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雷电防范措施
煤矿变电所遭受雷击事故的类型分为三类:一是输电线路受雷击时沿线路向变电所入侵的雷电波;二是雷击输电线路附近地面的感应雷;三是雷直击变电所内线路和设备的直击雷。雷电波与感应雷的陡度大、幅值高,危害严重,不采用防雷措施就使变电所的电器设备绝缘击穿。
变电所防范雷电波和感应雷是防雷的首要任务,对直击雷要采取合理的防雷措施,对高压输电线路要用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来衡量防雷性能优劣,确保煤矿变电所安全正常运行。
变电所对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变电所防护直击雷的有效措施就是在变电所安装避雷装置。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采用避雷针、带、线和网。引下线要保证接闪器与大地间有良好连接,接地装置的电阻应不大于10Ω。
在避雷针高于被保护设备时,它的保护范围包括变电所厂房及室外所有设备。避雷针就像一把伞,只要把被保护设备置于伞盖的范围内,它就能将雷电吸引到自身上,就能把极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引入地下的接地装置,尽快散逸到大地并与异种电荷中和,可以保护设备雷击概率小于0.1%。要防止它们之间造成反击事故。在采用滚球法计算时,避雷针保护范围缩小,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带(网)。
预防雷电措施2017-04-21 06:54 | #2楼
一、雷电发生时应注意的人身安全?
1.留在室内,并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的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高尔夫球等扛在肩上。
10.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11.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二、单位应该怎样进行雷电灾害防范?
1.单位应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比如:学校、区级以上医院、四星级以上宾馆、特区内高度在45米以上的高层建筑需两年检测一次。
2.单位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如,雷雨过后,安装在电话程控交换机、电脑等电器设备电源上和信号线上的过压保护器应检查有无损坏,发现损坏时应及时更换。
3.建设单位在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
4.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
5.新增加建设和新增加安装设备应同时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如:重新铺设电脑网络线、室外天线的移位和加高等等都应该重新设计和建设防雷设施。
6.雷灾发生时应及时向市防雷所上报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避免再次雷击。
三、计算机设备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1.大楼中机房位置的选择,由雷电流的“集肤效应”可知,雷电流几乎全部集中在外墙,而室内的磁场强度在电流流经的柱子附近最大,所以计算机房应放在建筑物的中间位置,而且还要避开大楼外侧作为引下线的柱子。
2.机房内设备摆放的位置,由于雷电流有极大的峰值和陡度,在它周围的空间出现瞬变电磁场,处在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所以在机房内布置设备时,也应与外墙立柱保持一定的距离。
3.等电位连接技术,使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浪涌)保护器将防雷装置和建筑物的金属装置、外来导线、电气装置等连接起来,以实现均压等电位。
4.屏蔽措施,利用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门窗、地板等均相互焊(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并与地网形成良好的电气连接。屏蔽管线入户一般要求采用地下电缆,其金
属护层要在两端做良好接地。
5.雷电过电压的保护,当雷电击中电网或电网附近雷击时,都能在线路上产生雷电过电压。雷电过电压沿着线路传播进入机房内,造成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损坏。电源系统应多级保护,逐级泄流,使残压限制在2倍U额定电压值。雷电的瞬变电磁场,可在信号线路及其回路上感应产生过电压,损坏相应的接口电路。因此实际安装时,要求保护装置靠近被保护设备,保护元件两端采用双绞线;使得耦合回路的总面积减少,减弱磁场耦合效应。
【雷电防范措施】相关文章:
防范措施模板05-26
防范措施集合05-26
安全防范措施03-30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06-07
触电事故防范措施06-09
工程隐患防范措施12-11
安全用电防范措施10-18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06-20
《雷电》教案03-09
连队安全工作防范措施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