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8 09:18:2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科学教案锦集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为袜子找朋友的乐趣。

  2、了解袜子的特征,能根据一只袜子的色彩、图案、大小找到相应的另一只袜子。

  3、学习整理袜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袜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取出装有各种质地,大小不等袜子的盒子并做晃动状

  2、教师:我这个藏着宝贝呢!谁来猜猜里面是什么宝贝?(幼儿自由猜测)

  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吧?(教师取出盒子里的袜子)

  幼儿:是袜子

  二、了解袜子

  1、教师:你们穿袜子了吗?我们比比谁的袜子好看!(幼儿自由比较)

  2、教师:原来我们的袜子上都有花纹,图案,还有美丽的花

  3、为什么我们要穿袜子呢?(幼儿回答:穿了袜子就不冷了,脚会很干净,不会脏;我穿的袜子很漂亮)

  4、教师:原来穿上袜子可以饱暖,把小脚保护好,穿上袜子还很卫生,很漂亮

  5、那你们有没有不穿袜子的时候啊?(游泳的时候,洗澡的时候,洗脚的时候,夏天天热的时候不穿鞋子

  6、教师:原来穿袜子有那么多的好处啊,我也穿了漂亮的袜子,给你们看看好吗?(教师脱掉鞋子,一只脚穿了袜子,一只脚未穿)

  7、教师:老师的袜子漂亮吗?(幼儿发现老师只穿了一只袜子)

  8、教师:哦,原来袜子要两只一起穿,那我得穿上另一只袜子(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只小袜子套在脚上)幼儿发现(不对,太小了)

  9、教师:原来袜子大小也要一样啊,那再换一只(教师换上了一只不同花色的`袜子)幼儿发现(不对,要一样的)

  10、教师:哦,这袜子要两双一起穿,还要图案颜色都一样啊

  三、给袜子找朋友

  1、有一些袜子在哭呢,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另一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教师出示一些袜子。让幼儿自由选择,然后去找他们的朋友: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

  3、袜子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可真高兴啊4、交流讨论,知道一双袜子是一模-样的。

  1)讨论:你找到的是不是一双袜子?为什么?(从颜色错的-颜色相同图案不同的-颜色图案相同有大小差异的,逐步评价取得正确认识)

  2)如果颜色、图案都一样,还要比比大小:(比大小的方法:两个娃娃口对口、跟对跟、头碰头,放在一起比一比。解决难点。)

  3)自我纠正,巩固知识和经验。一双袜子的颜色、图案、大小都应该是一模一样的。请你自己比一比,如果错了,重新去找一找,自己纠正)

  四、整理袜子

  1、教师:你会整理袜子吗?我们一起把袜子整理好,好吗?

  2、我们可以怎么整理袜子!

  3、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

  4、指导幼儿整理袜子!

  5、请你把大的袜子放在这个箱子里,小的袜子放在那个箱子里

  五:结束

  袜子宝宝真高兴,表扬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他们下次还想和我们做游戏呢

  活动反思:

  袜子找朋友是一节让幼儿通过观察袜子的大小、颜色、花纹来对袜子进行配对分类的数学活动。活动的开始是以神秘盒的形式呈现的,这样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是先通过两只颜色大小一样但是花纹不一样的袜子引导孩子们观察发现:一双袜子是要颜色大小花纹都一样的。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冬天来了,面对寒冷的环境,我们该怎么办呢?本主题的活动设计我是利用变冷的这一契机,和孩子们张开了冬天用的宝贝的探索活动,让幼儿在感知冬天的寒冷特征了解生活中的取暖方式有什么,《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从而来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体展开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冬季用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冬季的日才物品.。

  2.让幼儿愿意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冬季日常物品。

  3.了解它们的用途并能正确使用。

  活动准备:

  1.事先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自带一些冬季用品(即冬季专用的物品,以达到防寒保暖等功能)或图片。

  2.建议从以下类别中收集真用品:润肤品,包括护手霜、润唇膏等;保暖衣物,包括帽子、围巾、手套、羽绒衣、雪地鞋、耳罩、口罩等;取暖用品,包括热水袋、暖宝宝、空调等,不方便携带的用品可采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热水袋。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就藏在我的魔法箱里,现在我要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摸一摸(提问:幼儿摸起来的感觉)(可以请两个小朋友来完成),刚刚小朋友说这个宝贝毛绒绒的,软软的,热热的,那小朋友你们开动你们的脑筋,你们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的宝贝是什么?(教师出示热水袋),那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热水袋呢?冬天到了,天气特别的冷,我们可以用热水袋来给我们的身体取暖。

  二、介绍冬季用品。

  1.小朋友,除了热水袋可给我们冬天取暖,那有哪些冬天用到的物品呢?

