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

时间:2022-11-18 18:35:46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这为中学生物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棗在生物学科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冲出“应试教育”和“减负”的找到了突破口,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弊端是:老师依纲靠本地教,学生死记硬背地学,唯分数和答案为重,效果差,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创新教育是改变这个弊端的最好途径。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该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的创新教育呢?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

一.创新课堂教学。对于当代教育,教师不仅是教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创新学习,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的时代。要学生创

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得先创新课堂教学。由于中学生物教材主要是于陈述性为主,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突出学生学。在教学上让先学后导或先练后教等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把学置于突出位置,实现教学活动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的转移,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如在上《环节动物门》这一课时,我们在专门设计了一节“玩蚯蚓”实验专题课,让学生先接触蚯蚓,让同学们在草坪上玩,玩了一会儿学生问题就来了。学生:“老师,哪一端是蚯蚓的头部”?(知道的同学马上告诉他,旁边的同学说不是,就两个同学争论起来了)老师:“关键的是要有说服别人的证据”。(学生马上翻开课本,找证据 )。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已经有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每堂课都感到自己能探究出生物的奥妙来,学生才会学得有趣、有劲。 扬师生个性。在组织教学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地学和教师个性地教。有的学生善于动手实验,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善于分析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学习,也可以引导他们在上课时自由组合,充分利用个人的优势,达到整体的学习效果。如讲述《软体动物》时,学生到了实验室门口,看见一张座位表(我按照学生平时的个性特点来安排好),觉得奇怪?更奇怪的是座位上还有一张空白的纸?一上实验课,我就让学生根据小组实验观察的情况,提出问题并讨论,白纸用来做记录。事实上,

这节课学生记录的问题多,自己解决的问题也多。在生物学科的能力课上,我把各种学生按照他们的个性分为观察课题组、探究课题组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较聪明的学生可以在课上学习有关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甚至可以自由地在实验室进行本节内容的生物课题研究,而不必“齐步走”,将个别辅导与班级辅导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培养创新思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创新教育,在不改变教材和课时计划,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指有创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引发学生渴望创新。

1.营造气氛,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抽象的思维活动,不能凭空产生的,须借助外因的刺激,引导产生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河蚌的解剖,我是在实验桌上摆有养河蚌的水槽,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去观察,学生有的将河蚌放在开水中,有的直接用解剖刀解剖,有的敲开,学生在的环境氛围中相互启发总结出较好的解剖方法。 如第二生物课题组在研究昆虫的触角的作用时,我给学生推荐了西楚霸王的故事:“秦朝末年,刘邦、项羽争夺天下,刘邦的谋士在项羽将败退的乌江畔,用蜜写下 “项羽自刎乌江”,项羽败退至此,见到的是蚂蚁组成 的这六个大字,以为天意,刎颈而死。”让学生看有关的影视片,然后让学生根据本故事设计研究的方案。

2.求同求异,启动创新思维。在平时我们教学中,就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逆向、迁移、发散、想象的思路去分析、说明生命现象,引导学生进行不依常规、与众不同地提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等,进而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讲述初一动物学时,如原生动物门,讲课时启发学生按照异中求同的思路,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出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在讲腔肠动物门时,同时给学生草履虫和水螅,让学生求异地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然后又用电脑媒体播放其它的腔肠动物,让学生求同地归纳出腔肠动物门的特征,达到教学目的。

生物学科实验多,若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缺乏成功感的刺激。有的完全可以改成学生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因此,我上实验课,并不简单地照本宣科地让学生做,而是提出研究的目标,让学生以课题小组去设计,尽量做到与众不同,让学生从实验的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效果等角度下手,达到老师提供的目标。如蒸腾作用的实验,我就提出了蒸腾作用的产物是什么?的研究课题给课题组(相当于实验组),结果第一课题组所做的设计和课本上的不同棗在同一科植物上不同枝条上剪去叶子,绑上了一个塑料袋,增加了研究的科学性,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推荐,在报刊上发表。又如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学生实验时将实验装置中倒置的充满水的试管改为倒置的充满水带刻度的量筒。稍微改进一下方法,既能看到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又能测量出放氧量。学生到现在为止不但喜欢生物,还主动的去寻找自己研究的课题。

另外,在做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效果好。第四课题组在上课时自己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大红花、洋葱、玫瑰花、菜心叶等,发现大红花的操作和实验效果很好,花时间比较短。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我校的生物老师中都采用了,学生异常地高兴。

只要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启动,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的尝试,不断地创新,创新思维何愁不强呢?

