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西安统筹城乡工作的几点思考
今年2月,书记赵乐际同志在西安市调研时指出,西安要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统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中走在前面、作好表率。最近,结合学习赵乐际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就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工作,重点围绕如何寓城乡统筹于新区建设之中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一些思考。
开发区是推动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的总面积(含合作区)达到619.7平方公里,辖行政村414个、农村人口77.9万,分别占全市行政村和农村人口总数的13.3%和19.2%。结合西安市实际,我们认为,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科学推进城镇化,实现在全省“走在前面、作好表率”的要求,就应该依托全市“八大经济板块”和区县产业园区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坚持园区带动,采取借力发展,走“规划一体、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城乡统筹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的新路子,不断提升西安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努力为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规划一体——构建同域发展格局
规划是龙头,统筹开发区与辖区农村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引领。要树立同域发展观念,将开发区与辖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一体规划,做好“一盘棋”、防止“一般化”、杜绝“一刀切”,努力把各级各类开发区打造成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
——做好“一盘棋”。树立规划“一盘棋”思想,加快编制各开发区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做到“三个无缝对接”:一是与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无缝对接,将开发区纳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着力在促进城乡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一体化等方面多探路子,争创亮点。二是与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无缝对接,积极做好与驻地区县的规划衔接,着力在拓展城市空间、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有所作为,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区县城市新区建设的新亮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三是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无缝对接,统筹考虑开发区内的拆迁安置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辖区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其与开发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相映衬。
——防止“一般化”。开发区不仅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同时也是将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将城市文明向农村渗透植入的重要承载。因此,不能把开发区等同于一般区域,要按照建设现代城市新区和农民幸福生活新家园的目标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级各类开发区。一方面要完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着力提升开发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与各自的产业特征、当地的城市风格和文化传承相协调,充分彰显特色,克服千城一面,着力打造“浐灞新域”、“泾渭新城”、“楼观新镇”等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明星城镇。
——杜绝“一刀切”。当前,在开发区规划建设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将城市与农村对立起来,片面认为城市加快推进、农村必然加快消失,对辖区村庄进行“一刀切”地拆除迁建,这是一个误区。要跳出“凡圈必征,凡征必迁”的思维定势,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原则,宜迁则迁、宜改则改,在不影响开发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照顾农民“念根”情节,实施村庄原址改建,搞好配套改造,积极探索“金包银式”的开发区包容发展新路子,使开发区内原址改建的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田园风光与城市文明相融合的典范,成为城市中一道清新静谧的靓丽风景。
产业协同——筑牢融合发展基础
产业既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城乡统筹与新区建设同步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坚持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以工富农的融合发展理念,不断做强产业支撑、促进产业协同、实现产业惠民,努力把各级各类开发区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做强产业支撑。这既是开发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围绕各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已有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大集群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各自的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形成产业聚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培育壮大骨干型龙头企业,着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以产业的强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在不断提升开发区经济实力的同时,为加快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对西安统筹城乡工作的几点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产业协同。这是推动开发区与辖区农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准确把握产业协同的结合点,一方面要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辖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技能型人力资源。如经开区、阎良航空产业基地等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开发区,要结合入区企业的用工需求,加强对辖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在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从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型。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支持辖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发展与开发区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生活型、生产型服务业,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如曲江·楼观道文化展示区,区域内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资源,二者都具有旅游开发的潜力,这就是产业协同的结合点。要依托曲江新区的资金、人才、理念、管理等优势,加大对区域内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支持力度,着力改造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打造精品示范园区,增强吸引力,不断丰富拓展文化旅游的内涵。同时,还要围绕旅游产业链条构建,积极鼓励和扶持区域内有一定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力发展农家乐、工艺品制作等旅游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产业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实现产业惠民。随着开发区产业的蓬勃发展,入区的企业、开工的项目不断增多,这势必为辖区农村劳动力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要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建立专项奖励机制,积极鼓励企业就近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让辖区农民在开发区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同时,要根据开发区外来人口日益增多、对城市生活需求日益增强的实际情况,通过大力发展餐饮、商贸、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三产服务业,不断拓宽辖区农民的就业渠道,创造创业机会,大幅度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
资源共享——增添互动发展活力
从资源角度讲,开发区与辖区农村是互缺互补、相互依存的共同体。要按照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原理,对开发区内的城乡资源进行统筹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创新机制、让利于民,努力使农民群众在资源转化增值中获取更多更大的实惠和利益。
