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开放式教学的尝试
小学作文教学开放是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习作本身的需要。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融合的广大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内容开放
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即不应将课程和教材看成是一层不变的,而要多方联系、系统思考,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使用教材。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潜能。
1.拓展内容。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对习作内容作适当拓展,有时确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之效。如将第十二册的作文《____爱我,我爱____》改成《我和_____》。这样扩大了选题范围,有利于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写作资源,自由自在地选择所爱,敞开心扉。结果,学生写作内容的宽泛让我们始料未及,《我和电脑》、《我和同桌》、《我和兰花》、《我和“宝贝”》……文章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一篇篇各有特色。
2.改编内容。对于教材中滞后于学生生活、束缚学生思维、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内容,我们要大胆改编。如第十二册的习作训练《烧不坏的手帕》,教学中要先做实验。然而此前学生已有《烧不坏的纸船》的经验,这一实验没有什么新奇可言,加之为了安全起见,实验由老师操作,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只能观看,因而吸引力不大。于是我们把实验改为人人都可动手又有新意的《造纸桥》。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情趣高涨,既独立探索,又合作研究的。结果,他们作文时得心应手,文思泉涌。又如我们把第十二册的习作训练《好____》改编成《我的故事》,让学生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像。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情、一点小小的向往,都可以在笔下自由表现。这真正做到了《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3.巧妙练笔。要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开放作文教学的内容,加大习作训练的力度,笔者认为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就能实现文本阅读的超越,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如模仿性练笔、想像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
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的开放还应体现在课外练笔,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进生活,时时处处绽放作文之花。首先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尤其是小学生,需要引导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观察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捕捉它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观察奇峰怪石、山川激流,体会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性,领悟大自然赋予它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必定会写出文思独特之佳作。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广纳信息,加强实践,增加体验。美好的书报读了写,精彩的影视观后写,生动的叙述听了写,憾人的事件见了写,奇妙的想法想着写,好玩的活动搞了写。
二、作文教学过程开放
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注重作文氛围的创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习作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绿洲。
1.氛围创设。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可设计“演一演”,如小品表演(玩具交流会、学做小导游、模拟法庭等);可设计“做一做”,在动手实践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增加体验,言之有物又有情;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2.表达自主 。首先要开放习作的“情”。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色彩浓郁,他们各自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如第十册的习作训练《春游》,在组织学生春游蛟山公园的同时让学生说说见闻、感受。有的学生写美丽的春光,抒发了热爱自然之情;有的学生写愉快的活动,童心童趣跃然纸上;有的学生写美好的传说,赞扬了美的创造者;有的学生则写游人的言行,倾注了对公园里一草一木的关怀之情……这一篇篇习作,不能不说是作者心底流出的“泉水”。
《开放式教学的尝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其次还要开放习作形式。自己的意思自己最清楚,如何表达,自己最有选择权。如果把各种鲜活的思想和内容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天性的压抑、个性的湮没,这实在是不应有的悲哀。在《话说小港》(根据第十一册习作训练《写一处景物》改编)的习作课上,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记叙、议论、抒情或综合等表达方法和广告词、导游词、儿童诗、记叙文、说明文等体裁,让他们自由展示个性。《古老的长山桥》、《这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外来小吃》等篇篇佳作应运而生。
在品德教学中尝试开放式教学2017-04-23 06:03 | #2楼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的预设,艺术地捕捉各种生长因素,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同时也赋予教材以现实的生命力。我在教学品德课时,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作主,使品德课的教学与家庭、社会、自然相联系,提高了思品课教学的实效。
一、教师形象开放
1、学习的组织者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以及学生易于把握的教材,辅导学生学习课文、领会要点、上台讲课,而自己作为欣赏者,则由前台转到了幕后。这种师生角色的互换,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中心的格局,真正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而且这多种多样的课堂参与学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主体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也给了学生最大的思想空间,充分激活发散思维,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如《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义务、有责任去改变和美化自己成长的空间,让学生找找教室不够理想的地方,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让他们为改善教室环境出主意,并引导他们说说谁的主意妙,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接着,小组合作,以实用、美观、安全、卫生、舒适为标准,分别布置教室一角。在思维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相互协作交流、相互欣赏、取长补短。最后让他们在焕然一新的教室里畅谈感受,体验自主改造环境的快乐,感悟教室的良好环境对自我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整个课堂环境宽松、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的主体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很好。
2、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只有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如教学《参加正当有益的
