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时间:2022-11-22 08:18:45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由于受前苏联“红领巾”教学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直充斥、占据课堂。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经过教师的分析后被肢解的支离破碎,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了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被动学习方式,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质量的低下。

针对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理念,力图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质量。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基础是自主。没有自主,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还有不少教师对什么是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有效的方法。教学中不顾情况,不问内容,一味让学生只凭好恶去“自主学习”,从而导致学习的无效现象时有发生。而学生因为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已经形成了惰性,不愿意、也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往往变成“自己学习”或“自由学习”。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思想上确认、在行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丁培

忠)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 自主学习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对自主学习解释为: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 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品质的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营造氛围,激活“自主”意识

良好的学习氛围,既包括外在的物质环境,即教室的布置、设施等,让学生能感到温馨、身心舒适;又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从课堂的主宰,变为学生学习伙伴,和学生一起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里,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教师在教学中,要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

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问。这样学生会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教给方法,培养“自主”能力

语文教学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示范、渗透和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习方法,从而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中运用掌握到的方法进行学习。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可通过训练学生让学生掌握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对《狼和小羊》一课的重点词“找碴”的理解,就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狼“在上游”,羊“在下游”,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等语句体会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找碴”意思就是找借口。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自然就会总结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按专题编排,这是确定学法指导的主要凭借。教师应根据教材编排的体例,即按“导读发现——精读课文领悟——略读课文印证——回归拓展归纳小结——课外读写运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学到读写方法,掌握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变“学会”为“会学”。

(三) 给足时间,落实“自主”地位

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一

节课至少要给学生一半的时间去读、去想、去说、去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动起来。为了保证学生的独立学习时间,一般不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作的作业一起布置,以免学生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虚化读书思考;也不能以尖子生的学习速度来安排时间,而应当有较充分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读书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释放精神活力,自由宽松积极地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 合作交流,提高“自主”效率

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与一种思想交换,就会获得两种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扎扎实实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握好交流讨论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享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结果,获得的不仅仅是答案,他们还可以在开放、融洽、自由的环境中,在个性化的语言交流中,碰撞出闪亮的思想火花,得出前人或他人从未有过的结论,培养创新能力。

(五) 激励评价,增强“自主”信心

有人说:“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更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听过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课就会发现:“你真会思考!”“你真会提问!”“你读得真流利!”“这个办法真好!”“放开你的嗓子,大胆读吧!”等激励性的话语在教学中反复听到,学生们正是在这种激励下享受到自信的快

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说,向老师展示“我能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方法、思维想象、探究收获、合作能力等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和鼓励,而且能给学生成功的享受,极大地增强主动探究的信心。

(六) 尊重差异,关注“自主”发展

我们知道,每个班都是由知识水平、语文能力、思维习惯、性格爱好等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扩展到最大限度。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各异的学习速度;尽可能让学生自选学习难度;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评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七) 正确引导,学会“自主”调控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主学习如果仅仅依靠个人是很难完成好的。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是离开“教师主体”,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巧于点拨,长于调控。学生思路不畅时,要进行疏导;学生思路偏离目标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路狭窄,不开阔,甚至钻牛角尖时,要巧于开导。”(杨再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讲的讲,该点的点,该提示的提示,该指正的指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八) 内外结合,养成“自主”习惯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都是有限的。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不太可能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拓宽课程时空、 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学习语文,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大语文的学习观,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可以说,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牢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时时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一定能学会自主学习,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论文发稿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2017-05-12 13:35 | #2楼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摸式长期困惑着我们,如何能走出这种模式,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我市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提出了开放式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要改变学生被教、被管、被考的被动角色,树立学生自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我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动脑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及社会适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发展的作用。下面谈谈自己研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的策略

几年来,通过走进课堂实践,走出课堂研究,我和我的学科教师从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切实增强策略教学意识,转变重知识传授,轻策略训练的思想,改变只重视陈述性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尤其是策略性知识教学或者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作为陈述性知识为主的课的现象,教师要给学习策略教学应有的存在和发展空间,要有意识地把学习策略的学习培养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学习策略作为教学目标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策略,更主要的是把一般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策略转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具体的学习策略” 。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备课,备课前,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

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选择有效策略,优化备课行为。只有教师有了意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设计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的策略,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营造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当学生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发言、插话。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见解,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未得到老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只有积极地营造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

2、善于激励。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强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需要,使其产生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肯定。例如“你考虑问题真周密啊!”“你的方法真有创见!”“××同学解题方法真不错!”等。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苹果”也就是10的加减法时,设计同桌摆小棒的活动。学生甲说:我出6,摆出6根小棒;学生乙说:我出4,摆出4根小棒,然后学生分别说出:6+4=10,4+6=10,10-4=6,10-6=4;如果一个学生说错了,另一个学生就纠正,并且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10的加减法,同时也增添了交流讨论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交往评价的能力。

3、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

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化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三、重视学生认知学习的教学策略

课堂实践表明,小学数学的学习,有许多学生一直使用效果较差的认知学习策略,拥有的有效学习策略相对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很少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更多地是把获得学习策略这一任务留给学习自己来完成,这往往导致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策略的速度较慢,甚至对最佳学习方法产生误解。我们不能期望自主学习策略会通过课程学习在学生头脑中自动生成。处于各种水平的学习,从学习无能者到会学习,在学习和应用认知学习策略时都需要系统的帮助。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加强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

如,一次专题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教学“按比例分配”时,不采用教材

的例题,而是讲述了发奖时的生活片段:李老师把10个练习本奖给小华和小明同学,你们说怎样分配最合理?学生马上答到:平均分,每人5本,意见统一。教师又继续说:“如果小华获得一等奖,小明获得二等奖,这样分还合理吗?应该怎样分?”学生一致认为不合理,一等奖应该多分一些,于是得到小华和小明的本数是9本、1本;8本、2本;7本、3本;6本、4本。教师启发到:“根据生活实际,哪种情况最可能?”学生一致认为6本和4本的分配方法,他马上追问:“这是怎样分配的?”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生1:这是一种不平均分;生2:按分数分的,小华分到总本数的6/10 (3/5 ),小明分到总本数的4/10 (2/5 )。生3:按份数分的,把10本平均分成10份,小华分到其中的6份,小明分到其中的4份;生4马上抢答到:按份数分实际就是按比分的,小华和小明分到的本数比是6:4,也就是3:2。通过学生围绕不平均分实际是怎样分的讨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感悟问题的同时,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按比例分配的解答方法自然迁移到旧知识中,激发学生学习认知策略的内在动机。学生认识到认知策略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研究气氛浓烈。策略教学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要作到:

1、提供操作的机会。

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

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有效。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像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2、创设交流探讨机会。

《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把教材陈述性内容加以重组与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的学习素材,效果会更好。

如:《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出示以下内容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1)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

(3)是不是任何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些例子来验证。

(4)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这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这样的设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3、自主选择学习空间。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同时,人人参与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梯形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安排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当他们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间的关系,试着自己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第二层次:进一步提出用一个梯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设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讨论,于是,有的通过折纸,有的通过割补,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使

全体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方法,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用一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又使各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进步。

总之,数学学习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和发展的活动,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应当是自我指导、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学习者。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翁的观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及时引导,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有效、自主地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阶段小结09-25

小学习作教学策略06-05

寒假自主的学习计划05-02

学习上好课教学策略心得09-25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习计划09-25

学习了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报告后09-25

学习上好课教学策略心得二09-25

有效英语教学策略学习心得09-25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09-25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