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汽车产业发展前景
正在举行的“两会”倍受世界瞩目,尤其是政府机构改革和新一届政府换届都是世人关注焦点。以往两会代表中都有相当的汽车业届人士,本届也不例外,他们会热议有关汽车产业的话题,更为业界所关心,特别是本届两会究竟会透露出何种针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大趋势和发展纲领新信息,这无疑是汽车行业人士所需要认真研读的。两会还刚刚开始,我们可以从2008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一些不同的特点,对这些层面的解读,可以把握出一些未来汽车产业可能的走向和势。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十一五规划纲要把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目标,近两年,又提出并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近几年最热门的一个词汇,这也是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政府“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因此节能减排仍然不能放松也不会放松,这更是未来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这也是首次在报告中提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问题。也就在一周前,科技万钢也指出,“我国在燃气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并已进入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时期,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共同推动一批成熟技术产业化,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而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三种全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早已经列入了日程,并取得不了少进展。三种方式中,虽然国家并没有确定最终会采取何种方案为主,但技术相对成熟的混合动力会先一步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面世,并很快进入家庭。
不过,正如报告所提到我国五年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转变”。伴随国际油价近期成功站稳在一百美元/桶之上的现实,政府必须要通过政府调节手段和发挥税收、财政等杠杆作用,来尽快推进节能减排汽车产品进程过程了。
自主创新不会动摇
温在工作报告中醒目位置称:“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在过去几年中,汽车产业的国产自主品牌发展获得提速,以前被合资品牌占据大半国内汽车市场份额的局面有了显著扭转,这是和政府坚持“自主创新”的国家大战略分不开的。虽然自主品牌还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存在,比如品质还差强人意,品牌形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中高级轿车市场上还难以站稳脚跟等等。但以奇瑞、华晨、吉利、比亚迪等一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崛起,则是这几年最显著的市场变化。在他们的带动下,“国家队”也纷纷加入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市场实践中来,随着一汽“红旗”和“奔腾”、上汽“荣威”和“MG名爵”等品牌在市场上获得不少消费者青睐外,进展较慢的东风也将于今年推出自己的自主品牌中级车。从默默无闻到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正是“自主创新”这一基本战略实施后,为汽车业界带来的变化。
可以预见的是,“自主创新”仍然会是今后主要一段时期的产业发展主题,自主品牌通过前几年技术与实力的积累,未来将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并将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进一步渗透而加速走向海外。
区域发展产业整合
“五年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了成效……这些重大举措促进了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所有制结构。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尤其要解决市场准入和融资支持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报告中的提法,不由让人想到去年底汽车行业标志性事件“上南合作”。正是通过此次打破区域界限的资本合作,不仅拉开了中国汽车业界整合的序幕,更对三大国企汽车巨头之一的上汽集团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使上汽成为具有商用车、乘用车和完整零部件配套体系,宽产品线和强大研发实力的汽车集团。在“资源互补、资本纽带、地域就近、属地不变”这样产业整合思路的着眼下,不仅可以一举化解中国汽车产业多而散、小而弱的不利格局,迅速形成5~6家产销量过百万辆大关的大集团,而且对增强自主品牌研发和技术实力,优化配置产业和资本资源带来莫大好处。
伴随着业界纷纷猜测的中国汽车业未来将形成“四大龙头”的说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就会变成现实。
《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过去五年,是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的五年,更是老百姓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五年,体现在汽车产业上,也是汽车快速进入中国家庭的五年。温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这几年来的经济成就同时,也为今后下一届政府的工作提出了主要思路,更让大家对光明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方针指引下,中国汽车产业必将高举自主创新大旗,努力攻关汽车节能减排核心技术,积极发展自主品牌,进而通过跨区域整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
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2017-04-07 08:05 | #2楼
近年来,在全球国际关系、经济都步入新形势的情况下,汽车产业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从目前的形势看,汽车产业未来前景总体比较乐观,但也存在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汽车市场的重心将有所改变
