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通用12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1
1)领取或接收血液、血液成分后,要认真检查核对验收,外观检查合格、血袋密闭良好、标签填写齐全清楚、包装合格、数量与取血单相符,即可存入贮血冰箱,并登记。应登记入库日期、采血日期、贮血号、献血者的血型、品种、容量、经手人。禁止接受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2)血液、血液成分应按品种、规格分类。以采血或制备日期的先后顺序将标牌悬挂于贮血冰箱中。凡超过保存期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一律不能使用。
3)贮血室周围无污染源(如传染病房、细菌室、厕所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室温控制在28℃以下,定期消毒。
4)贮血冰箱内严谨放置其他物品,以防止血液污染。冰箱内空气每月培养一次,五,、霉菌生长,一般菌落<8CFU/10min。
5)接受由医护人员送来的输血申请单和血样管。认真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住院号、临床诊断、输血史、申请全血或血液成分的品种、数量、预定输血日期、血常规、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I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医生签章、血样管上必须贴有标签,记录受血者姓名、血型、住院号。
6)交叉配血前认真核对患者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三天内的)和供血者标本。复查ABO血型和Rh血型,均无误时进行交叉配血实验。交叉配血的主副管均无溶血或凝集,供者的`血液方可给受血者输注。填写交叉配血结果,检验者签全名、日期。两人值班时需相互核对并签字。
7)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血液或血液成分不能发出:
血袋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渗漏。
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血浆层进行性变色、浑浊度增加或呈异常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逐渐增多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晃动的血液,血浆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的血浆出现溶血或红细胞呈稀泥状。
红细胞的颜色呈暗紫色或红褐色。
过期或其他需要查证的情况。
8)血液发出后,立即将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管保管于2—6℃冰箱七天。凡输血后需要再配血者,应重新抽取血液做交叉配血实验,不能用输血前的血样管。
9)输血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及时填写输血
反应记录卡,于24小时内送回血库。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2
1、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该保持在4℃,保存温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若输血延迟必须将血液归还血库保存。
2、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格执行查对制度。
4、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过程,要求患者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5、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等渗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6、血液中不可加入其他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血。
7、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输入生理盐水,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分析原因并通知医。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3
1.在站长或分管领导的领导下,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本科各岗位职责、各业务操作规程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督促全科人员遵守本血站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安排全科人员的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3.定期组织本科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l的主人翁责任感。坚持原则,弘扬正气,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
4.加强与兄弟科室之间的联系,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定期召开全科人员会议,增强内部团结,研究存在问题,传达贯彻血站召开的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5.定期组织本科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考核,不断提高本科人员的业务水平。
6.经常对本科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监督检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4
1、配血标本送到血库后,要有专人接受标本,并检查血量、标本联号、姓名、血型、病房、床号齐全,如有遗漏应拒收。
2、血库应按《采供血许可证》规定范围供血。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方可对规定范围外的医疗单位供应。
3、收到血站血液时观察血液是否有溶血、大凝块、血袋破裂、管口热合不严密或启过封、血液颜色呈紫玫瑰色或高锰酸钾色、红细胞呈稀泥状者;
4、红细胞冰箱4℃±6℃保留一定时间(一般为二周),血浆应放在—20℃以下温度保存。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5
1、透析文件应该包括血液净化治疗知情同意书,病人首次透析病历,透析治疗记录单、病情变化记录、透析充分性评估记录、化验检查报告、长期和临时用药情况等。
2、首次透析记录是透析病人进入透析室后,医师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诊断之后,所做的记录。
3、透析治疗记录单用于记录患者每一次透析的医嘱和接受透析全过程的'医疗、护理、机器运转、各种监测记录。要求医师和护士认真填写好每一项记录。
4、在病人透析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做好病情记录。
5、血液透析室应该保存和管理好透析病人的资料和文件。建立病人资料登记,以便能更好地评估透析质量,及时调整质量控制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6、为每一位病人建立透析档案,每月整理医护记录资料装入档案袋,再将档案袋放入专用库房保存,保存时间3年以上。
7、危重病人血透或CRRT需填写危重病人透析登记表。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6
1.所有在本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均应建立血液透析病历
2.根据病人病情不同,血液透析病历分为临时透析病历和长期透析病历,其各自病历要求如下:
1)临时透析病历:要求包括中心静脉置管知情同意书、血液透析知情同意书(已归入住院病历者除外)及血液透析治疗记录单
2)长期透析病历:要求包括中心静脉置管知情同意书(必要时)、血液透析知情同意书、病历首次病程日志、医嘱单、血液透析治疗记录单、所有化验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报告单及血液透析月小结
3.对于所有住院及急诊留观的透析患者,在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应由透析中心的医生将患者的透析情况以透析记录单的形式记录于各自病历中
