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平台+软件实现+实践训练+竞赛强化+基地实习”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素养,能够根据具体需要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擅长利用相关统计软件,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能够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进行管理预测及决策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专门的调查研究咨询机构(如统计调查公司、统计信息咨询中心、统计师事务所、统计研究所以及把统计方法运用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从事市场调查与策划、统计信息管理与市场分析、决策咨询、行业分析、风险控制及预测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培养规格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通识能力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专业能力素质方面:掌握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素养,具有市场调查、统计建模、数据分析、管理预测及决策的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和统计行业的发展前沿、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熟悉统计在经济、金融、保险和管理及各种调查机构等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利用统计学分析和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4.综合能力素质方面: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能力,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未来职业适应能力。
1
(二)主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
三、主干学科
数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
2
四、课程体系
(一)专业核心课程:概率论、统计学、货币与金融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二)特色课程:统计分析与统计软件、统计预测与决策、市场调查与分析
(三)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设计(含学年设计、论文)、专业见习、实习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如表4所示。
六、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二)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72.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40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59学分,专业选修课34.5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34学分;应具备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初级统计师资格、证券行业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等相关职业技能认证或相关学科竞赛获奖证书等)。
八、必要说明
九、特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统计分析与统计软件
学 时:54
学 分:2.5
开课学期:第5学期
主要内容:统计分析与统计软件是借助于相关统计分析软件,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求最大化地开发数据资料,发挥数据作用的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参数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内容。
参考教材:薛薇.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课程名称:统计预测与决策
学 时:48
学 分:3
开课学期:第6学期
主要内容:统计预测与决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研究和判断市场经济中各种不确定现象未来数值的一门重要的方法-论学科。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定性方法、回归方法、时间序列方法、风险决策方法、贝叶斯决策方法等各种统计预测方法和决策方法的理论、技术、应用条件、适用场合及其评价等内容。
3
参考教材:徐国祥. 统计预测与决策(第二版)[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课程名称:市场调查与分析 学 时:48 学 分:2.5
开课学期:第7学期
主要内容:市场调查与分析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研究市场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一门应用性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市场调查基本概况、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方法、市场调查问卷设计、抽样设计、市场调查的组织与实施、调查资料的整理、调查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以及市场调查结果报告等内容。
参考教材:柯惠新,丁立宏编著. 市场调查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表1: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表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表
(注:课程实践指除了实验之外的课程实践环节,如课程实习、课程实训等。)
4
5
6
表5-1: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基本素质模块
7
8
9
表5-4: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应用模块
10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掌握现代数学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手段,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具备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2. 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3. 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 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数学教学理论。
4. 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若干最新发展, 了解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5.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数学
(二)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初等数学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数学学科教学论,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等。
四、主要实践性环节
教师职业技能、数学学科教学技能、课题研习、教育实习、见习、毕业论文等。
五、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四年 最长修业年限:八年
六、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七、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四年制本科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八、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
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专业模块课程
教师教育模块课程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十、有关说明
(1)考核类型c为考查,s为考试; (2)*学时不计入总学时统计; (3)每生至少参加社团1个;
(4)文化素质讲座、教师教育素质讲座每学期举行,要求每生至少选听15次; (5)基础必读书由学院制订书目并在第六学期组织考核。
制订人:王晓晶 审核人:柏传志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衔接关系图
经济学概论2
现代教育技术3
【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相关文章:
数学的实践活动方案04-17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04-16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03-09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