3. 迁移、发散、想象、联想,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标新立异,对不同的想法、做法、问题、思路等我们并不急于肯定和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理性地思索,大胆地去尝试,成功与失败都光荣。作为教师要起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的协调、指导、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开展迁移、发散、想象、联想,使创新思维能不断地发展。

在讲述无脊椎动物各门知识时,我们可以让从原生动物的消化迁移到腔肠动物门,也可以让学生从节肢动物的气门迁移至环节动物的体表粘膜。

在做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效果好。第四课题组在上课时自己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大红花、洋葱、玫瑰花、菜心叶等,发现大红花的操作和实验效果很好,

花时间比较短。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我校的生物老师中都采用了,学生异常地高兴。

学习细胞膜的流动性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想象出令人容易理解的例子,他们把细胞膜比喻为浮萍,有的把细胞膜中的磷酸双分子比喻成一条“河”,而载体好似这条河中的一条“船”,它不断地在运载着过往的“客人”,并且特定的“船”只运载特 定的“乘客”。 引导、教会学生在学习时可进行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图文联想、因果联想、相关联想等。如我们在讲述初一(下)生物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进行前后学习的动物进行相似联想,这样我们可以逐步得出生物进化的有关规律;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合成和分解、蒸腾作用和细胞吸水等可引导学生反向思维;学习结构特点时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图文联想功能,让社、学生加强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生物界的现象多种多样,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

4.实践,深化创新思维。实践是学生创新思维深化的途径和时机。如我在生物学科研究类能力课上,让学生自我开展“糯米酿酒的研究”课题活动。让学生进行有益的尝试。他们设置了以下课题:

一是温度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研究,二是不同原料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研究,三是酒曲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四是酒曲的成活对糯米甜酒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自

己解决问题,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化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把生物理论知识让学生去生活化,去实践,去调查、探讨,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培育创新个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教师要始终不渝地培育创新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的动机内化至情感意志,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敢疑权威、勇于证实自己观点、乐于创新实践的品质。如生物进化教学时,我让学生讲述生物进化史上科学家的动人故事,让讲述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培养创新个性。把比较枯燥的理论内容用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串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要有所成就,就要敢于怀疑,敢于创新。

创新个性包括创新意图、创新动机、创新欲望,是创新教育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推动力。众所周知,兴趣与创新紧密相连,生物科学的兴趣在于创新,创新过程中又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促进创新。每年我们生物学科组举办生物科技节,学生亲自设计课题实验,记录课题数据,分析课题问题,撰写课题论文;制作各种生物模型、教具等。这些作品的科技含量有的很高,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给学生在生物课题研究上有个观摩和学习的舞台,经过长期的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探索、研究、动手、思考的好习惯,并逐步内化为创新个性。

培育创新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决非朝夕之功,生物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化、拓展。

总之,推崇创新、善于创新,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只要经过我们的不断探索,肯定会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2)2017-03-15 10:35 | #2楼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国力的竞争,实则是既具科学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竞争。因为,这种新型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是为社会不断创造新“产品”(即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最宝贵的“基因库”。而要培养出既有科学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其根底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阶段的教育,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黄金阶段。因此,在中学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的科研课题。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创新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依靠创造性教学,因为创造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改造、突破和发展。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以创造思维能力为核心,把已有知识、方法和现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同化,顺应或改组、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策略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当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一、 激发进取动力 锤炼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进取的推进器,是进取的精神动力。因为只有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能在崎岖艰险的科学道路上坚持忘我的探索。何谓科学精神?概括地说,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是真理,进行科学探索就是追求真理。因此,科学精神就是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种高度热情、忘我奉献的精神。第二,追求真理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因此。科学精神是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必须具有的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不怕挫折的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第三,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总是不断地探索。因此科学精神又是一种不断揭示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进取精神。

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求实、奉献、坚韧、奋进。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呢?首先,要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科学精神。教育学生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备这种精神。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和感染。如,笔者在讲到基因的遗传时,着意给学生讲述了遗传之父——孟德尔,他为了揭示生物遗传的奥秘,坚持了8年的植物

杂交实验,这期间是天天监视着实验,终于发现了核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从而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在讲到生物进化学说时,向学生生动地介绍了生物科学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他为了探索生物进化的规律,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艰苦的科学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又花了20年的时间,才写成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的科学理论。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的典型体现。

二、顺应时代呼唤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进行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万能工具。只有既具有科学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为社会不断创出新“产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型的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科研课题。

何谓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即创造力。“创造力是通过对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以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因此,创造力也即创新能力。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了智力品质的综合性,表现出探索性和求新性。”这是狭义的创新能力。而广义的创新能力也包括利用现有知识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的能力。学生创新,多数是学会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能力又为其成人后创新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学生学习上的独立思考本身是一种创新活动。因此,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

现代创新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示的层次不同而矣。因此,学校的创新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营造创新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涉及创新氛围的营造、创新意识的唤起、创新基础的夯实、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等几个主要方面。

