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物理教学艺术和多媒体运用两方面的研究来发挥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养出大批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展现教学艺术,实现创新教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1、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即对一个问题,要能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设法解决。因为创造的过程就是设法来解决,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思维,所以它是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要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认真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后,要循循善诱,注意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是创造思维本身的要求,同时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积极开展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开展小实验、小竞赛、小论文等活动。
开展解题能力的训练。习题教学中有意识的开展解题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开展一题多解多变,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要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就必须训练一题多解多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注意逆向思维的培养。逆向思维即反向思考。例如:烧断的灯丝若能搭上,将比原来较亮,若指导学生直接用P=U2/R来回答,学生不易接受。若这样来启发
引导:1、较亮说明了什么?
2、功率为什么变大?
3、电阻为什么变小等。
这样学生自然就容易接受。通过反向思考去找原因,本身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也容易理解。
布置特殊作业。一般的作业都是在完成一定内容后布置给学生作巩固练习,一般不需要学生费多大的力便可完成。也正因为如此,在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平时作业就显得不足。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作为师生交流信息的窗口,可布置一种特殊作业,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问题。它不拘形式,其实是一种开放式的作业,本身即是发散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不但没有增加学习的负担,反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创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创新
复习设疑“温故而知新”,关键是如何做到让学生“知新”,复习旧知识的重点要放在提出相关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学习重力时,先复习旧知识,然后接着问:上抛的石子落回地面,熟了的苹果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会主动的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
物理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例如上《浮力的利用》时,我设计了几个实验:(实验
一)把生萝卜放入水中,使之漂浮在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在上面插入薄铁片剪成的小人,直到下沉。启发提问:怎样使它继续漂浮起来?(实验二)把萝卜挖空,重做实验。(实验三)把废牙膏皮卷成一团放入水中,怎样使它浮在上面?通过这样设疑,学生们求知欲一下子被点燃了,表现出高度的主动性,急于去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研究和学习之中去。
有了发散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善于从多条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选出最佳思路或总结更合理的思路,这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训练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会综合、小结和比较。
学完一节课,在进行小结时要有所突破的提高,使学生探索之兴未尽,不断诱
发新的求知欲,带着问题继续去思考,不能把小结只看成是简单的归纳和知识堆积。综合小结的目的要达到让学生去比较、反思和不断改进,提高创造思维的准确度和敏捷度。
3、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主要是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其目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使自己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人,从而具备终身创新能力。从表面看,学生全学习与创新有一定距离,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知识总量的迅速扩张和更替周期的目益缩短,使学习的时间自然而然地从青少年延伸到了人的一生,使学习的场所由学校位移到了社会。有人说:“学习就是工作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学习与掌握,才能始终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才能始终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因此,“活到老,学到老”更具有时代意义,学会学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创新品质。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创新教育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利用现代的电教媒体,可以有机的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还能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把素质教育轻松地融于课堂教学中。
1、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潜在的,是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愿望时,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明显增强,思维敏捷,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所以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很重要的。
(1)把一些自然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加工回放,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加深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
例如:对于惯性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虽然经常遇到,但是注意的并不多,因此,对于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单是举几个实例,难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利用动画录像,再现生活中的汽车刹车、开动、投掷等现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自然地把惯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兴趣,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物理过程使它们形象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同时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讲解物体的浮沉时,对于物体的上浮和下沉这两个运动过程,很难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运动过程,同时对上浮与漂浮的关系出较难理解,如果利电脑动画手段,设计出物体的上浮与下沉的慢放过程,就可以非常细致的观察到。同时可以观察到上浮物体在露出液面时的慢放过程,学生会清楚的看到随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不断变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变小,当F浮=G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漂浮。这样就会把本来很难描述的过程形象地利用大屏幕生动地显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有:如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是难以观察到的,但利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声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形象的表示出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使静止的物体画面动起来,让学生观察到生动的自然现象,并在动画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角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机械运动的教学中,对于课本提出的“?”,用计算机设计成动画的形式,让飞行员和子弹都运动起来。然后让飞行员伸手抓住子弹,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被画面中的现象所吸引,并且自然的会提问这可能吗?由此引入课题,这时学生的大脑已高度兴奋,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积极的接受知识。
还有:对于物体的运动跟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可以让课本中汽车与小朋友运动起来,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运动画面,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形象的描述出来。
2、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播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传统的物理演示仅限于实验演示和模型,并且有时间、空间限制,利用电教手段,可使物理课堂演示得到补充、深化、扩展、提高演示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许多物理实验:例如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利用温度计演示蒸发吸热等实验改在幻灯投影台上做,投影到大屏幕上,效果明显,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物理实验中有的实验时间过长,受课堂45分钟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如固体分子的扩散,若利用电视录像特技处理,能使这些“马拉松式”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清楚直观,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演示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浓缩了课堂节奏。
3、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优化组合,再配合以教师的讲解,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传播信息量增大、传播速度加快,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正确地理解概念,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磁场的磁感应线的方向与形状这部分教学时,尽管教师可以用挂图、铁屑和小磁针等教具演示,但学生往往还是难于理解,若是利用计算计多媒体设计三维空间画面,并模似出磁场周围的磁感应线的位置、形状和方向,栩
栩如生,既准确又科学。再配合传统的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由直观上升到理论就轻而易举了。
4、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体现学生的生理特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般来说,听觉的疲劳比视觉的疲劳来得快,但视觉也不宜长时间的受强刺激。因此视、听手段一般要交替使用,单纯的听觉,中学生一般不易超过10分钟。因此,利用电教媒体在讲解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出现的信息,使学生利用视觉器官进行短时间的自学,然后进行讲评。这样对学生视、听觉交替进行,防止学生疲劳,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对于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能持续35~40分钟,以后就会出现低谷。为了让学生的情绪由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可以在学生情绪处于平静时运用电教媒体,来进行刺激。如播放合适的音乐、出现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等。
多媒体技术虽然在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突破难点、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是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遵循教学规律,从实际情况和效果出发,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恰当的优化组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结: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进步的需要。本人从事物理教学数十年,对教学创新有深切的认识。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构筑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改的实质在于创新教育教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展现教学艺术的魅力,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结合多媒体技术,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教师要充分展现物理教学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形成高效的多媒体物理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水平,培育创新人才。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相关文章: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9-21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09-21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09-21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试论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09-21
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