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时间:2022-03-20 00:33:36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对该条习惯养成教育的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理论分析;

从小的方面来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就相当于有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身体耐力,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大的方面来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为家庭、为社会、为 国家奉献最大的力量。

(二)、问题现状: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吃不了苦,不用说干体力活了,就是学校的体育课孩子也只是喜欢做做游戏,提起跑步、俯卧撑,学生们是一脸苦相,体质也不是特别好,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生病的孩子很多,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该条习惯养成的具体措施:

(一)宣传策划,全员动员。

以班级里的学校体育部成员为主,策划宣传海报,突显健身的好处,明确健康的身体是拥有一切的前提,动员全体少先队员参与到健身队伍中。

(二)以赛促练,永保健身热情。

巧设比赛项目,永保健身热情。设立简单易行的比赛项目,让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不用太费时却又得到锻炼,又保持了锻炼的高度热情。如定期开展踢键子、跳绳,顶球、一对一拔河等活动,学生对这种喜闻乐见的比赛持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便自觉的去锻炼,并乐此不疲。

(三)成立社团,养成习惯。

因兴趣自发组织成立各类体育小社团,养成定期自觉的锻炼,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健身的好习惯。

(四)加强每天下午一小时体育锻炼。

在每天下午的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中,每次都把50米跑和坐位体前驱作为必备项目,长期进行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在坚持中锻炼了自己,增强了体质。 (五)要教给小学生一些体育锻炼的常识

体育锻炼把实际活动放在第一位,强调通过具体运动增强体质是无可非议的。但体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只有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才能提高体育锻炼的成效。为此,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练习。比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二是要给孩子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使孩子能够逐步地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三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较低,心脏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长跑、举重、吊环、长时间倒立等运动项目,而应当选择那些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运动项目,如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等;四是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这些是保证体育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让孩子有所了解。但是,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和他们一起对参加体育训练进行反复思量和研究讨论,并给予始终如一的关爱和支持。

(六)小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化

小学生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觉性和毅力,对事情的兴趣较容易转移,如果班主任和家长放松对他的督促,他在体育锻炼上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样自然就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30分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等。当然,这不一定要写成文字,但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讲清楚,使他做到心里有数、遵照执行就可以了。在制订计划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小学生的机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体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所以运动量也应随年龄而逐渐增大。在制订计划时,在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应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使小学生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和全面的改善。在计划的落实方面,老师可能因为全班人数太多而难以全部照顾到,所以应让学生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锻炼。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安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巧,也是对学生最好的督促。家长如果不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也要经常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周、两周、一个月)检查一下孩子锻炼的情况,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告诉孩子应当改进的地方,这是孩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催化剂”。

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以上措施,培养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会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丰富课外生活。

(二) 通过锻炼,使循环、呼吸、骨骼、肌肉神经各系统的功能逐渐提高,经过

锻炼形成了巩固的条件反射,提高了各项运动技术,使达标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78.5%效果十分显著。 只要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有提高。

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身体差异,在锻炼的同时不能过度劳累,要特别关注那些平时中体质较弱的学生。

青州市王坟亓荣希望小学:韩洪霞 付兴华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2017-03-20 06:05 | #2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毛泽东主席的名言,说明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健康的体魄。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从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尤为重要。

1.严格作息时间,利用生理节奏的规律,使孩子在大脑皮层中逐步建立固定的体育锻炼兴奋灶。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在同一时间就寝,早晨在同一时间起床,并在同一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锻炼时间也基本相同。

2.家长要以身作则,同孩子一起参加锻炼。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大人带头锻炼,尤其是同孩子进行比赛,更能引起他的兴趣,有利于养成习惯。相反,家长一年四季足不出户,或像“工头”一样在一边监督孩子,时间一长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使孩子把体育锻炼看成是负担和惩罚。

3.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儿童年龄越小,注意力越不易集中,既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所以,年龄小的儿童锻炼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要过长,但内容要多样。可把跑、跳、投掷、体操和游戏结合进行.孩子在活动中有了兴趣,尝到了甜头,就有利于养成锻炼习惯。

4.根据孩子的自身素质,让他们适当学点专门的体育技术.孩子们对各类体育明星,如武术高手、足球名将、篮球巨星、拳坛怪杰都十分钦佩,也渴望学点专门的体育技术。家长可在这方面为孩子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他们如愿以偿,这样将会大大激发孩子的锻炼热情,须知良好的锻炼习惯往往就在这种热情中养成。

5.给孩子的体育锻炼以必要的物质支持,如运动衣裤、运动鞋袜、羽毛球、足球、跳绳等,使孩子们看到父母对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坚定地支持态度。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04-28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倾听习惯05-16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03-22

《培养良好的习惯》教案02-26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04-07

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03-14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02-28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03-2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03-0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