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对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水平的思考

对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水平的思考

时间:2022-09-25 02:33:14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水平的思考

加强内控管理,提高案件防范水平,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贯彻“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省联社成立以来,对构筑风险防范长效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内控风险防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发生的部分案件来看,仍存在制度执行不力、内控制度不落实和对基层机构管控不到位现象。笔者结合检查调研情况及工作实际,从分析制度因素入手,提出加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建议和看法。

对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水平的思考

制约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水平的因素

部分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滞后。一是部分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业务素质不高。部分会计主管、信贷专管员是从过去的内勤主任、信贷主任转换而来,新生力量、业务骨干较少,会计主管、信贷专管员人选的选择余地不大,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有的只能降低标准任用,造成了会计主管、信贷专管员配备先天不足。二是对内控管理作用的错误认知。有些联社的决策者对内控管理的作用重视不足,没有将内控制度作为规范和约束经营行为的手段,片面强调以业绩论英雄,忽视内控制度的执行,甚至把业务发展与加强监督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强化内控管理会增大经营成本、影响工作效率、制约业务发展,致使部分联社内部管理让位于业务发展,内控管理松弛。三是对内控管理建设的错误认知。有的管理者把内部控制的建设仅仅理解为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单纯地认为只要做了建章立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履行了内控职责,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机制,已有的制度仍停留在墙上贴、嘴上说。四是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大多数会计人员在实践中仍停留在做到“账证、账账相符”等规章制度要求的表面,未随着业务内容的复杂化,风险因素的增加,提高对风险的认识。五是合规文化建设滞后。部分基层信用社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的现象仍然存在,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问题仍较突出,部分联社即使违规操作行为少些,也是处于一种“被动合规”的状态。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治理现代化的产物,是一个涵盖内容全面的体系,包括操作制度与治理制度、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与人员分工三个部分。一是制定工作制度与治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制度在操作上有缺陷,缺少上下沟通,上级联社在制定一些新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下级联社情况,缺少必要的调研程序;下级联社对新制度调研、征求意见不认真对待,具体情况不及时向上级联社反映,上级联社不了解。部分县级联社未根据上级联社规章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联社内控制度,以致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滞后性。如新系统已经上线,但相关制度尚未完善,运作上带有盲目性。有的旧制度已无法执行与兑现,出现制度“白条”现象。由于权限过度上收,县级联社在制度管理上有弱化倾向,在工作制度的落实上,不少县级联社未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内控治理制度,有的直接将上级联社规章制度、内控制度作为本单位的内控制度;有的操作制度不细化,个别环节管理上出现制度真空。二是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落实到岗位环节不协调。部分县级联社存在着岗位职责不清、责任模糊等问题,具体业务中,经常按管理人员理解或按习惯进行操作,一旦违规,岗位之间互相推诿。三是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不一致。控制制度内容过于简单且相互之间的衔接协调不够,甚至存在前后不一、相互矛盾的情况。有些制度过于概括和条文化,难以为具体流程提供实际指导;有些制度偏重于强调责任,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检查,使一些基本制约最终难以有效落实。

内控制度体制存在缺陷。一是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上级职能部门对下级部门或单位负有监督、指导、检查的职责,在内控制度建设上也不例外,且职能部门对条线业务和工作比较熟悉,对制度规定和岗位分工的原则要求比较了解。现实的情况往往是职能部门在内控制度

方面参与不够,有时出于部门利益和自我保护意识,职能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时会有所保留,很难做到将具体业务管理要求完全转化为严格规范的内控制度。这种保护往往导致内控管理上的部门制约环节的不足。二是自律监管效率不高。部门自律监管是各级联社内控管理的主要方式,但存在业务监管条块割裂、监管资源分散严重问题。由于各项业务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的监管人员仅对所处部门负责,条块分割降低了监管效率。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对基层联社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多数侧重于业务经营指标,而与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的联系不够紧密,往往是出现了重大风险或已造成资金损失时才给予处罚或者在考核时“一票否决”。有的由于对干部的内控管理水平缺乏刚性考核,对个人业绩的评价缺少内控能力的硬约束,导致人们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默然视之、麻木不仁,久而久之必将形成风险隐患。

