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设计研修总结
传统的数学练习设计理念将练习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练习终结性的实效。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练习是为了重建与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多样化的练习将构成学生课内、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练习不应该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不能使学生从练习的安排中领会到知识的结构、加深对基本概念法则的理解。更有甚者布置大量的练习是为了不让学生有玩耍的时间。
2.过份的注重书面练习。现行教材以及各类练习册主要是书面练习,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则很少,目的在于应付书面的考试。
3.重视封闭性的练习。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
4.重视“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
5.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意义。这样的练习无法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而为之,只能是机械学习。
6.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而实质上,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培养能力与发展思维才是目的。
有效练习的问题正是针对这种由于从形式到内容无整体考虑而产生的练习的低效或无效的现状提出的,目前国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尚较缺乏。经过我的实践和总结,谈谈我的方法.
一、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们实现新课程教学目的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它应当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将全班学生按发展水平的高、中、低不同建组,全班同质、小组异质。课桌椅最好按“T”型排列,每组4—6人,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给合作学习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比如我在教学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已学过平衡四边形面
积公式的推导,应该能够自己学习获取新知,于是,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个装有这种形状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学具包,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操作、观察、推导,看谁能发现更多的方法来计算三角面积。同学们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同桌讨论,有的小组合作,十分钟后,有不少手举了起来,要求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一个个上台演示并说明理由,分别用拼、折、移、剪等方法来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同时学会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拼、折、剪来发现面积公式,当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收获时,没有答案的同学或方法只一种时,要再让学生给予有学习的机会或交流机会,让学生将想法在小组上交流一下,从而获得集思广益的作用。但是,我个人为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目前有一个现象是非常不可取的。很多教师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时也进行合作交流。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合作教学起着一个反作用。 二、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三、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为此,从课程目标到教材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设计研修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比方说,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的巩固练习。在设计之初我就要求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完成各题的练习,中下学生只要完成相似于例题的两个题目就可以,而其他的学生还要完成相遇问题的发展题。这样教学设计,既可以满足优生平时教学中的吃不饱,又可以让中下学生的吃不下。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 以上各种策略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就是所说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师应该明白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 总之,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
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练习题的有效设计2017-02-27 13:44 | #2楼
小学数学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使用试着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数学练习课教学。
一、练习的设计应以人为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设计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练习中呆板枯燥的题目要求可以用一个童话故事串连起来,一节课就是一台生动活泼的童话剧演出。或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连线题、选择题改为找朋友,应用题改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增加练习要求表述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
二、练习的设计应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在进行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探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海底世界参观游览,门票每人30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30×36=108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需要花30×40×80%=960元,比第一种少花120元,所以就买40张。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96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12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840元。这道题的练习综合了商品经济时代的“打折”等知识,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练习的设计应注重开放性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教师从事的则是树人的事业,每个学生的社会经历、家庭生活、认知水平都各不同。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练习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西师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参考互联网上某位教师的设计,设计了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橡胶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特点是:(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开放性。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设计研修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要注重练习的反馈与调控 在设计练习时,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重视及时反馈,以便调控教学。为此,教师应尽量做到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如何安排反馈的环节呢?我认为必须设计好以下练习形式:①准备性练习,这是在新授课之前,安排一定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识的情况,为新授课的调控提供依据。②新授后的尝试练习,这是为了了解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③巩固练习,这是第二次集中反馈,经过第一次反馈和补救后,可提高练习要求,使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练习,教师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许多,都是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方针,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立足点。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设计“娱乐性”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枯燥死板的计算题后,常会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学生的新知获得巩固,但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又如我在教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设计了找“胞弟”这一“娱乐性”练习。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写有分数的卡片,当老师出示一张分数卡片时,要让学生判断自己手中的分数是不是和老师手中的分数大小一样,如果一样就赶快高举分数卡片并大声说出这个“胞弟”是怎样由“胞兄”演变而来的。我出示 ,一个手里有 的学生就很快地高举卡片说:“因为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了3,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另一个手里有 的学生马上接下去说:“我的分数也是老师的“胞弟”,因为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了2,分数的大小不变。”也有学生会出现错误,那么老师就利用错误讲评注意点,同样能收到好效果。我实践下来感觉这个练习设计可行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浓,训练度密,参与面更广,能受到全班学生的欢迎。当然最终的效果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六、设计“操作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
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课题研究阶段进行学习并阅读的书目有:《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法探究》邱学华《数学练习设计系列化例谈》黄介谷《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山东教育出版社 如何让我们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有效,是有效教学管理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我们设计了如下的练习: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何关系?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这些面有何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建构基础。
二: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如在教学《互质数》的概念时,设计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 )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 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 ) ④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 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 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 )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如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让学生小组合作选取合适的工具:报纸、米尺、软尺等表现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有的用4根米尺就围成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也有的用几张报纸,借助米尺或软尺拼成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学《确定位置》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警-察抓小偷,首先用数对表示出警-察和小偷现在的位置,然后伴随着急促的警笛声,小偷在逃跑,警-察再追捕,学生也在不停的喊:小偷跑到(3,2)的位置了,警-察快往西方追赶,快快,小偷又跑到(5,3)的位置去了,学生们就像一个个小警-察在运用数学知识抓小偷一样,一个个兴趣高昂,使我至今难忘! 再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巩固练习,数青蛙的嘴,眼睛和腿分别是多少,最后许多只青蛙,怎么用字母表示?可以用师生同唱儿歌的方式进行,这样轻松有趣,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以对唱比赛的方式进行,这样斗志急昂。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五: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也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如学习《计算器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算一算身边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每月、每年大约浪费多少水?这些被浪费的水用在我们的引水上,可以解决多少班级多少学生的饮水问题?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再如学习《年月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2017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举行,这一年是( )年,全年共( )天。这道题的思想教育渗透恰到好处。通过申奥成功,学生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六: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七: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 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教《平方米》后,让学生估测学校操场的面积,并估算他的实际面积。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答案。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小学数学练习有效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习题必须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出,务求针对性强,有实效。切实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真正达到练习的有效,设计为有效教学服务这一根本目的。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设计研修总结】相关文章:
数学练习课教案11-18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05-10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10-02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11-28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与反思02-26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优选】07-05
(荐)小学数学研修总结07-09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优选)07-22
【推荐】小学数学研修总结06-17
【精】小学数学研修总结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