  (幼儿自由讲述),可以请2—3个孩子讲述。

  2.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冬天物品图片,请幼儿来说一说图片上的物品,请你说一说物品的名称、它有什么作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请3个孩子回答)

  三、使用冬季用品。

  1.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些冬季的用品,请你们自己来挑选一样物品使用一下,并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感受。(幼儿自由回答感受)小结:大多数冬季用品都有抵抗寒冷、保暖的作用,使我们感到温暖、不觉得冷、保护我们的身体,有的还可以呵护我们的皮肤,使用这些冬季用品,能使我们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过的更舒服、更健康。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那天冬季的物品吧,并和小朋友分享。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多次讨论取暖用具的名称和发热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同伴哪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让幼儿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比教师告诉幼儿更能让他们接受,我设计了分类的环节,将这些取暖用具按用电和不用电进行分类,加深幼儿对取暖用具发热方法的了解。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1)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2)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三、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

  2、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一至两种,再次实验。

  4、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5、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让我们在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

  四、延伸活动。

  回家后,继续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学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观察研究水的物理性质;

  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水”;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发现探索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和材料准备: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水的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下一课时将作主要研究)

  注意点:观察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课前准备(每组):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芬达)、透明玻璃、一次性塑料杯、塑料吸管、黑瓶子(分辨演示:黑瓶子内装:沙子、 醋、牛奶、酱油、糖水、酒、矿泉水、食用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板书篆体的“水”

  2、古代的人通过观察水,发明了“水”字,我们今天也来认真地观察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呢?

  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评析:从篆体的水字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吸引到课堂中来,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观察和猜测也经历了一个简单的研究过程。把科学的理念和古代的灿烂文化有机结合,有新意。]

  3、用感官观察水

  1、每组桌上都有一杯水,你准备用哪些感觉器官来观察这杯水呢?

  2、学生汇报;

  3、按学生说的顺序板书;

  4、这么多方法,可老师只给你一杯水,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

  5、老师调整板书顺序;

  6、马上要开始实验了,组里可以分工合作,定两个人记录。好,开始实验吧!

  7、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8、学生汇报;

  9、到现在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怎样的东西?

  师选择性板书: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

  [评析: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是这个学期重点要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先自由地发表想法,说说准备用什么感官来观察一杯水,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观察是要按一定顺序的。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课堂上有所提高和收获。]

  再用感官,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教学过渡:

  教师:(出示玻璃)这个东西也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呀,它也是水吧?

  学生:不是。是玻璃。

  1、那玻璃跟水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可以继续用感觉器官,把玻璃和水进行比较,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比较

  2、接下来我们就用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和研究水;

  老师这里有几组东西,小黑板出示:

  实验一:玻璃和水比较;

  实验二:牛奶、芬达和水比较;

  实验三: 两个瓶子里的东西比较(有一瓶是水)

  3、各组可以自由选择做哪一组实验,要求运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发现水和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有不同点?其中实验三不能打开瓶子。如果觉得实验有困难,可以参考老师的实验提示卡。各组组长上来领实验器材、和提示卡;

  4、学生做比较实验。老师巡视;

  5、各组交流;

  (1)实验二请一个小组整个小组汇报。(组内成员互相补充,其他组有什么新发现也可以补充。)

  (2)实验一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交流。

  (3)实验三,老师请其他组的一位代表采访做实验三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不打开瓶子就知道是水的;

  6、老师:大家真聪明!很会做实验,很会研究,真像一个个小科学家呀!

  谁来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什么东西?

