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信息和问题掌握得最直接、最全面下面小编为您带来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思考
一、切实提高高校辅导员必备能力和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信息和问题掌握得最直接、最全面。当代高校教育和管理对辅导员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素质修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辅导员是最重要的骨干力量。
2.良好的职业素养
热爱本职工作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也是辅导员做好管理工作有力的思想保证。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热爱思想政治工作,对事热心,对人热情,在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心关心和热爱学生。
3.较好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是辅导员必不可少的素质。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学生干部资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有效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凝聚力。
4.健全的知识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是一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多领域的工作,也是一项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的工作。多元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储备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
二、不断创新高校辅导员选拔机制和方式
1.坚持辅导员准入机制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选拔高校辅导员必须严格坚持准入机制。在选聘中要有严格的标准,把端正的品行和奉献精神,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作为硬条件。
2.采用科学的选拔方式
参考其他行业人才选拔的机制,高校辅导员人才的选拔可考虑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公选制,即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择优录取、组织考察;二是考核制,即采用发布信息、个人报名、组织考察确定人员;三是内定制,即学校根据自身发展要求,从本校优秀毕业生中确定考察人选和对象。
3.坚持使用与培养相结合
对辅导员不能“重使用、轻培养”,学校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重选拔、优培养、严管理,花大力气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
三、着力完善高校辅导员管理机制和制度
1.关注经济待遇,建立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现在的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更成了他们的“高级保姆”,事无巨细,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问题都得过问,这使得他们身心疲惫不堪。如何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待遇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就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重视辅导员自身发展,拓宽发展机制
中央明确要求,要统筹规划辅导员的发展。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加之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优秀素质,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拓宽辅导员的发展机制:
(1)鼓励和支持一批有热心、有志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在职或脱产攻读相关专业学位和业务进修,学成之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2)将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资源,选拔一部分优秀辅导员担任学校各级各部门领导岗位职务;
(3)根据工作需要,积极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优秀辅导员;
(4)根据本人志向、条件和要求,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
3.解决好辅导员职务职称问题
在职务竞聘、职称评定等方面为辅导员提供政策保障。在评聘职称时,学校要把辅导员明确纳入教师编制或者单列指标,这是稳定队伍的一个重要措施。应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实践性事务性工作多和任务繁重等工作特点和实际,完善职称评聘办法和体系。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思考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书名叫《七个怎么看》,书中有一看便是“怎么看就业难”,让我有了点启发。也辅导员的职业指导素养有了些思考。
1.职业的含义
职业是指在业人员所从事的有偿工作的种类。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有稳定、合法收入的活动,既是人们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及中国职业规划向阳生涯对职业的定义:职业是行业与职能的交集点。一种职业应该包括行业和职能两个维度构成;即:职业=行业+职能。
2.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简称cq。
3.高校职业指导人职业素养的内涵
高校职业指导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指导人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在思想、品质、知能、心理等层面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体现了对高校职业指导人职业内在的规律和要求。
(1)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具体到高校职业指导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爱岗敬业、刻苦专研专业知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事先与学生讨论工作重点,达成一致,主动解释,使学生知情;如自己不能胜任咨询工作时,主动给学生介绍合适的职业指导人,对学生负责;尊重隐私,保守秘密;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2)职业能力素养
应具备“专才”职业素养。所谓“专才”是在某一个领域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并且有较高造诣的人才。高校职业指导人是指专门从事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的人员,是其职业内在所要求其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包括:心理相关知识、法律政策相关知识、职业指导理论知识以及所在学院学校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同时还包括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等基本能力。 应具备“将才”职业素养。所谓“将才”是在其职业内在所要求实干的精神和实干的能力。高校职业指导人不仅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咨询者、指导者,也是学生内在潜力开发的发掘者和引导者,也是是落实国家、学校、学院相关就业工作,帮助学生就业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所以必须要有实干的精神和能力。应具备“通才”职业素养。所谓“通才”是指在某个领域内知识面比较广,知识体系比较完善,但是没有专才那么精通的人才。高校职业指导人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在咨询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全方位的考查和了解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的条件,学生的学院、学校的状况和社会会需求等多方面帮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发掘自身优势,尽量为学生提供有利其就业和发展的建议。这就需要职业指导者不仅有比较渊博的“专才”知识结构,“将才”的实干精神和能力,还需要有高等教育的理论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广博的人文科技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等知识背景,这些都是对高校职业指导人“通才”素养的要求。
(3)身心健康素养
所谓身心健康素养,顾名思义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是革命和工作的本钱。据调查,日前部分高校没有足够重视职业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得不到肯定,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地位不高,工作内容压力大、任务重,导致部分人员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产生职业倦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工作也没有动力,就更不用说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此外,部分人员也存在工作消沉、心浮气躁、心理焦虑等问题。因此,具备良好身心素养也是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中的重要部分。
