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语文复课研讨会汇报材料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是马丽清,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向各位专家汇报学习的机会,现将自己的教学工作汇报如下:
一 、力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师德铸师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严格按照师德标准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我要求自己始终与学校办学思想保持一致高度,高标准履行教师职责。牢固树立一切为教育事业、为学校、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努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树立教师形象。
二、 争做科研型、智慧型教师,丰富自身内涵
做一名科研型、智慧型的教师始终是我的不懈追求。多年来,我始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探索与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积极实施学校倡导的“两分三主”教学模式,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中仔细琢磨、精心谋划。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提升自身水平。
三、追求高效春华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并在这块阵地上挥洒着我的热情,发挥着我的才智,收获着我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组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坚持面向全体,精讲多练,师生互动,运用媒体,当堂消化,努力探寻课堂“高质轻负”的最佳途径。教学中我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鼓励学生把教材上不少课文编成课本剧,帮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锻炼表演能力。课堂上我还尝试着让学生当小老师,转换角色,学习语文。我们欣喜地看到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由“依赖他人学习”“被动学习”转变为“自我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由“听从老师讲解”转变为“自己自由表达”。角色的变化,令“小老师”精神振奋,思考力、注意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对文字的领悟也更敏锐,更容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外,为了能让孩子们最大程度地汲取中华文化精髓,我利用早读和午读的时间开展以唐诗宋词为主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鼓励阅读课外读物,
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受益终生。
四、及时反思,总结得失,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是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平时,我很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后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沟通学习,将先进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并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当然,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我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明晰自身的不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务实的作风和平实的心态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微薄之力。
最后以一句诗来表达我的心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谢谢各位专家领导听取我的汇报,真诚的希望各位专家和领导给予帮助和指导。
2017年10月29日
五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汇报材料2017-03-24 14:06 | #2楼
很多教师反映,使用导学案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过去明显提高了,总体而言,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比以前大有进步。但是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其实,这不是导学案的问题,使用其他教案上课,同样出现这样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课改前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在课改以后,由于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因而差异性表现得更明显而已。那么,怎样认识这种现象?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所谓两极分化的问题,是指在一个班上,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学生,学得非常好,他们学得积极主动,他们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但是,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孩子达不到课标的要求,他们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表现比较沉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有孩子先天差异的因素,二有家庭环境、家长素质问题,而且在课程改革中,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大了上述两个因素的作用。一般说来,这是正常的,与其称其为“两极分化”,还不如称其为“差距拉大”。但是,不论怎样称呼它,这个问题还是必须重视的。而且在课改中应该想法解决“差生”的问题,也比过去更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有些孩子学得相当好,而有的孩子学得不好呢?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方法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们很多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喜欢学习好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差的孩子。对学习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穿戴整齐干净的孩子、性格开朗的孩子,提问的次数多、表扬的
也多;对学习吃力的孩子、淘气的孩子、穿戴不整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关住得少,批评得多,对前者热情有加,对后者态度冷淡,甚至挖苦讽刺。教师的这种态度,伤害了后者的幼小心灵,挫伤了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地使前者越来越爱学语文,越来越能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而后者逐渐地疏远老师、畏惧老师,语文老师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老师和语文课,结果是语文学得越来越差。
因此,解决孩子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态度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对“差生”的态度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要从一年级就要注意。到差距拉大以后,解决起来就困难得多。首先,教师要对全班学生都一视同仁,要爱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对处于“弱势”的孩子,要多一份爱。作为教师也应该这样,发现某些孩子比较内向、学习比较吃力,就要特别关照。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要鼓励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使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而决不应该冷淡他们、斥责他们、讽刺挖苦他们。用教师的爱,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树立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影响孩子是否热爱这门课程、学好这个课程,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对弱势学生要多一份爱心,还要讲究方法。我们五六年级语文组教师研究了以下三种方法:首先是对每个学得不好的孩子,认真进行“个案”分析,找出他学不好或没学好的全部原因,对没学好的这部分知识,作个别辅导、补课的工作,使之不至于越拉越远。第二、对其任何一点进步,都当众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通过和家长的接触,传
达老师对这个孩子的积极评价。这里要特别注意和家长联系的方法。绝不能去“告状”,你跟家长说的这个孩子的缺点,家长都会把它放大,并带着情绪把它传达到孩子那里,暂时可能起到对孩子的威慑作用,但是它将拉大孩子和你的距离,对你和你的课产生抵触情绪,以至于他的语文课会学得越来越差。相反,你如果向家长传达的是你对他的爱、是对他的进步的肯定和对他的希望,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第三、注意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这样的孩子进步。这里要注意,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应轮流做,要发挥学习好的孩子的作用,但不要指定由学习好的孩子永远做组长,这样不利于树立学习暂时较差的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可能使合作学习失去合作的作用,变成一个孩子操纵的独角戏。
两极分化的问题,是课改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个都不能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应该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但对课改中出现的两极分化,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差异存在是必然的,想消灭差异只能在把教学要求放在低水平上才有可能。因此,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不是要“拉平”,对于学得好的孩子要引导他学得更好,鼓励他“冒尖”,同时引导他帮助别人,对学得不好的学生,教师要想办法,使之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这点,就不能说是两极分化,而是教学的正常状态。
【六年级语文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语文组学习汇报材料03-20
语文教研活动汇报材料03-20
党员汇报材料_党员汇报材料范文03-26
六年级语文复课研讨会汇报材料03-20
汇报材料怎么写_汇报发言材料范文04-01
德育联查汇报材料汇报03-20
语文学科汇报材料蔡春媛03-20
材料企业材料企业汇报03-20
环保汇报材料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