  [评析:三个对比实验的设计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进行自主地选择,也使学生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观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得到最大的收获,所以我让学生从三个实验中任选一个实验。后面的交流使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三个实验,可通过其他组的不同形式的汇报和相互交流也能从中收益。在一个个对比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水的认识也逐步完善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概念是在实际的实验中逐步生成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增强了知识的实践性。另外,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提示卡给实验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了帮助,真正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巩固加深认识,课堂延伸

  1、今天同学们运用感觉器官研究了水,发现了水的不少秘密。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这些瓶子中间只有一瓶是矿泉水,谁能把它找出来?

  2、出示瓶子,请一位同学上来。

  (1)能先不打开瓶子吗?

  (2)注意点: 闻:指导闻的方法。

  尝: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尝的哦。

  (3) 表扬奖励。

  3、今天我们的研究用了身体的哪些器官?

  4、人体的器官真神奇呀,帮助我们发现了很多奥秘,我们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5、水的秘密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可以做实验(但是要注意安全哦),可以看书查资料,还可以上网。

  [评析:最后的游戏性实验无疑使学生兴趣盎然,不管能否找到那瓶水,学生都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且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说不定有的孩子课后还会找别的液体继续探究。老师最后的总结也不是终止这堂课的研究,而是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课虽然结束,新的研究也许又将开始。]

  四,教后思考: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能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本课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或几种液体的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事物。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他们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探究的开展随兴所至,探究过程简单、短暂且不严格,这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研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观察,从而发现更多水的秘密。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开放性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1、 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科学课上册教材将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这个单元提出让学生学会运用感觉器官,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观察,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

  2、 体现探究活动的整体结构效益。本课试图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本课的探究活动都是以四个观察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前一个活动是寻找基本的性质,形成初步的概念,后三个活动是思维的碰撞,是运用多种感官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进行比较,体现探究活动的层次性和严密性。

  3、 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儿童身边的一些液体进行科学的探究,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走近课堂,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在看、摸、玩小脚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感知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体操垫、各种豆子、木板制成的小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带着孩子出去散步,来到了音乐厅惊奇的发现了几条特别的小路。

  2、激发幼儿想亲自体验的欲望。师问:“咦!这里有三条好特别的小路哦,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下?”。请幼儿脱掉鞋子,在路上走走,亲自体验一下。并请幼儿说出走在不同小路上的'感觉。

  3、探究。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脚,发现脚的秘密(知道脚是由脚趾、脚趾甲、脚跟、脚心、脚背、骨头等组成的)。请小朋友比一比自己的脚和别人的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小不一样)。还请小朋友说一说脚的本领(走、跑、跳、踢)。

  4、讨论如何保护小脚。不打赤脚、勤洗脚、勤剪脚趾甲、勤换袜子、不要穿太大或太小的鞋子等。

  5、结束。音乐游戏(光脚丫)。

  附儿歌1:光脚丫

  大脚丫,小脚丫,

  一群光脚丫。

  变成小鸭鸭,

  呷呷呷!呷呷呷!

  附儿歌2:光脚丫

  小娃娃,光脚丫,

  扶着走,跪着爬,

  蹲一蹲,站一站,

  蹦蹦跳,快长大。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观看录像及收集材料,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禽中之最。

  2、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鸟类的愿望和好奇心。

  3、丰富词:猛禽、水禽、鸣禽等。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环境创设:

  收集“鸟类之最”的资料,以及有关鸟的分类资料。

  重点与难点:

  了解各种鸟类之最。

  活动过程:

  一、认识禽类

  1. 鸟又可以叫什么?(“禽”,初识汉字)

  2. 禽类可以分成哪几类?

  归类:

  (1)被人饲养的禽叫什么禽?(家禽)

  (2)食肉的、凶猛的.禽,叫什么禽?(猛禽)

  (3)栖息在水边的禽,叫什么禽?(水禽)

  (4)叫声婉转动听、悦耳的禽,叫什么禽?(鸣禽)

  每种举例:家禽——鸡、鸭、鹅……

  猛禽——鹰、鹫……

  水禽——鹈鹕、丹顶鹤、鱼鹰……

  鸣禽——画眉、夜莺、黄莺……

  (5)其他一些不属于以上几类的鸟,叫普通飞禽,如:麻雀。

  (6)不会飞的鸵鸟式比较特殊的一类禽。

  3.哪一类禽是最凶猛的?

