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
一、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建设的长治久安,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重大,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企业的任何经营环境都有赖于管理创造的带动而优化,只有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方式,其他方面就才能取得进展。这样,企业的竞争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2、管理创新还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形象。在我国,国有企业一向以戴着“国有”的帽子而自高自傲,给市场的感觉十分不友好,当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形成后,整个国有企业都会把自身真正置于整个市场中,这是有赖于管理创新的。当国有企业自高自傲的态度消失后,更会注重自身建设与发展,自然会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国有企业的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3、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国有企业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度——企业管理的基石。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健全一套符合自身发展,且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管理体系,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企业制度的创新,它是指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用人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创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创新,企业营销管理制度创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由领导治厂到科学决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依法治企”阶段等。
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分配和激励制度方面阐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背景和目标
(一)、推动国有企业文化促进和转型的三大背景因素
无论是与共和国共成长的“老国企”,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立的“新国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文化转型。之所以出现文化转型,主要源于三种浪潮的推动。
1、 国际化浪潮。纵观现如今中国企业的战略规划,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国际化是其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重要战略之一。所谓国际化,从本质上讲,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即充分利用并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市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参与到国际化之中,必将对国有企业原有的企业管理主体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也就是跨文化融合问题。这就需要国有企业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并包容国外的文化习惯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主体文化进行适当的提升甚至调整,以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2、 自主创新浪潮。在自主创新浪潮中,中国企业包括很多国有企业已然把创新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创新战略的提出,对国有企业原有的主体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实行创新战略就必须对原有的主体文化导向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进一步优化控制导向的前提下,强化创新导向。
3、 多元投资浪潮。关于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问题,曾在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论。无论最后争论的结果如何,但在从国有企业的发展实践来看,相当大程度上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都选择了迅速扩张的道路,无论国有企业选择如何扩张,都将对原有的国有企业主体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不同行业文化的影响,也可能来自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随着多元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企业主体文化与新业务领域的文化必将产生冲突。
(二)、国企的企业文化逐步实践转型的要素和目标
1、 国有企业外向文化内生化,内生文化凝练化。国有企业若要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进一步树立和明确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企业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企业特征,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其次,深刻分析企业现有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明确现有文化与需求文化存在的差异所在。文化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的落地问题,只有企业需要的文化真正被广大员工做认同、接受,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接下来国有企业需要做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打破内部现有的文化氛围,真正做到“外向文化内生化”,将企业所需要的文化真正引入到企业当中去。
再进一步将“内生文化凝练化”,找到发展内部文化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落地。
2、 新主人翁精神的塑造。以前,我们讲主人翁精神,主要涵盖敬业拼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文化要素,强调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主人翁精神日益脱离了现代职工群体,成为了“大空话”、“大忽悠”。因此,我们需要赋予主人翁精神以新的含义,把这一光荣的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下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融入“人本”思想。以“人本”为核心的新主人翁精神,在本质上要强调员工与企业的共发展,一方面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在核心上,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尤其是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同时,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式,把新主人翁精神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 从“跟随者”向“领跑者”文化的转型。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经逐渐在全球市场上奠定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这种行业地位的变化,对国企的企业文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也需要同步发展和提升。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必须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转型和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国有企业在接下来国际化道路上继续乘风破浪,屹立世界。
三、创新管理理念-----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过程中,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行人性化动态管理工作,其实也是劳动关系双方妥善处理相互利益关系,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如何适应这种新变化、新要求,建立和健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实行人性化动态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一)、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在企业管理中。在企业管理中,有的管理者过多地依赖于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员工,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那么规章制度也不会得到自觉执行。同样,过于依赖物质激励进
行管理,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 忽视个体利益。一些企业在推行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时,往往把“人”看作是“群体”,关心人、重视人被笼统地理解为关心、重视作为整体的“员工”的利益。但是,员工们在追求利益时大多是以个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正的人性化管理应该尊重个体、信任个体,使个体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追求自己的价值。
3、 将人性化管理视同宽松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从企业和个体的立场共同考虑,在满足企业大局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每一个体的理想,化群体管理为个体管理,让员工在做完自己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的潜能。然而,有的企业却将人性化管理视同宽松管理,一味追求个体的活动空间,对个体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制度约束。
(二)、现代企业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确立符合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的实施有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确立符合人性化本质的管理理念:把人始终放在第一位,员工是最大的财富,使得员工的生命价值与企业的生存价值融为一体。在树立管理理念时,我们要同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思想。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重视人性的特征。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仁”,其核心内涵就是以“爱人”为中心的人性思想。同时西方围绕人性所提出的许多管理主张和管理措施也是有科学价值的。
2、 建立现代企业激励制度。人性化的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因而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意义重大。首先,要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家劳动既是智力劳动又是风险劳动,因而其合法报酬和职位消费权利就比一般职工高得多。可以实行年薪制或利润分成制,并注重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其次,要建立职工激励机制。建立职工激励机制应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给职工以精神上的激励。
3、 以情服人提高管理效率。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把人当人看”,从而使得员工怀着满意的心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人到工作中去,进而直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管理者应深入到员工中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了
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困难。通过各级员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工作环境,从而将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员工绩效是指员工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总和。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绩效及盈利状况。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五步: 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以及绩效改进和导入。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从目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水平来看,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管理体系还需要深入与不断探索。当前多数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实行中存在一些困难,使得企业考核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还导致人才流失。目前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无关。在企业内部的许多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会认为绩效管理会在正常工作之外带来很多负担,并且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十分排斥绩效管理。
2、 绩效考核指标抓不住重点,不能体现企业对业绩的关注和对员工行为的指导。由于多数国有企业近年来兴起绩效考核管理热,在初始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容易造成“又大又全”的倾向,而结果是让员工和管理者无所适从,什么都要考核,但又突出不了重点,不能在关键领域内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
3、 重考核,忽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工作。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工作比较重视,但对绩效计划制定环节重视不够,这是初次尝试绩效管理的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
4、 轻视和忽略绩效辅导沟通的作用,忽视员工的参与。绩效管理强调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强调管理者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管理者和员工会为绩效计划的实现而共同努力。现有多数国有企业实施过程中,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对于员工的参与和互动还未给予足够重视,甚至有的企业因为员工参与程度极低而遭到员工心理上的强烈排斥和抵制。
5、 过于追求量化指标,否认主观因素在绩效考核中的积极作用。定量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公正客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定量考核指标并不意味着考核结果必然是公正公平,考核结果公正公平不一定需要全部是定量指标。
