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

时间:2024-05-06 09:28:01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

  寻陆鸿渐不遇朝代:唐代|作者: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译文/注释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注释

  ⑴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⑵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⑶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⑷著花:开花。

  ⑸扣门:敲门。

  ⑹西家:西邻。

  ⑺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⑻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全文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一五。陆羽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此诗首联二句写陆羽的新居在城郭之旁,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

  阅读答案

  1、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

  A.首联交代陆羽新家的位置,虽离城不远,但很幽僻,要穿过野径,走入一片桑麻地,才能找到他的家。

  B.颔联中的“篱边菊”“未著花”,点明了初秋的季节特征,同时点明了陆羽的隐士身份。

  C.后两联通过邻居的旁观直陈,呈现了陆羽无拘无束的生活姿态。

  D.全诗以白描手法,直接刻画了不以凡尘俗世为念的隐士形象。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陆鸿渐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襟怀和气度的赞美。

  C.有误,“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为,不是邻人。

  2、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

  答: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他的高洁不俗(远离尘俗,崇尚隐逸);最后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

  3、“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1.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2.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

  写作背景陆鸿渐就是陆羽,是皎然的好友,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相关文章:

《寻陆鸿渐不遇》原文及翻译赏析06-01

《寻陆鸿渐不遇》原文及赏析11-22

寻陆鸿渐不遇全诗意思及赏析11-27

高适除夜作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24

李白古朗月行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5-02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5-03

韩翃同题仙游观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5-04

《相思》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2-29

贾岛题李凝幽居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28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