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25 05:15:52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课堂有效教学,简而言之,“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是有效教学”。实践上,即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来采取多种多的样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一定要摈弃以前那种千篇一律的形式化、程序化教学模式,)最后达到教学的最佳教育效果。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前提;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这是主体。下面就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学困生都不甘示弱。在教时让学生分组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3、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课堂每次是一样的,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也就是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有所新意思,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活动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像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5、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拓宽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6、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7、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景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忧认识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创设优化的化学教学情景,有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

(1)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

鉴于形象思维对感知事物的巨大作用,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生活展现、实验演示、表演体会及利用电脑、实物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进行图画展现、音乐渲染等等,这样可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教学的情境环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举例来说。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荣的。整段历史的学习是要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所以,在处理《鸦片战争》这一节时我首先放了一些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经典片段,在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19世纪中期。很快,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后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效果理想。

(2)善于设置疑问,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激疑启思,活跃思维,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3)以“情”入景,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

以情感人,是人际交往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当这种情感、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除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A、准确把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感情基调,内容不同,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也不同。

B、 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只有注意到学生的“期望”和“满足”心理,才能创设出符合这一心理的教学情境。

C、 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缩小与学生间的心理差距,经常以学生眼光看世界,看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感染和移情作用。

二、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与实践结合。历史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历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上《文-化-大-革-命》这一学习内容时,事先布置学生因地制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文-革史料,在此基础上再上课。课下,学生们有的上网查询文-革的史实和各方对文-革的认识,有的

从亲戚朋友那找到了文-革期间的传单,徽章、红卫兵证等,有的在图书馆查询资料,有的还观看了有关的电影电视,有的向自己的爷爷奶奶询问他们在文-革期间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课堂上学生代表展示着自己的所获非常兴奋,同学们听的也非常专注,最后教师将这些史实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条理化,整个文-革的面貌,原因,评价等就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并且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这堂课就做到了历史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提高了兴趣,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效果自然好。

针对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还要纠正学生的“历史无用论”,在教学中体现历史的学以致用。如讲义和团的内容时,给学生描绘了一个情景:“前两天我去文物市场看到一个虎头牌,小贩告诉我这是1899年的时候光绪赐给义和团的,珍贵文物啊!同学们,你们来帮我鉴定一下,这小贩骗我了没有?”这个情景很快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他们很快七嘴八舌的告诉我“别信!光绪1898年就被慈禧关到了中南海!”“说的对!但是它又告诉我说是老佛爷打着光绪的名义赐给义和团的。我又糊涂了。”学生们经过唧唧喳喳的讨论很快又告诉我,“1899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是镇-压,不可能赐他们东西,到1900年夏才承认他们是合法的。所以小贩说的又是假话。”最后,学生们得出结论:这个虎头牌肯定不是光绪或慈禧赐的,但可能是义和团假借他们之名制造的,有文物的可能性。通过情景材料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锻炼了他们缜密细致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还都体验了一次“文物专家”的经历,有了初步的“历史有用”意识。

2、教学手段多样。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手段都是不能够适应教学要求和多种多样的学生的,甚至是一种手段也不可能永远适应一个学生的,因为学生又是变化的。比如,经过长时间单一乏味的练习之后,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拿鸦片战争这节课来说,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采取资料介绍、观看影片片段,课本剧、辩论赛等多种手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手段运用要适当不可过多过滥,本末倒置。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为此,从课程目标到教材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

5、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给合作学习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时也进行合作交流。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合作教学起着一个反作用。

6、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7、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课程的改革精神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各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会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而且科学方法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

学会读书,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魏书生老师在教学中即把对学生的读书训练纳入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然后理解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解决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如标准式、批注式、摘录式、概要式、选读式、速读式等。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

(3) 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思考是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必须做到: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要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思考。只有三思而问,才能豁然开朗,才能在无疑之处见疑,乃至通过思考发现真理。

(4)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像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了走过的路线,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即教会学生学会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对一些知识,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要深入实践,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要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动手实践和分析思考。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锤炼了战胜困难的意志。探究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了视野和知识面。

(5) 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它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其次,教师应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将具体问题变形、转化、假设、分解、类比、重组、统摄、拓宽的创新意识;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它包括发现规律的系统思维,反面分析

的逆向思维,由点到面的概念思维,全面考虑的辩证思维,直觉思考和顿悟思维和求异寻同的敛散思维等。

5、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优化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内40分钟的教学效益,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负担。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只有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心理学表明,初中学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得到迅速的发展,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他们不仅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能揭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原因。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充分发挥听、视觉感知活动的作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增强了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认知过程进行得更顺利,从而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有益而丰富的教学或学习资源,扩展教学或学习空间,使教学摆脱学校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束缚;能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形声并举,教材表现力的提高,使学习更有趣,更有效,也更加简便;媒体的信息表现技术的优势,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有效地揭示事物的实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扩展了人们学习的空间、时间和途径,它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各方面的技能。

