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

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

时间:2022-11-19 01:02:05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

英语同所有的语言一样,也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统一体,音和义的关系则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可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对这种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造出无限多的句子。

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

语感作为对语言的直觉,是对阅读心理的一种描述。它以感觉为起点,即以对语言表层意义的感受为起点,将现实现象与音义结合,形成浅层直觉;浅层直觉通过各条途径得到深化,达到对语言的深层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经过强化,在言语主体内部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性的语言习惯和心理习惯,使表层意义立即反映到与之对应的深层意义上,形成语感。这一完整而具体的过程是瞬间完成的。语感作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经过感官化了的;而真实思想的注入,又扬弃了浅薄的感官追求,感官反之又提升思想,最终在感官上留下最真实的思想情感内涵。也可以说,浅层直觉是在定势化了的感觉器官中产生的,是发现式的直觉;而深层直觉是激发出来,并伴随着感觉器官功能的调整过程而产生,是顿悟式的直觉。

语言符号的组合具有任意性,它不是单向地平面性地展开,而是在时间的线条上一个个依次出现,构成不同的结构,语言系统内部(包括语音、词义、句法、章法)各要素之间及系统彼此之间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语感的深层结构中,这种关系性强化到离开整个语言系统根本无法看懂某个句子、领略某个词组、品味某种转折的地步。有时,且不说某个句子,即便是整个段落,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系统,就会顿时失去意义,成为一堆要素性的语符材料。深层语感的这一特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如济慈的《夜莺之歌》有如下的句子:

now more than ever seem sit rich to die.to clese up on the midnight with no pain,while thou art pouring forth the soul abroad.in such an eastasy.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美丽,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当你正在倾泻你的心怀,发出这般狂喜。)

在这些诗句中,找不到任何对夜莺啼声的模仿,即使是响亮的“O”在诗中重复时造成的渐强效果也不是真正的模仿。而全部诗句组成的结构模式却体现出了鸟啼的本领。这种深潜的语感并不要求对原型的外在雷同,当许多形象中的每一个都很自然地为它所包含的共同意义服务时,语感已具有表达抽象的功能。

可见,深刻强烈的语感既能把握相似的语音,又能分清相关词的相似性、对立性及它们造成的语义效果,抓住语言形式所包括的更多的信息。

在中学语感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比初中学生强,这是因为实践与练习机会不等,语感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正如乔姆斯基所说:“后天经验是决定语感的变量。”那么,在英语语感教学中,这个变量又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一、教师的语言教学

泰戈尔说过:教师的语言是表现情绪与情感的语言。通过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情感的范读,创造一种情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利用语言的变化,把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如:问一英美女士:“how old are you?”回答:“ah,it’s a secret!”教师可通过语调的曲折变化,表示拒绝或不悦,引起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注意。

二、教师的非语言教学

非语言在语言教学中起辅助作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W.巴克认为,非语言交流有时能够表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它具有如下功能。

1.补偿功能。面部表情、手势姿态能添加阐明语言的含义。英美人士总是表情丰富,并伴随不断的手势讲话,这一点在看教学录像时不难看到。有的甚至在表达最明白不过的问题时也带着手势。

2.强调功能。对于言语信息中心的特别之处,点到前后时停顿一下,给学生以品味和理解的机会。

3.代替功能。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伴随语言起到补充或加强语言表达的作用,但某些特定情况下,非语言行为可单独传递信息,如摇头、点头等。

三、使用教具,强化语感

1.根据内容,辅之以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如绘制彩图,放映幻灯,引进乐器演奏,等等,通过设置场面,充分挖掘和展现情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到深化。

2.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鼓励他们在做动作和表演过程中把握自我表现的分寸。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调控。

四、设置环境,印证语感

《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由于词义的组合表现出一定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环境补充、确定的,因此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所表现的意义。如:i wonder what time it is now?the milk man has just come.在这种情况下,回答的是言外之意,即时间与听说两人共知的送奶时间相联系。另外,“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也包括在内。特别是英美cousin,aunt等一些亲属中称谓的关系,以及在当时的某一地区堂兄弟姊妹可以通婚,等等。了解语言反映的时代风貌和民族习惯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字的意义。

五、阅读

1.朗读。朗读的一个重要益处就是它能够培养学生对声音╠╠符号之间关系的意识,丰富口语词汇,培养语音语调,掌握句法结构知识,帮助划分意群,加强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朗读使学生既能掌握有关知识,又能增加对英语的听觉体验。

2.默读。默读过程是一个期待和回味的过程,因为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意向性,这使读者或多或少能预估下文可能会出现什么,这种“预估”即是语感在阅读中的表现。如:“what colur is it?”下一句通常是对colour的具体描述。但由于下一句并不与读者的期待完全一致,它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甚至完全改变读者的期待,使读者回味已读过的东西。在这同时,读者会把已读的部分存入记忆中,在以后的阅读中起期待作用。同一篇题目,初读和复读效果不同,因为存在着一个时间序列,它使读者对材料内容审视的角度不同。不同的篇目,读者对它的预估╠╠语感把握更不尽相同。对于内容相似的材料比对于陌生的材料预估的正确性要可靠得多。

总之,只有让学生经过反复听读练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锤炼自己,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感。