1.营造创新氛围 营造创新氛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氛围是指能激励创新的协调、和-谐的环境。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活动场所的布置,如课室、实验室,给学生以表现才华的条件;另一方面是教学活动中要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及互动、平衡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创新能力培养的心理环境。

2.夯实创新基础 夯实创新基础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基本的条件。创新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不能胡思乱想,必须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只有知识基础扎实,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宽广肥沃的土壤。

3.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心,是创新活动获得成功的必须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在创新活动中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创新素质包括诸多成分,

但其最重要的是好奇、冒险和信心。

4.形成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创新思维包括多种思维方式:如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其中最重要是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教材谈谈方法。

1、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作为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思想高度去审视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因素和智力因素,以此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些现成结论,通过创设一定的创造情景还原为学生独立探索创新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时,就可创设如下教学方式: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要求明天上课前每位同学带1-2种常见植物的花(最好是当天采集,花要完整无缺),上课前把采集的花都置于桌子上,发给学生每人一套解剖器(探针、银子、解剖刀)。教学中,教师创设探索问题的情景:仔细观察比较自己采集的花从外到内有哪些相同的结构?分析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什么?用探针拨动“丁”字形结构,有什么现象发生?用解剖刀纵切中央部分膨大结构,发现里面有什么东西?如此组织教学,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大胆设想,善于观察、比较、分析,乐于动手尝试。

2、启发诱思,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离不开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启”,以引起学生的“发”。启,即开导,启迪;发,即发散、发展。因此,教师讲授知识的高超艺术和水平,不在于如何准确,完整、系统地把知识交给学生,而在于能否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青蛙形态结构时,就可以先列出以下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解剖,边思考,边议论,在实验结束前,用15分钟全班展开讨论,思考以下的问题:青蛙的背面为什么是黄绿色?青蛙的皮肤是干的还是湿的?为什么?青蛙的舌和齿有什么特点?前肢和后肢有什么区别?青蛙呼吸器官是什么?青蛙的心脏与鲫鱼相比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⑤青蛙的肝脏与胰脏是合在一起的吗?鲫鱼的呢?青蛙的生殖与鲫鱼有什么不同?这样层层深入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得以充分地锻炼和发展。有了这样的思考题,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就发现了新问题,较轻松的理解了青蛙形态上的特点是与青蛙的生活是相适应的,理解了两栖纲比鱼纲高等,两栖类是从鱼类进化而来的本质。

3、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研究研索,又能勇于实践;不仅有知识创新,还更有技术创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生物实验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造性劳动,生物实验改革应注重把实验的改进与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改进的必要

性,学会改进的方法技术,体验改进成功的喜悦,更要注重启发怎样进一步改进最好,从中培养学生运用的学生的知识进行创新,这样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不用盖玻片,先用吸水纸吸去清水,直接将30%的蔗糖溶液滴到装片中央,质壁分离快,效果明显;然后用吸水纸直接吸去蔗稻溶液,用清水冲洗几次,滴入清水,质壁分离迅速复原。除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第二课堂这一重要阵地,适当补充必要的探索实验,指导他们做一些有趣味、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小制作。如植物对地心引力的反应;制作叶脉标本和动物剥制标本;观察子房的发育;探索鱼鳍的作用;证实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物及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实习花卉嫁接、压条、扦插、分根的技术;实地调查本地区溪流的水质污染状况等等。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到学习生物的作用大,从而消除轻视生物学习的思想,使学生从中领会到研究生物学的一股万法和规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4、重过程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物学创造性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知识结果的教学,又要重视过程探索,把“过程”中蕴含的智力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猜测。论证、实验等各项能力,最终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怎样引导学生参与过程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呢?教师不妨将教材中现成的结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将结论展示成过程探索,创造性地得出应有的结论。例如: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的思维过程;唾液粉酸活性的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部位、条件、产物的实验探索;蝗虫呼吸器官的探讨等,都是过程教学的极好典范。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这为中学生物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棗在生物学科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冲出“应试教育”和“减负”的找到了突破口,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弊端是:老师依纲靠本地教,学生死记硬背地学,唯分数和答案为重,效果差,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创新教育是改变这个弊端的最好途径。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应大力开展中学生物的的创新教育,在现有的条件下,在不改变教材和课时计划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同时在课堂上营造创新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不依常规、与众不同地提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等,进而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推崇创新、善于创新,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培育创新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决非朝夕之功,生物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化、拓展。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相关文章:

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05-18

如何创新性地开展编办工作09-21

如何创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06-05

如何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02-07

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05-18

如何看待创新创业教育05-18

如何开展三严三实教育05-07

如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05-18

会议营销如何创新09-21

解读华为是如何创新的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