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时间:2023-11-07 10:12:0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3、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我们--小学--班的同学一起上这节数学课,请大家看大屏幕,老师为了给大家上好这节课,(课件)我用了a天时间备课,b个小时做课件,看到张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字母

  师:字母表示的是什么?

  生:表示的是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字母表示数(板书:字母表示数)。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既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我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生说,对其中一个。)

  活动(一)“猜年龄” 在加法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1)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我把你的名字和年龄写在黑板上好吗?(师板书)

  去年他几岁呢?前年几岁呢?最小的时候几岁啊?明年--同学几岁?再过一年呢?

  观察黑板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比一个大;没有相同的……)这是一些变化的数。

  师:还有谁能继续往下说?这么多同学想发言,那张老师就在黑板一直写下去,怎么样?(黑板写不下、麻烦)

  既然说不完,又麻烦,谁能想出一个最简洁的办法来表示--同学的年龄呢?、

  生:用字母表示。

  师:用什么字母呢?

  师:你想的办法可真好!用一个小小的字母就把这么多数都概括进去了,他的威力可真大,师:除了用字母a来表示--同学的年龄,还可以用其他的吗?(b.c.d……)所有的字母都可以。  师: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2、6、9、21、56……)那么这儿的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 n不可能是200,因为人一般活不到200 岁。学生产生争议)

  师生总结: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小练习

  师:谁还能用字母表示我们身边的数量呢?(生举例)

  师:你觉得用字母怎么样?(方便、简洁……)

  师:这种方法这么好?想知道是谁发明的吗?(课件)

  法国的数学家——韦达

  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他确定了符号代数的原理与方法。在欧洲他被称为“代数学之父”。

  (2) 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

  刚才有几个同学介绍了自己,我也和大家做一下介绍,我叫张丹,来自辽阳市,叫我张老师就可以了,年龄吗?你们猜猜(25、26、28)

  到底谁猜得最接近呢?告诉大家,张老师比--大17岁,你知道我今年多大年龄吗?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当--同学10岁时,张老师多大,用式子表示。当--同学12岁时呢?

  --的年龄   张老师的年龄

  1   1+17

  ……   ……

  10   10+17

  11   11+17

  12   12+17

  13   13+17

  …   …

  师:你还能继续往下写吗?好,拿出练习本开始写吧。(全班学生写)

  师:有的同学已经不再写了,为什么?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师:说说你们组同学的发现。(同学汇报,师板书)

  (学生汇报时,1、指导学生边写,边说当--同学几岁时,老师多大。

  2、当学生说出当--同学n岁时,张老师n+17岁时,师追问,为什么?

  3、学生说出,因为学生的年龄在变化,老师的年龄也是变化的,但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是永远不变的,当--同学n岁时,张老师的年龄就是n+17岁。还谁说一说n+17表示什么?为什么?(强化)n+17既可以表示张老师的年龄,也可以看出老师比同学大17岁。  4、指出在这里,你们把变化的量用字母来表示,不变的量不变。

  5、这里的n是同一个数吗?同一道题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小练习

  我们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数,张老师n岁时,--同学的年龄就是(n--),那么上一道题中的n和这一道题中的n表示的'是同一个数吗?(总结出不是同一道题,同一个字母表示的不是同一个数。)你也能用我们身边的数量,说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吗?(鼓励学生用加减乘除)

  活动(二)填表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陆续出现三根小棒,组成三角形)同学们看见了什么?(三根小棒组成了三角形)一个小小的三角形里也隐藏着有关字母的秘密,想知道吗?下面请同学完成表格。(课件出示表格)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汇报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发现?(生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个数在不断的变化,小棒的根数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小棒的根数始终不变。我们小组用-表示三角形的个数,用-×3表示要用小棒的根数。)

  2、简写方法

  师小结:n×3还有更简便的写法,谁见过?

