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80后员工管理问题初探

80后员工管理问题初探

时间:2022-04-19 03:12:12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80后员工管理问题初探

浅谈80后员工的管理

80后员工管理问题初探

如果说社会是一艘大海中航行的大船:70后就是大船的舵手,80后则是水手。70后主宰社会的发展,8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力军。由于时代的差异:不同的行为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70后的管理模式同80后的工作方式必然发生碰撞,怎样将这种摩擦降到最低?保证社会大船安全、快速的航行,最大限度的激励80后员工的积极性成为70后老板的首要问题。

80年代生的小孩基本是独生子女,父母亲联合祖父母把他们捧在手上怕碎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加上父母开始逐渐殷实了起来,80年代生的小孩个个被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物质对他们来说压根不需要靠奋斗便可获得,好似天生伴随着他们降临人世。所以,他们身上没有物欲,全然跟着感觉走,一个“爽”字对他们很重要。在蜜罐里长大的80后的特质:自我感十足、优越感十足、蔑视权威、公平感极强、领导欲强、缺乏吃苦精神、抗打击力弱、团队合作意识差、不按常理出牌,被人称之为“草莓族”——外表光鲜,但稍有压力,就不能支撑。

70后的老板多数是工作狂、办事严谨、为人相对80后古板、权威意识强。原来那种强调愿景和价值观,强调纪律和自我约束的管理方式,在80后一代人身上可能就不容易起到很大的作用。两个时代的人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所谓的“代沟”,怎样将这种矛盾降到最低,协调舵与力的关系?有些企业管理者开始患上80后管理恐惧症。

万科有高层曾感叹:“遇到80后,我十几年的管理经验要清零了!” 跨国公司的中国部门也未能幸免,包括宝洁、联合利华、摩托罗拉、IBM在内的一批公司,同样遇此尴尬。

因此,为适应80后员工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企业CEO及管理层必须顺势转变管理理念和认知方向,否则就会成为管理障碍。当越来越多伴着物质充裕和互联网成长起来的80后进入职场,面对这样一个与过去迥然不同的群体,作为管理者的“80前”们该如何行动呢?是继续固执己见,让这些小年轻们去适应自己,以捍卫得之不易的权威,还是敞开胸怀,忘记过去的一切,试着去理解一个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在新的(可能是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影响力?还是?

《中国经营报》联合新浪网针对70后如何管理80后的话题,推出独家调查。近两周的线上调查表明,有78.49%的70后和72.88%的80后认为目前70后与80后之间有沟通障碍。

70后认为80后在工作中的典型特征依次是负责感欠缺,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不喜欢受到规则的束缚、眼高手低、自我意识特浓、情绪化,抱怨多,怨天尤人,只有6.4%的70后承认所谓80后的创造力和激-情,而对于80后“敢于担当,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的特性的认知度则仅有2.91%。

相比较于80后填写的问卷有些可以得到与70后类似的答案,比如不喜欢受到规则的束缚,他们同样对自己的缺点有清醒地认识,比如眼高手低(16.95%的80后选择此项)和情绪化问题。 

他们最不能认同70后对他们应对挑战的评价。就像他们认识到自己眼高手低一样,他们认为“迎接挑战”是80后必不可少的标签。 

70后老板面对80后无情的离去后痛定思痛,意识到管理的老方式、方法,不在适应企业的发展,究竟怎样的管理才是有效的、合理的?

一、   魅力提前、命令退后

80后员工反感喜欢训斥、推卸责任、玩弄权谋的管理者,他们需要尊重、关怀和真诚。对80后员工要更多地采取激励、领导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的硬性的管理方式,管理者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领导者。因此,管理者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领导形象,强化领导方式的人性化与科学化,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魅力型的管理者。

二、   平等提前、等级退后

宁愿失业,也不愿容忍自己的价值被忽略!80后员工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一碰就可能导致彼此关系僵化甚至离职。因此,管理者应树立起平等心态,改变高高在上的命令式领导方式,可采用商量方式去解决问题和布置任务。如联想集团推行“称谓无总”,规定名字为三个字则叫后两个字,名字为两个字则直呼其名,否则就罚款50~100元。联想推行这种亲情文化,就是要打破上下级的等级味道,营造出彼此尊重、平等、宽松、包容、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取决于企业老板在观念和行为上能不能真正作出改变。

三、   理解万岁、抛开成见

80后既是未来的主流消费者,又是员工,理解他们,是通往未来的唯一道路。管理者对80后员工已有很多成见,如不能吃苦、眼高手低、合作性差等。而80后员工则埋怨:“为什么没幸遇到能懂我的上司?”面对80后员工,我们不要首先就把他们标签化。其实,80后员工希望得到尊重和肯定,获得价值认同感。管理者需要抛开成见与认知误区,用心去读懂80后员工的真正需求。

管理的最高境就是没有管理,那么所谓的新生代管理就是不管理,当然现在离那个目标还很远,而在不断靠近这一目标的行进中,团队因为有了新生代而朝气勃勃,在与80后的沟通,碰撞中获得提升!共同推动社会大船更快、更强的前进!

