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党建工作如何适应新常态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党中央释放的信号相当明确,党建工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党的重点工作任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党建工作进入了新常态。基层党组织工作如何适应党建新常态?这成为广大党建工作思考的问题。笔者就此进行思考并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如下。
首先,我们要准确把握党建新常态的特点。笔者认为,党建工作新常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严。责任严,实行严格的管党治党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制度严,严明规章制度,使管党治党的各项制度更周全、更管用。党内政治生活要求严,继承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坦诚交心谈心的优良传统,建立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规制,让党内政治生活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对干部管理严,严格管理重要领导干部、主要领导干部,把艰苦的地方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阵地,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抓作风严,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坚持抓具体、抓细致、抓深入,持续改进作风。执行纪律严,领导干部讲不该讲的话,做不该做的事,就要受到严肃的纪律处理。监督严,要让党员领导干部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开启全天候的探照灯,让镜头对着、显微镜照着。
二是实。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具体到基层组织,要求制定政策要实,提出要求要实,推进工作要实。要求工作方法要实,努力做到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急于求成,标新立异,做时“风起云涌”,很快就“风平浪静”。要求落实方针政策要实,着力解决实际问题,要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要唯实、求实、务实。
那么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常态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的后,同志围绕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基层党组织要用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工作,推进党建。要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政治素养,使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教育努力使党员的思想状态同步进入党建新常态。
二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打破过去就党建言党建、党建工作“单打独斗”的固化思维,把“站位全局、服务中心”作为党建工作的导航仪,坚持群众路线,确立群众观点,将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师生作为党建工作的生命线,形成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三是建设创新型党组织。在保持党建工作严肃、严谨、严格等底色不变的同时,适度注入“创新元素”,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内容,不断增添党建工作的魅力和吸引力。比如,基层党组织可以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宽党员活动阵地,在基层党组织建立设立“网络学院”、开设“微党课”等。
基层党组织要适应党建新常态,创建“三型”组织,关键在于要把握党的建设面临的三个新特点,一是党的建设不再是一般的号召和要求,而是要真抓和实抓,如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腐败工作;二是深化体制改革要求改革和改进党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手段;三是党建面临的问题,需要从改革的思路中去寻求解决办法。
党建工作进入新常态,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基层党组织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而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才能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基层党建要适应新常态实现新作为20170106 14:55 | #2楼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我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意义重大。今年春节刚过,《人民日报》就在头版隆重推出了《五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系列评论员文章,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四个全面”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战略布局,它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四个全面”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系统顶层设计,它广泛涵盖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四个全面”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发展图景,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四个全面”是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要战略指引。大家作为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受组织委派到党校学习,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学习,知大道、明大局、谋大事,自觉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主动作为、乘势而为、奋发有为,为我区改革发展添砖加瓦、建功立业。
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当前,我区广大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很重;改革在基层落得不深不实、成效不够明显,改革红利还未充分释放;法治意识在基层还不浓厚,罔顾国法、权大于法、与民争利等问题仍很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些基层干部“苍蝇式”腐败比较严重,管党治党形势依然严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任务,基层不仅是神经末梢,还是薄弱环节。我们要适应推动“四个全面”落实的新部署新要求,树立抓基层强基础的鲜明导向,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党建,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四个全面”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面,我着重围绕基层党建如何在“四个全面”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的问题,与大家作个交流探讨。
一、基层党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新作为
从总体面上看,到2020年,全国只要保持7%左右的gdp增速,就能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比2015年翻一番,顺利建成全面小康,而我区必须实现年均10%以上的增长。按可比价计算,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必须比全国快2.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必须比全国快5个百分点。每个点的增速,都不是件轻而易举的小事。从分类领域看,衡量全面小康的五个方面,无论是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发展程度,还是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发展程度,我区与全国平均水平都有不小差距,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只排在西部中上水平。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力争上游、加快赶超跨越的步伐,一刻也不能松懈。从监测指标看,在可监测的35项指标中,我区差距最大的是: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单位gdp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广西必须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任务很重、压力很大,所以清华书记告诫我们“不容易、有可能、靠努力”。
当前,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发展,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创新的增长点。广西与全国一样,也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由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我们的新常态与东中部地区相比,具有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东部发达地区经过前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适应新常态主要任务在转方式调结构。我区刚进入工业化中期,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够协调,第二产业比较薄弱,适应新常态既要努力促增长保速度,又要大力转方式调结构,面临的挑战更严峻、压力更巨大。
