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龙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一、 概念:
(一)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整合应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全局性和指导性。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三)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策略是比较宏观的,而方法是较为微观的。比如选择一门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安排知识内容体系,这就属于宏观的教学策略。根据这一教学策略我们可以选择较为细致,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怎样讲解某个概念,怎样介绍某些美术作品等等。
2.策略重在预判,方法重在实施。
联系:
1.策略统摄方法,方法为策略服务。
2.两者都与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美术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也不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而是可供师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的方案,是具体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
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立,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二)美术教学策略的分类
1.学习方法策略
在我国的学校,很少有老师教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学习,因此,学生只有靠自己辛苦摸索,低效学习,结果费了很大的力气,只吸收了需要掌握的知识的一点皮毛。而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影响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学习方法的有效训练。如记忆的技巧、思维方式的分类、思维的转变、创意的组合等,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正确的方法好比得力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定位某些知识和在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时,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会学习是21世纪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在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名为《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中,“学会学习”就被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7教师在实行某个新想法的时候不妨在课前拿出一部分的时间来介绍与之对应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在教学之初,我们可以首先倡导学习方法的策略。
2.信息收集整理策略
创作或设计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安排、重组信息,并创造新的信息的过程。然而,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师需要解释成功或错误的例子,进行启发和指导,使学生认识到必的要信息选择。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当然,教师则应当引导和提供必要的信息渠道。适当布置一些美术方面的词语、问题让学生利用辞典或百科全书查阅词义或解释,或要求用速写的方法记录形象,都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源、收集信息的能力。社会教育设施、国际互联网或自然环境都是信息源,应当让学生了解信息查询、检索、收集的方法,能够利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所需信息。信息收集策略在教学条件较好的城市地区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比学习方法策略主要的关键在于信息搜集的广度。
3.培养态度与情感体验的策略
在一般学校教育中,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含糊、抽象,如何形成、如何评价等都未曾明确。对此,我们认为对于未来社会的人才而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比知识、能力更重要。情感态度应当包括各种人类的高级情操: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美术活动本身就是情感表达的过程,也易于将个人的情感(甚至情绪)、态度形象化地诉诸美术作业之中,只要进行主题性的创作活动,其中必然体现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人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一种道德感和“善”的表现。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学习许多美术知识,又需要用美术的手段来表现客观现实或自己
的生活,表达人生的态度、生活的本质,都需要有一种崇高的信念、独立的人格、自信的态度和自主的见解,其中就是学生的理智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象化反映。
为了使教师能够真实地了解学生,可以通过一种具有诊断性的创作活动来实现,所以,这一情感目标是不让学生知道的。这一情感态度目标要求能够较客观地分析学生的某种态度是否形成,并能在美术作业中体现出来。由此,教师命题时应考虑到:首先,设想具有某种态度的学生将会画出什么;然后,设想不具有某种态度的学生又会画出什么;最后,找出能明确区别上述两种学生的特征。
《李龙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师在命题时,应该选择学生的现实生活、切身感受,并能够自然地、形象化地加以表达的命题,比如《我的家》、《我们的学校》、《我生活的城市变化》等命题,不带有积极或消极的导向语气,不再额外提出道德或人际关系的要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与家长、同学、老师以及家乡的各种感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诸如强化、偶发事情的提问、树立榜样等方式,通过有效的途径來实现目的。
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可以在美术作业中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明显地区别学生是否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这样一个情感目标。从而便于教师采取教育和矫正的措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健康的发展。
4.交流策略
交流策略也是教学策略中的常见形式,整个过程可以由教师引导,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交流。
(1)班级全体讨论
平时最常见的形式,但由于人太多,发言机会有限,有时会形成教师和学生间的问答形式,而无法使全体参与讨论,故在小班中效果会好一点。
(2)班分组讨论
先分成四、五人一组小声讨论,然后推举某一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所以与班级讨论结合起来进行可弥补全体讨论中的不足。教师应让每一小组的意见充分发表,并注意其中不同的看法,加以引导,以深化讨论。
(3)辩论会
原为屯视台中的专题讨论会。运用到教学屮,也足指定五、六名成员,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掌握者要以对立意见的展开为主轴推进讨论。
(4)论坛
“论坛”原指古罗马城市公众集会的广场。论坛以阐述对某一问题的态度(赞成、反对
或修正)及其论据为中心,掌握者要尽量引导发言者充分发表意见。
(5)论战会
将班级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二部分,学生不管真实观点如何都要参加一派。这对于形式逻辑的发展,锻炼驳倒对方论点的论战技巧很有好处,但易陷于形式主义的境地,掌握者要注意使论战保持原问题的方向展 。
(6)头脑风暴法
由主持人提出问题,鼓动全体学生尽可能提出新颖的、有创见的想法,但不开展讨论和批评。由于相互之间的刺激与启发,以及热烈的气氛,能激起发散思维并获得大量的新问题、新意见,多用于美术创作或设计构思之前。
5.提问策略
提问是师生交流沟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能设计出既有趣又有效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
(1)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提问
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注意、兴趣和学习动机。一般來说,这种提问是发散型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可进行适当的评价,促进有弹性的思维活动。逐渐地增加提问的深度,在反复问答过程中接近所要解决问题的核心。
(2)发现式的提问
对事件进行价值判断的提问,寻求某-?事件的原因结果的提问,区分事实和见解的提问。
(3)学生互动的提问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集中注意,需要时时给予刺激。
(4)给予暗示提问