4.所有首次于本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和/或其家属均应签署血液透析知情同意书及中心静脉置管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5.对所有在本透析中心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均应详细采集相关病史,包括导致肾衰竭的原发病因、既往病史、用药史、药敏史、首次查体结果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医疗付费方式等,并记录到首次病程记录中
6.所有首次于本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均应提供近期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相关病毒学检查结果,如近期未行上述检查者,应在血液透析开始前抽取血样做以上相关检查,并将结果归入透析病历中。对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等作明确标识。
7.对所有在本透析中心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用医嘱单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的使用,并如实记录在医嘱单上
8.所有在本透析中心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在我院所做所有化验结果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应完整保存于血液透析病历中,并标注检查时间及检查项目
9.血液透析中心的医生每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对所有在本透析中心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透析质量做出月小结。月小结内容应包括: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透析方案的修改建议、并发症的防止建议及相应的饮食生活指导
10.透析记录单需要记录内容包括:
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床号及病人来源
2)透析日期、时间,透析次数
3)应用的透析机及透析器的型号
4)透析方式(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及透析通路
5)抗凝方式
6)干体重、透前及透后体重,设定脱水量及实际脱水量
7)透析液流量或血液滤过置换液量;透析液或置换液中钾离子、钙离子及碳酸氢盐的浓度
8)透析中血流量、静脉压、动脉压、跨膜压及单位时间超滤量监测结果
9)透析中其它特殊治疗及处理:应用可调钠、可调超滤、在线尿素监测、血容量监测、再循环测定、内瘘血流量测定等,紧急通路溶栓,吸氧、换药等操作,所有透析过程中及透后即可给予的药物治疗
10、监测并记录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压、心率情况,对于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给予相应的描述,并记录处理措施及其结果
11、由护士记录透析过程中透析通路的相关情况
所有透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均由透析中心负责统一保管,所有透析病历资料概不外借。任何人不得将患者透析病历带离透析中心。如需了解患者相关透析情况,有透析中心医生出具相关内容的病历摘要。在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退出透析后,将其全部病历资料整理后统一收存保管,资料保存3年。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7
1、工作制度
1.1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医师和技师给予必要的协助。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1.2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严禁擅离职守,做到对患者服务热心、观察病情细心、处理问题耐心。
1.3进入中心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工作鞋;操作时戴口罩。
1.4注意观察患者透析时状况,及时处理问题。
1.5保持透析室清洁、整齐、舒适、安静。
1.6定期进行透析用水、置换液、透析液的监测。
1.7治疗室、水处理室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1.8备齐急救仪器设备和用物,专人负责每日清点,填充。
1.9原则上一律谢绝探视、陪伴,家属请在门外等候,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以免增加感染机会。如需要进入时,需穿隔离衣,换拖鞋。
1.10工作期间,严禁在血透中心治疗区用餐、会客、谈笑,不得看书报、杂志。
2、消毒隔离制度
2.1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2任何人进入透析间应更衣、换鞋。
2.3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
2.4各项操作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2.5设立乙肝、丙肝病毒阳性患者专用透析区、透析机。
2.6血液透析治疗室每日早、中、晚(每班患者透析前后)开窗对流通风30分钟,每日下班后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2.7血液透析治疗室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擦拭2次。
2.8血液透析治疗室、水处理室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2.9每个月进行反渗水与透析液污染菌量的.测定,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
2.10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乙肝、丙肝病毒标记物检查。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8
1、严格执行员工守则及内一科的各项规章制度。
2、凡进入透析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章着工作衣、帽、穿专用鞋。
3、进入室内应保持安静,室内定期进行消毒、做空气培养并记录。
4、室内各种仪器、器械、家具、被服等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严格遵守物品、设备的使用保管及检查核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记录破损、维修、遗失情况。
5、爱护公物,室内器械、物品均有专人负责,不得擅自外借挪用,如有特殊情况及时请示。
6、增收节支是每个员工的责任,注意节约水、电气,为了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7、提高警惕重视安全保卫工作,注意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随时注意消除隐患。
8、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在涉外活动中要做到内外有别。
9、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9
1、取发血人员工作时必须认真细致,责任心强,防止一切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供血质量。
2、完善临床用血审批手续,原则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病区以上的主任签字审核后执行。
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要双人双鉴,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严格遵守查对核实制度。
4、配血试验结束后,应保存病人和献血员标本,置2—6℃冰箱至少7天无意外事故发生方可丢弃。
5、发血者发血时应与取血者共同查对配血结果报告单。进行输血登记姓名,血型,结果,血液性质,用量等,并贴上献血号码。
6、输血申请报告单与登记簿须用正楷字逐项填写清楚,无误无漏。
7、标准a、b、o红细胞应新鲜配制,血型定型均应正、反定型。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10
血液透析科是院感监测的重点科室,必须要严格执行各项监测制度,根据血透室的检测要求制定如下制度:
一、每班记录反渗水电导值,要求﹤17。5mg/L或﹤20us/cm。
二、每周送检反渗水,查游离氯浓度≤0。5mg/L,干预值≤0。1mg/L。
