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时间:2024-04-10 10:40:53 志彬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1: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后,《科学》代替了《自然》,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很显然,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的实验操作。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然而,实验不是让学生玩玩而已。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实验技能,规范课堂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前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演示时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规范课堂演示实验。每次演示都应在课前进行一次模拟操作,切实掌握好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使每个演示实验都万无一失,以免贻误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细节问题(如用镊子取天平的砝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等等),不允许出现不正确的操作,教师对每一个演示实验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熟练正确、有条不紊,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操作。

  久而久之,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良好习惯和科学作风必定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奠定基础。

  二、抓好学生分组实验,重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中心环节。

  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经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因此,分组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1、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在观察事物、做一个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实验。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以《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拉不同重物》这一实验为例,在实验前就要使学生明确做这个实验就是要分别组装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再来测定定滑轮和动滑轮在拉不同重物时的拉力各是多少。如果是模拟实验不仅要明确实验目的还要清楚的知道每种实验材料,每步实验操作各是模拟什么的。如模拟《冷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这一实验,要使学生明白酒精灯是模拟什么的,用酒精灯烧烤石块意味着什么,冰水模拟什么,把烤热的石块放入冰水中意味着什么,反复地重复上述实验的步骤又意味着什么等等。

  2、其次明确操作过程,规范操作要领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还以《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拉不同重物》实验为例,我就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也可以这样设计: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其余观看,再讨论应该改进的地方,使学生清楚牢记这一实验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每一步怎么做?做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印象就深刻明晰,忙而有序。对重要步骤或易错步骤作详细及多次示范,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各类仪器。如弹簧秤,天平的调零,温度计的使用,滴管的用法,显微镜的调光等等。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做到前后不颠倒,操作不随意。如在使用显微镜时一定要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体后,如果看不清楚时再换高倍镜等等。只要教师长期的坚持规范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要领就会逐步规范起来,技能随之得以提高。

  3、再则明确观察任务,细心观察如实记录

  (1)没有观察,就没有实验,观察是实验的基础。

  其实,观察人人都会,但每个实验观察的重点是什么?怎样正确观察却不那么简单。小学生对实验观察带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往往被某些新奇的观察现象所吸引,而忽略观察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仔细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如实地记录习惯。做到有目的地观察。以《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拉不同重物》这一实验为例,该实验观察的主要目标是:要发现动滑轮和定滑轮在拉动不同重物时的拉力分别是多少,也就是要看清楚动滑轮和定滑轮在拉动不同重物时测力计上的度数各是多少。

  (2)做到有序地观察。

  先看什么,后看什么,顺序不混乱。如观察蚂蚁时,先看整体:身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可分几大部分;再看分部:每部分是怎样的,有哪些器官构成,各器官的形态、数量又是怎样的等。再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先粗调显象后细调观察;天平加砝码先大后小,再移游码;运用身体的多种感官观察物体时一般是一看、二摸、三听、四嗅等。

  (3)做到正确观察。

  对实验数据观察不能毛估算,要正确读数,尽量减少误差。如使用量筒时要强调视线与液面凹形的底部相平;看刻度尺及电表示数时视线要垂直刻度线不斜视;观察温度计示数时一定要当液柱稳定时才能读数等。

  (4)做到针对性观察。

  如植物的叶柄和茎的区分要针对有无节的观察而定;凸透镜成像时,要针对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及光屏上成像的大小、正倒、实虚来观察等等。只要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应用科学、准确、灵活的观察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5)认真如实记录

  每次做实验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原始数据,不拼凑、不抄搬、不涂改。如数据不合理或现象不明显,则要检查原因后重做实验,重测数据。同一实验的实验数据最少要取三次以上,再求出平均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科学记录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提供适宜的报告单,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记录难度,节省记录时间,也利于学生能抓住重点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要提倡多样化,根据实验内容采用文字表达、画图、列表、实物标本等皆可。

  4、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我们教师可以针对“现象→结论”推导的难易程度采用多种方法去引导学生。如在《怎样接亮小电珠》的实验中,当看到实验现象后,学生马上得出结论:电珠的明亮程度和电池的多少有关系。但是否还和接线的方法有关系呢?这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铺设的台阶中一步步走向本不可及的成功。

  三、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可忽视的条件。

  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来取用,一般以能观察到明显现象为限度。如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用一小片面包而不需用一个面包等,指示剂以一至二滴即可,用剩的物品不乱倒抛弃,放到指定地方由老师集中进行处理。实验结束时要规范进行仪器整理。严格要求学生有序拆除,有序清洗,有序安放,对乱摆乱放,丢三落四,一走了之的行为要批评纠正。如器皿要洗刷干净后按序摆放,试管洗净后要倒立在试管架上。试剂瓶盖及滴管不能张冠李戴。将桌面杂物清理干净,废水废物集中处理,报损仪器要报告老师,酌情赔偿等。总之,清理工作做到来时去时一样整洁。

  只要我们在学生的实验教学中紧紧抓住以上几个要点,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2:

  小学科学课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进行探究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从提出问题到作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那么,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在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方面。首先,要让学生针对某一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什么,这时的学生问题会各不相同,但一节课就实验而言,只能研究一到两个问题,不可能统统解决。作为教师这时就该引导,概括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来猜测,假设,并进行研究,验证。在教学设计上,教师首先要对本册教材心里有数,知道那些是演示实验,哪些是分组实验,那些需要教师指导,也就是有目的地安排实验,在小学阶段学生“玩”的兴趣还是占主导地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有时是很难收到成效的,其实有许多实验活动是他们认为好玩才去做的。这样做的实验必然带有盲目性,这种纯粹被玩的意思支配的实验活动是很难收到成效的。

  其次,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先进行一番讨论,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猜测,,假设。把同一个猜测,假设的同学分为一组,让学生明白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什么问题而做。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不要记录,要注意哪些事项。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操作实验会更准确等问题。经过这番讨论,研究,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个很严肃的事,在探究过程中要细心,认真,并懂得科学探究实验是有趣而新奇,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就会有计划,有目的去动手操作,以此,慢慢的就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也鼓励了学生自由探究。学生获得更准确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最后,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教师要给每组学生一个明确的分工。让学生操作验证的过程中记录下所出现的问题。操作步骤以及验证的结果,形成操作实验的完整过程,即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其他结果,也可以让小组学生互相讨论,找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这样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态度的培养,让他们从心里重视科学探究,也就没有“玩”的心态,课堂记律也会好转,积极探究的兴趣会更浓。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规范化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一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以形象的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占优势。由于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实践导向的课程

  整合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和应用知识。

  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提供实践机会

  组织实验室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三、强化技能训练

  针对特定技能进行专项训练,如计算机操作、手工制作等,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培养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创新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加强师资建设

  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实践操作能力纳入评价范围,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操作。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需要教育者从多个方面入手,设计实践导向的课程,提供实践机会,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师资建设以及完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5: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供实践机会

  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融入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安排实验课程:对于科学、技术等相关学科,实验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各类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或项目实践,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进行实践操作,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二、创设实践环境

  建设实训基地:学校应投入资源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操作场所,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在企业中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三、加强指导与反馈

  教师指导: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实践操作。

  同学互助: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学习,通过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四、培养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主设计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他们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研素养。

  五、提升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创设实践环境、加强指导与反馈、培养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以及提升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05-23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课的动手操作能力06-30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1-18

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04-24

结合实践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11-19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创新能力与自我实践能力11-18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1-06

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1-04

如何在各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