  二、了解禽中之最

  1.鸟类中最大的鸟是什么鸟?(鸵鸟)飞禽中最大的是什么鸟?(安第斯秃鹰)

  2.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

  3.最重的鸟是什么鸟?(鸵鸟)会飞的鸟类中最终的是什么鸟?(鸨)

  4.飞得最快的鸟是什么鸟?(针尾雨燕)

  5.最长寿的是什么鸟?(鹦鹉)

  6.最短命的是什么鸟?(燕子)

  三、看完整的录像:这些都是鸟类之最。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比较物体下落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物体落下的现象。

  [活动准备]

  智慧苹果6个、托盘5个、记录单多于幼儿人数、相同的白纸人手一张、沙包、瓶子、纸杯、水果网、蛋糕盘、小手绢、瓶盖等若干、彩笔4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这是一个沙包,请你仔细看,它怎么样了?"

  1、教师操作沙包从空中落下。

  2、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落下来,它是怎么落下来的?

  3、奖励1个智慧苹果"你们真是一群认真观察、大胆表现的孩子,奖励你们1个智慧的苹果。"

  二、挑战游戏一-----探索两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有什么不同

  1、猜一猜出示沙包和小手绢,帮助幼儿理解同一高度、同时的含义。

  猜一猜,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会怎样?

  2、教师验证幼儿猜想,引导幼儿观察它们下落的速度及路线。

  3、 教师示范在记录纸上用符号记录结果。

  如:用圆圈代表沙包,正方代表手绢,在它们下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他们下落的样子与速度。

  4、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也可以选两样不同的东西,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仔细观察它们落下时有什么不同,把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找一个碰不到小朋友的`地方试一试。"

  5、展示记录单,学习多种记录方式。

  1)教师提问不明白的地方,请问:xx小朋友,这个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间提问你对谁的记录不明白,可以向老师刚才那样提问。

  3)小结幼儿的记录方法。

  6、奖励智慧苹果为了表扬你们遵守规则、物归原位的好习惯,奖励你们2个智慧的苹果。

  三、挑战游戏二----探索相同的纸不同的下落方式。

  1、教师示范一张纸飘落,提出问题。

  谁能用同样的纸和我比赛,让你的落下的和我不一样。

  2、幼儿人手一张进行实验,教师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孩子和她比赛,鼓励其他孩子创新出不同的方法。如:我只和第一位想出不同办法的小朋友比赛。

  3、 幼儿回座位,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奖励3个智慧苹果

  5、为了表扬你们积极动脑,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办法去实验,奖励奖励3个智慧苹果。

  四、由智慧苹果引出牛顿的故事。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随时观察物体落下的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中第一次尝试,探索发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在这一环节老师没有给幼儿提过多的要求,只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和宽松的探索氛围,这样能便于幼儿自由尝试,简单的尝试后,孩子们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落下来,并且有的快有的慢。孩子们的发现,我就紧接着提给孩子问题:到底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幼儿进行第二次尝试,按物体下落的速度进行分类,和幼儿进行集体验证后,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发散思维的问题:“除了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外,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落得慢?什么东西落得快?”孩子们的回答很丰富,有的说:树叶落得慢,石头落得快......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分类活动,幼儿对落得快落得慢的物体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重一点的物体落得快,轻一点的物体落得慢。老师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不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更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但在这里有一个知识难点,幼儿认为物的轻重决定它下落的速度,这是幼儿探索的结果。也是幼儿感性经验的反应。对幼儿的回答,我没有下结论,而是给幼儿一个新的问题,给幼儿提供第三个尝试机会,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知道了物体下落的速度除了与自身的重量有关,还与形状、大小有关,这次探索是本活动中最精彩的探索,我用启发性语言脱像了**给幼儿提供了方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迁移,我对幼儿进行了肯定和鼓励,是每一个幼儿获得了成功感,把幼儿的探索活动推向了**。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认识红,黄,蓝色,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 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3. 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体验发现的乐趣。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 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颜色标记20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导入活动内容。

  1. 师:欢迎大家来到魔法学院,我是魔法师。今天我要教大家编一个魔术。

  2. 师:这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

  3. 师:看仔细楼,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了,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咒语“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

  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4. 给变出颜色的水宝宝贴上相匹配的标记。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导幼儿勇于尝试探索。

  1. 师:老师准备了每人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2. 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

  3. 师: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流讨论)给你们的水宝宝贴一个颜色标记吧。

  4. 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帮它找个家,红色的水宝宝住红标记的家,请小朋友们看着标记给你们的水宝宝也找个家吧。(与框子对应放)

  三、教师解读秘密。

  1. 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

  2. 请2个幼儿演示操作,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进行试验。

  3.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

  4. 师:我们把瓶子打开来找一找秘密吧。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 小结:原来盖子里藏了颜料,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词:溶解)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 师:看看老师的瓶盖里还有颜料吗?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黄)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一起来念咒语吧!