浅谈80后员工管理问题2015-10-27 15:19 | #2楼

一、对80后员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80后员工急功近利

如果他们就是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很多时候他们会比较容易放弃,而且他们要求的理想定得高,却给自己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去达到这样的一个理想,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感到特别失望。”

问题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从象牙塔迈入职场 的大学生 们,经历了找工作的忙碌和苦涩,大部分怀着憧憬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刚刚走出校园,他们对于职场 有希望,但是更多的是迷茫。

问题三、行动不听指挥

我们大部份的经理、主管都是70后,都比较喜欢“听话的、接受命令”的下属,他们认为,我是主管,你是下属,所有的事情必须听从我的指挥与安排,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是你所过问的事情。而80后大胆、创新、独立的个性特征,是不喜欢这种工作风格的,他们更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更喜欢“能不能让我试试?”的参与式管理风格。

问题四,不听你讲道理

80后最怕领导、家长讲大道理,家长们讲道理时通常会搬出古代、名人的故事,而这一切都不是发生在80后一代身边的故事,受生活环境,知识结构的影响,他们无法接受这些思想与观点。

问题五、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

“以厂为家、以司为家”在80后员工看来有点不可理解,家是给人安全、给人关爱、给人亲情、给人避风的地方,企业呢,是给人压力、给人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与雇员之间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关系,当一方认为另一方是不等价交换时,一定会出现“婚变”。

问题六、80后的员工普遍的忍耐力都比较差。

总觉得公司应该对自己的每一点成绩都明察秋毫,要求绝对的公平,工资最好多拿一点,活最好少干一点。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及时的肯定,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如果他感到他的付出和获得回报不公平,就会产生对企业的不满。

问题七、缺少感恩意识

别指望80后的员工,流着泪,嘴里唱着“感恩的心”,还给你干活,他们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干出来的,凭什么要感激你?我又不是白拿钱。所以作为他们的领导,也不用为了他们不感激你的提拔和栽培而愤愤不平,只要确实在努力做事情,对不对你恭敬不用那么介意的。

问题八、对工作与生活有独到的看法

80后员工不会将工作与生活截然分开,不喜欢生活享受被繁忙工作打乱,在工作与生活中希望处理的是简单的人际关系,不关心职场政治斗争,对权威也敢于挑战。

二、原因分析:

成因一、“8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对他们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80后”们习惯了对自己高要求,而且他们要求的理想定得高,却给自己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去达到这样的一个理想,而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理想的实现往往是艰难和漫长的,这对他们来时就是一种失望。

成因二、中国在经过了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初的贫穷和六十年代末与七十年代初的动-乱后,八十年代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的大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欲望在不断的膨胀,旧的道德和思想似乎瞬间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生活秩序。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造成了人们的一些盲目追求和对生活的扭曲的认识。

80后一代就出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也许我们还记得,上小学时80后一代受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样的教育,中学则是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教育。而在时下这些一度成为人们的怀疑,成为争议。高速的社会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利益,还有弊端。深入的开放,新的思想冲击着传统思想,成为一个矛盾的凝结。 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80后一代对一切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也受到了许许多多的诱-惑。同时在幼时受到的传统教育又对一些事物有所抵触,就像拔河比赛的拉绳般,80后一代是两端受力,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扭曲,从而迷失了自己。 这种“迷失”讲的通俗一点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迷茫,他们可能知道自已要追求东西是什么,也知道这样一个过程中存在的意义,但是他们少一个理由,那就是“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成因三、80后其成长环境是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物质生活逐步富裕的时代,也在逐渐满足着80后成长中的物质需求,使得80后有着追求物质享受和生活品质的要求。其独生子女的生活方式、不断学习需要鼓励的学习时代使得80后强调自我、需要自尊、具有创造力、不需要抗压压力有人顶、不需要争斗就能满足需求。80后还有些自嘲现象:当他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他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他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他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能勉强找份不死人的工作;当他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他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目前的“421”家庭模式(上面负责赡养两对父母,下面负责抚养一个孩子)留给大多数80后员工的永远是一个沉重的担子。

