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终身受益。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家庭教育中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习惯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儿童时期养成好习惯特别重要。儿童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既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坏习惯。而坏习惯一但形成,就很难改变。有些坏习惯,还会继续发展,对人一辈子起坏作用。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坏习惯不当回事,不加注意。有的家长嫌麻烦,不肯多下功夫。人们常说:小孩子面前无小事。小事不重视,将来就可能发展成大事。小事怕麻烦,长大了就会出大麻烦。
二、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
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比如,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孝敬父母的习惯、生活讲秩序的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等。
1.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健康的身体是1,其它都是1 后面的0,没有1,后面的0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小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整洁的生活环境,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科学的饮食搭配,要求孩子讲卫生,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过度保护,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自我生存的基础。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这方面的习惯形成。 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孩子培养成具备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做事专心、诚实守信等良好习惯的小学生。
3.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要专心致志。家长要告诉孩子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要做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后及时做作业,并做好预习和复习,养成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时磨磨蹭蹭,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训练他呢? 应该限制写作业的时间。把作业当考试。考试是限时完成,完不成也得收卷。我们在家里不妨试试,把孩子写作业当“考试”,限时完成。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只检查对不对、整齐不整齐,而没有时间上的要求,孩子爱做多长时间就做多长时间,只要做对就行。这往往是孩子形成磨蹭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应该要求孩子,每次作业不但要写对写整齐,还要尽量缩短时间。
4.良好人际交往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平等和谐与人相处,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等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就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在愉悦的环境中心理上没有压力,身心才会放松,才会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三、为了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就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中的作用,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良好习惯是经过多次反复逐渐形成的,有的是从不良习惯转变而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冷静处理,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耐心指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罚”
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少责骂和殴打,但是过于严格或是过于宽容都不适合孩子发展。有个小女孩很乖巧,生活学习都不用家长操心,可就是性格胆小,缺乏自信心,在与孩子的妈妈交流了以后我们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对其特别严格,他自己就是接受棍棒教育长大的,他觉得孩子就得打更何况是个女孩,不严加管教是不行的。爸爸的态度使孩子唯唯诺诺的,在爸爸身边不敢做错事情,可是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爸爸又很吝啬去赞扬孩子,觉得表扬多了就会骄傲。于是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翻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他懂得道理,所以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才是主要的。而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学生,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3.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某些习惯可以在他们孩子的身上找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避免把这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处处做孩子的表率,给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家长习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看电视时也不会坐在沙发上;家长喜欢读书看报,孩子也会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也会孝敬他们。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像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起作用。我们要借鉴国内、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良好的家教传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把子女培养成自尊、自立、自强的家庭成员。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学习习惯。良好品德习惯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文明礼貌具体是爱长辈、老师,听他们的话;见人有礼貌地称呼,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成人谈话,不随便要与翻弄别人的东西,经同意才可接受他人的物品,并致谢。友爱同伴具体是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他人、谦让他人,会合作,乐意分享与帮助别人。爱集体主要表现在遵守集体规则。爱劳动具体是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对于这些内容和要求,家长应该熟悉与了解,以便于在家庭中教育培养。
二、当前家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上存在的误区
1、重智育轻德育
家长对孩子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较重视,而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意志力、坚持性、良好个性与性格的培养较为轻视。比如现在有许多家长在孩子没入园前让孩子学会念许多儿歌、故事,学写数字,而对在学习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种意志力的培养、坚持性的培养,对后续学习起关键作用的非智力因素的品质培养没能受到重视。
2、缺乏理智的爱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一个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过的比自己好而对孩子倍加疼爱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穿脱衣、整理小被褥等自我服务劳动和简单的家务劳动都让家长包办代替了,养成孩子独立性差和害怕困难等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有的家长则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要啥给啥,造成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
3、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必当真,遇事哄哄孩子就可以了,一旦孩子有所感觉,就埋怨父母,养成孩子不能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使孩子对家长不信任,丧失了家长的威信,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及孩子的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有些家长则不适当的干涉、限制甚至惩罚孩子,当孩子做错事后,一味禁止甚至惩罚,但都不对孩子说明原由。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边是家长禁止,一边是孩子依旧去做,不但使孩子不能改正反而慢慢养成恶习。
4、教育意识淡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不管也没啥。“我们小时侯没人管我们,长大了不也什么都会了?”以为树大自然直。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要学习还要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对孩子放任无要求,缺乏教育意识。
三、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以身垂范,给孩子作出榜样