《对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水平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一是制度执行随意性。部分员工纪律制度观念淡薄,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流程操作,以习惯代替制度。二是制度执行上的盲从性。有的员工或是碍于情面而违规操作,或是按照上级要求、暗示而不敢按章办事,以服从代替制度,从而导致如审贷分离等内控制度被扭曲而失去应有的约束力,致使信贷风险加大。三是硬制度、软执行现象普遍存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制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如 “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屡禁不止,屡查屡犯,越权放贷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真正的审贷分离制度。四是监管与查处未落到实处。部分信用社主任忙于日常事务,即使到营业室检查业务,也是走马观花,只看报表,不查账据;只听汇报,不作调查;只盘钱,不盘人,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部分联社的内部检查监督部门、内审部门未能切实履行职责,致使一些违章违纪和风险隐患等问题虽经多次检查仍未被发现。有的甚至对严重违规问题视而不见或隐瞒不报,客观上助长了一些人肆无忌惮地违规违纪。有的信用社在问题暴露之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进行纠正,而是隐瞒不报,搞“内部消化”。

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不够明晰和统一。目前,内控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内控制度执行程度如何衡量、实施内控保障应具备哪些条件等,还缺少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规定。内控制度大都由职能部门依据自身所经办的业务特点来制定,措施出台实施前缺乏充分的论证。内控制度在部门与部门间缺少责任制约关系,各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标准的掌握上不统一。各基层单位由于对各职能部门所制定的内控制度理解程度不同,执行程度和效果也相差较大。

信息系统对内控管理支持不足。一是缺乏统一的跟踪式信息反馈渠道。如信贷决策和信贷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和风险的苗头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反馈,常常是风险形成了,造成了资金损失才被发现,错失了补救良机。二是缺乏统一的现代化内控信息交流方式,有的基层单位对决策管理制定的内控信息向上反馈不够及时、全面,使得决策层不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疏漏。

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水平的建议

增强内控意识、营造内控环境、培育合规文化。一是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增强内控意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长期以来固化的观念和思维定式,充分认识到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没有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内部环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效益,切实摆正加快发展与风险控制的位置,正确处理业务经营与坚守制度的关系,确保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让信用社管理者与员工理解贯彻执行内控制度法规的意义,清楚不遵循制度后的应有惩罚,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树立“内部控制不是内控制度的简单组合,而是业务经营过程的有机组成”的理念,使全体员工明白内控制度的落实寓于业务经营之中的道理;注重道德约束,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培养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员工对内部控制有自觉认同感。三是培育

合规文化,推进合规风险管理。让合规意识深入人心,形成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工作氛围。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准确理解监管意图,实现由“被动合规”向“主动合规”的转变,形成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的良性互动。坚持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与培育合规文化并重的原则,推动合规文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制度执行力。一是树立动态管理的理念,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制度制定要必须合乎客观实际,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动态时效性。随着业务的变化、工作重点的更替转移以及时间的变迁等及时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的内控制度,使内控建设紧跟形势和业务发展需要。要摒弃静止不变的旧观念,把内部控制看成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如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投入使用后,一些以前是业务风险点的环节,就有可能不成为风险环节,而以前不是风险点的环节,新系统上机后,就有可能成为新的风险环节,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并逐步建立新的内控制度。二是规范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控制活动。业务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是信用社内控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围绕既定的经营方针、发展目标,在审批、授权、核实、监督、控制、资产保全和责任分工等方面,强化控制活动,把制度、规程通过检查、考核、奖罚等措施,落实到位,发挥控制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业绩考核体系,把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作为信用社各级分支机构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经营绩效考核。把内控和防风险能力作为衡量各级联社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和潜质的重要内容。对内控不力,检查不力,风险防范不力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对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水平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建立内控评价管理办法,保证内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一是遵循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制度建设评价标准。遵循“控制论”的基本原理,既要具有完整性和有机结合性,又要以“有效控制”为原则,通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有效监测分析、有效控制各项经营活动。二是严格制度执行评价标准。根据内控环境、内控风险识别、内控活动的有效性、内控信息的交流反馈等内容制定符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的评价标准。三是严格内控制度保障评价标准。建立和设置适时跟踪评价反馈内控情况的渠道和工作程序以及组织保障措施。

对农信社应如何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思考2017-05-09 21:06 | #2楼

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迅猛增长,业务经营种类的多元化,服务手段日新月异,因此带来的各类风险也随之增加,各类案件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有效防范风险、完善内部审计监督管理机制已刻不容缓。至此,笔者就如何对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制度,提出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领导重视力。一是提升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离不开联社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二是引导内部审计人员本着有为才有位的原则,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各项管理的合理性建议,堵塞一切风险漏洞;三是加大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信用社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日常审计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对被审计网点要充分利用审前调查、下发审计通知书、审计资料调阅清单等机会,向其主任、会计主管及其他相关人员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及一些相关规定,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法制观念。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制,确保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内部审计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内部审计工作做到规范化,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确保内部审计结论的质量。因此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责任制,就是确保内部审计权威性和管理规范化。一是审计单位及内审人员所做出的审计结论是一种法定的行为,具有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是依法内审、证据确凿、评价正确所形成的。二是为了维护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避免因错误对待被审计网点、事项和当事人带来的损失,内部审计部门和内审人员必须对每个内审事项的内审结论正确或失误承担责任。三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制,对内部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和执行的每项任务,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也就是说,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对审计检查、取证、评价等应承担全部责任。

