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中学体育课考核评价现状思考

中学体育课考核评价现状思考

时间:2022-11-22 08:17:29 意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体育课考核评价现状思考

1 我国目前学校体育考核模式及其不足

1.1 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消极工作态度、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

尽管体育教学逐年提出改革方案,而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始终毫无改变以往教学考核模式,“一个哨子一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教学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学体育教学过程,学校仍然采取“放羊式”教学。体育课考核更是无中生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登记表交给本班体育委员,随便写上数据,并安排,没有不及格的,然后上报,就这样就是所谓的中学体育考核。这样的教学态度导致学生没有上课激-情。学生参加了体育考核后,却没能认识到体育考核的目的,而错误地认为考试是形式,或认为考试是教师强加于学生身上的负担,而导致为了完成考试而考试,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时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影响了学生自身技能的掌握,难以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更谈不上终身受益,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1.2 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

“快乐体育”、“阳光体育”是我国目前体育界的主题,以人为本是体现我国民-主的主要部分,而我们的体育课大部分还是按照规定的教材内容,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学,都按照教学计划上课,学生很难体会到上课的乐趣,体育课上什么就考什么,使得很多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同时这些项目与学生的健康也没多大关系,不能很好的反应当今学生的健康状况。

我国各地的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情况不同,同一地区也存在差异,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及达标统一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许多一线的体育教师常常有感触:运动能力强的不用苦练,甚至不练,参加各项素质考核也能得高分,而对于先天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尽管主管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尴尬的局面,现有的考试方式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同学面前不敢参加运动。存在着个人努力总达不到目标的现状,而他们又是健康者。这也是目前体育教学考试中出现的矛盾所在。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体育学习、考核内容和标准将会使很多同学的体育参与更加轻松愉快,同时也能积极的倡导国家推行的 “阳光体育”和“快乐体育”。

1.3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严重的忽视了体育参与的过程

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结构考核”办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合一”考评方法,采用百分制打分,具体内容是:(1)体育课出勤率及课堂表现占10分;(2)体育基础知识考查占20分;(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检测占40分;(4)运动技能和技巧考核占30分,四个方面的总分为100分,以60分为及格界限。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重视定量、终结性以及横向相对评价。而忽视定性、诊断、过程以及个人纵向相对评价,受竞技思想的影响,重视运动成绩的测评。轻视其真正的健康、体育修养、行为习惯的评价,突出表现在评价内容统一性太强。项目太固定,过于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实施至今,这种单一的从“分数”角度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已越来越显出它的局限性。只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却无法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过程,无法了解学生自我内在愿望和动作技术掌握程度以及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对人才培养的

准确作用。一句话,现行的“四合一”评价体系只有结果考核,缺少过程考核,只重视终端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学生的体育课成绩不仅难以体现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难以看出学生的进步程度。

1.4 不同教师对学生考核的要求不统一使学生体育成绩的产生差异较大

不同的体育项目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在客观性测试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不大,如长跑、跳远等等,都有客观的评价依据。而在主观评价考核项目中却存在较大的问题,如武术、健美操等,这些项目的考核都以教师的主观印象作为参考依据,同时不同的教师的要求不一,对学生的感情不同等等因素,导致学生对考核成绩的质疑,甚至有些学生把课堂教学的目的放在了和教师交流情感上,而成绩可观。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5 在心理健康评价方面存在空白

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则为大家所共识,但在运动中是否获得成功与愉快的情感体验?心理变化如何?健康程度怎样?其标准在一二次考试中用分数难以定论。学校体育在这一领域的考核长期以来没有规范,存在空白。

2. 实现合理的体育考核评价新思路

2.1 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全面性

新的体育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和能力; 以“体育成绩= 运动成绩+ 特长发展+ 健康状况”为准则对学生进行考核, 并把学生在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俱乐部等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的表现列入评价范畴, 将体育达标与体检身体指标相结合, 将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生理健康状况也纳入身体素质的评价中。每学期进行三次考核( 期初、期中、期末) ;在项目的选择上以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典型健身意义的项目为主, 尤其是将对人体心肺、呼吸功能锻炼价值较大且便于学生进行终身健身锻炼的项目( 如长跑) 作为必考项目, 再加上学生自己选定的项目;同时实行免考制度,规定凡是参加某项体育比赛获奖的学生该项目可以免考。