在学生个人或小组的研究中遭遇障碍而停止不前时,教师用提问的形式作暗示,要比直接讲授更有助于学生开动脑筋。
6.回答的策略
教师必须有扎实而广博的知识结构,极力防止对学生正确回答的否定处理,或对学生错误回答的肯定处理,因为这会构成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的打击,并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可以采取一下方法:
(1)师生互动
有时学生的提问,例如一种昆虫的名字,教师可能真的回答不出,而通过师生合作活动,借助电脑网络、多媒体不仅知道了这种昆虫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
途径,以及认真地探究未知世界的态度。这一过程已不是为了维持教师权威者的地位,而成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2)补足知识缺失
常常发生在教师的提示不够充分,而学生又没有储备这部分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该详尽的进行“补足”,以此来解决问题并避免以后问题的出现。
(3)类似问题解答
在初一教材中有《审美情趣与艺术创造》一课,学生提出“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这显然超越了他们理解程度,聪明的教师就提出一个类似问题:“世界上是先有蛋呢还是先有鸡呢? “当学生争不出个所以然时,教师说,它们是从原生物慢慢进化而来的,而艺术创造与审美情趣也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逐渐形成的,从而化难为易,使学生有可能了解这一问题。
其中学习方法策略是教师当前迫切需要掌握的,交流策略与信息收集策略作为教学能力的扩展,而回答和提问的策略是与课堂教学时刻密切联系的,也应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来掌握。
三、美术教学的一般方法:
(一)教学方法分类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目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语言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大量的视觉信息都是借助它得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的。
《李龙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讲授法: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谈话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此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谈话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讨论法:讨论是在一种情景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相启迪,分享信息和思想,探究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
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绘制示范以及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在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其特点是形象生动、具体真实、感受直接,体现了美术学科教学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特点。
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比较法、示范法、练习法、呈示法。
演示法:是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只想一套规范性的程序或动作,引起学生相应模仿行为的教学方法。演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书本与实践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各种原理、法则的正确性。
参观法: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相关场所获得新知、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比较法:诱导学生自觉地以通过比较去品评、探究、整合、体验,从而提高美术鉴赏素养。
示范法:示范是教师或示范者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显示完成一项工作和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示范在技法的运用和材料的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美术学习中技能活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练习法(辅导练习法):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和教师辅导,巩固与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呈示法:借助静态的物象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以及将有些事物、现象、过程直观化展示的教学方法。
3.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对内容创设一种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验其艺术美对魅力,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对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一定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情境法和欣赏法。
情境法: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情景,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习的教学方法。
欣赏法:教师通过讲解等,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视觉和情感的融合。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经教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通过独立的探讨和研究活动获得技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
学生主动的学习,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美术能力。
主要包括观察法、发现法、尝试法和故错法、留空法。
观察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共享自然,激发学生绘画的欲望,帮助学生最直观、最准确地了解绘画对象的主要特点。
发现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其特点与优势在于: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尝试法:也称为试误教学法,是由教师设置一情境,让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后找到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
故错法:是指教师在授课时,有意识地利用错例来培养学生思考、争议、辨析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分为发现错误、考证探究、实践运用三个步骤。
留空法:是指教师教学时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内容不讲,即空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思考、推测和实践去完成。
(二)美术教学方法的选择
美术教学方法是极其丰富多样的,而且随着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又会不断地涌现。因此,教师能否依据教学实际正确、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自能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按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作出合理的选择,并能根据最优化的原则加以组合。
1.选用最优化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犯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体现出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的特点。从发展的观点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逐渐由“教师主导型”向“师生互动型”和“学生自主型”过渡,这一过程可能就在一节课中完成,也可能是整个学期甚至更长。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应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的特点。
(1)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注意选用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并能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