成因四、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环境发生了大变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转轨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员工跟企业、组织关系的改变。员工认为企业不再是终生依靠的家,所以对企业也不那么忠诚和热爱了。其次,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多种所有制的产生,各种企业形式也出现了,薪酬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待遇相差很大。

成因五、个人本身的特点也使新型员工频频跳槽、辞职。80年代,经历了改革开放,很多东西与以前都不一样。社会发生了巨变,但很多东西又还没有完善,像教育、管理等都还没有形成系统。80年代新型员工就是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再加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们的传统职业道德观念很淡薄,看到周围的人都跳槽,所以自己也就跳槽了。时至今日,单位这个概念正逐渐瓦解,每个人都渐渐变成了一个社会人。

三、应对的策略: 要管理好80后员工,想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去规范、约束和改造他们,越来越困难了。我们要转变管理观念同时建立企业经理人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而不是用拔高的理念去约束他们。”

●应对策略一,沟通方式与时俱进

与80后员工的沟通方式确实有待改变,否则将困难重重。为此,关键要把握好两点:“说真话,千万不要打官腔;尊重他们。”具体做法:一是管理者应调整传统过于含蓄的习惯性表达方式,选择直接沟通方式,不过于拐弯抹角。二是与80后员工的沟通习惯同步,采用一些新式的方式,如电子邮件、QQ、手机短信等工具沟通。三是不要发号施令般去沟通,可采用尊重、关怀、平等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

●应对策略二,领导魅力当先

80后员工反感喜欢训斥、推卸责任、玩弄权谋的管理者,他们需要尊重、关怀和真诚。对80后员工要更多地采取激励、领导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的硬性的管理方式,管理者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领导者。因此,管理者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领导形象,强化领导方式的人性化与科学化,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魅力型的管理者。

●应对策略三,淡化等级观念

80后员工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一碰就可能导致彼此关系僵化甚至离职。因此,管理者应树立起平等心态,改变高高在上的命令式领导方式,可采用商量方式去解决问题和布置任务,营造出彼此尊重、平等、宽松、包容、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

●应对策略四,抛开成见

管理者对80后员工已有很多成见,如不能吃苦、眼高手低、合作性差等。而80后员工则埋怨:“为什么没幸遇到能懂我的上司?”因此,面对80后员工,我们不要首先就把他们标签化。其实,80后员工希望得到尊重和肯定,获得价值认同感。管理者需要抛开成见与认知误区,用心去读懂80后员工的真正需求。

●应对策略五,企业文化快乐化

80后员工的职场观念是:要工作,也要生活,更要快乐地工作和生活。二是独立文化。80后员工说:“工作时全身心投入,回家后就不想工作的事。要不,多累啊。”企业需要改变上下班不分的习惯性思维,给他们以独立的空间。这有利于帮助80后员工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矛盾。

●应对策略七, 即时奖励

80后员工的自尊心与成就感都比较强,而且没有耐心长期等待公司未来可能变化的奖励。80后员工的思想很简单:你给我多少钱,我就给你做多少事,而且先给予我再做。这就出现了给予与付出之间的时间差。在这个环节中,管理者要调整的是自身,而不是80后员工,管理者要适当调整原有的马拉松式激励方式,要把即时奖励、即时兑现常态化。

●应对策略八, 忠诚于专业忠诚于自我

把“对企业忠诚”,改为“对专业忠诚及忠于自我”,这也正符合80后一代的性格特征,“忠诚于专业、忠诚于真理”,对错误的东西,对官僚的、落后的管理思想敢于说不,敢于直面问题;忠于自我,是指在忠诚于专业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的价值。各级管理不要期望80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只要他们忠诚于专业忠诚于自我,当员工的个人价值在工作岗位上得以实现时,企业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60年代的员工他们讲理想、讲责任、讲激-情;70年代的员工他们考虑的是回报与付出是否平衡的利益;而80年代的员工则是以快乐为导向。《周易》的管理思想是刚柔兼济的,也就是说制度要硬,但手段要软。

每个分公司每个经营部都不可能一样,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性的去开展工作,就能留住符合我们企业价值观的人才。

【80后员工管理问题初探】相关文章:

80后90后的员工管理05-08

80 90后员工管理05-08

80与90后员工管理总结05-08

浅谈80 90后员工管理05-08

80 90后员工管理策略05-08

问题员工管理05-18

问题员工的管理05-18

如何管理问题员工05-18

90后员工管理05-08

8090后员工管理技巧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