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2017-03-20 16:45 | #2楼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感和语感教学已引起语文教育界的普遍重视,许多专家和教师撰写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语感作了深入探讨。关于语感的概念和性质,现在说法已趋于统一:“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①语感培养,也就是训练学生这种对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大纲特别重视对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实际的语言交际和应用中,不可能依照词语含义和语法规则逐一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感。不少语文教育家把语感和语感教学看作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语感的形成,固然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它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后,才能形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应当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感一般包括由低到高的形象语感、情感语感和意蕴语感3种类型。

1、形象语感。文学作品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形象语感是指在阅读中,要求学生能准确体会到语言绘声绘色、摹形状物的功能,读后能够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创造的形象画面,生动地再现出各类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使他们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背影》一文重点描绘了父亲步履蹒跚地为儿子买桔子的感人动作,体现了真挚的父子之爱。我们通过作者这些形象性语言的描绘,仿佛真正看到了一位栩栩如生的慈父形象。

2、情感语感。情感语感是指在阅读中,透过文章的语言文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文章的思想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文字无一不是作者感情的外化。阅读的任务就是通过这些语言文字,触摸到作者感情脉博的跳动,这是形象语感的发展。《我的老师》的作者回忆了儿时同蔡老师在一起的几件平凡小事,写的真切感人,生动贴切地表现了一个纯真的孩子对老师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之情。语感强的人读了此文后,无不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3、意蕴语感。意蕴语感是更高层次的语言鉴别能力,指能够品味出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含义。精练的语言文字常常带有蕴藉含蓄的特点,就是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蕴含在描绘的事物之中,往往带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例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中有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运用形象的比喻暗示男女的爱情,“晴”与“情”谐音双关,曲折地表现出一对青年男女含蓄的感情。许多作品语言含蓄,言约意丰,语感强的人不但能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内涵,而且还能够将作品的意蕴作新的开拓和补充,使阅读达到更高的境界。

《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语感包括的范围很广,“诸如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语势、节奏、韵律、语序、句式、语体、意蕴、色彩、情味、风格、分寸、趋向直至各种语病,都是语感的对象”②,大体可归为“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两大类,“语感是长期的语言实践、反复的语言操作的产物”③。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加强朗读练习,训练语感。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朗读的作用很重要。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就是诵读,而朗读、揣摩是直接感知课文、培养语感的基本形式。朗读训练的基本程序是:①正确朗读,即要求读音准确,运用普通话,不添字落字,不错字断句;②流利朗读,即要求熟练流畅,速度、节奏适中,读音响亮;③理解朗读,即要求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准确地表达出课文的内容;④有表情地朗读,即要求对课文有深刻体会,用富有感情的语调、鲜明的节奏,进行有表情的朗读,并且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教师还可以运用齐读、吟读、分角色朗读、演读等朗读辅助形式进行语感训练,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运用背诵练习,增强语感。每册语文教材中,都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和语段需要进行背诵,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背诵这些课文,久而久之,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此外,多背诵一些优秀的古代诗词曲名篇,可以体会到古代名篇中的语言美与音韵美。背诵的一般程序是:①初步理解,即通读课文,解决字、词、句中的难点,初步把握课文内容;②反复诵读,抓住课文重点,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反复诵读,加深理解;③强化记忆,最后强化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印象,并不断复习,达到永久不忘。学生背诵的课文多了,可以积累不少词语、美句、名篇,在运用时可随时提取,信口拈来,不但对语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多听别人范读,练习语感。训练学生语感,还要注意范读的示范作用。对每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师要认真进行范读或放课文朗诵录音,让学生仔细品味,注意模仿。注意引导学生平时多听广播,多看电视播音,多听优秀的朗诵录音,在听读中仔细体会语气、语调、语音和节奏,并自己尝试朗诵练习,以及时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提高朗读的技巧,最终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进行重点练习,培养语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切实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丰富性。这些练习可以融合在阅读习题中,也可以单独进行。主要练习形式有:①词语练习:包括解释词语、替换词语、填写恰当的词语、辨析词义等练习,让学生仔细体会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学会运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文意和感情。②句子练习:包括用词造句、情境造句、修改病句、比较句子含义表达、调整句序等练习,主要练习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和句子的最佳表意形式。③评改文章练习:评析整篇课文,分析其艺术特色,尤其是语言运用的特点,真正领会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的语言美;进行作文修改练习,调整篇章结构,锤炼文字技巧,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5)体验生活感受,强化语感。语感的培养只靠朗读、背诵和做练习,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生活经验感受。叶圣陶先生曾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④深切的语感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作基础。一般说来,知识越渊博,生活经验越丰富,人的语感也就越强。著名作家赵树理、孙犁等人,虽然没有进入高等学府进行语言文字深造,但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因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风格,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人人都生活在一个充满语言、文字的环境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经常总结来自大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经验,丰富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借以强化和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

总之,学生语感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阅读和学习进行积累,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充实。叶老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⑤语感能力强的人,“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⑥(夏沔尊语)。

【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相关文章:

试论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9-22

如何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11-20

试论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09-22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07-04

如何利用数学教学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09-22

如何培养中学生减轻心理压力09-22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04-24

领导如何培养下属03-07

如何培养销售习惯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