(2)依据学生实际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实际和特点,主要指学生的年龄特征、气质性格、知识技能水平、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等因素。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实际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地发展。
(3)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美术教师的素质,主要表现在他的人格品质、
美术水平、个性特长、表达能力、教学风格、课堂组织能力等方面。任何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并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时,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4)依据教学物质资源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5)依据教学方法自身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和作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或者局限性,关键在于教师能深刻理解并正确地使用才能发挥其最佳的效益。
2.最优化的教学方法的鉴别标准:认同感、参与度、综合化、时效性、审美值。
3.按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的选择方法:美术教学方法按照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区分为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三大类。选择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有:
(1)教师要根据教学方法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应当由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逐渐向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过渡,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3)选择教学方法还必须考虑到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自身的条件、教学物质资源和技术等教学要素。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2017-05-12 20:04 | #2楼
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略和“综合探索”策略。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和思想。在美术创作中没有对或者不对,只有好或者更好、美或者更美。发展独创思维是其重要特征。
“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较其它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通过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将美术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碰撞和结合,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造型表现”课堂教学活动策略:
“设计应用”教学策略与模式流程图:
目标确定
分析学生情况,理解把握教材,制定教学方案。
确立教学目标
把握重点难点
搜集信息
师生协同准备
搜集信息资料
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查阅有关信息、资料,做好学习准备。
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根据已有经验,认识感受材料特性,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中导入课题。
交流信息资料
欣赏感受作品
导入学习内容
欣赏感受
探讨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实践
群体互动参与
体验创作过程
创作实践
根据学生准备等实际情况,合理作示范,以
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是平等参与者
中的首席。
展示评价
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每个人对自己和他 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交流展示作品
自评互评师评
共享诊断激励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拓展想象
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
联系生活实际
扩展学习内容
进行审美深化
拓展延伸
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堂教学策略
-----具体教学环节
“综合探索”课堂教学策略:
优美的造型 心灵的表现
——“造型表现”教学策略解读
“造型表现”是《课程标准》中创作活动的两大学习领域之一。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造型表现”教学活动策略。
一、基本概念
美术是造型艺术。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写实的还是抽象的,也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前卫的都以造型为载体。我们的美术教育无论怎么变革也还是以各种造型为基础的,我们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创造出优美的造型来表现我们的心灵。
在本学习领域里,造型是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造型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在奇思妙想中寻找灵感,训练发散思维;造型是情感和认识的外化,发展独创思维是其重要特征。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去体现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人文思想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造型和表现是美术创作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二、操作要领
(一)、欣赏 感悟 畅想
1、欣赏。有针对性地适量欣赏名家大师和身边
的师生作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搭建起良好的课堂教学平台。如:凡高的《缠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可以通过红色的基调,画面上饱受疾病和苦难折磨的画家形象去体会作品的内涵及画家的创作心理。右耳(也有资料称是左耳)包扎着绷带,口里衔着烟斗,头带毛皮帽,身着绿色大衣,看似平静,内心却充满焦虑、悲伤和无助。眼睛里流露出颓然和神经质。凡高的《星月夜》,画面神秘浪漫,绚丽缭绕的色彩令人心醉。宽厚朴拙色条回旋于暗蓝的夜空音乐般地律动着,形成大大小小的旋涡,把人引向宇宙深处。白色和柠檬黄的短小色条聚集成圆盘似的星光,以鲜亮的黄色点出星星,很是特别。与躁动激烈的天空相比,画面下部的村庄很平静,但平静之中似乎也蠢蠢欲动。村中教堂的尖塔被拉长,神经质地指向天空。画面左边一大丛暗绿色的丝柏树扭曲向上,火焰一般烧进同样沸腾的夜空,有力地分割了画面,使构图更加完美平衡。整个画面看似疯狂,却有着某种内在的秩序。当然,欣赏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用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
2、感悟。例如,在欣赏油画作品《呐喊》时,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感悟。问题一: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二: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造型手段来达到这种目的和效果的?问题三:关于这幅画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逐步感悟:蒙克的作品《呐喊》是根据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而创作出来的。画面中央变形的人物正捂着耳朵呼号呐喊,似乎是画家自己的化身,也让观者感受到人类在苦难中的紧张、恐惧、不安和绝望,准确地反映了世纪之末青年的失落感和内心的激烈冲突。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有计划地通过讲述分析、组织学生查阅资料等形式,使学生感受作品纯粹含蓄的表现形式。
3、畅想。让学生自由畅谈由所观赏的画面所想到的以及联想到的?得到了什么启示?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创作空间。
(二)、体验 表现 创新
几乎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的欲望,创作课是最能体现自我表现,释放潜在创造力的课程。虽然新课程标准强化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但是有较强的造型能力毕竟是一件好事。我们见过很多成人一出手比儿童水平还低,纵有很好的创意却力不从心,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哀。不能单纯强调知识技能但也绝不能忽视知识技能,只要正确地引导就不会泯灭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的教育正在弥补双基的不足就是很好的例证。