  在乘法算式中,当字母与数字相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乘号简化为一个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当省略乘号时,数字应写在字母的前边。例如:n×3写作3.n或3n。

  小练习:8×x简写成 67×y简写成

  是不是所有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能简写呢?(生总结出:加号、减号和除号不能省略。)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到快乐广场去轻松一下(课件)

  1、同学们能看懂线路图中的x米和y米,分别表示什么吗?你想去哪?从人口出发,要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2、生活馆

  (1)一件上衣a元,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2)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一个作业本要1元,笑笑买了a本,要用( )元。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来有15人,到新街车站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4)有m个苹果,每盘6个,可以装在( )个盘子里。

  3、音乐吧

  随音乐说儿歌。

  生: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

  4、图形馆

  用字母a表示我的长,用字母b表示我的宽,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长,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积,你能试着写出我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C=2(a+b) s=ab

  用字母a表示我的边长,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长,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积,你能试着写出我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C=4a s=aa=a2

  5、智慧屋

  用小正方形摆图形,并寻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正方形数的规律。

  同学们你们在快乐广场里玩的高兴吗?(高兴)

  四、总结

  结束语:那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如果用a表示非常满意;用b比较满意;用c表示有点遗憾。请你对自己今天这堂课的表现的满意程度做个选择,说说满意在哪里,遗憾在哪里,有什么希望。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 )平方米 60000平方米=( )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 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 教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

  ⑶、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 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⑶ 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

  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 ) 公顷   90000公顷=( )平方千米

  四、出示达标题

  五、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六、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概括(即符号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师:有一首儿歌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那么,两只青蛙几张嘴?三只呢?

  【课件出示】

  1只青蛙 1张嘴

  2只青蛙 2张嘴

  3只青蛙 3张嘴

  4只青蛙 4张嘴

  …… ……

  师:相信大家还能说下去。但老师现在想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列数有什么特点?

  生1:前面是1,后面也是1;前面是2,后面也是2,……

  生2: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一样的。

  师:前面的数表示什么? (青蛙的只数)

  后面的数表示什么? (有多少嘴)

  生:青蛙的只数等于嘴的数量。

  师:那n只青蛙有多少张嘴?

  【课件出示】n只青蛙n张嘴

  生:因为嘴的张数和青蛙的只数是相等的。

  师:在这里,n可以表示很多数,可以是1,2,3,也可以是100,1000,等等。看来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很方便。这里我们很容易就看出青蛙的数量和嘴的数量是相等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二、拓展探究

  情境一:摆小棒

  师: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可以这样列式:1 3

  如果你想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样列式?如果这样摆3个呢?4个呢?

  生: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2 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3 3

  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4 3

  【板书】三角形的个数 小棒根数

  1 1 3

  2 2 3

  3 3 3   …… ……

  师:仔细观察,再思考,若摆a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板书:a】

  生1:三角形的个数 3就是小棒的根数

  生2: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为a 3【板书:a 3】

  师:在这里,字母a可以表示那些数?

  生:a可以是1,2,3,……,100……,1000,……

  师:这些数我们叫做自然数,刚才的1 3,2 3,3 3,……,这么多的算式,只用a 3就把刚才的式子的式子表示清楚了,看来字母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变简单了,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在数学中,我们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a 3。请同学翻开书本86页,看看最上面小博士说的话.【板书】 a 3=3 a=3·a=3a

  师:观察,能简便的是哪种运算符号?

  生:乘号。

  情境二:妈妈的年龄

  (1)师:上个星期日就是母亲节,我们的朋友淘气出了一个与妈妈有关的问题给大家。

  课件出示:

  淘气说:妈妈比我大26岁。那么当我1岁时,妈妈几岁?2岁时,妈妈几岁?3岁时?

  【板书】

  师:观察妈妈和淘气的年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生:1,2,3,淘气的年龄在变,妈妈的年龄中+26没有变。

  师:为什么1,2,3会变化,而+26不变呢?

  生:说明淘气在长大,年龄变化了。妈妈比淘气大26岁是不会变的。

  师:上面的每个数和式子只能表示妈妈和淘气某一年的年龄,如果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淘气任意一年的年龄,那么妈妈的年龄该怎样表示?  生:x+26

  师:x+26中还可以看出妈妈与淘气的年龄差是——生:26。

  师:x+26不仅可以表示妈妈的年龄,还可以看出妈妈与淘气的年龄差是26。

  淘气:你觉得x会是哪些数?