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众志成城;挑战越是严峻,越需要组织引领。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发展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能否顺利实现。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近年来,我们坚持从后发展欠发达的实际出发,围绕自治区党委扶贫攻坚部署,按照新村建设、产业开发、教育扶智、党建引领、社会帮扶“五位一体”要求,深入推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联户”,连续七年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帮助基层落实政策、发展经济、整治环境、改善民生。从2012年起,每两年选派3000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由第一书记领衔负责,整合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资源,对贫困村进行全面帮扶,促进群众增收、培育特色产业、改善群众生活。同时,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开展万场培训下基层、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为扶贫攻坚贡献力量。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克难攻坚,推动了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大幅下降,2015年全区减少贫困人口96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到2020年还有5年,每年要脱贫100万人口。最近,我到贵港、来宾等地调研,贵港市为抢抓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高铁开通运行、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提出领导、工作、吃住、落实、考核的“五个在一线”,推行宣传、征地、帮扶、解难、安置的“五个一包到底”,发扬不怕磨破嘴皮、走破脚皮、扛破肩皮、饿破肚皮、撕破脸皮的“五不怕”精神,推动发展提速,值得大家学习。我们相信,只要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真正起到了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引领发展、服务发展的核心作用,全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就一定能够实现。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党的决策部署、推动基层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全区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任务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的工作部署上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弘扬实干精神,齐心协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经营、合作经营和联户经营,加强致富培训,开展包户帮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扶贫攻坚,加快小康步伐。机关和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要围绕改革发展大局,结合职能和业务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瓶颈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各项政策更好落实。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组织党员职工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研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提升竞争力,积极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街道和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围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掌握社情民意,强化综合治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党员教职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大批学有专长、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其他各领域基层党组织都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作用,努力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贡献。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动的主体。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基层党员处在推动改革发展、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必须带头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本领、践行为民宗旨,勇立时代潮头。要补精神之“钙”、固信仰之“魂”,增强“三个自信”,牢牢抓紧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团结带领广大基层群众,担起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使命。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深入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提高能力素质,扎实勤奋工作,积极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要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诚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的强大合力。
二、基层党建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新作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回顾党史国史,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建国前后,我们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落后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一大二公”旧体制,分离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重新调整的社会生产关系,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顺应时代潮流、体现群众意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全新境界。在2015年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先后8次主持召开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重大事项,推动改革提速,年内确定的80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自治区党委凝神聚力抓改革,推动构建自治区、市、县三级工作体系,规划路线图、建立总台账、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制,在工商登记、行政审批、投资融资、国企国资、农村产权、农村金融,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创新农民工和扶贫工作机制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改革举措,顺利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开局。
改革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改革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在基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基层基础不牢,工作出了问题,必然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基层党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既要努力适应经济形势、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新变化,适应产业布局、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新变化,从自身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改起做起,融入改革、主动作为;又要团结带领群众投身改革、参与改革,深入做好思想引领、组织动员、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等工作,集聚正能量、消解负效应,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基层党组织要争当解放思想的引领者。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改革的大突破。全面改革能够增添多大的发展动力、释放多大的政策红利,关键取决于我们解放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教育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形势、抢抓难得机遇,打开视野、放宽眼界,开动脑筋、搞活思维,把解放思想反映在观念更新上、落实到改革行动中。要引导党员干部摒弃“按惯例办、想当然干”的定势,冲破安于现状的安逸思想、冲破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冲破唯书唯上的保守思想,提振改革的精气神。要帮助党员干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刻领会中央改革方略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精神实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谋划和推进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基层党组织要争当改革创新的示范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优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改革的时代坐标中,找准自身定位,搞清楚全面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弄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把改革任务与职能职责结合起来,聚焦正在做的事情,把改革的精神、改革的要求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去。比如,土地确权是当前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改革,大量调查、核实、登记、注册、颁证等工作需要尽快完成,众多产权不清、权属不明、错综复杂矛盾、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所有这些工作,都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基层党员干部去推动落实。正如基层干部所感叹的,“不确权,风平浪静,一确权,矛盾、纠纷全都浮出了水面”。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依托和指导农村自治组织,调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蹄疾步稳向前推进,为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坚实基础。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优势,开展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增强谋划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能力。围绕破解改革难题组建党员先锋队、建设党员示范岗,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勇挑重担、攻克难关,当尖兵、创佳绩。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优势,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实干家,大力发掘锐意改革的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和创造热情,营造共同推动改革的浓厚氛围。