1、营造文化氛围和情境。创新需要勇气,要敢于表现。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站在知识和意识的最前沿,要做一个能及时辨认出千
里马的伯乐。当然无论学生优劣都需要我们精心呵护、耐心培养。我们的任务是让优者更优劣者变优。
2、教师示范。课堂上,教师的示范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进而确定主题。如果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地敬佩,还将对学生的创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关键在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之点睛之笔,做启发性引领性的示范而不是处处示范。教师还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赏评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教师示范不能一概而论,需看实际情况而定。
3、指导创作创新。 艺术是人对理想的憧憬,是饱满激-情的释放。当然 “表现——创新”式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专业问题。在创作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创造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表现过程的探究以及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学生形成开放式发散式创新思维,成功地表现自己的心灵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与实际水平,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和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⑴、观察、收集素材、展开想象。
美术需要用造型手段来揭示艺术形象的精神、意境和美感等。与成人的创作过程相似,儿童创作也必须经历注意观察、收集素材、展开想象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和记忆,为自己的创作收集所需的各种形象,可以通过画速写和记忆画或者通过查阅书本材料、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途径来收集素材。有时观察到的具体景物不一定理想,可以进行艺术加工改造,把无生命力的东西变为有生命的形象,还可以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加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小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在生活和成长中逐渐丰富的,美术教师必须不断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和事物,善于发现新奇有趣的事物,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幼小心灵中的天生的冲动,激发他们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实现“不是让我画而是我想画”,从而发展学生运用自己的技能技巧创造作品和真诚地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⑵、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
不同地域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造型手段和方法,就中国美术而言,有形象化造型、谐音化造型、意义化造型、情势化造型、功能化造型等造型规律。不管哪种造型手段都存在一个构图问题,有人这样比喻,布置构图就像布置房间一样,一个房间总不能把家具塞满就了事。应该是想一想哪些家具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做到既实用又美观。所以下笔前让学生想一想,把画面的内容分布在什么地方最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哪些地方画主要的东西(主体),哪些地方画次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背景?并不是物体画得越多东西越好。哪里应该留出空白,为什么?大胆用笔、大胆用色。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能出奇制胜。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上学到了什么方法,受到了什么启发,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学校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要灵活掌握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不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调整内容,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
(三)、展示交流评价
展示作品、相互交流、欣赏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
可以享受到收获的喜悦,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可以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进一步得到艺术的陶冶,还可以通过多层次的交流,进一步培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
1、展示学生作品。
既要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更要展示学生有创意的作品,特别要展示经过努力又有进步的学生的作品。评价时,适度激励是必须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比如:泥塑课要求学生用泥捏出各种各样动物、饰物或其它的立体造型,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做雕塑家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泥塑作品后,许多同学迫不及待地动手,用自己喜爱的动物和装饰品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特色,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泥塑。为了深化评价效果,我们有意识地把展示评价时间留得长一些。学生的再创新显而易见。
2、多层面交流
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创作的预备阶段、创作过程中以及创作后的评价中,教师应根据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其横向比较、鉴别与发展。
师生交流。如果有学生问我的创作体会,我会以平等友好的心态,很直率地与之交流,谈自己的创作历程,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创作的确很能让人思考、宣泄内心、表达情感。我喜欢画人物,也总是赋予笔下的人物一种虚幻、一种圣洁、一种凝思、一种闲适、一种隐藏于平静之下的激-情。人的一生在不断地失去,也在一点一点地得到。得到的是我们希望的和不希望的,失去的全部是我们最宝贵的。然而,时间是经验,岁月是积累。人需要既简单又复杂,在做学问时应尽可能复杂,在做人时应尽量简单。白色和黑色都很单纯,因而很能表达单纯的心理,我要创造一个很纯的环境和很纯的心灵。我不想故弄玄虚,也无暇追求风格,我只想忠于自己的内心,表达最朴实的感觉。也不必要寻找风格,笔随心动,心随意动,意由本原生。
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是学生发展的目的和必然结果,社会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搜集整理材料和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正是融入社会的过程。
3、创作过程评价
美术“表现——创新”式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指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讨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促使美术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三、浅显体会与反思
1、丰富底蕴。中国的造型艺术源远流长、意蕴丰富。造型艺术作为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主要创作原则与审美主流意识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中国人在造型艺术的创作中追求传神、写意、抒情,注重意象表现。中国画在表现物象、反映生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通过形象的“意似”和 “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观,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是迥异于西方美学的另一种美学体系。
2、牢记使命。有则公益广告:弯弯的月亮象什么呀?能否有标准答案?
【李龙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李宁市场营销策略05-18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03-09
李尚龙的语录35句06-29
李尚龙的语录30条08-01
李尚龙的语录45句10-25
李尚龙的语录35条09-25
李尚龙的语录48句08-31
李尚龙的语录48条02-15
李尚龙的语录38条03-01
李尚龙的语录40条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