6、 绩效管理成为奖金分配的手段,而脱离了提高企业和员工整体绩效的初衷。很多企业将绩效考核作为发奖金的前期工作,这样一来,员工就很容易抵触绩效管理的开展,而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是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牵引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国有企业绩效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1、推行好绩效考核的关键要领导重视。因为绩效考核就是一把手工程,领导的绩效导向是什么,最后企业的绩效和文化就会根据这个绩效导向而变,因此说领导对考核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绩效管理是否能够推动,能否最终走向成功。
2、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在不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尽可能的加强量化考核。量化考核实现的关键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与ERP、CRM 等系统的结合,强化绩效管理的量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则帮我们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
3、企业在制定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时,要跟企业的战略相结合,要能够指向战略,并能够驱动这个战略的达成。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是指绩效指标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指标应该可以测量,同时尽可能量化; 设置的指标员工应该可以达到,指标的设置应该与员工的职责相匹配,不能设置过高或过低。
4、建立公示制度。公示制度是让员工了解考核结果的最有效手段,员工通过正常渠道了解到考核结果,才可能正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参与到考核过
程当中。员工的积极参与是绩效管理制度公平、公正实施的重要保障。
5、建立绩效考核申诉制度。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一些不公正、非客观的考核结果,或者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企业应有畅通的渠道,让员工申诉,这样企业既能掌握员工思想,对确有偏差的考核进行补救,又能及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解决员工的不满与问题。
五、结语
总之,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全球化市场竞争趋势日趋明显,国有企业面对经营环境的剧变,必须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国内很多企业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海尔在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之后,兼收并蓄,创造性地以OEC管理为基础,创新了企业管理模式。当然,管理创新不是整齐划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摸索发展的。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探讨2017-03-15 06:56 | #2楼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作为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效益不高,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外,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不适应症”的问题。具体来讲,如国有企业在长期运作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企业管理方式难以得到转变,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管理粗放化,管理水平低下,效益流失严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大大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及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及深入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不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的迅速发展及壮大,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和环境使得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从需求方面来看,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本质上来讲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模式等进行根本性的、深层次的改变与改善,是培育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和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管理的创新活动,自觉除去各种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带动和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供给方面来看,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出台,加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等在为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物质基础和管理方法理念上的支持等。
二.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如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对于创新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着认识误区,将管理创新工作看作是可有无,忽视管理创新;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如决策时主要是依靠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整体不平衡;缺乏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有效机制;缺乏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创新的不足。在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及管理创新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加大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长期以来,鉴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给予国有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优先权等,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官僚思想,效益观念差,对于主动进行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管理创新首先需在理念上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具体来讲,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要重塑和增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理念,积极主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通过管理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搅动国有企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企业氛围,给国有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加速国有企业的新陈代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时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树立起参与国际化大市场竞争的理念,同时立足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开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
二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人力资源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和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为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需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和把握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高效科学的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平均主义负面思想的影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管理理念等。
(二)管理创新应立足实际
企业管理创新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从本质上来讲管理有其内存的逻辑和规律,管理自身最本质最基本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过程。因此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调整,通过持久、系统的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发展需求,以及市场要求等,选择适合企业文化特性的管理方式,以形成个性鲜明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单纯模仿某一种管理模式情况的出现。要认真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的改革工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才能真正以管理的创新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另外,要制定和明确切实可行的管理创新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有效指导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多管其下营造有利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企业氛围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家、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等才可能做到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将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中。一是国有企业管理领导层要重视和鼓励管理的创新工作,以身作则,寓管理创新理念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育员工追求优秀的价值观和使其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及较高的文化素质及合理的能力结构等,激发创新意识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三是,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培养和形成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责任感及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认识到管理创新对于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配合和推进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参与企业的管理。另外,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时所产生的思想碰撞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改变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建立起宽松方便的沟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意识。总之,在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认可的企业创新文化和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企业氛围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
(四)夯实国有企业内部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不是毫无基础的虚无创新,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理念和企业良好氛围的支持,往往需要基于基础管理较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换句话来讲,如果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基础,那么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针对国有企业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需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层次迈进和为管理技术、方法创新等提供保障。一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股东大会制度,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二是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流程再造工作,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逐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及网络化,改变管理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的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及对外界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关于基本流程、岗位职责、信息收集等的规定,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岗位责任制度,形成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也有了质的突破。管理创新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不断地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一是,管理的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库等。二是要不断地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教育,在归纳总结中不断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要给予积极借鉴和吸收。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的自动化及高效化,及时全面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四是,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不断地优化其管理功能,促进企业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及信息的共享。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制度04-18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09-28
公司创新管理制度11-22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09-21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06-09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制度09-21
综采车间创新管理制度09-21
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制度04-19
国有企业面试技巧05-18
国有企业请假制度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