  2. 教师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请幼儿观察色彩的变化。

  3. 提问: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它找了什么颜色当好朋友,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讲述)

  4. 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5. 结束活动,幼儿离场。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观察生与熟食物,发现生与熟的不同。

  增进幼儿对食物的煮熟过程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 生的河虾、鸡蛋、速冻汤圆、饺子、发面团若干,熟的河虾一盘。

  2、 小电饭煲2~3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小朋友,过春节的时候,你们在家吃到过哪些好吃的菜?

  2、你看过妈妈烧菜吗?说说生的'菜和熟的菜有什么不同?(请幼儿举一种菜的例子给予说明)

  二、观察并烧制食物

  1、出示一盘生河虾和熟河虾,让幼儿区分生和熟。

  说说哪一盘是生河虾,哪一盘是熟河虾呢?

  你是怎么看出(判断)生和熟的?生河虾和熟河虾有什么不一样?(熟的虾颜色是红的,有香味道又鲜)果真吗?老师来煮一煮试试。(教师把生河虾放在电饭煲里煮一煮,看一看外壳有什么变化)

  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生河虾、熟河虾的不同。

  2、让幼儿观察汤圆和饺子生熟的变化。

  将电饭煲中的水烧开,分别放下汤圆和饺子,观察这时候的汤圆和饺子是怎样的?(沉在下面,是生的)烧着烧着汤圆和饺子怎么样了?(浮起来了,熟了)

  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汤圆、熟汤圆、生饺子和熟饺子的不同。

  三、幼儿操作

  请一部分幼儿揉发面、做成小面包样,一部分幼儿打蛋浆。(教师事先把蛋打在盆子里,再让幼儿舀到小碗里,把蛋黄打散)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把幼儿做好的生面包和生蛋浆放进电饭堡里蒸,留下一些生的面包和蛋浆

  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面包和熟面包、生蛋浆和蛋羹的不同。

  四、生活经验交流

  为什么有些东西要烧熟了才能吃?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幼儿的一些无意举动,让他们突然发现:镜子能够反射光。在随后与幼儿的交谈中我发现,由于镜子是生活中使用率很高的日常用品,所以,幼儿往往会产生片面的了解,镜子就是照照而已,别无用处。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兴趣及需求,我决定支持他们继续探究镜子。

  因此,活动设计就从镜子的用途开始,让幼儿回忆镜子的用途,然后通过“找一找”的游戏,使幼儿逐步感受“镜子可以反光,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将其摆放在各个需要的地方,使其发挥功用,为人类服务”。

  游戏“找一找”是让幼儿在不转身的情况下,从镜子中观察身后的玩具。由于受到游戏规则的限制,幼儿需要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与方向,从镜子中观察身后的情况。游戏开始前,教师先以游戏者的身份,亲历了整个游戏过程,完整、清晰地了解幼儿游戏时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以及游戏带给幼儿的启发。由于教师有了亲身体验,所以能发现:要摆弄手上的镜子去观察身后的玩具,其实是有难度的;而且,用镜子照自己的正后方要比照自己的左后方和右后方更难:因此,需要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来支持幼儿玩游戏“找一找”。由此,设计时我牢牢把握幼儿的学习难点,帮助幼儿层层梳理和归纳,使游戏顺利开展。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验镜子为生活带来的方便。

  2.在“找一找”的游戏中,尝试通过改变镜子的摆放位置,观察身后的景象。

  活动准备

  PPT、镜子、玩具。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镜子

  1.关键问题:你家里有镜子吗?镜子摆放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用处?

