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5 05:20:00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

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

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

第三,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见裴姊娜:《发展性教学论》)。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

《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四,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

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

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现在列举几种例子:

例一,发现别人,互相学习。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同学们下位子互相参观试卷,然后写出你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的名字。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例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其实我们应重视动员学生之间作业批改,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环节教学策略2017-05-12 22:05 | #2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交流展示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展示自我观点,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将成为现代人主要的素质表现。因此,培养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以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还能正确的判断对方观点是非走向、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同对方沟通,从而达成一至看法的这一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的“合作”就是要求学生在一个学习群体体中通过“交流展示”来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设计好“交流展示”这一课堂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研究本环节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学生展示交流的方式的选择,学生参与的流程指导、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自主学习模式中“交流展示”环节是贯彻《新课程目标》的实现中是最关键的一环,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展示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时,我们教师缺少可操作的具体方法,虽然各地都在探索各自的自主学习模式,但从具体的文献资料中却很少有自主学习模式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策略,特别是展示交流环节,具体的流程怎样安排,教师怎样做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怎样去评价指导学生的展示交流,展示交流环节与自主学习的其他环节的互动关系怎样体现。都是目前我们在新课堂教学中筮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1、我们滩头联校的语文教研组在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都遇到了在“展示交流”环节的困惑。该环节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老师参与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参与的少了,正常的教学无法进行,教师在该环节应怎样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语文教研组所有老师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滩头联校语文教研组成立以赵现军为组长的课题组开始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环节的教学策略。

2、2017年3月我校提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环节的教学策略”课题研究申请,获得立项。课题组立即组织研究并编写了《开题报告》,课题组根据各个成员的特长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确定了研究的方法,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1

3、2017年4月课题组召开了4次研讨会,就各自研究的内容及研究结论在教学中运用的反思开展研讨,形成研究成果,指明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使我们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实践,在动态中优化,最后在4月末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各个参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展示交流”环节的教学有序开展,教师的指导策略基本形成,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很好的体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展示交流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组成员就自己研究的方面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赵现军完成了论文《小学语文课堂“展示交流”环节的教学流程》、赵永法完成了论文《小学语文课堂“展示交流”环节与其他环节的互动关系》、赵文娟完成了论文《小学语文课堂“交流展示”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高素芳完成了论文《小学语文课堂“交流展示”环节的评价策略》、陈丽敏完成了论文《小学语文课堂“交流展示”学生的表达语言指导》。

4、2017年5月课题组根据4月份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上了了四节观摩课,观摩课上,做课教师从课堂的流程上,教师的指导评价上,学生的展示交流语言上,无不体现出我们的研究成果。课后观摩教师对这几节课评价道:课堂上学生展示交流的有广度、有深度、有热度,学生的能动性得以极大地发挥,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恰当的表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堪称“无师课堂”。随后我们课题组又组织成员再次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形成对策,为下一步的研究找到方向。 5、2017年6月课题组进入结题阶段,课题组成员就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再次反思,查阅资料寻找依据,形成最后的研究成果。赵永法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完成了《“交流展示”活动对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影响》的调查报告,赵文娟完成了论文《小学语文课堂“交流展示”环节教师地位浅论》,高素芳完成了论文《小学语文课堂“交流展示”环节的评价的应用》,陈丽敏完成了论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策略》。基本上完成了课题的既定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完成了对“展示交流”环节的基本流程设计

1、在课题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形成了“展示交流”环节教学的基本流程,使老师掌握了在课堂上按照怎样的步骤来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展示,对应知而未知的知识通过交流来掌握,并且使知识交流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得以高效有序的完成,从而打造一个高效课堂。在设计“展示交流”环节流程时,既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到“展示交流”这个环节中,又要他们获得的知识最大化,我们就侧重于把“展示交流”的重点放在小组内展示这一环节中,这样班内几个小组同时进行,节省了展示的时间,又给了所有学生以展示机会,即使学困生有了释疑解惑的机会,又使学优生有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完成“惑”与“学”的交流。全班交流我们侧重于对共性问题的展示交流。注重点拨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过程中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使学生通过全班交流这个环节圆满的完成学习目标。

2

2、“展示交流”环节设计的亮点是“师生单独展示交流”这个环节,这是在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特殊学生需求的一个补救环节,在这个环节通过个性学生与老师单独交流,解决其存在的特别问题,满足其特别需求,激发其特别的学习欲望。

3、在这个流程中我们还设计了评价环节,运用教师评价指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来能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运用学生互评来使学生完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伙伴关系,来使学生学会欣赏与赞美,学会探讨与沟通。运用学生自评来使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