  生可能会随便说一个数字,教师随机应变。

  小结:取值要符合生活实际。

  (2)小组合作

  师:淘气比妈妈小26岁,当妈妈27岁时,淘气的年龄?28岁时?29岁时?请你根据之前的列表方法,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淘气的年龄。

  鼓励学生先思考,再参照黑板上的表格进行列表解答淘气的年龄。

  师:在这里y可能是哪些数?  师:字母变了,字母的式子变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变化。年龄差还是26岁。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

  三、回顾总结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也明白用字母表示数会给我们带来方便,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某一数量,还能从中看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来试一试用字母表示数。

  【试一试】

  1.面式子能简写的用简便方法表示

  x-5 1 b x y 9+3 c 4 4

  2. 1只手有5个手指;

  2只手有10个手指;

  n只手有 个手指。

  3. 我们每76年才见到一次哈雷彗星 ,在公元s年出现后,下一次出现将是公元 年。当s=1986时,再一次出现将是公元 年。

  4.如果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a表示边长,那么正方形周长公式可以写作:

  四、再次感受字母“简”

  1.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用字母表示你学过的运算律

  五、巩固练习

  师:完成作业纸(即书本练一练第1、2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四、教材简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一块长方形稻田,长200米,宽150米,合多少公顷?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卡片口算.

  1公顷=( )平方米  4公顷=( )平方米

  20000平方米=( )公顷  70000平方米=( )公顷

  二、学习新课.

  1.引入.

  教师提问:(1)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有哪些?

  (2)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教师叙述: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教师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教学平方千米.

  教师叙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它的面积是100×100=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1000米(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1045万平方千米,也可以说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1045万平方公里.

  同学们想一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呢?

  (1000000÷10000=100,被除数和除数各划去4个零.)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从上面可以看出,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前面我们学过平方米与公顷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0.我们把这些土地面积单位按从大到小排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2平方千米=( )公顷   8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30000公顷=( )平方千米

  2.综合练习.

  (1)8公顷=(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顷

  30000平方米=( )公顷   9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3400公顷=( )平方千米

  (2)在下面○里填上>、<或=

  3公顷○2900平方米  200公顷○2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404公顷  8000平方米○8公顷

  3.课后练习.

  (1)了解本区或本乡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2)5平方千米=( )公顷   300公顷=( )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12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3)3公顷○2900平方米   200公顷○2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404公顷   8000平方米○8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分别进行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二)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学生观察统计表,完成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六)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1)学生观察统计表。

  (2)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学生展示统计图。。

  2、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①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②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

  ①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②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

  ①小组合作探索

  ②小组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③根据组里统计的结果计算出全班的结果,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情况。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

  2、节约日常开支,减少邮政压力等。

  3、汇报交流:做环保贺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问候,宣传节约用纸,计划自己平日节约用纸的方案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9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98页练习十八6、7、8、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及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2.通过动手画垂线和平行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过直线外的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教师: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和平行,其中垂直是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怎样的相交才是垂直?

  学生:相交成直角就是垂直。(板书:相交成直角)

  教师: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学生动手操作,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范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然后学生比对是否和老师画法相同。

  教师:当两条直线垂直时,它们的'交点叫什么?

  学生:垂足。

  教师在黑板上相应位置标明垂足,同时要求学生也在所画的图形中标明垂足。

  教师:那什么又是平行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师板书:永不相交)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

  学生动手操作后,展示优秀作品。

  以上环节完成后,形成如下板书:

  二、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数学书98页6题。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到台上视频展示台上或上指一指,说一说。

  2.数学书98页7题。

  同桌交流后,上台在视频展示台或上指一指,说一说。

  3.数学书98页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视频展示台或上汇报展示,说说自己的操作步骤。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数学书98页9题。

  学生小组交流后,上台指一指,说一说,最后展示互相垂直的线。

  2.数学书98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完成后,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最后展示:平行线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02-2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2-12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02-14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2-14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2-23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01-30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3-15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2-19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05-2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通用21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