——优化配置。开发区与辖区农村,既有各自的资源优势,也有各自的资源短板。要切实改变以往单纯把农村资源“统”到城市发展的做法,将区域内的全部资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科学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开发有序化、利用集约化、配置市场化、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探索建立区域资源科学储备、合作开发、使用补偿等长效机制,加快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在区域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不断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充分释放资源的最大潜力,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创新机制。要着力突破影响开发区内城乡资源双向互动、有效对接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发区,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进一步完善“双置换”(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换成市社保、用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换城市安置房)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到城市置家兴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要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转让和投融资平台,使开发区的技术、资金资源与区域内的土地、人力等多种资源链实现互动对接,促进优势互补。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域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平台,促进开发区内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及合理配置,实现辖区居民充分、稳定就业。
——让利于民。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直接体现就是农民收益最大化。要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开发区资源统筹工作的首位,在土地出让获取收益中,要优先用于改善民生,让区域内的群众共享资源增值成果;在城乡资源互动转化中,要优先考虑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合情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要优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为征而种”、“为拆而建”等劳民伤财的突出问题,在尽可能实现农民眼前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谋划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服务均等——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把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社会保障同等对待,作为开发区统筹城乡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努力营造区域城乡同步一体、互动共荣的和-谐发展氛围。
——基础设施要同步建设。城乡差距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基础设施的差别。要统筹推进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城市的标准,加快市政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向辖区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要统筹利用好开发区内的公共资源,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体系、环卫体系、垃圾和污水处理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让开发区的农民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公共设施服务,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对西安统筹城乡工作的几点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社会事业要共建共享。要牢固树立“抓社会事业就是抓发展环境”的理念,加强与区县的联系沟通,强化合作共建意识,一方面,按照区县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开发区发展的实际需要,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和文
体设施,不断满足区域内各个层次居民的子女就学、就医和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加强与区县职能部门的对接,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改造提升区域内原有的学校、幼儿园和医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开发区的农民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社会公共服务。同时,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开发区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促进区域内人们价值取向的趋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纳包容,实现社会的和-谐,不断增强区域内所有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建设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家园。
——社会保障要同等对待。要在不断提高开发区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新机制,着力解决新合疗、新农保等农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制度对接问题,逐步扩大辖区内农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确保辖区农民与同区域的城市居民在医疗保险、社会养老、劳动就业、住房租购、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使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体面、更加幸福。
对我市统筹城乡工作的几点思考2017-02-20 14:12 | #2楼
今年2月,书记赵乐际同志在我市调研时指出,西安要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统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中走在前面、作好表率。最近,结合学习赵乐际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就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工作,重点围绕如何寓城乡统筹于新区建设之中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一些思考。
开发区是推动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市“五区一港两基地”的总面积(含合作区)达到619.7平方公里,辖行政村414个、农村人口77.9万,分别占全市行政村和农村人口总数的13.3%和19.2%。我们认为,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科学推进城镇化,实现在全省“走在前面、作好表率”的要求,就应该依托全市“八大经济板块”和区县产业园区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坚持园区带动,采取借力发展,走“规划一体、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城乡统筹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的新路子。
规划一体构建同域发展格局
规划是龙头,统筹开发区与辖区农村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引领。要树立同域发展观念,将开发区与辖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一体规划,做好“一盘棋”、防止“一般化”、杜绝“一刀切”,努力把各级各类开发区打造成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
做好“一盘棋”。树立规划“一盘棋”思想,加快编制各开发区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做到“三个无缝对接”:一是与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无缝对接,将开发区纳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着力在促进城乡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一体化等方面多探路子,争创亮点。二是与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无缝对接,积极做好与驻地区县的规划衔接,着力在拓展城市空间、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有所作为,
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区县城市新区建设的新亮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三是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无缝对接,统筹考虑开发区内的拆迁安置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辖区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其与开发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相映衬。
防止“一般化”。开发区不仅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同时也是将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将城市文明向农村渗透植入的重要承载。要按照建设现代城市新区和农民幸福生活新家园的目标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级各类开发区。一方面要完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着力提升开发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与各自的产业特征、当地的城市风格和文化传承相协调,充分彰显特色,克服千城一面,着力打造“浐灞新域”、“泾渭新城”、 “楼观新镇”等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明星城镇。
杜绝“一刀切”。 当前,在开发区规划建设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将城市与农村对立起来,片面认为城市加快推进、农村必然加快消失,对辖区村庄进行“一刀切”地拆除迁建,这是一个误区。要跳出“凡圈必征,凡征必迁”的思维定势,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原则,宜迁则迁、宜改则改,在不影响开发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照顾农民“念根”情结,实施村庄原址改建,搞好配套改造,积极探索“金包银式”的开发区包容发展新路子,使开发区内原址改建的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田园风光与城市文明相融合的典范。