4.当前高校职业指导人构成现状
现阶段,高校职业指导人主要由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以及各二级学院负责就业工作老师构成。他们年龄都较为年轻,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以及做过几年辅导员工作的老师,知识结构单一、人生阅历浅。而高校职业指导人这一集“三才”职业素养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总结。此外,部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以及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来担当,这些人员日常事务工作繁重琐碎,具体分配给职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就不多了。另外,从其知识背景来看,大部分从事就业工作人员学历均为本科或者硕士,专业有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和心理学等,但与所在学院专业一致的情况较少。
5.高校职业指导人应自觉提升职业素养
以我所在的学院为例,我们要求职业指导人需要具有:
(1)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在工作中努力推行“三及时”服务理念,即及时办理、及时答复、及时回访。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不把个人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不推诿应付工作,同时为毕业生提供“爱心、诚心、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
(2)建立家长联系机制,共同促进职业指导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我院的职业指导工作,我们还建立了毕业生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家长的配合,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帮助。另外,我们与家长保持长期有效的联系,及时将招聘信息、相关政策、就业情况告知家长,共同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指导工作,从思想和行动上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3)细化职业指导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建立了工作进度表,逐项分解工作难点,及时监控就职业指导整体情况,整年包括:九月—毕业回访月、十月—就业指导月、十一月、三月—就业洽谈月、十二月—洽谈服务月、四月—就业统计月、五月—毕业感恩月、六月—就业总结月。
总之,职业素养是职业人从业的基本素养。高校职业指导人的职业素养不仅关系着其工作的实践效果,更关系着国家青年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乃至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当前,虽然少数高校此项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伴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化、领导的重视、职业指导人自觉自愿担当意识的增强,高校职业指导人职业素养一定将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思考
1、从下学生身边的小事着手,让学生明辨是非,打好构建和谐理念基础。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老师要带头遵照执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学生也不得特殊。在老师的教育下,应该做到文明礼貌、尊敬师长、不打人不骂人、不欺负弱小、与同学团结友爱、上课发言要举手、不随便插嘴、不随便打搅工作、学习与休息等等。这些最基本的道理,在班主任及老师反复耐心的说服教育下,同学们都懂。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做到,但也有少数的学生总是不能克制自己。开口会骂人,动手会打人,伤害了别人不但不赔礼道歉,有时还强词夺理。这些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根除这类不和谐的现象,我有目的有计划的在班上开展《双手的作用》、《关爱弱势群体》。
2、让学生在家做一名促进家庭和谐的参与者和调解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社会基础
每个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我教育学生在家也要像在学校一样。首先自己做到讲文明讲礼貌,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道理。如班上的婷婷同学,父母外出打工。六十多岁的奶奶,不慎把小腿摔成骨折,卧床不起。婷婷一边在学校努力学习,一边在家精心照料奶奶。做饭给奶奶吃,打水帮奶奶洗脸、洗脚,闲下来还跟奶奶聊天,帮奶奶按摩。在婷婷的精心照料下,奶奶很快就康复了。奶奶逢人就夸婷婷是个勤劳懂事的好孩子。婷婷本人也被学校评为文明之星、劳动之星。
一个家庭的成员之间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发生一些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我们教育学生,利用自己在父母及家庭成员中的重要位置这一有利条件,主动协调,好言相劝,有时甚至可以耍点小脾气,来达到调解的目的。避免矛盾的激化,口角的升级。让家庭每个成员逐步懂得互敬互让,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3、在社会上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
我们的学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又自然涌入社会,经常外出游玩或购物,或参加集体活动。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做到文明乘车,做文明乘客。遇到老弱病残孕幼,主动帮个忙、让个座。在旅游胜地做文明游客,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写乱刻乱图乱画。有一次,丽丽小朋友到南京中山陵去游玩,在路边草丛中整整捡了一包装袋的冰棒纸、塑料瓶等弃物,放进了垃圾桶。游客们看到后投去赞赏的目光,纷纷竖起大拇指。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总是不放过对学生再教育的好机会。如学校组织到金牛湖风景区游玩,我在班上同时开展“绿色环保行” 的活动。坚决要求学生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爱护风景区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
4、以人为本,转变角色。
扎实有效地做好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使广大小学生尽快成人成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 为摆在每一位辅导员面前的第一要务和神圣职责。离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人,知识经济的冲击和经 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小学。
5、辅导员工作必须秉承"德育首位"理念、人本理念和科学化理念。
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其工作理念须由经验型向科学化理念的转变。已有的辅导员技能培训模式、理论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实践反思模式培育研究型辅导员,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模式和现实路径。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需要加强三个重要环节:学科资源的利用和学科意识的培养,学术问题意识的养成,辅导员行动研究。
6、我信奉的一句教育格言
——所有的真爱基于一份尊重
几年的教学中,有过苦与乐、哀与愁,但看着孩子们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自己是何等的满足与欣慰,自己所受的苦,受的气又算的了什么呢?
孩子们在成长,我也同他们一样在成长,是他们促使我变得更加成熟。我与孩子们之间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喜怒哀乐多不胜数,可有一件事却让我至今难忘,让我深切的体会到——所有的真爱基于一份尊重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思考】相关文章:
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09-15
新时期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09-2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03-08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09-22
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思考09-22
试论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09-22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与思考09-25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探析09-22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