《中学体育课考核评价现状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2 在考核标准上采用指标和评语相结合

在新的体育评价体系中, 注意把健康必备的身体素质与为了获得某种技能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区分开来, 在速度和力量等素质上不要求学生速度越快越好、力量越大越好; 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 开学初先对学生与健康素质有关的几个项目进行摸底测试并以此作为原始成绩, 一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全面的考核, 把学生的进步程度计入考核成绩, 而不是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同一个考核标准; 注重以评语方式肯定学生的成绩和优点, 指出今后努力的目标。这样, 就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达标课和身体素质测试课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自我感兴趣的并有社会基础的运动项目, 有效促进良好的健身习惯的养成。

2.3 在评价结果的反馈形式上采用《学生体育与健康报告书》

新的体育评价体系在报告书上综合了运动成绩、特长发展和健康状况等体育与卫生两方面的内容,运动成绩栏只填合格与不合格, 特长栏主要说明项目的名称及目前可达到的运动水平, 健康状况栏记载学生的心率、血压、肺活量、身高、体重和视力等检查结果。报告书以评语为主、指标为辅, 尽量准确、清楚、全面地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反馈给家长, 改变了过去单一报告“体育” 成绩的做法, 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2.4 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通常采用学期末、学年末统一评定的方式给学生评分, 成绩评定后课程也就结束了, 因此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充分的调节作用, 而且由于评分不可能完全公平, 特别是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先天能力差异, 反而有可能对某些不生产生负面影响, 使学生丧失参与体育的动机。强调过程评价, 不仅重视期末的体质与健康的评价, 而且应对学生的健康、体质变化及其原因也给予更大的关注, 通过对过程的评价来说明结果的原因,

即时反馈, 即时有效地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即时矫正或鼓励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即时进步, 不断发展。

2.5 积分考核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积分考核是指:1)给同学们一个基准分数,比如60分 ,然后在开始上课之前给他们的现有水平一个客观的评价,根据他们水平的提高情况给予加分,给每个同学确定新的起点,根据水平的提高加分,水平持续不上的给予减分处理。2)根据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如精神状态,课上体育运动的参与时间,迟到旷课等情况给予加分或减分。3)根据同学们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给予适当的加分。4)根据运动竞赛的级别和获奖情况 ,积极的鼓励同学们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积分考核制将从根本上消除了那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同学的后顾之忧,不再担心自己永远不会赶超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同学,而只要自身在参与,在提高就是成绩,同时给身体素质高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程性评价和积分制考核具有类似的本质,它也是注重同学平时的参与过程和成绩的变化,而不再把最后的体育运动水平作为学生的体育成绩,而是把体育成绩分配在同学们的体育参与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情况上,与积分制一样能积极有效的促进同学们的体育参与,有利于体育兴趣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体育课的考核是为完成体育教学目的而服务的。根据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考核这一手段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中学体育课实践方面的考核应降低技术考核难度,将考核结果与考核过程相结合,使学生更强调锻炼的过程,而不是应付考核。这样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延伸,也调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重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和自主锻炼的好习惯。

关于中学体育课考核评价问题的思考2017-05-12 06:03 | #2楼

1 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考核与评价一名学生在一学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成绩,是体育教学中一个关键环节。全面、准确、科学、可操作性强的考核与评价方法,不但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成绩,同时又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身心发育和健康状况以及体育卫生保健常识,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当前中学体育课考核现状及问题

2.1中学体育课考核与评价现状

《中学体育课考核评价现状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结构考核”办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合一”考评方法,采用百分制打分,具体内容是:(1)体育课出勤率及课堂表现占10分,;(2)体育基础知识考查占20分;(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检测占40分;(4)运动技能和技巧考核占30分,四个方面的总分为100分,以60分为及格界限。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重视定量、终结性以及横向相对评价。而忽视定性、诊断、过程以及个人纵向相对评价,受竞技思想的影响,重视运动成绩的测评。轻视其真正的健康、体育修养、行为习惯的评价,突出表现在评价内容统一性太强。项目太固定,过于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实施至今,这种单一的从“分数”角度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已越来越显出它的局限性。只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却无法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过程,无法了解学生自我内在愿望和动作技术掌握程度以及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对人才培养的准确作用。一句话,现行的“四合一”评价体系只有结果考核,缺少过程考核,只重视终端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学生的体育课成绩不仅难以体现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难以看出学生的进步程度。