全面深化改革,基层党组织要争当带头改革的先行者。基层党建改革,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化改革,基层党建改革要走在前、作表率。针对组织覆盖存在“盲区”的问题,要创新设置方式,抓好农民专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在薄弱环节、新兴领域强化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针对组织活动老套陈旧的问题,要创新方式载体,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打造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员作用发挥平台。针对影响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突出问题,要健全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完善退出机制,及时清理处置不合格党员。针对制约党内民主建设的突出问题,要创新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实现形式,研究加强和改进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的具体办法,配合中组部抓好在柳州市开展的党代表任期制试点,深化党代会常任制改革,健全党代表提案、质询、意见办理等制度。针对党内激励机制建设的突出问题,要研究制定党内表彰办法,完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基层党建要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实现新作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里程碑。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标志着法治中国建设按下“快进键”、驰入“快车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层是依法治国的根基。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都与基层党组织有着密切关系。广西在创新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宜州市合寨村就因探索实行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利用村规民约进行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被誉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近年来,我们又普遍推行村(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村(居)委会公开竞选、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迈出了基层法治建设的新步伐。但现实中,还有不少突出问题:一些基层地方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自觉性不高,基层法治基础还不牢固;一些基层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甚至徇私枉法;一些法规制度在基层被束之高阁;一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信访不信法”,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更为艰巨的任务。基层党组织要在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必须教育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法治观念,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关系,遵循依法办事,强化示范引领,完善制度体系,浓厚法治氛围,树立法治权威,真正把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必须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当前,广大基层最缺乏的不是法律和制度,而是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大力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党员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必须坚持党规严于国法,敦促基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章程、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增强法治意识,带头依法办事。必须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提高依法开展基层工作、依法管理基层事务、依法理顺基层关系、依法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运用法治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必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要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依法治理基层、依法管理基层,指导规范乡规民约,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要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和法律工作者参与基层事项决策,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要推进基层党务政务公开,以公开促进公正、以公开赢得民心,让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下运行。要健全基层利益协调处理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在法治轨道上解决矛盾问题。
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必须浓厚基层法治氛围。“徒法不足以自行”。基层治理法治化,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法治宣传作用,教育引导群众崇尚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培养法治理念、法治习惯,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坚持抓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以道德力量涵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文化支撑作用,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基层党建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实现新作为
全面从严治党,吹响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新号角。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到“从严管党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战略思想又一次实现了新发展、新飞越。新形势下的全面从严治党,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是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是引领我们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指针。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从严治吏,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又要严管党员,大力夯实基层基础这个根本。目前,基层党建工作整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力,政治属性弱化,服务功能不强,甚至软弱涣散;有的基层党员党性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散漫,团结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的基层干部与民争利、优亲厚友、丧失原则,发生“苍蝇式”腐败;有的地方党内生活不严肃、不正常、不认真,庸俗化、娱乐化倾向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如不切实解决,必然严重影响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基层基础工作一刻不容忽视,一刻不能放松,只有把全面从严要求,贯彻到抓基层打基础各项工作中去,贯穿到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去,落实到党内组织生活中去,才能刷新党风政风、深得党心民心,汇聚起推进“四个全面”的磅礴力量。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砸实基层党建责任。强调,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都要强化主业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坚决做到党委(党组)真正聚精会神抓党建,党委书记真正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书记,班子成员真正履行好分管领域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责任清单,细化到人、责任到岗,推动形成书记抓、班子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健全和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机制,坚持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开展党建责任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落实。