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标准
备课
教学案应有课题、目标(三维设计、明确具体)、重难点(有突破办法)、教学过程(有分层施教设计)、小结、板书设计、美育及德育渗透、达标检测题、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内容,完成较好得8分
教学案中课题、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当堂训练、教学反思每少一项扣0.5分。
作业与批改
作业设置:
语文作业:语文每篇课文一次,作文设大小作文,大作文间周一次,周记(小作文)每周一篇。二年级设写话作业。
数学作业:每周不少于3次
英语:每单元不少于2次
科学、品社每周不少于1次
批改与记录
语文作业总分7分,每篇课文一次作业,全批全改,每少一次扣1分,作文间周一次,全批全改,每少1篇扣1分,批改量少于2/3扣2分。周记,教师略批,不批不得分。
数学、英语、科学、品社作业全批全改得7分,批二分之一以上得4分,没批改者不得分,每少一次扣1分
每次作业批改必须有简单的激励性评语、等级评价、批改日期;学生改正及时。 学习笔记
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2本每种每学期不少于6000字。集体学习笔记按规定的时间做记录。
听评课
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说课(要有说课案)也可算一节,达到要求得4分
辅导与测试
辅导每周不少于1次。测试应使用等级评定与分数评价结合,查阅成绩记录单和试卷,每次测试要有试卷分析而且有错题纠正措施。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的各项标准及参考意见2017-04-24 08:55 | #2楼
教案应紧扣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应突出学科特点,体现学科《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基本要求。教案撰写应符合常规的要求,反映教师的教学特点。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一、教学目标(10%):
1、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目标明确,具体,恰当,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重难点(10%):
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目标,恰当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70%):
1、教学过程安排有序,符合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步骤严谨,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关注差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课堂教学内容容量适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课堂提问有针对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4、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直观性。
5、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四、板书设计(10%):
板书设计简明合理,书写文字规范。重点说明:检查教案是否一课一案。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标准】相关文章:
语文组常规检查标准06-14
教学常规检查总结范文06-13
小学教案常规检查通报05-06
小学教案常规检查总结05-06
小学教案检查标准05-06
中小学常规教学专项检查情况的汇报04-25
孕期常规检查04-10
小学生常规检查项目03-26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方案(精选11篇)03-31
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