汽车产销量将继续增长。近年来,虽然世界经济发展步伐有所放缓,但全球汽车产销量依旧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且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得以延续。2017年全球汽车产销量为8600万辆,2017年产销量为8910万辆,增幅为1.9%,据预测,2017年全球新车销量将上涨3.4%,2017年销量仍将创历史新高。近年油价下跌、消费者购买力增强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几年全球汽车市场总体将呈增长趋势,但增速将逐渐放缓。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北美和欧盟将是全球汽车的主要增长点;中国、印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潜力巨大,未来将为全球汽车的主要增长量贡献60%份额。
汽车后市场将成重中之重。当前,中国已步入汽车社会化阶段,汽车的大量增加,将给汽车的后市场服务带来许多商机。2017年上半年,国内知名汽车4s集团亚夏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27.86亿元,同比增长13.03%;营业利润2166.33万元,同比增长2808.83%;利润总额达4257.73万元,同比增长337.97%。主营业务为汽车保险代理销售、车管家汽车服务及汽车融资租赁服务的盛世大联的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3301.32万元,同比增长188.08%;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2592.03万元,同比增长132.81%。2017年盛大净利润达3013万元,增长率达500%。由这两个代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汽车后市场将迎来春天这种趋势已逐渐形成。
自主品牌suv、mpv市场前景看好。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农村转移。二、三线城市人口较多,汽车保有量相对偏低,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及受“汽车下乡”政策刺激,二、三线城市及农村的汽车需求将不断增多,所占市场份额也将呈逐年攀升之态势。而自主品牌的suv、mpv则更能满足二三线城市、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与人群消费水平、消费心理及日常需要,自主品牌的suv、mpv汽车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二)技术创新将带来汽车产业新革命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经过不断丰富和补充,全球主要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体系。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技术也取得巨大进步,由此将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54.9万辆,但在存量汽车市场中占比仅为万分之五左右,市场渗透空间仍然巨大。随着使用成本下降、配套环境日益成熟以及消费者认可程度的提高,预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仍将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传统汽油车。
2017年10月,德国媒体报道德国联邦参议会将通过决议,于2030年起禁止所有燃油汽车上路。德国作为拥有奔驰、宝马、大众等知名制造商的汽车大国,在禁止燃油汽车、推广新能源车上展现了如此大的决心,将对国际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力。而以德国在欧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此次决议宣布的“争取实现2030年欧盟全境汽车零排放”也将对未来汽车市场的影响巨大,将把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中心。
互联网及智能技术将极大影响未来汽车市场。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这也使得人们开始尝试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尝试互联网传统产业的这种结合,在汽车研发和生产环节中,一些it行业巨头企业纷纷加入,如谷歌、苹果等知名企业正着力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设计,国内如乐视北京汽车,腾讯 富-士-康 和-谐汽车,百度 阿里巴巴上汽集团等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车企均开始选择抱团发展。互联网技术和汽车的融合,将推动汽车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这也将使人们将注意力由传统汽车转向智能汽车。
(三)汽车产业集群体系建设将日趋完善
国内汽车产业布局将基本完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汽车产业规划布局已基本确定。主要形成了东北、中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为主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目前,这六大集群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随着这六大集群的发展,整车企业及龙头零部件企业的基本落位,国内汽车产业的整体格局已经确定。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六大集群的发展将主要围绕完善和局部调整,不会有太大改变。预计在未来几年,汽车产业六大集群的布局将全面完成。
集群产业链将进入完善调整期。当前,六大产业集群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产业体系也已基本完备,且其产业体系的发展已基本到达瓶颈期。预计未来几年,各大产业集群将进一步推进产业链条化发展,重点围绕整车企业加强配套产业和上下游产业发展,以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未来几年,各产业集群间将展开配套企业的激烈争夺战。
创新将是未来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各集群产业体系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将逐渐形成具有各自独特特点的产业体系,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根据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智能技术等创新技术将成为未来市场争夺的核心,哪个集群紧紧抓住创新并走在创新的前沿,哪个集群就将掌握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中,各产业集群需要积极适应新发展,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研究产业创新,增强研发实力。
【汽车产业发展前景】相关文章:
为民族汽车产业加油08-28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配套09-24
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09-24
it行业的发展前景09-22
文秘发展前景09-22
文秘的发展前景06-06
厨师的发展前景09-22
现货发展前景03-07
公司发展前景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