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耳朵》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耳朵》,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动物耳朵的外形特性,并熟记儿歌。
2.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儿歌内容。
3.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收集相关信息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小动物耳朵图片(兔、马、象、猫、猴、狗)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幼儿通过聆听来分辨,通过耳朵引出活动主题。
(二)活动展开
1.情境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南通野生动物园,出示各种耳朵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这是哪个小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子?幼儿观察动物的耳朵有什么特征。2.教师朗诵儿歌,使幼儿整体感知儿歌提问“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短?”
3.幼儿学习儿歌朗诵
(1)师幼共念儿歌
(2)幼儿自己边拍手打节奉边念儿歌
(3)儿歌念完做游戏老师说上一句请小朋友们回答下一句。
4.幼儿为儿歌编配动作,表演儿歌。
(1)念儿歌就把好看的动作带进去再来一遍。
(2)全班幼儿用自己编创的动作来表演儿歌。
5.游戏:找朋友
(三)延伸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教室里的动物耳朵,并一起去表演区创编表演。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把过多的关注放在了幼儿看图理解内容上,根据“谁的耳朵”句式学说儿歌上面,在幼儿说儿歌时,对节奏方面没有强调。我应该在幼儿看图卡说儿歌内容时,用手给他们打节拍,这样就给他们一个节奏的暗示,也可以在幼儿说儿歌时给予有指向性的回应:说的很完整,如果能有节奏的说一说就更好了,你愿意再来试一试吗?在幼儿完整朗诵儿歌时,可以让幼儿自己也学着一边打拍子一边说儿歌,或者一个幼儿说一个幼儿打拍子,这样就能让他们比较有节奏的进行朗诵,感受到儿歌的韵律感。也可以尝试加入拓展创编环节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儿歌中的一些耳朵的特点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太多难度的,所以可以在幼儿学会说整个儿歌的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动物耳朵的图片,让幼儿自己说说这些动物耳朵的特点,并学着用儿歌里的话说一说,进行儿歌创编。这样不但能巩固幼儿已学得的知识,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耳朵》】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幼儿园教案02-01
《小耳朵听一听》小班常识教案05-06
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案11-05
幼儿园小班语言设计教案11-05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05-13
幼儿园语言儿歌教案小班02-03
幼儿园小班语言儿歌教案12-09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12-07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