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作物田间药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今天我们要谈一个严肃的话题:农作物药害。近年来由于农药质量或农民用药不当而发生的药害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农作物收成造成损失,还时常带来不必要的纠纷。下面就药害展开讨论。
一、药害发生原因:在生产实践中农作物药害发生主要有以下因素引起的。1、施用药剂过量。有些农户讯在用药越多,防效越好的观念,使用时不看说明书成倍用量。2、错用农药。一是农民对农药保存不善,造成农药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二是农药经营者业务素质差,给农民拿错药。3、盲目混配农药。如脲类除草剂与磷酸脂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棉花幼苗。4、土壤残留。在土壤中持续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5、施药时间不当。各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6、药械清洗不干净。喷药后药械未进行彻底清洗,又在其它敏感作物上使用。如在麦田喷洒除草剂后,清洗不净,又用于豆类、蔬菜等作物上喷洒农药,就会造成伤害。
二、药害与病害有何不同?
斑点型药害与生理性病害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植株上的分布往往没有规律性,全田亦表现有轻有重;而后者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斑点型药害与真菌性病害也有所不同,前者斑点大小、形状变化大;而后者具有发病中心,斑点形状较一致。
药害引起的黄化与缺乏营养元素而出现的黄化相比,前者往往由黄叶发展成枯叶,阳光充足的天气多,黄化产生快;缺乏营养元素而出现的黄化阴雨天多,黄化产生慢,且黄化常与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关,在全田黄苗表现有一致性。与病毒引起的黄化相比,后者黄叶常有碎绿状表现,且病株表现系统性病状,病株与健株混生。
药害引起的畸形与病毒病害畸形的区别在于前者发生具有普遍性,在植株上表现局部症状;后者往往零星发病,表现系统性症状,常在叶片混有碎绿、明脉、皱叶等症状。
药害枯萎与侵染性病害所引起的枯萎症状比较,前者没有发病中心,且大多发生过程迟缓,先黄化、后死株,根茎输导组织无褐变;后者多是根茎部输导组织堵塞,在阳光充足、蒸发量大时先萎蔫,后失绿死株,根基导管常有褐变。
药害引起的缓长与生理性病害的发僵和缺素症比较,前者往往伴有药斑或其他药害症状,而后者中毒发僵表现为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发僵则表现为叶色发黄或暗绿等。
药害劣果与病害劣果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有病状,无病症,除劣果外,亦表现出其他药害症状;后者有病状,多数有病症,而一些没有病症的病毒性病害,往往表现系统性症状,或不表现其它症状。
三、预防措施:充分了解药剂性质,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浓度,选择正确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对作物敏感的农药应禁用或慎用,苗期、花期、幼果期及耐药力弱时应慎用或降低浓度,高温、干旱、大风时不能施药,同时应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避免上下茬作物、邻近作物使用农药引起二次药害、飘移药害。对当地未曾施用过的新农药,在施用前必须进行小面积的试验。掌握喷药时间,夏季高温季节(7-9月份),应在早晨6:00-8:00或下午4:30-7:00喷药,而不能在中午11:00-下午3:00喷药,否则,易引起喷药者自身中毒,另外还能引起农作物遭受药害。
四、药害后应采取的补救措施:
1、冲洗补救。叶片受到药害,用清水多次喷洒,减少药物残留量;对旱地施药过量造成的伤害,足量浇水洗药,降低作物体内药物的相对含量。
2、施肥补救。对产生叶面药斑、叶缘枯焦和植株黄化、矮化等症状的药害,增施肥料可减轻药害,《沃丰素》里面含有多糖、多肽、氨基酸类等高能量物质,可补充细胞所需营养,对修复受伤细胞、缓解药害有比较好的效果。加快新陈代谢、缓解药害:含有活性苷肽,适用于轻度受药害作物,使作物内循环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并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超量的有毒物质快速被代谢系统排出体外,从而缓解有毒物质对作物的再伤害。
3、使用解毒剂。用性质相反的药品缓解药害。目前大多数的农药是偏酸性的,可在喷洒的清水中加入0.2%的碱面或0.5%的石灰水,酸碱中和缓解药害。硫酸铜药害可喷0.5%生石灰水。
4、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补救对于抑制或干扰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的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甲草胺、乙烯利等药剂,在药害后喷洒赤霉素可缓解药害程度。
五、几种作物敏感的农药
三环锡——柑橘易产生药害
敌百虫——核果类、猕猴桃很敏感,禁用。
氧化乐果——猕猴桃、人参果特别敏感,禁用。
吡虫啉——豆类、瓜类敏感,不易使用。
仲丁威(巴沙)——瓜、豆、茄科作物敏感。
磷胺、阿特拉津、铜杀菌剂——桃树敏感,忌用。
百菌清——高浓度梨树、柿、桃、梅易发生药害,不易使用。苹果落花20天内也不能使用。
托布津——猕猴桃敏感,应避免使用。可与多种农药,包括碱性药剂混用,但不宜与铜制剂混用。
波尔多液——桃、李、杏、梅、中国梨等易产生药害,潮湿多雨药害重,苹果尽量在生长后期使用。
六、科学使用绿色安全无公害的中草药制剂
潍坊奥丰作物病害防治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草)药制剂由二十多味中草药螯合而成,这些原料(如鱼腥草、金银花等)来源于植物,与作物是亲和的,具有安全性高的特性,我们做过的破坏性试验证实
50倍以上的浓度在任何时期对绝大多数作物用药都是安全的,药液可被作物的树皮、叶片、根系、果皮吸收,并直接参与作物的生理循环杀灭深达韧皮部的病原菌;另外,中草药制剂中的多糖类、脂肪酸、黄酮类、纤维素、木质素、多硫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可直接为作物补充营养,修复伤口、受损细胞,通过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酶促反应来提高其自营养能力、免疫力及抗逆性。
【农作物田间药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屋面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05-06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02-28
水痘预防措施04-04
雪灾的预防措施05-24
雪灾预防措施05-24
预防措施名言12-27
校园火灾预防措施03-21
高处坠落预防措施05-09
仓库火灾预防措施06-06
防洪防汛预防措施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