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优良的品德,家长必须以人格育人格,以德育德。宋庆龄说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孩子。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饮食不要挑精拣肥;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定是受益匪浅。
2、为孩子创造实践自我价值的机会
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 记得新生刚来园时,许多家长不放心幼儿自己进教室,都要亲自送到教室。刚开始为了让幼儿有个适应期,也在情理之中。到了现在,除了特殊情况,我们都要求孩子自己走进教室。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鼓励他在家做小帮手如帮忙分筷子、洗自己的小手帕。有时家长不要表现得太能干,有句老话说得好“懒惰母亲,勤快儿”,家长要有意识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3、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贯性主要表现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比如规定孩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好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父母应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家长可以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孩子感到哭也没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所以,只有坚持要求,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朝令夕改就难以如意。例如,今天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明天为了赶时间上班又急忙帮孩子穿衣,后天又批评孩子不肯自己动手穿衣。家长的要求反复无常没有耐心,孩子自己穿衣的习惯是断然养不成的。当然,在放手让孩子自己穿衣时一定要教会幼儿正确穿衣的技巧,有困难时,家长可以帮助,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合理适当,不要太高。
一致性则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特别是现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辈之间对孩子要求的一致。如果家庭成员对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还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的坏习惯。如吃晚饭了妈妈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宝贝孙子,说孩子小整理起来费劲,就包办代替,自己收拾掉了。吃晚饭了,孩子见一点点肥肉就吐掉,奶奶教育孩子样样菜都要吃才能保障营养,妈妈则怕儿子会发胖,就说算了算了,吐就吐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又怎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家庭中,家长应教育意见一致,即使有不一致的地方也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暴露矛盾,而是私下进行沟通,取得一致意见。
4、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有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这孩子真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家长告状,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明天用积木把小朋友打伤了,后天又用嘴把小朋友咬出血印了……这位家长很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家长来找我,打他,骂他,可孩子怎么就是不改呀?”这位家长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家长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
果总是换来批评、受到指责,孩子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长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激起孩子的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5、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该多与幼儿园联系,在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与做法上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地迁就孩子,宠爱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再严格要求也不迟,要知道,坏习惯一旦养成,改造起来远远要比塑造难。因此,家庭应该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父母应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
1.明确要求,严格执行
对孩子行为习惯的要求,父母应交代得详细明确,让孩子清楚明白,决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从何人手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了解清楚明确的基础上,就应严格实施。父母决不能只提要求,在行动上却不加以督促。不严格要求孩子,遇到困难就放任孩子打退堂鼓,非但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惰性,使孩子变得散漫任性。因为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如拾金不昧等,只要有一回因私心杂念夺去了孩子对好品德的追求,重新做起来就会变得困难了。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一旦提出,就应严格施行,毫不退让,更不能轻易改变。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2.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要及时鼓励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曾深有体会地说:“靠一个美好的赞扬我能多活上两个月。”谁都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优点和长处的赞赏,天真烂漫的孩子尤其是这样。因此,父母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孩子多加赞赏。父母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对孩子来说,父母一句赞赏的语言,一个信任的神态可能都是不小的鼓励。父母鼓励孩子的机会也很多,孩子自己动手叠被、整理衣物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宝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好样的!”孩子为他人、为社会做了好事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爸妈为你感到自豪!”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打击却不灰心,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困难是暂时的,爸妈相信,只要你不向困难低头,就一定会成功!”等等。
3.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每一位年轻父母生下孩子的时候,都会感到无限的欣慰,全家人感到莫大的幸福,因为孩子会给家庭带来幸福、欢乐,使家庭生活大放光彩。沉浸在欢乐之中的父母,没有不想把孩子教育好的,然而由于教育方法不得当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这份光彩很快就会消失,代之而来的则是无限的烦恼、痛苦和悲伤,甚至是社会的灾难。作为父母,要自觉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特别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矫正不良习惯的能力。
4.防微杜渐,及时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对于孩子的行为,父母不能听之任之。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坏习惯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到孩子的坏习惯发展到违法犯罪的行为时,就为时已晚了。父母应让孩子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对孩子身上已经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及时矫正。
5.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虽然美国有专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这21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所用的时间越长,孩子的习惯就会越牢固。所以,对于孩子每一个习惯的培养,父母都应做好心理准备,"时间坚持。这对父母来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但为了孩子的终生幸福,广大父母要不怕反复,要持之以恒。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用科法养子好的习惯,才能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更有效地发挥。
【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03-22
如何培养幼儿行为习惯11-18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情绪11-19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03-23
试析学前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11-19
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11-18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倾听习惯05-16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03-23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习惯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