活动》一课,我针对班中前几天有学生到航埠网吧玩电脑游戏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玩电子游戏是正当有益的活动吗?”有的说玩电子游戏影响学习、视力;有的说玩电子游戏能发展思维,更有的说玩电子游戏能帮我们学好电脑,带我们进入21世纪……大家的发言很积极,我也参与其中,发表了个人的意见。经过充分的讨论,大家最后觉得:在不迷恋的前提下,适当玩一点游
戏还是有好处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到科学上网?学生一下子兴致很高,有的说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有的说上网查阅对学习有利的内容;有的说可以查阅增长知识面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最后让学生总结:只有科学上网才能真正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这样通过师生平等互动,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自觉地形成道德行为的愿望,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3、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要相信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不说话的朋友》一文,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公共设施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于是,上课时借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形式,别具一格的导入一下把全班学生吸引住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接着我出示了两道辨析题:⑴别人破坏公共实施和我没关系。⑵我交的学费中有一部分就是用来修理我损坏的公共设施的。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我则成为场外“旁观者”。很快学习气氛高涨,同学们争论异常激烈,一有没说实话的同学立即就遭到其他同学的“检举”,“检举”者讲道理,被“检举”者心悦诚服。我又适时补充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设施?(2)应该怎样保护公共设施?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同学们
经过讨论都明白了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
《开放式教学的尝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教学内容开放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而教学内容变化的周期相对较长。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
因此,对现有部分教材内容必须灵活变换,大胆取舍。
1、教学内容向自然开放
为上好《我们共同的家》这课,我课前带领学生沿着河边,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但住在河两旁的居民有时将垃圾倒在河边,不时可见白色垃圾,各色塑料包装袋随风乱飘。工厂更是随意向河中排放工业废水。这一组组画面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要从自我做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并向附近居民发出了《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倡议书。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生们看到了现状,感受了危害,写出了倡议,培养了从小要保护绿色环境的意识。
2、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
学生良好的规范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要不断反复实践,才能
逐渐形成。因此,要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变知识为能力,变认识为行为。如教《平安回家》一课,让学生向交-警部门了解,全国违反安全规定造成伤亡的人数是多少,经济损失是多少?一年的事故有多少?死伤人数多少?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认识到违反安全规定造成的危害有多大。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是最生动形象的教育。课后,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宣传遵守公共安全重要性。以学生的直接参与学习实践代替了教师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在生动活泼的社会活动中形成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学内容向生活开放
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在上《我的劳动感受》之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理菜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有的说,妈妈天天做这些事情,真不容易啊。通过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
三、开放教学形式
1、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更多地发挥主动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中。例如,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课前,全班同学分成十个小组,分别去采访村上的各行各业的人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课时,让学生分组表演,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零距离”采访,进行情感交流,实现心灵撞击;课后让学生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吗?并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表演、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又通过切身的感受,使他们懂得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应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2、问题讨论。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多设计一些问题,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思维得到发散,认识有所提高,情感有所培养,道德行为有所完善。教
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快下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路边的石狮子
遭到了破坏,老师说小学生应爱护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爸爸说这事村里会管的,不关我们的事。如果你该怎么办?通过教师对两难问题的设计引导,让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从而明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爱护家乡,是每一个人的
责任和义务。这样,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以重申,学生在感知、理解、评价的同时产生一种积极的道德认识,由直观的、比较肤浅的认识,向比较概括的、比较深入的认识水平发展,对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起激励作用。
3、情境表演。
小学生的特点是模仿性强,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中可安排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表演,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在自主和-谐的氛围里接受教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认识。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通过学习,对课文内容有了认识,再让同桌一人为宾客,表演接待,对话,在此基础上选上几位同学扮作不同地区的客人让学生分别接待,这对学生来说真是件新鲜事,争先恐后,气氛热烈,加强了口语训练,提高了组织表演能力。
【开放式教学的尝试】相关文章:
开放式教学之我见09-24
开放式教学初探09-24
对当前开放式教学的反思09-23
开放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09-24
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09-24
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09-24
开放式教学体验乐趣09-24
教学反思我眼中的开放式教学09-24
小学开放式教学评价初探09-23
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