的开发设计者。因此在制定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时候,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发挥好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用“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材本是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的,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更有别的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吸引力。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不少老师的“钻研挖掘”,使
本来颇具魅力较为完美的一件艺术品的教学,变成了一次冷冰冰的解剖,使学生得不到艺术的享受和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兴致索然。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注意用教师的“导”,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适当的时候引入竞争机制。在竞赛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限度的调动,大家都在“其乐无穷”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总之,新课堂要求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探究能力。
【浅探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09-25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管窥09-25
《综合性学习》教案02-25
综合性学习计划11-29
综合性学习的教案02-12
小学习作教学策略06-0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03-09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09-25
学习上好课教学策略心得09-25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习计划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