产业协同筑牢融合发展基础
产业既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城乡统筹与新区建设同步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坚持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以工富农的融合发展理念,不断做强产业支撑、促进产业协同、实现产业惠民,努力把各级各类开发区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做强产业支撑。要围绕各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已有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大集群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各自的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扶持政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形成产业聚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培育壮大骨干型龙头企业,着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以产业的强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在不断提升开发区经济实力的同时,为加快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促进产业协同。要准确把握产业协同的结合点,一方面要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辖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在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从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型。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支持辖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发展与开发区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生活型、生产型服务业,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区域内有一定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力发展农家乐、工艺品制作等旅游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产业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实现产业惠民。随着开发区产业的蓬勃发展,入区的企业、开工的项目不断增多,这势必为辖区农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建立专项奖励机制,积极鼓励企业就近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让辖区农民在开发区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同时,要根据开发区外来人口日益增多、对城市生活需求日益增强的实际情况,通过大力发展餐饮、商贸、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三产服务业,不断拓宽辖区农民的就业渠道,创造创业机会,大幅度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
资源共享增添互动发展活力
从资源角度讲,开发区与辖区农村是互缺互补、相互依存的共同体。要按照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原理,对开发区内的城乡资源进行统筹开发利用,努力使农民群众在资源转化增值中获取更多更大的实惠和利益。
优化配置。切实改变以往单纯把农村资源“统”到城市发展的做法,将区域内的全部资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科学配置。按照开发有序化、利用集约化、配置市场化、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探索建立区域资源科学储备、合作开发、使用补偿等长效机制,加快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在区域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有效
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不断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充分释放资源的最大潜力,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创新机制。着力突破影响开发区内城乡资源双向互动、有效对接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发区,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进一步完善“双置换”(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市社保、用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换城市安置房)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到城市置家兴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要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转让和投融资平台,使开发区的技术、资金资源与区域内的土地、人力等多种资源链实现互动对接,促进优势互补。
让利于民。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直接体现就是农民收益最大化。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开发区资源统筹工作的首位,在土地出让获取收益中,要优先用于改善民生,让区域内的群众共享资源增值成果;在城乡资源互动转化中,要优先考虑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合情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要优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为征而种”、“为拆而建”等劳民伤财的突出问题,在尽可能实现农民眼前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谋划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服务均等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把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社会保障同等对待,作为开发区统筹城乡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努力营造区域城乡同步一体、互动共荣的和-谐发展氛围。
基础设施要同步建设。城乡差距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基础设施的差别。要统筹推进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城市的标准,加快市政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向辖区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要统筹利用好开发区内的公共资源,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体系、环卫体系、垃圾和污水处理体系,全面提升
区域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让开发区的农民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公共设施服务,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社会事业要共建共享。牢固树立“抓社会事业就是抓发展环境”的理念。一方面,按照区县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开发区发展的实际需要,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和文体设施,不断满足区域内各个层次居民的子女就学、就医和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整合资源,改造提升区域内原有的学校、幼儿园和医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开发区的农民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社会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开发区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促进区域内人们价值取向的趋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纳包容,实现社会的和-谐,不断增强区域内所有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会保障要同等对待。在不断提高开发区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新机制,着力解决新合疗、新农保等农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制度对接问题,逐步扩大辖区内农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确保辖区农民与同区域的城市居民在医疗保险、社会养老、劳动就业、住房租购、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使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体面、更加幸福。
【对西安统筹城乡工作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对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思考09-19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总结09-19
统筹城乡发展汇报材料09-19
统筹城乡发展宣传方案09-19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方案05-11
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汇报09-19
xx市城乡统筹汇报材料09-19
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和建议09-19
统筹城乡会议表态发言05-18
在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大会上的讲话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