三、每月监测物体表面、消毒灭菌物品、医务人员手、消毒液、空气、透析液细菌培养:
1、物体表面
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5cfu/c㎡,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血液净化中心属于Ⅲ类区域
2、消毒灭菌物品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接触黏膜其细菌含量≤20cfu/g,接触皮肤起其细菌含量≤200 cfu/g。
3、医务人员手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 cfu/c㎡,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 cfu/c㎡,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 cfu/c㎡,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血液净化中心属于Ⅲ类区域
4、消毒液
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含量<100 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5、空气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 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6透析液
透析液入口的细菌菌落数必须≤200 cfu/ml,出口细菌菌落数必须≤2000 cfu/ml,干预值≥50 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四、透析室属于Ⅲ类环境,每季度对空气进行采样细菌培养,结果应≤500cfu/m3。
五、每季度对反渗水及透析液采样检测内毒素,检测结果<2EU/mL,干预值<1EU/mL。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11
1、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管理办法》与《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
2、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空气培养细菌应<500cfu/m3。
3、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
4、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cm2。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如5%的家庭漂白剂按1:100稀释)消毒。
5、乙型与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6、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sAg、HBsAb及HBcAb均阴性的患者建议给予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
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每6个月复查乙肝与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与HIV感染指标。
7、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8、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
9、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的规章制度。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篇12
1、血液净化中心划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透析器储存室(库房);污染区:透析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2、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包括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3、工作人员从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血液净化中心,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透析准备室,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等。
4、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在操作中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和丙肝抗体(抗HCV)检测,测定艾滋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长期透析的患者至少每6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HIV感染指标。对于急诊透析病人没有上述检测结果时,透析器和管路应一次性使用。乙肝和丙肝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6、透析区应划分普通病人治疗区(透析A区)和隔离治疗区(透析B区),乙肝感染病人实施分区分机透析,所用透析机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置,隔离治疗区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隔离治疗区(透析B区)内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结合我科情况,暂未设定隔离治疗区。
7、HIV阳性、TP阳性、丙肝阳性患者到指定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8、严格限制病人陪伴进入透析室,病人所用各类物品按要求处置。
9、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血滤器才可重复使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结合我科情况,暂未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10、医务人员在复用透析器时应加强自身保护,穿戴口罩、袖套、手套、塑料围裙、防护面罩或眼罩。
11、透析器管路和穿刺针不能复用。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的要求处理。
12、透析室所有的医疗废水(包括排出的透析液)应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13、废弃的消耗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14、透析治疗室、置管室、配液室等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15、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间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16、每次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透析时如发生破膜,动、静脉传感器保护罩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
17、工作人员应每年组织体格检查,重点检测经血源感染的各项指标。酌情注射预防疫苗。
18、科室感染联络员每月对透析治疗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透析液采样作细菌总数检测,并做好登记。
19、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每季度或不定期对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通报整改意见。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制度质量安全监控08-24
血液管理制度03-12
数据质量监控制度08-24
质量监控与保障制度08-24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监控制度(通用12篇)02-27
血液管理制度8篇03-12
医院血液安全管理制度10-21
监控设备管理制度_监控设备管理制度条例09-29
公司监控管理制度_公司监控管理制度规定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