2.2现行中学体育课考核与评价办法所面临的问题

2.2.1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和评价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考核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掌握技能,为学生自觉锻炼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终身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服务。但是,目前中学体育课考核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往往使学生参加了体育考核后,却没能认识到体育考核的目的,而错误地认为考试是形式,或认为考试是教师强加于学生身上的负担,而导致为了完成考试而考试,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时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影响了学生自身技能的掌握,难以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更谈不上终身受益,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2.2.2考试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传统的体育课考核与评价基本上是以运动能力和竞技体育标准的要求为主,过于强调考核的甄别功能。体育考核单纯用生物指标作为考核的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学生划分等级和淘汰的依据,把考核当作成就学生的法宝,无视考核的检验与促进功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法的只重视终端评价,忽视过程评价,从单一的分数角度评价学生的体育课成绩,往往会使学生为考核项目的达标而忽略对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譬如,反映速度素质的短跑项目一般是女生较难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项目,学生在考核中只重视考核结果,却连快速跑的基本动作要领都不去掌握。体育课考试大多是教完一项就来一项,学生练习时间少,加上所学的项目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运动,因此学生基本上是凭原有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加考试,每学期的考试项目仅限于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测试,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2.2.3评价内容的局限性

体育课规定的教学内容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学,教师只能按照教学计划上课。学生很难体会到上课的乐趣,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学生为及格而应付学习的倾向普遍存在,他们最担心的是体育不及格不能拿到毕业证,不能评优。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考核项目都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若干项目,由教师选定其中几项身体素质项目,再加上技术技能评定项目进行考核,评定成绩。这就造成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使学生对这些重复的考核项目缺乏兴趣,而缺乏对项目的选择性,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另外,这些项目与学生的健康也没有多大关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当今学生的健康状况。

2.2.4评价标准的统一化,忽视相对性

这种以运动成绩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否定了学生个体的先天差异性以及学生的兴趣、特长及身心发展规律。我国各地区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情况不同,同一地区也存在差异,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及达标评价统一以年级体育课《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考核评分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分显然是不适当的。许多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常常深有感触:有些运动能力强、竞技意识浓厚的学生不用苦练甚至不练,参加各项身体素质的考核也能得高分,分数不能表明他们的真实水平,体育课堂考试对他们形同虚设,他们潜在的运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对于另一些先天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中小学最典型的是肥胖儿)再怎么练,尽管主观上十分努力,也摆脱不了尴尬的场面。现有的考试方式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存在着个人努力总达不到目标的状况,而他们又都是健康者。这也正是目前体育教学考评中出现的矛盾所在,从而影响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发性、自觉性。

2.2.5在心理健康评价方面存在空白

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则为大家所共识,但在运动中是否获得成功与愉快的情感体验?心理变化如何?健康程度怎样?其标准在一二次考试中用分数难以定论。学校体育在这一领域的考核长期以来没有规范,存在空白。

3 中学体育课考核评价的发展趋势

3.1体育考核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评价以健康素质为主

上世纪7o年代,美国的一些教育者把身体素质分成运动素质(提高运动成绩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增进健康和预防某些疾病的素质)两个不同的概念;到80年代中期,就完成了由测试运动技术指标向测试健康指标的过渡。他们认为,体育考核应以健康素质为考核标准,仅用运动素质评价人的健康水平是不科学的,同时还制定出了以健康为主的考核内容。它们包括:(1)心血管耐力和心肺功能(长跑或12分钟跑等);(2)肌肉力量与耐力(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或屈臂悬重、俯卧撑等);(3)柔韧性(立位体前屈等);(4)身体组成成分。这些因素的练习可使人免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和其它退化性疾病,其所影响的社会范围涉及到每个人。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也在素质教育中指出体育教学应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教学目标。这与第三次全教会提出的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可是多年来我国的《中学体育合格标准》从项目设置到考核标准仍然是以运动素质为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欠缺。