要严格党建工作考核和问责问效,把管党治党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最严格的失责追究制度,对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到位的,严肃追究、严肃问责。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大力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去年,我们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对全区基层组织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出220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并进行了集中整顿。通过选好配齐长期缺职的党组织书记、坚决撤换不胜任现职的党组织书记、补充班子配备不全的党组织,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强的问题。通过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机制,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强化基层组织运行保障、清理信访积案、增进班子团结,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今后,要继续健全基层党组织动态管理机制,定期进行分类定级,集中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常态化长效化。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严管理基层干部和党员。去年,中央对我区的巡视检查反馈了基层“苍蝇式”腐败问题日益凸显的问题。据了解,近几年,全区检察机关立案查处乡镇干部职务犯罪案、村“两委”人员职务犯罪案增长速度比较大。案件涉及国土资源、征地拆迁、农田水利、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与民生息息相关。“小官巨腐”,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抓好巡视反映问题的整改,必须下大力气强化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要深化基层干部“正风气、守清廉、树形象”教育活动,组织预防宣讲,开展警示教育,促进基层干部提高廉政意识,预防失职渎职、职务犯罪。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损害涉农利益行为的专项整治,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健全监督体系,完善考核评议制度,调整不合格人员,促进基层干部清白干净做人做事。同时,要大力加强基层党员队伍管理,制定从严管理党员的实施意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严把入口、疏通出口,以坚决态度纯洁党员队伍。象州县从2012年起,试行党员积分评级登记办法,平时记录、年度考评,划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适四个等次,并相应给予表扬、鼓励、暂缓登记、不予登记等处理,值得总结借鉴。在从严管理的同时,还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基层干部处于工作第一线,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工作的窗口。他们身处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作用发挥至关重要,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激励,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肃基层党内政治生活。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具有鲜明政治属性。要切实增强政治功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党的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联系服务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堡垒。要从严肃党内日常政治生活点滴抓起,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增强基层党员党的意识、党员意识,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切实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借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传统,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成为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
同志们,组织上把大家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调出来集中脱产学习,机会十分难得。希望大家端正态度、潜心钻研,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组工干部如何适应党建“新常态”20170106 18:39 | #3楼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党建工作进入了新常态,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组工干部如何适应党建工作新常态,笔者认为要在增强“三个意识”上下功夫。
增强政治意识。适应“新常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定力和服务大局观念是关键。一要增强“看齐”意识。组工干部无论从思想上、行动上,还是工作落实、自律要求上都要主动向中央基准看齐,向上级要求看齐,保持高度一致,作出良好表率。要旗帜鲜明、坚决拥护和严格执行上级党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制定措施、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时,与中心工作目标同向、号令同调、运行同步。二要树立大局意识。组工干部要知全局,了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战略目标和重要部署,找准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着力点、结合点;要懂本行,既要做掌握政策、吃透精神的“政策通”,又要成为熟悉业务、精益求精的“活字典”,还要当涉猎广泛、能力全面的“多面手”;要善谋事,善于从全局、整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谋划思路、推动创新、抓好落实,真正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价值。三要增强发展意识。组工干部既要严格按党的政策和原则办事,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落实好工作任务,不断探索工作创新突破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思考新方法、新举措,推动组织工作创特色、争一流、上水平。努力提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培养化解矛盾的能力,增强协调各方的能力,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示范有亮点,工作有创新。
增强责任意识。适应“新常态”,提高自律意识和担当精神是根本。一要求真务实。组织工作无小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力求吃透下情,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注重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项一项抓,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务求工作取得突破。二要敢于担当。组工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碰到问题不回避,面对责任不推诿,出现错误不扯皮,遇到麻烦不上交;面对风险敢作能为,面对困难敢闯会干,面对问题敢抓善管,主动作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把责任具体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三要廉洁自律。组工干部岗位特殊,面临着诸多的党性考验。守好规矩,廉洁自律,树好形象是组工干部的生命线,也是高压线,对于这一点,丝毫马虎不得,丝毫侥幸不得,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要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和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六不准”纪律和“五不”教育要求,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以律己,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时刻做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增强服务意识。适应“新常态”,提升为民排扰解难水平是目的。一要“诚心”听民意。要带上情感深入基层,沉下身子,融入群众、打成一片,多方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呼声与诉求,切实架起干群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以可亲可敬的形象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二要“实心”解民忧。要把群众当做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及时了解党员群众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情绪在一线理顺、稳定在一线巩固、干部在一线锻炼、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推动、成效在一线体现,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三要“真心”办实事。对在走访调研中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和实际问题,认真收集梳理,综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干实事,真正做到让党委放心,让群众满意。(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委党建云平台供稿 陈善军)
【党建工作如何适应新常态】相关文章:
如何适应党建新常态05-18
适应党建工作新常态05-18
如何适应工作新常态05-18
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05-18
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05-18
如何适应政治新常态05-18
干部如何适应新常态05-18
乡镇如何适应新常态05-18
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