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能力等的提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 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因此,也应该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只有真正转变和更新观念,才能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必须努力的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自己不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3、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

通过反思能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益。

(1)教学目标的反思。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制定和修正。以免目标过高不能实现或目标过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或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中出现的情况及时的进行反思和修正。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我们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两方面的反思。其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的一些内容,有些知识可以涉及或拓宽,使学生能人人都吃饱,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二是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根据课改的要求,学生除了

课本内容外,还有拓展型、探究型的学习内容,以及校本教材,教师选用教学内容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做适当的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教师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

(4)教师反思的方式因人而异。

① 写教后记。

在每一节课结束后,及时记录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中存在的误解或难点,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也记录下来,及时向学生反馈,不断完善。

② 观摩与分析。

我们要求课题组中有条件的教师可采用微格教学,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反复揣摩。积极参加校内或区、市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评价别人,反省自己。也可以与其他化学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并交换意见,以求共同进步。

③ 行动研究。

利用行动研究进行反思性教学,其具体步骤为调查研究、明确问题、建立假说、验证假说、解决问题、再反思。行动研究与教学同步进行,不仅能改善教学,而且能在教师中间形成调查研究的氛围,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自我反思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教师都应积极展开自我反思,进行反思性教学,使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

4、开展“教师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教师合作”有利于发挥教师整体功能。通过合作备课,协同施教,实施教学过程的通力合作,使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引导教师进行合作教学,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达到一种“默契”,形成巨大合力,最大程度的提高教育的整体功能。

“教师合作”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革新能力,以适应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师资源的潜力,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适应课改的需要。

“教师合作”有利于创造一种开放的、民-主的、自由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激发教师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热情,改变过于强调竞争造成的教师封闭、相互保守的僵化的沉闷的校园气氛。

而“资源共享”都使全体历史教师不断进步,共同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2017-05-12 17:34 | #2楼

一、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制定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实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能力与知识以及方法与过程的有机结合。仅仅在学生不断实践应用、积极反思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根本目标;在学生合理地运用、反思以及批判学科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其“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而只有在学生将“技能与知识”作为使用对象,将完善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目标作为根本动力的前提下,才可以充分体现出“方法与过程”目标的重要价值。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教学新课程改革已将学生看做教学活动的核心,于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可以将课堂教学变成一项探索历史奥秘的活动,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一个成语、谜语或是历史小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的知识。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事件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教师可以播放关于鸦片战争的影视片段,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带入列强恃强凌弱以及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情境当中,由此学生就可以充分认识到“落后无能就会被欺压”的道理。而且,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久远的历史事件与个人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将从历史事件中领悟到的方法与道理合理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增长学生的智慧。

3.活化教学内容

对于每门课程而言,假如教学内容是抽象与死板的,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假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传授比较机械与教条,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比较沉闷,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为了增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教师应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与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其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在《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中讲解“自习惯法至成文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以下案例:作为一名罗马军队的首领,罗莫洛出生于罗马共和国的早期,他非常善良、有爱心。罗莫洛在生前曾经立下遗嘱:愿意将其一半的财产无私地捐献给与其并肩作战而伤亡的战士或其家属。然而在罗莫洛去世以后,其家人尚未履行其遗嘱,于是在战争中伤亡的士兵或其家属告上法庭。请同学们思考:法官会如何判决呢?通过此案例就能有效地活化原本沉闷的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采用情境教学策略

所谓的情境教学策略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创设出富含感情-色彩、生动有趣的场景,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例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此时,教师可以引用巴金著作《家》中的故事情节,根据觉新结婚,觉民离家出走以及瑞环死亡等故事创设出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提倡新文化、民-主、科学的原因,而后期又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获得较多收获。通过历史情境的合理创设,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历史。

5.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评价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教学评价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开展有效评价:对基础知识以及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开展主体多元化评价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例如讲解历史故事,制作模型、课件等等。针对诸多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可开展课堂活动评价。教师将制作的表格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或自评,从而改变以往只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而且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全面地考核评价对象,实现定量评价以及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总而言之,对于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其目前重点关注的目标即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位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断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学到更多的道理与经验,拓宽其视野,培养其人文素养,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相关文章: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反思09-25

小学毕业班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9-2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09-25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09-25

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9-25

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08-08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