3.2体育考核项目的设置应体现相对性,增加选择性体育考核项目的设置对学生的运动锻炼具有指导性。

体育考核应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课外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及特长项目或者具有自创性的动作和锻炼方法进行选择性测试。学生有自主选择项目的权利,不能因为本学期考核5项内容,就只能以那5个项目作为考核内容,那样做是不全面的。有的学生引体向上不行,但双杠臂屈伸或屈臂悬行;有的篮球不行,但足球行。所以我们应当考虑这些相对的因素,不能用绝对的评价标准“一刀切”,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促进他们的锻炼习惯的养成。如能使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收益,将对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3.3体育教育评价的人文化趋向越来越浓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体育教育评价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评价中不只是单纯地从评价者的需求出发,而是考虑到所有评价参考者的需求,强调个体的经验活动的主观认识的作用,不过分追求客观性,并试图摒弃数学特征,而是从入的角度出发,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评价中的作用。而在体育教育评价中,人文化主要是指评价应从所有参加评价者的需要出发,强调个体差异,不过分追求客观性和数量化,从人性出发,重视人文科学在评价中的作用。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体育的人文意义,以体育为媒介,追求正确的生活方式。

4 对中学体育课考核评价的建议

4.1明确体育考核的目标

体育考核的目的应与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体育考核是由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所决定,体育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教学的任务包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因此,考核内容、成绩的评定都要与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4.2考核内容要全面,形式要多样,次数要增加

目前,中学学校体育课的考核内容只反映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而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却较少涉及,存在着以一代全的弊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考核内容应包含掌握“三基”情况、健康评价情况、参加锻炼身体情况。考试不应是一次就决定学生的成绩,应该让学生有通过锻炼参加补测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信心去锻炼,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成绩的目的。

4.3在考核标准上采用指标和评语相结合

把健康必备的身体素质与为了获得某种技能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区分开来,在速度和力量等素质上不要求学生越快越好,力量越大越好。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开学初,先对学生的与健康素质有关的几个项目进行摸底测试并以此作为原始成绩,一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全面的考核,把学生的进步程度计入考核成绩,不是每个学生都采用一个考核标准。注重以评语的方式肯定学生的成绩、优点,指出今后努力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从枯燥、单调的“达标课、身体素质测试课”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精力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并有社会基础的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良好健身习惯的养成。

4.4体育考核应体现个体差异,采取相对评价形式

对一些体质差、技能差、经努力学习也无法达到体育考核要求的学生,考核时可作相对性评定。这样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可完成体育考核要求。建议学生的体育成绩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平时的考核成绩,二是期末考试成绩,把两部分结合起来构成体育成绩的考核体系。这样既增加了考核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练习次数。

4.5在评价结果的反馈形式上采用《学生体育与健康报告书》

新的体育评价体系在报告书上综合了运动成绩、特长发展和健康状况等体育与卫生两方面的内容,运动成绩栏只填合格与不合格,特长栏主要说明项目的名称及目前可达到的运动水平,健康状况栏记载学生的心率、血压、肺活量、身高、体重和视力等检查结果。报告书以评语为主、指标为辅,尽量准确、清楚、全面地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反馈给家长,改变了过去单一报告“体育”成绩的做法,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4.6改革体育理论考核的方法

根据未来体育的发展和未来高智力人才等对体育的要求,把体育基础理论创新为高职院校体育考核的内容是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考核应包括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和体育课后总结两个方面进行。体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主要是根据体育理论的授课内容,结合国内外和校园内外的体育热点、新闻事件,让学生笔试回答体育理论试卷。体育课的总结让学生根据一学期学习体会,谈自己在体育学习方面的感受、收获和对体育教学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应对书面总结给予评分。

5 结语

体育课的考核是为完成体育教学目的而服务的。根据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考核这一手段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中学体育课实践方面的考核应降低技术考核难度,将考核结果与考核过程相结合,使学生更强调锻炼的过程,而不是应付考核。这样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延伸,也调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重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和自主锻炼的好习惯。

【中学体育课考核评价现状思考】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思考09-25

语文学业水平评价的现状和思考09-25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调查与思考09-25

机关党建的现状与思考09-25

对基层统计执法现状的思考09-25

农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思考09-25

留守儿童现状和思考09-25

关于工程监理现状的思考09-25

医患纠纷的现状及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