  2.小结:每个家庭都有镜子,镜子是我们生活中普通但又非常有用的生活用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充分感受镜子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玩游戏:找一找

  【设计意图:从“用镜子观察自己”到“用镜子观察自己身后的玩具”,虽然只是移动一下镜子,但这个跨度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挑战。而且,用镜子观察自己的正后方要比观察左后方和右后方更难。因此,游戏“找一找”需要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以支持幼儿的学习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

  1.游戏玩法:利用镜子找到“雪娃娃”和“溜冰娃娃”。但是,只可以使用镜子,要想办法从镜子里找到这两个玩具。

  2.游戏规则:

  (1)不能转身,也不能回头,只能借用手中的镜子。

  (2)在规定的时间内,谁能从镜子里找到玩具“雪娃娃”和“溜冰娃娃”,谁就获胜。

  3.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游戏。

  【设计意图:第一次游戏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感受镜子除了可以照自己,还可以从镜子里观察自己身后的物品。因此,游戏前教师要告诉幼儿:游戏中会出现两个玩具及玩具的名称,并将玩具摆放在便于幼儿观察到的左后方和右后方。在激发幼儿游戏欲望的.同时,鼓励幼儿能够带着目的进行游戏。初次操作,幼儿还是会按照原来的习惯使用镜子,为了能从镜子里观察到身后的玩具,他们会下意识地移动自己的身体或是移动镜子。这时,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各种观察方法,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各种想法,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促进幼儿的探究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座位比较偏的幼儿,适时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因为他们的观察可能会难度稍大些。】

  4.关键提问:

  (1)你们从镜子里找到这两个玩具了吗?它们分别在哪里?

  (2)你们用了什么方法找到这两个玩具的?

  5.小结:虽然我们不能回头看,但我们可以左右移动手中的镜子,通过镜子来观察我们身后的玩具。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提问与小结,帮助幼儿梳理游戏中所获得的一些关键经验,使幼儿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利用镜子观察身后的景象。】

  (二)第二次游戏

  1.游戏玩法:幼儿身后摆放六个玩具,运用第一次游戏的玩法,想办法从镜子里找到这六个玩具,并分别记住它们的方位。

  (这里教师需要鼓励幼儿运用先前的好方法来进行第二次游戏,使幼儿能不断地巩固、积累新经验。)

  2.游戏规则:

  (1)不能转身,也不能回头,只能借用手中的镜子。

  (2)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从镜子里找到全部六个玩具,就算获胜。

  3.关键提问:

  (1)在你们身后有哪六个玩具?它们分别在哪里?

  (2)要从镜子里找到这六个玩具,你们用了哪些方法?使用的方法一样吗?

  4.小结:身后玩具摆放的位置不同,手中的镜子也要随之改变方向,不仅可以左右移动,还可以上下移动,这样才能看到摆放在我们身后不同方位的玩具。

  【设计意图:第二次游戏是第一次游戏的递进,帮助幼儿再次巩固建立新经验,使幼儿了解,想要从镜子里观察自己身后的玩具需要运用一些方法。因此,这次玩具的摆放数量可以从原先的两个增加到六个;摆放的位置,也可有所调整,不仅有左后方、右后方,还可增加较难观察到的正后方。第二次游戏的关键提问与小结重点在于帮助幼儿梳理与总结寻找的方法,特别需要交流的是,如何观察自己正后方的玩具,让幼儿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感悟。】

  三、有用的镜子

  1.关键提问:

  生活中你们会运用刚才的方法来使用镜子吗?

  2.播放录像“汽车上的后视镜”。

  【设计意图:录像的内容是专门针对前面的游戏而摄制的,凸显车上的三面后视镜及其功用,使幼儿感悟到可以运用先前建立的相关经验来理解与解释安装后视镜的重要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3.关键提问:

  (1)哪一个是“后视镜”,它有什么用处?

  (2)汽车上为什么要安装三面“后视镜”?

  【设计意图:三面“后视镜”安装的位置不一样,所能看到的对象也不相同。观看录像时,教师要鼓励幼儿与先前的游戏建立相应的联系,加深幼儿对先前概念的理解。】

  4.小结:改变镜子的摆放位置,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东西。人们就是利用镜子的这个本领,将它们安装在我们需要的地方,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活动延伸

  我们使用的镜子始终摆放在我们的面前,如果这面镜子摆放在我们的上面或是下面,镜子中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科学教案《病毒》10-1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好喝的饮料科学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