三、健全内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制度约束力和内部审计支撑力。提升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离不开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建设。以强化服务和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实现用制度管理权、事、人,增强内审人员的责任感,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以规范。一是要制定出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和评价标准。要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要求,做好内部审计活动的准备工作,编制的内审报告必须达到要求;二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价,提出审计提示及整改建议,帮助被审计网点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控制度;三是提升农信社内部审计质量,离不开对审计证据、工作底稿的严格把关。通过现场实施阶段取得可靠的审计依据,要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要实现审计目标,必须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形成的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必须以合理的证据作为基础,确保内部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四是要确保内部审计规范化,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在内控评价、取证方法、分析评价等均要制定方案,让内审人员在操作中有一个统一遵守和共同采用的审计检查模式。五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把档案管理工作与审计工作同管理、同奖惩。完善和实行档案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根据档案管理要求,案卷目录全部录入微机管理。充分提高审计档案的利用效率,做到对内部审计工作有据可考,有案备查。

四、健全健全内部审计报告制度,严格复审,确保审计报告的有效性。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报告的作用,提升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离不开对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的严格复审。在审计终结及后续审计

阶段,最要重的一点就是保证审计报告及审计结论与建议的质量,才能为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水平、防范风险漏洞起到决定性作用。一是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系统的内部审计报告制度,既要按内部审计项目做出任务报告,又要在一定时期或一定专题提出专题报告,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查错防弊、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作用;二是在报告编制前要及时与被审计网点相关负责人员就审计报告中所涉及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建议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审计发现问题在被审计网点存在的状况,所提出的建议对被审计网点是否“有用”;三是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取得被审计网点的理解,确保其按时整改。四是审计报告中的结论与审计建议要经过严格复核,重要事项须经审计小组讨论通过,建立并严格执行后续审计制度;五是加强报告建议的可操作性,在沟通的同时,还应向被审计网点强调审计意见或建议整改落实的必要性,促进其积极整改,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五、完善用人管理机制,强化培训学习制度。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较强的综合素质。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严格筛选,按照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专业水平、从业经验、思想道德等标准选拔,制定内部审计的科学规范标准,真正将品德高尚,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综合水平强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要想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首先对新选拔的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应注重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内部审计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其次对从事内审岗位一年以上的人员,可以采取审计业务规范、法律法规、专题研究、经验交流或学术交流等方面来提升其专业素质;最后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后的考评和总结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

六、抓好调研,提高内部审计针对性。一是提升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离不开对被审网点的认真调研和摸底。绝对不能因为平时对被审计单位的所谓“了解”而忽略审计准备阶段的现场调查;二是审计工作程序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及后续审计阶段四个环节,在审计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编制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编制是建立在对被审网点前期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摸底来确立本次项目审计的重点,提高审计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抽样风险;三是在制定的具体审计计划中,应包括审计人员分工、审计重点、审计抽查等内容,经审计小组评审完善,由审计组长批准执行。只要审计项目方案详细、全面,审计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就更能确保审计质量。

总之,通过完善农存信用社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把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引到制度建设的轨道上来,把有利于权力制衡、防范监控的办法,都纳入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中。通过执行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约束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的不当行为,预防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且起到保护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完善的业务制度和规范管理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业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特别是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可以促使内部审计人员采取恰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降低失误带来的审计风险。我们内部审计人员只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将自身的工作做深、做细,每进行一个审计项目,都经得起上级的检查和推敲,从项目一开始直到结束,从审计立项、结项到问题的整改,审计人员平时对自己的工作经验要不断积累,与兄弟县市经常交流学习,将现场审计检查事项记录充分,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将审计成果运用到位,从而使审计质量得到逐步提升,更好地为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对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水平的思考】相关文章:

加强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09-25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09-25

怎样提高员工管理水平04-16

落实五个强化审计提升内控管理水平09-25

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09-21

关于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写质量的思考05-16

提高社会学概论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09-21

完善内控机制提高财务管理能力09-25

在工程建设中提高党员先进性的实践与思考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