4、通过对流程的设计使我们很快老师完成了由“讲授型教师”转变成“指导型教师”,缩短了教师转型的历程,为尽快适应新课标,进入新课堂奠定基础。

5、通过对流程的设计也是学生尽快使用老师的新教法赢得时间,是学生明确在课堂上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二)完成了“展示交流”环节与其他环节的互动关系的探讨

1、“展示交流”只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他必须与其他环节互动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发挥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展示交流”环节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深入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根据目标运用“读、思、画、查、批”的学习方法完成与文本的交流,即自主学习,为“展示交流”储备知识和构设疑问。在此基础上的“展示交流”才会有广度、有深度、有热度。同时“展示交流”环节通过学生在课堂的积极表现,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誉,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促使学生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课前的自主学习中去,所以“展示交流”与“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是互为促进的关系。

3、“展示交流”环节必须有“课末检测”环节做保障,“展示交流”环节的成果怎样,要靠“课末检测”检测效果,看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为下一步教学指明方向,同时“课末检测”环节又促进“展示交流”内容向着教学目标靠拢。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三)构建了教师在“展示交流”环节的主导地位

1、确定了教师在实现主导地位的三个步骤,即引领时代、参与时代、无师时代。教师在向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者的过程中必须分步进行,不可一蹴而就,本课题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科学地确定了这三个步骤。

2、探讨了教师在实现主导地位的三个时代的指导内容,在“引领时代”教师主要从小组的构建、学习内容的设置、学习的流程和方法、展示交流得流程和方法、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展示语言的编排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引领,使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展示交流方法、评价方法,为成为课堂的主体走出第一步。在“参与时代”教师主要通过参与学生的小组展示交流,以一个小组成员的身

份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同学的学习过程,展示交流过程。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去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展示交流中怎样去做,实现个性化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在“无师时代”学生已经能高度自主地去完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得学习过程,并且班级的组织生活以高度自治,教师这时要以关注个体、个案为工作要点,那些学生还不能适应自主学习,就要单独交流辅导,那些学生觉得课堂展示交流不够尽兴还有兴趣点,教师就要私下沟通交流,帮助其拓展兴趣点,开阔其视野。课堂教学中好的学习方法及时推广,不好的苗头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既实现了学生整体的学习目标,又使那些有精力、有兴趣的同学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拓展更开阔的事业。

3、教师主导地位的研讨为教师尽快适应新课堂提供了基本策略,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方向,提出来从一个观察者开始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思路,指出教师从“知识与技能目标、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同伴关系、学科情感”五个维度来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运用一定的分析工具来为我们教师实现主导地位提供科学的信息。

(四)提出了评价这种教学方式

1、教师的主导地位很多时候是通过评价来体现的,用评价来代替说教更具有针对性,更利于学生接受。

2、通过多种方式的评价,是学生能深刻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能认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五)注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1、在“知识交流”这一环节中,学生是以口头表达为主的交流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有较高的要求,用高度概括、生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展示内容,用礼貌、得体、周到的语言来和同学交流不同的看法,用铿锵有力、有理有据的语言与同学争辩,是我们课堂中的经常现象,这得益于我们创造了宽松有序的展示交流得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上让学生想说、敢说、自信地说。

2、老师掌握了引领、指导学生语言表达的方法,在引领时代,老师设计出来最基本的表达语言样本供学生参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课堂语言的表达方法,在参与时代老师通过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在无师时代老师又重点指导着学生的语言表达。

(六)有力促进语文教学成绩的提升

课题组在本学期的研讨有力的支持了教学工作,课题组成员积极的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成绩,如四年级(2)班作为实验班在县组织的期中检测中语文成绩无论是优秀生数还是及格生数、平均分都远远超过对照班四年级(1)班。见证了课题研究的效果,还有五年级一班在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学习的自主性、课堂秩序、学习成绩等方方面面都

超过对照班五年级二班。

(七)有力的促进了教师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促进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得可喜的成绩,我课题组的五名教师在本学期都作为总校的骨干教师,参加总校的教研活动,有四人为教研活动上了公开课,教改课,都以新颖的教法,高效的学习效果赢得了全总校老师的赞誉,成为学习的榜样,赵永法老师在两次在总校例会上做《课改报告》,更是体现其较高的专业素养。课题组成员全部获得“创建新课堂能力达标”证书,为我校赢得“首批创建新课堂示范学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五、研究结论

通过本课题组的一学期研究得出《》的研究是一个科学的命题,研究的成果基本解决了课题设定的研究目标,使得师生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改善,教学调控达到最佳状态,大大提高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减少课堂上学生被动的现状,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而富有高效。

六、思考和展望

本课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时间仓促,研究者的水平有限,教师在“展示交流”环节所采用的的策略还处在参与时代,真正要进入无师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继续的探讨。

【小学语文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09-25

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09-25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策略09-25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03-0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与案例研讨的培训小结09-2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03-09

课堂教学策略指南小学科学09-25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反思09-25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