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常用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等特点。
2. 引导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等特点。
三.活动准备
空盒子,每组一盆清水,气球,玻璃杯,手帕,塑料袋,吸管,蜡烛等实验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扮演蓝兔,带领幼儿参观精灵城堡。城堡大门紧闭,幼儿必须获得通关密码才能进入城堡。密码是一道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
抓不住,闻不到,
你需要,我需要,
离了它,活不了。(空气)
幼儿猜出谜语后进入城堡。
(二)基本部分,引导认识空气。
1、空气的特点。
1).今天为了欢迎大家的到来,蓝兔(老师扮)要送给大家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出示事先准备的一只空盒子)
不错的2).蓝兔(老师扮)请一个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然后说一说礼物的特点,(眼睛)没有颜色、透明,(鼻子)没有气味,(耳朵)没有声音,(手)摸不到……)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
3).蓝兔(老师扮)问:“大家能猜测出我的礼物是什么吗?”(在幼儿自由发言后,把盒子打开,里面除了空气没有其它。)
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流动的。
2、找空气,初步感知周围环境中的空气.
1).请幼儿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将塑料袋握紧,塑料袋就会鼓起来.(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气球,足球,篮球,游泳圈,蹦床,轮胎.)
4).在透明玻璃杯中放多半杯水,提供吸管,启发幼儿用吸管吹气,看看有什么现象.
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到处都有空气.
3.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蓝兔:“为什么说空气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呢?大家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1).请闭上自己的嘴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里缺少空气,说明人离不开空气。)
2).除了我们人类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呢?
除了人类需要空气外,动植物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3).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慢慢罩住,问幼儿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空气还有什么用处?假如没有空气,世界会怎样?(地球上温差会加大,声音不能传播,物质不能燃烧,汽车火车不能开动,飞机不能上天,帆船不能行驶等)
不错的4).为了不让这些危害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环保教育)
4.延伸活动:手帕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蓝兔还有一个问题想不通呢,想请大家来帮助解决:
1).蓝兔拿一玻璃杯,让幼儿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一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3).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斜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4).讨论:
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5).请幼儿回家继续与父母做这一实验,谁发现了这个秘密就来城堡告诉蓝兔.
小朋友,今天你们参观了我的精灵城堡,在城堡里我们认识并了解了空气。我们学到了新知识,大家高不高兴?那我们就带着高兴的心情,乘上火车回家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玩降落伞的乐趣。
2.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索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大胆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结果。
3.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降落伞的经验、了解降落伞的组成。
物质准备:自制降落伞一个、梳理图示两张,塑料带若干、重量不同的三种铁夹子若干、勾叉记录标志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降落伞",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降落伞吗?看!降落伞下来啦。
二、第一次探索"落的一样快的降落伞"。
(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正确的比较方法,感知相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降落速度相同)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活动要求。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塑料袋和夹子,想一想怎么做降落伞?
(2)提出活动要求:
①每个人制作一个降落伞。
②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一看两个降落伞是不是落的一样快,想想怎么样比才公平。
2. 幼儿自主开展探索活动。
3.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幼儿大胆说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师:两个降落伞落的一样快吗?你们刚才是怎么比的?
(2)讨论:怎么比才公平。
(3)教师结合图示梳理。
(4)幼儿再次游戏,进一步感知同样材料的降落伞下降速度一样。
(5)梳理小结:一样的降落伞,他们落的一样快。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伞比赛"。
(引导幼儿感知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猜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样的塑料袋、蓝色的夹子和黑色的夹子,请你来猜猜看哪个降落伞落的快,哪个降落伞落的慢。
2. 介绍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人一盘材料,每个人制作一个降落伞。
(2)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
(3)根据比较的结果,给最快的降落伞贴上∨,给最慢的降落伞打X。
3. 幼儿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4. 结合记录表进行梳理小结。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实验过程和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降落伞落的快,有的降落伞落的慢呢?
(3)教师梳理小结。
师:一样伞面的降落伞,蓝色夹子轻,降落伞落的慢,黑色夹子重,降落伞落的快。
活动延伸:
伞面大小不一样的两个降落伞,他们谁落的快,谁落的慢呢?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银河系的组成,银河系的特点和形状,银河系的直径和厚度,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通过计算体会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大,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
3.通过上网、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了解银河系更多的信息。
4.通过动手制作银河系模拟示意图进一步体会银河系的形状。
5.使学生意识到宇宙之大,从而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教学准备
1.教师、学生均搜集相关银河系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网页等。
2.小组活动材料:硬纸板、沙、抹布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了解学生对银河系的了解情况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天上的星星吗?它们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提问: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发现天上有一条比较明亮的光带,它是什么?
(4)教师谈话:人们把这条光带叫“银河”,你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2.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银河的情况
(1)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2)小组活动:每个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资料得到的有关银河的情况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将大家认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另一类。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4)根据小组的汇报,将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
对于银河相同的看法对于银河的不同意见 …………
(5)教师谈话:你们形成的共识都是正确的吗?存在的争议到底谁的看法对?
