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土壤学名词解释PDF版
1.土壤soil: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2.土壤圈pedospere:土壤在地球表面以不连续状态分布于陆地表面,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称为土壤圈
3.农业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
4.农业 :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5.大气圈aerosphere :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它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越向上空气越稀薄,并逐渐转化为宇宙空间。
6.生物圈 (biosphere) :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
7.岩石圈 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8.土壤学soil science: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9.土壤剖面构造: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10.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
1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地核(Core):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
13.地幔(Mantle):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14.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叫地质营力。
土壤学名词解释2017-04-09 20:03 | #2楼
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土壤生产能力。
土壤圈: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交接界面,是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粘土(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地壳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脱水、结晶等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矿物。(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腐殖物质:土壤和沉积物等中,除有机体中已知的各类有机化合物(非腐殖物质)以外的各种淡棕色至暗褐色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它由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等三类物质组成。
矿质化作用(有机质分解过程):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矿质养分和能量的过程。
腐殖化作用(腐殖质形成过程):土壤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具有复杂结构、高分子的腐殖质的过程。
土壤酶: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学和化学过程都要在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比例,又称颗粒组成。是土壤最基本、最重要的性状之一。
质地类别: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良好的土壤结构是形成土壤肥力的基础。
土壤结构体:指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团或土块。
土壤孔性(土壤孔隙性质):指土壤孔隙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状况。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
团粒结构:土壤中单粒或复粒经过多级黏结团聚而形成的、内部疏松多孔、近似球体、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小的土粒。
土水势:把单位数量纯水可逆地等温地以无穷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中移至土壤中某一点而成为土壤水所需做功的数量。
基质势:即为基模式。是指土壤受固相基质吸力作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
《土壤学名词解释PDF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水力势:压力势、基质势和重力势的总和。压力势:在土壤水饱和的情况下,由于受压力而产生土水势变化。
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曲线。 比水容量:单位土壤基质势(或吸力)变化时单位质量土壤可释放或吸收的水量。 入渗速率:即在土面保持有大气压下的薄水层,单位时间通过面积土壤的水量。
土壤水分再分布:指土壤水分入渗结束后(积水层消失),进入土壤内部的水分在水势梯度作用下不停地由湿土层向较干土层运动的过程。
土壤呼吸:土壤中因生物呼吸与生命活动而消耗、吸进氧气和产生并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气相扩散:通过充气孔隙扩散保持着大气和土壤间的气体交流作用。
土壤通气性:即土壤气体交换性能,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壤内部不同层次之间气体运动的能力。
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容量分为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分别指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度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热导率:是土壤导热性能的衡量指标,指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差为1度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立方厘米)通过焦耳数。
土壤热扩散率(土壤导温率):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度的温度梯度下,每秒钟流入1平方厘米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的土壤发生的温度变化。
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交替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他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这种作用就称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阳离子交换量(CEC):在一定的ph条件下,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就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通常以每千克土壤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 盐基饱和度: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阴离子专性吸附:指阴离子进入黏土矿物或氧化物表面的金属原子的配位壳中,与配位壳中的羟基或水合基重新配位,并直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在固体表面。
活性酸:土壤活性酸是指与土壤固相处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潜性酸:土壤潜性酸是指被吸附在土壤固相表面交换性的致酸离子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交换性酸度:是指可以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而被释放到溶液中的酸量。
水解性酸度:是用碱性盐(弱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醋酸钠与土壤作用,使胶体吸附的H+、Al3+释放到溶液中表现出来的酸度。
土壤酸碱缓冲性:是指当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时具有缓和其酸碱性变化的能力。 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使土壤溶液的PH值改变一个单位所需要加入的酸量或碱量。
氨基化作用:复杂的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酶的系列作用下,逐级分解而形成简单的氨基化合物。
氨化作用: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各种简单的氨基化合物进一步分解成铵的过程。 硝化作用: 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O、
N2O、 N2的过程。
磷固定作用: 土壤中各种磷化合物,从可溶态或速效态转变为不溶态或缓效态的过程。 土壤物理机械性:是指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以及其它受外力作用(农机具的剪切、穿透压板等作用)而发生形态变化的性质。
土壤粘结性: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性能。
土壤粘着性:是指土壤颗粒粘附在外物上的性能。
土壤可塑性:是指土壤被外力塑成任何形状, 当外力消失或干燥后, 仍能保持所获形状而不变的性能。
土壤耕性:指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宜耕期:指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此时,耕作消耗的能量最少,团粒化效果最好。 土壤退化:因自然环境因素不佳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土地退化:土地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作用而不再能正常的维持其经济功能和(或)原来的生态功能的现象和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管理的生态系统边界内,土壤具有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保持和提高水、气质量以及人类健康与生活的能力。
【土壤学名词解释PDF版】相关文章:
土壤学名词解释11-21
花卉的营养价值pdf版09-25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结版09-23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洁版09-23
诊断学第七版名词解释09-22
药理学名词解释免费版09-23
外科学第七版名词解释汇总09-23
土壤学实习报告05-11
土壤学实习报告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