3.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有条件的可用视频),学生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资料供学生学习。
(2)提问:根据这些资料,你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2)简单归纳并且板书银河的基本信息。
(3)同学们对银河系了解的记录,哪些是对的?哪些不对?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许多银河的情况,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课本上给我们的资料。通过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
(2)学生看课本上的资料。
(3)汇报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5)教师谈话:银河大约包含20xx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人们把由众多恒星组成的这一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
(6)提问:银河系有什么特点?
(主要让学生了解银河系形状像一个扁平的盘子,更像运动员投掷的铁饼。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形的晕所包围。
(7)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旋涡状星系?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6000光年)
(8)谈话:通过上面的研究,大家对银河系的了解现在是怎样的?
(9)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5.教师介绍目前人们对银河系探索的状况,小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
6.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搜集银河系的资料,了解更多银河系的信息。
第二课时
1.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2. 提出研究问题
观察银河系的图片,了解银河系的的特点。
教师提问:银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让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银河系的大小?什么是光年?
3. 了解光年的概念
(1)谈话:为了了解银河系的大小,先必须了解光年?谁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离。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学计算。
(4)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
1光年=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
4. 计算银河系的直径、中间部位的.厚度
(1)谈话:我们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银河系的直径是多少千米呢,中间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学生计算。
(3)汇报计算结果。
银河系的直径是80000光年=300000×60×60×24×365×80000
中间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60×60×24×365×6000
(3)谈话: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大。太阳系在整个银河系中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颗小水滴,更不用说我们的地球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不要因为有了一点成绩就觉得了不起,同时还要有宽阔的胸怀,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5. 制作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
(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一些沙和大白纸,下面根据我们所学到的银河系的形状,做一个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每一组的成果。
(4)请组长来评价大家的成果。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制作,我们发现大家对银河系的形状掌握的很好。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团结协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组都获得了成功。
6. 布置作业
进一步搜集银河系的资料和图片,把你认识的银河介绍给大家。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究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口语表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了解皮球的外形特征及各种玩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同等数量的大皮球;方形、圆形大积木各一块。
2、瘪皮球两个,充气针、充气筒。
3、请家长协助搜集各种类型的球充实体育角,准备各种球类运动的图片、光碟资料。
4、用各色即时贴剪出眼睛、鼻子、嘴巴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大皮球,滚得快
1、幼儿自由玩球,主动探索球的各种玩法。
2、鼓励幼儿积极说出并示范自己的'玩法。
3、幼儿通过玩球,感知球的外形特征,并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感知的。
4、通过同时滚动皮球与方形积木、皮球与三角形积木,让幼儿了解:圆的东西滚得快。
5、游戏:(1)我和皮球赛跑。(2)两人合作滚、接球。
二、大皮球,跳得高
1、请两名幼儿玩瘪皮球,其他幼儿观察讨论:瘪皮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跳不起来?怎样才能跳得高?
2、为瘪皮球充气,幼儿仔细观察如何用充气针、充气筒充气使皮球逐渐鼓胀的过程。
讨论:能不能填充别的东西?
3、拍球比赛:我的皮球跳得高。在拍球过程中探索:怎样让球跳得高?
4、收放好皮球。游戏:“皮球漏气了”。
三、 大皮球,伙伴多
1、讨论:你知道的球类有哪些?怎样玩?
2、观察各种实物球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观看图片与光碟,了解各种球的玩法,培养集体荣誉感。
4、任选一球玩。
四 、皮球是我的好朋友
1、讨论:玩儿皮球的益处。
2、打扮“我的好朋友”:自选所喜欢的各色五官装饰皮球。
3、我和“好朋友”一起玩。
活动延伸:
请家长利用业余时间多陪孩子看球、玩球,进一步加深对球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
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任务形象特征。
2、激起幼儿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3、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锯子实物一个,伞实物一件。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
1、师出示锯子。
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2、师:“那你们知道这个锯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发明的。他发明锯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叫《鲁班造锯》,你们想听吗?”
3、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提问(1):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
提问(2):以前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怎么样?有了锯子以后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幼儿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师讲述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师:“是伞。咦,我国的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3、师讲述故事《鲁班造伞》。
4、提问(1):在我国伞最早是由谁发明的?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会怎么样?
提问(2):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提问(3):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样的伞?
三、简介鲁班及其发明,激励幼儿要向鲁班学习。
1、师:“听了鲁班的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师:“你们知道吗,鲁班不止发明了锯子和伞,还有许多的东西呢!”
教师简介鲁班及其发明。
3、师“你们今天从鲁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本领?”
四、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还了解了他的许多发明,听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的本领。你们还知道鲁班的其他发明吗?回家查阅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吧!”
幼:见过,是锯子,用来切木头的……
幼:想听。
幼:因为小草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所以割破了鲁班的手。鲁班就受到启发,做成边缘有许多小齿的锯子。
幼: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很吃力,很累;有了锯子,就比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伞、蘑菇……
幼儿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幼:是鲁班发明的。会被雨淋湿,会生病的。
幼:鲁班想到了做一个跟荷叶差不多的东西顶在头上,就不会被雨淋湿了;回家做了……
幼:鲁班不满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来,就动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动的,能撑开,能收拢,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伞。
幼:我觉得鲁班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是个仔细观察的人;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是个爱动手制作、爱尝试的人……
幼儿仔细倾听教师讲述,有疑问的举手回答。
幼:要学习鲁班,爱动脑筋,经常动手做东西……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